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传播实效提升路径探析

2022-11-24 17:51王健宇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受众革命中国共产党

王健宇

(重庆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054)

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1]。在舆论环境、媒体格局、信息技术等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的大数据时代,融媒体强调不同媒介载体的优势互补与全面整合,从而兼具资源融通、内容兼融、宣传互融等功能,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传播和弘扬具有重要作用。充分利用融媒体促进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传播是顺应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趋向,是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的战略要求,也是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现实需要。

一、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当代价值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产生和形成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璀璨瑰宝和政治灵魂。“党的伟大精神和光荣传统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2]革命精神是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新时代我们更应发掘和弘扬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所蕴含的时代价值,从中汲取力量,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奋进。

(一)党建价值:治党兴党,提高执政水平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体现,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思想力量,是党永续发展的重要内涵之所在,也是全体党员干部学习的最好的教科书。“这些宝贵精神财富跨越时空、历久弥新,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深深融入我们党、国家、民族、人民的血脉之中,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3]新时代我们应继续从革命精神中汲取养分,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如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中体现的政治觉悟可以加强干部作风建设,长征精神、大庆精神中体现的意志品质可以坚定理想信念和革命意志,苏区精神、延安精神中体现的工作作风可以净化政治生态等。在融媒体时代弘扬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对提高党的政治执行力具有深刻意义,能够不断推进党的建设。

(二)人民价值:以人为本,坚守根本立场

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根本属性和内在品质。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力量之源、血脉之基,始终把人民放在至高地位。如焦裕禄精神所体现的亲民爱民,沂蒙精神以及长征精神中展现的军民鱼水情,抗疫精神呈现的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等,深刻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百年未变的初心使命。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深入研究和广泛传播革命精神,有利于坚定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新时代共产党人要继续从革命精神中汲取奋进的磅礴力量,坚守人民立场,积极推进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弘扬和传播。

(三)文化价值:凝心聚魂,坚定文化自信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革命文化的内核,是对革命文化的高度凝练和升华,是文化自信的一种内在的思想源泉。“这些革命精神不仅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而且使中国人民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文化自信的精神内涵更加丰富。”[4]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饱受屈辱,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于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中孕育了革命精神,汇聚起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自此中华民族开始重拾信心。如开天辟地、立党为民的红船精神,不畏艰险、艰苦奋斗的井冈山精神,百折不挠、不怕牺牲的长征精神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和共产党人的气节,是夯实文化自信的坚实底蕴。进一步弘扬和传播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不断创新革命精神传承的方式和策略,深层次地挖掘革命精神内嵌的价值因素”[5],对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四)世界价值:交流互鉴,贡献中国智慧

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党不断夺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在本质上具有世界视野和人文关怀,以中国智慧为世界持续贡献中国方案。如抗美援朝精神为维护世界和平正义、反对大国霸权主义提供了思想指引,丝路精神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精神支撑,上海精神是中国为世界解决地区安全稳定问题作出的新型国际关系典范,也是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一剂良方,抗疫精神为世界其他国家公共卫生安全贡献了中国经验等。在新时代,应继续从革命精神中汲取智慧与力量,为世界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更大作用,让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更加清晰。

二、融媒体时代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传播面临的问题

融媒体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深刻改变了社会传播大环境,传播的开放性、即时性和广域性提升了传播效率,为拓宽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带来了新机遇。而与此同时,信息传播也面临传统媒体受众大量流失、媒体传播行业运行日益商业化、媒体把关控制力削弱、新媒体信息传播不完整不确定等问题,新技术传播的超时空性也为西方国家的价值观渗透提供了便利,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传播形成了挑战。

