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玲芝,顾 蒙,郭 倩
(1.成都市龙泉驿区龙华小学,四川 成都;2.成都市新都区香城小学校,四川 成都)
“美育,亦可称审美教育,它是关于情操的教育,亦是和心灵有关的教育。”“审美化的语文教学,就是在一些教师组织的美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既能学到语文知识,又能提高审美能力,并且涵养审美个性。”
汉字是人类文学史上历史最悠久、充满生机的、既形象美丽又蕴含智慧的文字,汉字从图形表意到符号表意,再到音、形、意为一体的表意文字的历史过程中,不难发现人们在造字的过程中融入了对生活、对未来的崇敬与向往,讴歌了生命与劳动的真实美,而这种“美”往往体现在我们汉字中的“音美”上,那是因为汉字发音系统中韵母以元音居多,四个声调错落有致,因而汉字的读音具有音韵美的特点。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选文读起来朗朗上口,如《古今对》《姓氏歌》《人之初》等,教师可以在识字教学的同时进行美育渗透,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创设情境读,感受汉字的音韵美。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中识字“啊”。“啊”字共有“a、ā、á、ǎ、à”五种读音,分别代表着“惊讶或赞叹”“表示惊疑”“表示追问”“表示应诺”“用在感叹句末,则表示增强语气”,一个小小的“啊”音调的变化就蕴含了不同的含义和情感。在教师教授“ā”这一用法时,教师呈现出具体的语境。如“啊,我真喜欢我的好朋友!”先让学生读一读,自己体会与朋友相处时的真实情感。再找两位感情好的学生,演一演“在你危急时刻,好朋友伸出援手,为你雪中送炭的感激语气”或是“在生日派对中和好朋友分享快乐的轻松语气”。在这些不同的场景对话中,学生情感融入了情节语境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对朋友的感激或喜爱之情。他们彼此四目相对,拥抱对方,此时学生读出的话语是富有活力和充沛情感的,学生切身体会到语言美带给他们的享受。那么这个“啊”字是有律动的,是饱含情感的。
自然界的事物情态万千,它的美总让人陶醉,我们中国的汉字有一大部分指称的是自然界的具体事物,特别是象形字更是“画成其形,随体诘屈”直接以自身的形体概括而抽象地描绘自然界的景物。“在由语音为对象进行命名之前,以图像为基础的汉字就已经完成了对对象的确认过程,这意味着以字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并不是以声音为优先的,而是通过图像来建立精神世界的共同意义。”针对汉字的这一特点,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可以有意将汉字与学生脑海中有的自然景物联系起来,进而引导学生直观体会、感受图画美。
例如,在认识“水”字时,围绕“水”这一自然景物,引导学生想象、联想或出示有关图片,使“水”这个字具体想到高山流水,通过PPT 和动态影像的手段,引入“水”字的演变过程,水的单一结构让学生感受汉字的整体美,感受自然的魅力;水可以是潺潺的溪水,也可以是江河湖海的水波澹澹,也可以把它具体到我们喝的饮用水,让学生感受到生命之源的珍贵,体验淡水资源在地球上的匮乏,在这样的细致品味中,自然界水的万种情态灵活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认识“水”字的同时感受到强烈的自然之美。在写“水”时,通过PPT 呈现书法作品,学生纷纷赞叹书法之美,有了强烈的想要把“水”写美的愿望。
“王筠(说文释例)中言‘独体为文,合体为字’。天文者,自然而成,有形可象者也;人文者,人之所为,有事可指者也,故而‘文’含象形、指事二体,‘字’统会意、形声二体,四者构成汉字的造字法,而转注与假借,王筠认为只是用字之法。”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汉字的演变多种多样,其中会意字尤为突出。会意字,顾名思义就是指用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独体汉字,根据各自的含义所组成的一个新汉字,这种造字法就叫作会意,用会意造字法造出的汉字就是会意字。在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材里就存在很多会意字,如甜、剪、背、休、峡、期、跨等,教师要主动挖掘字理,带领学生寻找汉字背后蕴藏的传统文化之美。
