为深入落实省政府《关于持续深化“四个农业”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5年)》,全面提高我省优质强筋小麦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制定本方案。
2022年度夏收强筋小麦面积达到500万亩以上,总产量达到200万吨以上,产业集群产值达55亿元以上。培育强筋小麦原粮区域公用品牌3个、企业和产品品牌2个,生产基地保优技术覆盖率、订单生产率均达85%以上。
2022年秋播新增强筋小麦面积50万亩,全省强筋小麦总面积达到550万亩以上,打造栾城同福现代农业优质强筋小麦园区,在沧州市建设旱碱麦特色基地3万亩,推广优质旱碱麦品种及保优技术,做大做强区域公用品牌。
引导强筋小麦品种选育、生产销售单位和繁种基地密切合作,在藁城、栾城、柏乡等县市区建设强筋小麦品种原原种繁种田,完善“三圃田”,加强品种提纯复壮,提高原原种和原种质量。在藁城区等地建设强筋小麦繁种田,加强基础条件建设,完善机械装备水平,提高种子质量,确保新增面积用种需求。在藁城区等地建立强筋小麦新品种展示田,开展品种适应性评价和品质鉴定,每个县建设一个100亩的新品种展示田,展示示范新品种,集成完善配套栽培技术。
发挥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公司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实施单一品种整乡、整村、成方连片规模种植。大力推广各种模式托管服务,实行统一良种供应、统一播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控、统一指导服务、统一收获全程“六统一”标准化管理,开展优质麦提质减损行动,优质强筋小麦生产基地保优技术覆盖率、标准化生产率均达到85%。发挥项目种子补助作用,每个县至少建设1个以上万亩示范片,集成示范绿色保优技术,探索规模化生产模式。
充分发挥小麦加工、优质麦产业化联合体、收储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作用,完善利益连接机制,推进“全程不落地”订单生产,实现单种、单收、单储和专用加工,提升质量,增强竞争力。加强强筋小麦种子生产销售、农资供应、技术服务、产品收储等环节自动化建设,提升全产业链信息化水平,降低成本,促进小生产与大市场有效对接。
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强项目建设,开发生产新产品,促进增值增效。积极引导强筋小麦加工企业开发各类优质专用面粉、富硒面粉,占领高端市场。引导小麦主食加工企业开发附加值高的面包、面点、冷冻食品等,发展“高、精、特、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
以“河北强筋麦”区域公用品牌为引领,带动“藁城宫面”“柏乡富硒麦”等县域品牌建设。支持各项目县开展强筋小麦原粮及加工产品等区域公用品牌、地理标志产品、企业品牌培育推介,支持黄骅旱碱麦特色品牌打造。组织开展产销对接、意向洽谈等形式多样的强筋小麦及加工品交易会活动,提升品牌影响力,扩大市场占有率。
发挥强筋小麦产业集群推进工作小组作用,指导编制年度推进方案,落实包市县责任制。指导石家庄市、邢台市、邯郸市、衡水市、沧州市等相关市、县(区)完善推进组织,细化方案,形成合力。
发挥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等技术创新推广体系作用,以产业技术体系专家为重点,实行专家包县责任制,实现项目县专家包联全覆盖。引导品种创新,加快品种更新优化。扎实完善“优质品种+保优技术”生产模式。加强新品种展示示范,集成配套适宜不同区域、不同生产条件的生产技术模式。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在生产关键季节深入一线,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服务,提高技术普及率和到位率。
着眼全产业链发展,探索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完善质量标准体系,构建产加销紧密结合、农工贸一体化的强筋小麦产业体系,推动品种选育、规模化种植、标准生产、订单化收购、分类化仓储、专业化加工等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积极发挥加工收购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组织和各类服务组织作用,完善订单生产、合作共建、土地入股、托管服务等利益连接机制,提高强筋小麦生产组织化、规模化水平。
实行主要工作月报告、半年检查、年终考核制度,考核结果全省通报,对任务完成好、实绩突出的市县通报表扬,并在下年度项目资金安排上予以倾斜。及时对相关工作进行跟踪督导、通报交流,促进重点目标任务落实。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微信等媒体,以及现场会、培训会等形式,宣讲生产管理技术,宣传好经验好做法。积极组织参加全国性交易会、博览会、产品推介会等活动,加强品牌宣传和产品招商,扩大河北优质强筋小麦知名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