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雪山保护区的基本特点和有效管理研究

2022-11-24 14:15木艳春
林业科技情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白马自然保护区保护区

木艳春

(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曲宗贡生态定位监测站,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 德钦 674500)

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作为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不仅具有与其他地区明显差异的地容地貌与地势形态,且地理环境与生物资源等更是极为丰富。由于保护区地处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两者间的过渡区域,使得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具有极为明显的过渡色彩。除此之外,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内涵盖滇金丝猴、云豹、黑鹳和金雕等多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以及光叶珙桐、云南红豆杉和玉龙蕨等多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我国西南山地或云南省特有的多种冷杉属、云杉属和落叶松属树种,以及高山地区从海拔5 429 m的主峰至金沙江河谷,相对高差近3 500 m的山地植被垂直带普,由此也使其成为云南境内的天然绿色宝库。在国家强化自然保护区重视程度的今天,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依然面临着多种形式的机遇与挑战。因而,对于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的基本特点做出明晰,并由此对其实施可持续发展化的有效管理,就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与实践意义[1]。

1 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基本特点

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并于80年代末期由省级自然保护区,提升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2000年和2018年,国务院先后批准对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进行扩建和保护范围调整,保护面积由190 144 hm2拓展到281 640 hm2,是我国最大的以保护滇金丝猴及冷杉林环境为主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此基础上,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所涉及的自然资源与生物资源丰富多样,在此对其基本特点做出如下阐述。

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自来物种多样且丰富,被世界自然基金会评为全球24个“生物多样性”地理区域之一。白马雪山位于金沙江及澜沧江之间,自然保护区位置多归属金沙江水系。同时,地处青藏高原横断山脉的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自“世界屋脊”转向延伸至我国东部及中印半岛,其中,保护区内有多座海拔超过5 km的高峰,而其主峰扎拉雀尼海拔更是达到了5 629 m。这种南北走向的山脉也唯横断山脉独有,此种独特的地质构架也使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呈现出差异化的地形与地貌,更使其成为青藏高原和我国东部高黎贡山直至印度缅甸的动植物基因交流带和过渡带。受到过渡变化因素影响,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不仅形成了较长周期的交流演变,也出现了因季节交替而生成的动物迁徙现象。并且,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此种高海拔结合低纬度区域,属于高山季风性气候,不仅全年长冬无夏,且全年气温差异较小,干湿分明[2-3]。

从地质角度分析,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的地质结构极为复杂。有受流动冰川长期侵蚀而形成的U型谷;有常年冰雪覆盖的扎拉雀尼主峰及其附近所保留下来的现代冰川;有常年低温与凛冽寒风所共同形成的流石滩高原地貌;更有如宝石般晶莹剔透的高原湖泊等。这些因独特的地质构造与地容地貌,所共同形成的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也为世人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自然力量。”自然保护区内的山脉是横断山东段运城的一部分,平均海拔4 000 m,龙潭雪山主峰扎拉克尼峰海拔5 429 m,北部仁子雪山主峰也在5 000 m以上,这座雪山终年积雪,山的前后被沧江和长江环绕。山的谷底比较深,谷底海拔有5 000 m左右,从龙潭雪山到金沙江河谷的坡度近3 500 m,是名副其实的大峡谷。在山的高纬度有多年冻土存在,自然保护区的雪山是云南省高大长山,易受北部云贵高原强冷空气和西峰九北支气旋的影响,高纬度山脉附近长期积雪,在山峰附近,多年冻土的冰冻风化地形分布广泛,但缺乏山间盆地、河谷平原。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地区无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只有竹巴罗河中下游有中小侵蚀谷山间盆地;在中型干支流汇合处,有冲洪积扇沉积形成的中小型宽谷平原,规模不大,主要受于河流影响[4-5]。

