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2022-11-24 21:58唐晓庄
新课程 2022年24期
关键词:习作课外阅读内容

唐晓庄

(江苏省昆山开发区石予小学,江苏 昆山)

习作教学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在语文整体教学中占据较大的比例,尤其是现代化教育提倡素质教育,习作教学更是受到广泛关注。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保证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有效性与愉悦性,是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师研究探索的重点。

学生习作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受生活经验、学习经验的影响较大。经验不足的学生常常出现无话可说、无从下笔的情况,影响习作教学质量,影响学生的习作能力。另外,由于受到传统语文教学思想和模式的影响,很多学生对习作的重要性难免会有片面的、不准确的理解,以为语文习作就是背诵佳句、堆砌词语等,导致小学语文的习作教学效果不佳、学生的习作质量不高。因此,想要提高习作教学质量,小学语文教师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应用合适的措施进行教学。基于此,笔者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工作经验,提出几点提高小学语文习作有效性的策略。

一、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开展习作教学

语文与生活的关系密切,小学语文的习作教学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将生活素材应用在习作中,以便提高习作质量。很多学生都不喜欢习作课,因为感觉没有什么素材可以用来丰富习作内容,而学生出现这一心理的关键在于生活阅历不足,缺少对生活的观察,即便是非常好的习作素材也不知道如何认识和应用。其实生活中的很多事物和现象都是极为宝贵的素材,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例如,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美好现象,即观察并记录好人好事,尤其学生向教师表述自己遇到的一些事情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深化对事情的认知,在反复锻炼的基础上,如果学生再次遇到相似的情况,自然也就知道如何处理、积累和应用,进而丰富习作内容,并且提高习作的真实性。

利用生活进行习作教学时,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对观察对象进行基本分类,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对事物进行客观观察;同时,引导并鼓励学生调动不同的感官,去观察和感受生活,从而拓宽习作的视野。例如,学生观察菊花时,首先观察的是外形,包括颜色、形状、姿态等;其次调动嗅觉器官,辨别不同类型菊花香味上的区别;再次调动触觉,用心体会触摸菊花时的感受,或者调动味觉器官,品尝菊花的味道,进一步加深对菊花的认识与了解;最后,学生将各种感官的体验联系起来,全面认识菊花,这样学生的习作如果是与菊花相关的内容,那么习作中的情感以及内容就会很丰富,习作质量也能够得到显著提升。

二、培养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习作教学也不例外。首先,教师要意识到培养对习作的兴趣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目标,而是应该循序渐进、长期积累。教师需要想方设法,打破习作带给学生的神秘感与恐惧感。在课堂教学中经常推荐一些优秀的学生习作,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精彩的描写内容和出色的写作手法等。逐渐改变小学生对习作的固有印象。要让他们感到习作并不难,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习作就是“以我手写我口”,记录自己日常生活的精彩一刻,抒发自己的心得与感受,陶冶自己的情操。其次,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评价观。教师不能单一地用习作成绩来评价学生的习作水平,而是多鼓励学生,挖掘学生在习作方面的优点,帮助学生正确认知自己、看到自身的进步,激发学生面对习作时的自信心。再次,在习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与学生沟通,使学生能够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与期待。对于学生在习作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要给予耐心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后,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使用多媒体播放与习作主题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将学生带入习作的主题情境,促使学生产生表达自己情感和观点的强烈欲望,进而激发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同时,在多媒体的辅助下,学生还能够提高习作内容的质量,保证内容的丰富性。由此可见,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是保证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策略。

三、引导学生做好积累,加强个性化的习作教学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习作的质量与学生日常积累的素材关系密切。受到传统教学思想和方法的影响,大多数教学活动都在课堂上进行,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比较少,因此想要保证习作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指导并督促学生做好日常积累,并且在积累素材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遇见好的词句、生活事件等素材要记录下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积累素材的习惯,逐渐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同时,积累素材的过程也能对学生的想象力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使其将积累的素材灵活地应用在习作中,便于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从而保证习作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学生观察身边的人、事、物,记录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有意义的事件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等;或者是在阅读到感兴趣的书籍、看到社会事件时,写下自己的感受、想法以及观点等。学生在习作学习中做好日常积累,是保证习作教学质量的关键措施,值得广泛应用。

