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少数民族民俗文化融入高校德育的路径研究

2022-11-24 20:32李娟
海外文摘·艺术 2022年10期
关键词:土家族湘西民俗文化

□李娟/文

随着全球化趋势加快,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高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已成为当下热门的话题。面对新形势,积极寻找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新的视域,促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以及道德水平不断提升。湘西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关键构成部分,承载着民族的情感与精神,其中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道德品质、道德规范等在培育人才方面发挥着的关键功效。本文结合多种研究方法,提出实现湘西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有效融入德育教育的多维度路径。通过课程、传播、实践等,以及领导、队伍、组织、环境打造等层面编制合理的思路,尤其提出了构建如何将湘西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潜在的价值,转变成大学生品德教育过程中的运转思路,实现民俗文化精神与德育教育之间的渗透关系。

1 研究背景

2022年7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新疆时指出,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有着悠久的历史,汇聚了各个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所以需要注重保护、继承以及整合等工作。2015年湖南省湘西州传统民俗节庆活动正式入选第三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名单,获得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资格,成为湖南省入选的2个项目之一。

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少数民族民俗文化凝聚了少数民族的集体才智,民族特色十分明显[1]。将少数民族民俗文化融入德育教育,格外注重发挥中华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以文育人”的功效,也是新时期高校立德树人的关键渠道,湘西地区的少数民族有苗族、土家族、瑶族、侗族等,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变,当地积累了厚重的民俗文化底蕴和多元化的德育教育资源,倘若这些教育资源可以充分利用,其德育教育的成效会渗透到民众的内心深处,也势必有助于大学生培育优良的道德品质、行为规范,培养民族团结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等。目前国内尽管部分文献对湘西传统文化德育教育资源展开了调研,但完善的体系尚未完成,实践路径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对湘西少数民族民俗文化融入高校德育的路径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2 研究意义

第一,有助于高校提高德育教育实效性。本研究在有关理论基础上展开社会调研,以湘西少数民族民俗文化融合到高校德育教育为例,探究教育路径,有助于为高校德育教育提供实践指导,提高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效果[2]。

第二,有助于新时代大学生提高道德素质。深层次挖掘湘西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有利于形成具有湘西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的德育教育资源,从而促使新时期大学生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

第三,有助于推动湘西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创新。少数民族民俗文化融合到德育教育的进程中,实际上就是在大学生中进行传承、发展以及创新文化的体现,是对当地民俗文化的继承,发展以及创新。

第四,有助于推动民族团结,打造和谐民族关系。少数民族民俗文化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是关键的组成部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凝聚功效以及梳理功效,在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提高中华民族凝聚力方面是关键的精神力量,发挥着支撑功效。深层次调研这一课题,探究发展路径,能够为大学生德育教育实践提供指导,对提高国家意识,打造和谐民族关系有积极功效。

3 湘西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中的德育资源研究

3.1 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教育

少数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在少数民族和汉族相互合作,为民族独立,国家统一过程中不断拼搏,为中华民族的形成以及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高校组织大学生德育教育过程中引进少数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促使学生了解少数民族以及汉族在维护国家统一,对抗外来侵略者,获取民族平等过程中的坚韧抗争以及历史贡献,这也是现如今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素材。

湘西地区是革命老区,在这里出现了许多勇敢、刚烈、勤奋、充满血性的湘西人,他们不畏惧暴力,淳朴、勤劳、勇敢和忠诚,在我国革命斗争阶段贡献自己的力量,为高校德育教育保留了多姿多彩的珍贵资源,湘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贺龙故居、鄂川黔革命委员会旧址纪念馆、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刘家坪旧址纪念馆、桑植县苏维埃政府旧址、红四军诞生地旧址、芭茅溪盐局旧址、桑植红军民歌、永顺塔卧、贺龙纪念馆等都能够向民众展示出当时令人惊叹的英雄事迹。这些资源折射出革命先辈为了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表现出的革命精神以及爱国主义情怀。很明显,这些资源的品德教育属性十分关键。

3.2 道德品质教育

湘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内涵覆盖了社会的许多层面,在湘西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以及生产过程中都能展示出来,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艰苦奋斗、团结互助、集体至上等。

在湘西土家族、苗族的传统理念中,群体是超出个体的实际存在,个体需要划归群体,所以,湘西苗族聚居集中区,土家族苗族人民有强大的公有理念以及浓厚的均等思想,平均分配的举措十分火热。原始共产主义道德理念以及团结精神等长时间影响着湘西土家族、苗族的民族意识,促使当地人们充满生机和活力,举例说明,湘西土家族“赶仗”指的是集体的围猎活动,在古代,“赶仗”是土家族人关键的经济活动,对土家族民族塑造勇敢精神意义重大。“赶仗”之前需要组织梅山神的祭祀活动,展示的是土家族推崇的信仰,也展示出团结互助、集体至上的道德品质。