(一)把关人缺席削弱传统媒体在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传播中的地位

在融媒体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创造了人人都是传播者的传播生态,新媒体传播的勃兴挤压了传统媒体的发展空间,把关人缺席导致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影响力和凝聚力被稀释,革命精神传播去中心化严重。库尔特·卢因在1947年提出把关人理论,把关人就是在传播者与受众之间决定继续或中止信息传递的单位或组织。在传统媒体时代,通常由受所处的社会政治环境、组织制度等影响的专业媒体充当把关人。传统价值媒体会选择符合价值规范的文化内容,经过记者、编辑、媒介组织等层层把关后才将信息呈现在大众面前。而在融媒体时代,以利益为导向的新媒体活跃度更高,传播主体更加广泛和隐蔽,传播方式更加简单和多元,传统媒体主流价值单向的传播模式不再适用,导致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降低,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传播也产生了消极影响。

(二)信息碎片化打破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传播内容的整体连贯性

在融媒体时代,公众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各级媒体平台将更广泛区域的人们连接起来的同时,也将传播内容切割成碎片化的形态,人们的思维方式逐渐呈现出情感化和浅表化等特征,削弱了传播效果。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拥有丰富的理论意蕴和历史启示,如果在构建传播内容时通过追求简短、娱乐等来扩大受众范围,传播内容过于分散和跳跃,在一定程度上会打破内容的整体连贯性和表述的准确性,无法传达真实意蕴,导致民众对革命精神的认知不够深刻。在传统媒体时代,公众的阅读过程往往按照知识性、理解性、探索性三个阅读层次演进,人们会逐步获得关于革命精神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而在融媒体时代,碎片化的传播趋势及海量参差不齐的信息导致人们难以分辨信息的真伪,更难以静下心来仔细思考和探索信息背后的知识,很容易成为各媒体平台的“被动的读者”。因此要适应新媒体传播的语态特征,有效克服融媒体时代重速不重质的信息传播局限,重点解决传播信息碎片化这一突出问题,从而有效发挥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思想引领力。

(三)传播主体媒介素养不足限制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传播的实效性

融媒体时代的受众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话语权不断得到提升,受众可根据自身利益诉求及兴趣偏好直接参与信息传播进程,主体性凸显。当前传播主体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不够贴合受众,对受众的利益诉求也不够关注。

一方面,传播主体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解读较为单一。当前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话语表达过于严肃、规范和政治化,与受众的互动反馈不足,忽略了融媒体环境下受众接受方式的新变化,不能较好地满足人们求新求变的心理期待。同质化的传播内容和方式容易使受众对革命精神产生情感和审美疲劳。另一方面,传播主体对媒介素养的提升不够重视。融媒体时代的各种媒体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拥有受众并以不同的方式延伸信息网络,进一步导致公众认知视野局限、不同主体对话缺失以及网络舆论场的撕裂。目前传播主体媒介素养主要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传统媒体从业者缺乏新媒体思维,传统媒体从业者虽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但其对新媒体技术的掌握运用与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并不同步;二是具备扎实传播技能的新兴媒体平台从业者难以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进行深刻解读,更难以持续强化其传播影响力。

三、融媒体时代如何提升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传播实效

在融媒体时代,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传播拥有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先进的技术依托,也拥有更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更多元的传播媒介。可以通力打造融媒体平台,依托布局优化调整、媒介素养提升、内容表达创新、社会监管资源整合以及互动反馈等优化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传播,“要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催化融合质变,放大一体效能”[6],努力提升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传播的实效。

(一)共建媒体融合,优化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传播的媒体渠道

共建媒体融合通过优化组合、讲究策略、布局调整等方式进行媒体融合,形成积极的传播效果。

首先,从媒介结构上打造和优化中央厨房式的全新传播模式。既要依靠传统媒体来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主阵地优势,比如通过党报党刊等传播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也要不断学习和掌握各种新媒体技术。整合媒体资源,形成媒介集群的矩阵化渠道布局,搭建集策划、采集、编辑等于一体的中央厨房传播新模式。“通过集约化生产,实现内容增值,在内容的特色化与多媒体展示上不断做出新探索。”[7]要整合多种媒体力量采集传播素材,巩固融媒体在舆论场的地位,实现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传播的再中心化。

其次,从传播主体建设上要加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传播主体能力建设。一方面,要努力提升传播主体的媒介素养,通过系统培训、自我学习等不断提高其原创内容生产能力以及新技术应用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传播主体要从受众的心理需求出发,拓展服务内容,推出契合时代发展的有品质、有深度的革命精神传播作品。

