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梅
(通渭县西关小学,甘肃 定西)
在新时期的教育背景下,教师也在积极地对授课形式进行革新。语文作为小学时期的关键学科,阅读教学更是其主要内容之一,所以小学语文教师从一开始便应该重视阅读,开始有意识地从各方面加强阅读教学。由此可见,小学阶段作为学生建立阅读意识、形成阅读技能的基础阶段,不仅应精细教学课内阅读文本,更应引导学生将求知的触角伸向课外,继而发掘学生无限的阅读潜力。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随着新课改的深化,课外阅读也成为关键部分,促使学生积极拓宽文学思维,充分发挥想象力。此外,小学语文教师通过将课外阅读教学方法引入课堂中,有计划、有目的地为学生指导课外阅读活动,还可以帮助他们不断提升阅读能力。但由于小学生刚刚接触课外阅读,对阅读的技巧和方法还掌握得并不熟悉,所以在此过程中容易浮现一些问题。唯有教师加以指引,并为学生积极拓宽阅读的视野和途径,这样才能更好地展现出课外阅读的成效。
根据调查统计得知,现阶段三分之二的学生对课外阅读缺少系统性的了解。大部分学生认为课外阅读对自身的文化积累并没有用处。当问到课外时间喜欢做什么时,大部分学生的选择是上网、看电视、出去玩等。对于阅读的选择少之又少。这说明在家庭以及学校两大教育场所中,几乎没有教师把课外阅读的价值渗透给学生,学生参与阅读的兴趣不高。时间久了,学生会对纸质阅读产生轻视及厌恶等负面情绪。
现阶段的家长为学生的课余时间填充了许多的课外兴趣班,小学生每天游走于各种补习班、兴趣班中,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认真赏析一本课外阅读。因为长期处于白天学习、晚上补课这种学习模式,学生在课余时间很少能被图书吸引,宁可玩20分钟的玩具,也不会选择看20分钟图书。充足的阅读时间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
对于小学生来说,有趣并多彩的图书往往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学生在阅读多彩的图书时,大多数注意的并不是其中丰富的内容,而是一些夸张的图画等。因此教师与家长在为学生挑选书籍时,应多注意书中的内容是否真正适合小学生的年龄。在小学时期,小学生多数比较活泼好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更需要家长和教师的鼓励和支持。
曾有教育专家提出过“课外阅读是提供给学生一种额外的生命体验”。每一本经典的课外阅读读本都是经过教育专家精心筛选出的,每一页都有着丰富的知识内容。学生在阅读时不仅能对自身进行审视,还能帮助学生获取世间百态。小学生进行高效的课外阅读,提升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能为今后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扩大学生的字、句以及词汇量积累,让学生今后的文章更加完整。例如,教师在《“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中向学生介绍作者的生平,了解作者维克多·雨果是怎样的一位伟大作家。让学生带着作者的心情阅读文章,阅读后简述故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讲解后,学生画出自身觉得经典的字、词、句,并与学生分享,进行课外阅读记录。
语文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对学生思想的启迪,学生在阅读时将文字在脑中转化成一幅幅具体的图画。学生在体验文字所表达的情感中,丰富自身的文化素养。学生在切身融入文章时,更能体会到古人的对话。学生通过想象,达到文字与心灵世界的升华,体验世间的千姿百态。优秀的文章教给学生的内容都不相同。因此,教师应多角度、多层次地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的课外阅读。例如,在教学《芙蓉楼送辛渐》中,教师首先讲解古诗创作因素,是作者在送别朋友时,表达自己开朗胸怀、坚毅性格的一首送别诗。教师引导学生感悟并了解作者的内心,理解作者送别朋友时的不舍与人物的品质。在课后,教师将班级空余环境作为阅读角,提倡学生了解并阅读古诗词《苏幕遮》,了解诗词创造的意向以及作者的感情。
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中,教师还需要注重课内外的融合,这样才能更好地彰显课外阅读的效用。实际上课外阅读并不意味着与课内阅读完全割裂,而是要立足于课本文本,从一个点扩散出去,辐射到多元化的相关课外文本中。故此,在实行课外阅读时,教师有意识促使学生对课内文本进行融合,找准课内外知识的连接点,继而深化对课文的理解。例如,在讲授《狼牙山五壮士》之后,为了凸显烈士们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豪迈气概,深化学生对烈士的爱国主义信念感的领悟,教师应着重引领学生关注其中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之后围绕爱国这一主题展开课外阅读。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其他相关文本,如方志敏烈士所写的《可爱的中国》,体会中国共产党人在绝境之下仍然不屈的意志。另外,可以将两篇文章进行对比阅读,一个是在战场上,一个是在监狱里,在不同的境地之下,中国共产党人却做出了同样的选择:为真理献身、为国家献身、为人民献身。通过课内外两篇文章的阅读,让学生体悟到流淌在中国人血脉中的民族归属感。
基于小学生的年纪特性,他们往往十分喜欢游戏教学法,所以在课外阅读中,教师也可以积极地运用这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兴致。具体而言,从小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在少年时期进行丰富的阅读,可以提高其文化素养,使之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但课本中的文本有限,要想使学生广泛阅读,找到适合自己的书籍,还是应把目光放到广阔的课外阅读中去。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小学生对课外阅读难以提起兴致。因此,游戏教学法就应运而生了,教师可以将其运用到课堂授课中,借助游戏吸引学生的阅读能动性,使其可以积极地参与课外阅读学习中。例如,在带领学生阅读课外书籍《装在口袋里的爸爸》时,每读一个故事,都做一个和故事相关的小游戏,如读到《小人国来的公主》这一章节时,带着学生找一个蚂蚁窝,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当他们变成蚂蚁大小时,如何在人类中生存,生存过程中会遭受什么危险,这样就可以在游戏中更快速地让学生爱上课外阅读。
小学语文教师还需要加强对学生展开课外阅读的引导,继而培养他们的自主阅读能力,实际上自主阅读意识对语文课外阅读有促进效用,小学生由于年纪小、心智不成熟等特点,致使其对事物的关注时间较短,注意力无法集中。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将课外阅读当作任务,不认真对待,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发展。针对这种状况,教师要及时做好课外阅读引导,帮助大家增进自主学习意识以及能力,使其能在放松的环境中进行主动阅读。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推荐一本书”活动来增强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首先教师可以用调查的方式进行导入:“同学们,从识字以来,一定读过很多书籍,现在请大家来回忆一下,自己都读过几本书,还记得它的内容吗?”通过调查结果进行归纳和总结:“那么今天我要给大家一个任务,每个人要选择一本好的课外书,像自己的好朋友进行推荐,推荐时要尽可能详细地描述情节,让其他人对这本书产生阅读兴趣,以一个月为期,看谁能率先完成任务。”通过这种方式来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并在自己的视角下讲解课外读物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能培养学生的口语和写作能力,还能拓宽视野,有利于促进其全面发展。
总之,在小学时期的语文教育期间,基于新课改为导向展开课外阅读教学是一个趋势,教师需要将课外阅读作为课堂阅读的辅助手段,特别是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不足的情况下,课堂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的确是优化学习效果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因此,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环境需要得到关注,并对阅读产生基本兴趣。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共同努力,为小学生参与课外阅读创造一个支撑环境,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阅读材料,教给学生阅读技巧,加强对他们课外阅读成绩的展示,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课外阅读。唯有如此,才能确保课外阅读活动得以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