3.3 道德规范养成教育

湘西民俗文化资源是湘西民族文化的精髓,价值理念,生活习惯,理想信念等等也是当地民众思想以及行为规范所遵循的准则[3]。湘西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主要涵盖了节日庆典习俗、家庭婚姻习俗、传统服装习俗、传统餐饮习俗、礼仪习俗以及宗教信仰习俗等。当地民俗文化资源对民众的日常活动有很大的影响,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运用大众化以及日常化的手段促使其融合到普通百姓的生活中,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在无声无息中利用民俗的力量,发挥其道德规范养成的育人价值,在不知不觉中把传统美德内化成湘西民众都遵守的道德规范,推动湘西民众构建优良的品格以及道德品质,和社会需求的品格健全的人相互吻合。

3.4 生态教育

湘西少数民族在长时间和周围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相处的过程中,逐渐构成了天人一体、崇拜敬重自然、善待自然、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淳朴的价值理念以及生存法则。这些思想根植于湘西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截至到现在在民族地区依旧发挥着关键功效。

湘西生态资源复杂多样、丰富多彩。比如湘西地区特色的生态资源张家界、新宁良山、武陵源、凤凰等,多姿多彩的自然生态资源为德育教育供给了庞大的素材。湘西的自然生态环境封闭,所以当地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独具个性色彩,自然生态如同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图画,历经沧桑,顽强的生存下来,其生命力十分强大,即便环境十分艰苦,也可以坚强勇敢的生存下去,湘西民众吃苦耐劳,对生命十分执着,促使他们对家乡、祖国以及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这些都离不开自然生态资源。

4 湘西少数民族民俗文化融入高校德育的路径与策略

(1)教师先行:搭建“教师德育工作室”,建立“湘西少数民族民俗文化德育元素”资源库。

搭建“教师德育工作室”,研究如何提高教师的“育德意识”以及提高他们的“育德能力”,提升教师的民族文化素养,使教师更好地践行“立德树人”这项根本任务。

建立“湘西少数民族民俗文化德育元素”资源库,通过文献分析、实地调研挖掘湘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德育元素,例如:土家族的“煤山猎神”和苗族的“摊公摊母”等,反映湘西少数民族的祖先崇拜的爱国主义融入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教育;苗族歌曲《爬山涉水》和土家族《梯玛神歌》中反映伦理美德文化,融入道德品质教育;苗族议会“议榔制”“鼓社”等,将苗族人民信仰推崇习俗文化融合到道德规范培育中;瑶族民间工艺挑花、刺绣、蜡染和土家族民间工艺织锦、雕刻中花鸟鱼虫主题反映的自然崇拜生态文化,融入生态教育等。

(2)学校协同:思政教学第一课堂、校内外文化第二课堂、网络平台第三课堂协同育人。

通过协同社会参与、院系支持、学科支撑构建思政教学第一课堂、校内外文化第二课堂、网络平台第三课堂融入德育教育。将湘西少数民族民俗中包含的习俗、技艺、诗歌等纳入教学课程体系第一课堂;湘西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专题讲座、民族文化节、民族风情图片展、民族手工艺制作社团活动、民俗文化夏令营、少数民族地区志愿者活动等,拓宽校内外文化第二课堂[4];学校官微、学工微信等公众平台将湘西少数民族民俗文化转化为虚拟数字产品以民俗活动交互体验、少数民族文化知识问答、民俗歌舞竞猜等方式,创新新媒体网络平台第三课堂。

(3)学生自主:自觉涵养并传承湘西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精神。

将湘西少数民族民俗文化融入大学生德育教育的过程是养成、浸润、生成、升华,并非命令和强制[5]。本项目调研主要是为了指引学生贯彻知行合一、保证为人与为学的统一,实现能力与德行、知识与修养的的稳健持续发展。

5 结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党提出了一系列弘扬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决策部署。湘西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构成部分,其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道德品质、道德规范等,可以成为高校德育教育非常重要的资源。本文将湘西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与大学生德育教育结合起来,挖掘湘西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中蕴含的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教育、道德品质教育、道德规范养成教育、生态教育等德育价值要素,通过搭建“教师德育工作室”,建立“湘西少数民族民俗文化德育元素”资源库;学校协同的思政教学第一课堂、校内外文化第二课堂、网络平台第三课堂育人;学生自觉涵养并传承湘西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精神等路径,探索湘西少数民族民俗文化融入高校德育的教育体系,为新时代高校德育教育发展提供新的场域,寻找新的抓手,开拓湘西少数民族民俗文化融入高校德育的路径创新发展。■

引用

[1] 毛新梅.论民俗文化的德育意蕴及其实施路径[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8(5):21-25.

[2] 罗统碧.学校德育常态化建设的实践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20(S2):138-140.

[3] 崔洋.浅析民俗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价值[J].文化学刊,2020(5):162-164.

[4] 黄栗,董小玉.社交媒体语境下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研究:以湘西土家族文化传播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9,40(2):67-71.

[5] 李重新.文化自信视阈下少数民族文化符号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探析: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J].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8,40(5):50-54.

猜你喜欢
土家族湘西民俗文化
重庆酉阳土家族摆手舞传承路径研究
提高民俗文化意识,延续民俗文化
Dancing for theDead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土家族情歌
初中语文教学中民俗文化教育探究
从山东到湘西,跨越千里的精准“滴灌”
探析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土家风情惹人醉
湘西 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