(二)共创媒体融合,提升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传播效果

共创媒体融合要创新呈现形式。在融媒体时代仍以内容为重,当前各大媒体平台关于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内容的表达不够大众化、通俗化,缺乏新意,未能突破内容同质化瓶颈。

首先,要注重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内容的守正创新。传播者必须深入发掘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内涵及时代价值,用真情实感讲好革命精神,讲得富有感情,富有温度、广度、深度。比如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以守正创新的理念积极探索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呈现,描摹百年前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创新性地选取了厚重朴实的版画画风,既在日常场景中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和人物,又以诗化的影像语言呈现出革命历史的充沛情感和历史温度,在历史与审美两个维度形成了完美的架构。这种创新让众多观众耳目一新,达到共情、共鸣、共学、共勉的传播效果。

其次,要注重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话语表达创新。传播者要通过丰富多样的传播形态了解并适应大众的话语偏好特点,创新发掘红色符号。“构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传播内容碎片化与系统化相统一、专业化与娱乐化相统一,是新媒体时代创新发展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传播内容的必然趋势。”[8]可以依托接地气的生活用语、网络热词和红色革命表情包等具象化与生活化的表达方式,如使用“点赞”“给力”“走,去建设社会主义”等网络流行语增强革命精神传播话语的直观性和吸引力,使之契合受众喜好,切实提升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传播力与感染力。

(三)共馈媒体融合,加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传播的互动反馈

共馈媒体融合就是根据受众的互动反馈完善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传播体系,构建立体化、多层次、全方位的效果评价机制。

首先,在思想上重视受众的评价反馈并作出积极回应。在传统媒体时代,传播主体更看重对传播内容的阐释及对传播方式的改进,却忽略了受众的评价反馈。在融媒体时代,“要利用大数据来探测受众的需求,设置议题、精准策划、结合热点打造年轻化、多样化的红色融媒体产品,实现全民互动的精准有效传播”[9]。要及时了解受众对当前革命精神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以及传播载体和渠道等方面的真实关切,注意公共话语的运用,既要利用传统的意见反馈渠道如问卷调查收集受众的意见,也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收集隐性反馈信息。

其次,对各类反馈信息进行科学分类处理。要依托大数据技术准确掌握受众的需求,通过对不同群体反馈信息进行对比分析,有针对性地满足受众不同的需求意向。比如在传播内容层面,要优先重视政治学、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学科专家的意见,因为他们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有着更为深入的研究,其反馈意见具备权威性。而在传播方式、传播话语等层面,要特别重视青少年群体的反馈意见,因为这类群体更喜欢视觉化的传播模式和活泼生动的传播话语。通过对受众反馈信息进行合理分类、科学分析,不断优化传播内容、改进传播方式,进而提升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传播实效。

(四)共治媒体融合,净化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传播的途径

信息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价值观的多元化趋势使新媒体空间的监管和治理难度更大,更要注重法治监管、技术监管以及舆论监管并形成合力。

首先,加强对融媒体平台的管理。“健全互联网领导和管理体制,坚持依法管网治网,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10]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互联网行业、媒体行业、信息技术行业法律法规,使融媒体传播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依法保障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有效传播。

其次,加强对融媒体传播空间的技术监管。要依托各类技术载体加强对融媒体空间的技术管控,进一步优化传播环境。依托信息技术,通过信息监测、信息过滤等措施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传播内容进行监测和监管,对敏感词语、不良信息甚至有害信息进行实时监测与过滤。

再次,加强对融媒体传播空间的舆论监督。一方面,营造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传播的良好舆论氛围,采取思想引导、政策激励等多种方式调动和激发民众舆论监督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提升民众舆论监督的能力。为防止意见表达和诉求反映的失真失范,要通过新技术应用培训、媒介素养培训、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等多种方式提升民众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进而帮助民众更好地进行舆论监督。

猜你喜欢
受众革命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受众需求视野下对电台编辑工作的优化措施探究
中国的出行革命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