例如,在教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千人糕》中的“甜”字时,教师首先查阅资料搞清楚“甜”的由来:“甜”字由“舌”和“甘”组合而成,本意“从甘从舌”,意为用舌头来品尝甘甜之味,使人感到舒服、愉悦之情,给人美的享受。上课时,老师让学生蒙住眼睛,拿出准备好的甜水滴入学生的口中,刺激学生味蕾上的神经末梢,唤醒味觉。结合单元主题“美食”,播放《舌尖上的中国》精彩片段,老师引领学生走进“甜”字背后博大的饮食文化,学生说出甜皮鸭、甜糕糍粑、糖醋里脊、拔丝甜果等一系列甜味食物。老师总结说:“甜为五味之首,古时帝王将相在劳累之后都要喝一杯甜茶来解除劳作时的疲劳,其中以蜜糖作为甜的原料,蜜糖以天然的蜂蜜制作而成,不同于蔗糖,用现代意义来说就是蜜糖不经过水解就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营养价值甚高,所以‘甜’在古代是上品。”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说出“甜”的美好体验“在什么情况下你能感受到‘心里甜滋滋’”。一个小小的“甜”字不仅映射出中国丰富的美食文化和中国人历来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还达到了识字目标,并使学生获得了美的体验。
汉字有字形美和空间美。汉字的笔画与笔画间的距离错落有致地排列,“点、撇、横、捺”无一不遵循着“挪、让、穿、插”的空间美感。汉字有多种结构,不同结构的字有不同的书写要点。教师在指导书写时,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可以通过授其法:“一看,二写,三对照”。“一看”,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先观察字的间架结构和关键笔画,想想怎样写才能写得更美,品一品,说一说。“二写”,就是老师进行范写,学生再动笔试写,老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三对照”,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试写后对照书上的字“比一比”的习惯,想想怎样能写得更美,再次练写。老师还可以将写得美的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学生来赏析美、创造美。
在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教师要注意不能将汉字的形美、音美、义美三者割裂开来。三者结合进行审美教育更能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的热爱之情,感受和认识到汉字既是传情达意的工具,又是集形态美、音韵美和意蕴美于一身的文字系统,进而获得美的体验,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例如,在教授“锋”字时,结合图片读词语“锋利、锋锐、锋芒毕露”,在铿锵有力的朗读过程中感受“锋”的锐利。再对字形进行详细的分析:金字旁进行变形,为的是给右边字“夆”腾让出空间,让“主角”更有展示的空间,占格的比例刚好符合美学黄金分割比例0.618,它们搭配合理,主次分明,而“夆”字的悬针竖为整个字形加入了铿锵有力的灵魂,它穿插在字体中间成为“夆”的中流砥柱笔画,更显示了这个字尖锐有力的内涵,结合课文内容,学生对雷锋无私奉献、不惧困难、勇于前进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品味了这个字的意蕴美,最后再通过书写来创造美。在教授“舟”字时,教师要带领学生了解“舟”字的演变过程和含义,再结合古诗文“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引导学生想象雨中渡口扁舟自横的景象,感受诗人无可奈何的忧伤心情。教师接着让学生再说一说和“舟”有关的诗句,引领学生感受它在不同诗句中不同的意蕴美。
愉悦性,是美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崇尚汉字美的环境中,更容易激发学生对汉字的热爱,更能自觉地把字写好。环境氛围对人意识和行为的影响是巨大的,在一个大家都热爱汉字,到处都是美的汉字环境中,学生会自然而然地对汉字产生感情。因而,进行环境创造,开展各种识字、写字活动,也能激发学生在愉快的美的氛围中更加热爱汉字,自主写好汉字,创造汉字美。
例如,将教室布置得诗情画意、古色古香,举办“穿越时空——寻找汉字之美”的汉字故事比赛和书法比赛。学生盛装出席,纷纷穿上了自己最喜爱的汉服,讲一讲有故事的汉字,分享一些汉字的来历、演变以及汉字背后的教育意义和文化内涵。如有学生分享关于“国”字的由来:国有繁体字“國”,一个口和一个或,口,表示疆域。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四面围守,城邦为国”。作为中国人要热爱我们的祖国,首先就要守护好我们的边疆,解放军叔叔常年驻守边疆,保家卫国,我们更要好好学习,长大成为祖国栋梁之材!一番慷慨激昂的讲解之后,学生热血沸腾,争着抢着说出自己的汉字故事。而配以古风古韵的书法纸,播放着舒缓的古筝乐曲,学生的书法比赛则是清风雅静,学生纷纷用自己的笔墨书写着对汉字的热爱。学生将横平竖直、横间等距、竖画等距、撇捺舒展、斜中求正、重心平稳及错位规律等一系列积累的书写规律尽情挥洒在了笔墨之间,最后评选出“汉字故事小达人”“隽永墨香书写小能人”。从讲汉字,解汉字,再到写汉字,赏汉字,学生仿佛进入了一场汉字文化的饕餮盛宴,在识字、写字活动中培育了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实现了汉字的美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