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习作教学时,要注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善于了解学生所喜欢的习作题材的不同。学生即便是喜欢相同的题材,那么其喜欢程度上也会有所差别。对习作的题材也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喜爱,如果教师在习作教学中采取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可能会影响到学生在习作方面的个性化发展,不利于习作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

例如,有的学生喜欢描写风景,有的学生喜欢抒发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有的学生喜欢叙写生活琐事等。学生喜欢与擅长的习作方向是千差万别的,在习作表现形式及水平方面也会呈现不同色彩。教师不能以偏概全,随意限制学生的思维,否定学生的个性,而是要了解学生的个人喜好及其擅长的习作方向,而后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点拨,激发并保持学生的习作热情。

四、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方法

课外阅读能够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学到更多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这是保证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之一。

首先,教师要合理选择适合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籍。教师对于自己推荐的阅读内容要有深入且全面的了解,推荐与学生学习能力、认知能力相符的阅读内容,并且要注意学生的层次性,为每个层次的学生推荐难度和类型不同的内容,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对每个层次的学生进行启发,同时能够在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以及思维发展上发挥作用。课外阅读内容主要包括优秀的作文、文学作品以及百科知识等,每个类型读物的写作方法、内容以及特点存在比较明显的区别,在教师精心筛选和推荐下,学生能够把握好阅读的基本方向。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养成记录的好习惯,主要记录阅读内容中的好词好句、结构布局、读后感等,随着记录的内容越来越多,学生的阅读也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习作的信心也能够得到显著提升。并且,学生在习作时如果出现记忆模糊的情况,可以随时查阅记录,保证习作内容的连贯性,进而保证习作效果。

其次,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课外阅读的内容。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向学生推荐合适的课外阅读内容,帮助学生积累素材。与此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课外阅读,提高阅读的广泛性,从而进一步拓宽自身的阅读视野和习作视野,习作的思路不会被局限在小范围内。在学生习作思维创新发展方面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使学生在习作时能够有丰富的、多样化的材料可以使用,从而保证习作更加丰富多彩。学生的课外时间一般不多,习作的篇幅过长、过多也不现实,故而可以采用日记、随笔等方式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展开习作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大脑中就会积累一些素材,有的还可以直接应用在习作中,进而降低习作难度。同时,教师帮助学生整理、总结习作技巧以及方法,以便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

五、合理学习课文整体结构

对于语文教学,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有一个著名的“例子”理论。他认为,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技能。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选编了许多美文佳作,为小学生的习作提供了语句优美、结构上佳的范本。任何一个类型的范文都有着相应的格式和结构,任何一篇优秀的文章也都会有确定的主题思想,每个段落也有独立的主题。一般情况下,文章的起始第一个段落往往会点题、突出重点,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而结尾部分需要与开头形成照应,突出作者的个人感受和心得,升华主题。学生只要能够掌握这些行文常见的思路,就能够保证习作的内容明确、条理清晰,从而保证习作的质量。

例如,在部编版三年级上册习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美丽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总—分—总”的结构特点展开写作。即第一段落点题,明确文章的核心内容,第二段落叙述景物的变化,第三段落则与第一段落相互呼应,再次突出文章的核心。这样的结构也比较符合学生的习作习惯,并且教材中的很多课文都是这样的形式,是学生作文中最先接触的文章结构,教师要利用好课文的这一结构,指导学生习作结构,从而保证结构的合理性。

综上所述,习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提高习作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习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积极利用生活激发学生兴趣、日常积累、课外阅读以及个性化教学等方法,全面创新和优化习作教学方法,保证习作教学的有效性,进而提升学生的习作质量与语文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习作课外阅读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如何提升小学生数学课外阅读能力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主要内容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