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根德
(甘肃省永登县第二中学,甘肃 永登)
乡土不仅仅代表的是故乡的土地,其内涵指的是故乡,因此乡土象征着一个地域的特征。每个人都热爱自己的故乡,自古以来描写故乡的诗句不胜枚举,如“飞鸟返乡兮,狐死必首丘”就表达的是对故乡的热爱之情,还有这句“人之于乡土,犹树之有根,水之有源”更是表达了人们对自己故土的深厚情谊。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乡土资源的合理利用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但是如今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大多数历史教师都会注重教材中的史料教学与记忆,忽略了乡土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新课程改革中提出了明确的教学目标:“高中历史教育要鼓励不同地区和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高中历史教学应当注重人文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爱国主义以及民族情怀。而由热爱家乡的情怀引出学生的爱国情怀,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民族与国家大义。乡土资源中的文化古迹、历史事件等,都能够作为历史教材的有效补充,由乡土情怀引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我国拥有上下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在我们短短数年的学习中并不能详尽地进行学习,因此高中历史教材中只是包含重大的历史事件,以及描述了一些具有重要意义的转折性事件,可以说高中历史教材是纲要性的教材,主要讲述历史发展简要进程,对于具体的历史细节并没有过多的描述与梳理。而将乡土资源引入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能够对高中教材做出有效的补充,弥补现有教材内容的细节缺失,有利于培养高中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但是由于学生的升学压力比较大,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侧重于考试内容与应试技巧,而乡土史因不在高考范围之内,很多高中历史教师对乡土资源的利用并不重视。而经过对高中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现状调查后发现,很多学生觉得历史内容较多,都是文字性内容并且大多都需要记忆,会对历史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毫无乐趣可言。
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乡土资源教学,学校就要有效地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而乡土资源的有效融入,能够提升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不只是面对枯燥的文字,可以通过乡土资源进入历史教学中,切身体会历史的文化滋养,真正参与到历史教学中。开发和利用乡土教育资源的过程能够将枯燥的文字变得丰富有趣,还能够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历史的乐趣,并且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目前,大部分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方法过于死板,教学方式也比较传统,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当前的高考模式。教师和学生基于应试教育的压力,上课时主要围绕考试内容进行教学,而历史学科需要记忆的历史史实和影响非常多,并且需要尊重史实,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基本都是照搬课本,而学生则需要对大部分教材内容进行背诵,历史课程就变成一门死记硬背的课程。长此以往,学生由于记忆的内容过多,学习压力较大,不会主动地深入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缘由及其有趣的细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历史知识的拓展,以重点内容为主要教学目标,学生就会对历史的学习产生厌烦心理。要改变这一问题,高中历史教师需要积极地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正视乡土资源在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在教学中也要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将学生熟悉的乡土资源运用到历史教学中,以此提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兴趣。
新课程改革一直强调教材是教育的辅助工具。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完全依赖教材,要以课程标准为基础,然后在课程内容上进行创新,要学会灵活运用教材进行教学,而不是被禁锢在教材内容之中。教育不仅仅为了提升学生的成绩,让学生应对考试。教育的核心在于育人,如果历史学习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教材内容,那么就违背了设立历史学科的初衷。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有助于教师探寻学生在学习中的真实需求,同时能够了解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在此基础上创新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历史课堂教学氛围,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提高教学品质。
首先,在互联网技术发达的今天,高中历史教师应当有效地利用互联网搜集历史文献,并且要对资料进行整理,选择适合课堂教学内容的乡土资源,从政治背景、经济状态、所处位置、民俗风情等方面。例如,在讲授必修1 第10 课《鸦片战争》中林则徐“虎门销烟”、抗击英国侵略、后被革职查办发配到伊犁等内容时,可利用兰州市永登县红城镇大佛寺内林则徐题的“善民福地”匾额来培养学生对家乡的情怀和对林公的敬仰。
其次,在进行乡土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学生深入走访调查,让学生走出课堂,在体验的过程中体会家乡的风土人情。这个过程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交流能力,还能亲身感受到历史文化气息,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比如,引导学生通过走访、查阅、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并整理永登的引大入秦工程、有“西北小皇宫”之称的鲁土司衙门等历史资源并在活动课上交流。
最后,个体的力量是十分有限的,学校应该利用线上网络平台,让学生之间与学校之间做到资源共享,全面开发乡土资源。加强与兄弟学校的交流与互动,促进资源共享的同时,开展同课异构、共同教研等系列活动,以开发乡土资源和优化课堂教学。
高中历史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应对考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教会学生用辩证的思维对待历史问题,学会分析历史事件,形成科学的历史观。高中历史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历史的学习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并且对历史知识要做到融会贯通,而不是简单的记忆,在学习中要形成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例如,在学习历史必修2 中《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这节课时,可以先给学生展示兰州新区的建设成就、位于安宁区的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开放成果,将现代社会的实际情况引入课堂教学,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课本内容的掌握程度,也能通过家乡发展成果来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家乡的责任感。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基础,高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脱离教材,要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乡土资源进行教学,利用学生的实际生活促进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我国历史悠久,很多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并且在历史进程中占据重要地位。例如,广州、南京、西安、北京等城市可供利用的历史资源非常丰富,尽管兰州不比以上城市有名气,可也有值得利用的历史资源。作为西北名城,历史上的兰州是军事要塞、丝路明珠,是沟通中原与西域的枢纽,是茶马互市最热闹的地点之一。唐朝时“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历史上的兰州,曾经是对外开放的时髦城市。在学习“洋务运动”一节时,也可利用左宗棠任陕甘总督期间创办兰州制造局、兰州机器织呢局等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说明甘肃兰州也几乎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融入洋务运动的潮流中,开启了甘肃近代化的步伐。尤其是兰州制造局,为左宗棠经略西北、收复新疆立下了汗马功劳。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认识洋务运动,并把家乡的过去和祖国的历史融合起来。
在历史教学中要注意以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教学方案为核心。在乡土资源的开放和利用中,不能完全脱离国家课程内容,应该充分利用其贴近学生生活的特点,以直观、生动的教学形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选用乡土资源时要注意优先选择有利于国家课程目标达成的资源。乡土资源课程的开发应当紧密围绕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重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并且将新课改的要求与高考改革有效对接,将新课程改革要求不断深化,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开发与利用乡土资源,有利于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乡土资料在历史课堂中的有效融合,能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将国家课程灵活运用起来,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刻板模式,活跃课堂氛围,并且能够在教学实践中融合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乡土资源在课堂实践中的融入,能够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在生产生活中真实地“看到”“摸到”历史。这个过程也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发与利用乡土资源,能够帮助教师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与民族大义,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并且促进高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