从动植物角度分析,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的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一方面,植物区系样数众多,涵盖面积巨大的原始森林;极具观赏价值的高山花卉;以及多种松柏类树种。如在金沙江谷特有的干热环境中生长的小叶鹅绒藤、小叶灰毛莸、丽江山黄皮等;由寒冷气候过渡到温带区域的滇黄芩、德钦景天、金铁锁等新特有种。据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曲宗贡科普教育基地资源调查报告显示,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内涉及维管束植物167科,627属,1 835种。菊科植物153种、杜鹃花科(石楠科)植物92种、毛莨科植物103种、蔷薇科植物86种、唇形花科植物59种、兰科植物56种。而作为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的冷杉属,也包含有4个品种和2种变种。另一方面,白马雪山涵盖动物种类众多,现已记录的哺乳动物9目、24科、69属、98种;鸟类17目、49科、164属、353种。如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滇金丝猴、金钱豹、高山麝、黑麝、金雕、斑尾榛鸡和黑颈长尾雉等;以及国际二级保护动物穿山甲、小熊猫、猞猁、红隼、鹰雕,以及啄木鸟等[6-7]。

2 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措施

2.1 加强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及管理

强化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与管理,需要从内外两方面做起。一方面,外部环境应做好宣传与教育工作。很多群众缺乏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平衡知识。对此,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强宣传的力度,使人民群众能够充分地认识到对自然环境和动植物做出保护的重要作用。如云南网新闻《白马雪山的守护者》一文中,保护区直属派出所民警和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到群众中去宣导群众保护家园、保护绿水青山、保护环境等活动。也只有提升人民群众的意识与观念,才能减少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及乱砍滥伐现象的增多。与此同时,在加大宣传力度的情况下,还应逐步完善自然保护的法律法规,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与治安稳定,并应利用法律武器来严惩不法分子。除此之外,提升自然保护区内部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在拥有良好自然保护观念及意识的前提下,通过定期的培训教育及考核,促进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显著提升,进而为白马雪山保护区的有效管理奠定基础[8-9]。

2.2 拓展科研项目

实施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的科学化研究,是对其进行科学管理的充分必要条件。对此,通过多种科研项目的启动与研究,对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的动态变化情况,实施更为清晰化的实时掌控,促使自然保护区时刻具备充足的生命活力。而通过科学研究项目的推进,也必然会为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的科学化管理,带来行而有效的管理方式,进而便于对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方向做出实时的调整。尤其是作为国际化“生物多样性”地理位置之一的白马雪山,丰富的植物与动物种类,也有利于科研项目的申报与合作,这也为自然保护区的监管工作带来了相应的便利。在此基础上,随着科研项目的深入合作与推广,也能够进一步促进云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并为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工作注入资金与动力[10-11]。

2.3 强化自身调节

自然保护区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应做到合理化地开发与利用,以便使自然保护区具备相应的自我调节能力和环境恢复能力。目前白马雪山保护区环境面临最大的威胁是:盗猎者在山里有下钢丝套等盗猎行为;慕名而来的旅游者破坏和采集花草等资源;以及当地社区平均经济水准还处于相对贫困的状态,生存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高等困难。针对此种情况,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历来注重和社区合作,与社区居民联合开展工作,巡护、抓捕盗猎分子和监督外来人等,达到良好的效果。保护区也和很多机构合作开展了多种多样的社区共建活动,在发展的同时探索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传统文化保护的平衡点。例如:通过利用社区力量发展自然环境教育和生态旅游,从社区的角度来讲,保护区内及周边社区仍有大量群众依赖保护区资源生存与发展,如果通过生态环境教育和生态旅游活动的有序开展,一方面可以吸收劳动力参与就业,增加社区收入,另一方面还能迅速提高社区群众的生态意识,参与环境教育服务也意味着能从保护中获得补偿,能用生态服务来挣钱,是一种可持续的谋生方式。在这个过程中,越是完整的原生态越是会得到外来人的青睐,也即带来更加可观的收入,会促使当地社区逐渐认识到保护的重要性,更加自觉自愿自豪地参与到保护之中。而且,通过带动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还能够促进保护区周边社区群众的生活得到有效的改善,进而提升保护区自身调节与造血机能,使保护区的有效管理得以实现[12]。

3 结语

综上所述,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只有对其特点进行深入地了解,并通过强化保护与管理、强化科研项目实施,以及做好自身的调节等,才能为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做出相应的促进与推动。

猜你喜欢
白马自然保护区保护区
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策略
一匹白马驮着你(组诗)
西部两地入选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名单
湄公河淡水鱼类保护区
一匹白马
素衣白马少年时
沪指快速回落 调整中可增持白马
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获批
阅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