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2022-11-24 13:03
新课程 2022年8期
关键词:糖类马铃薯实验教学

陈 晨

(江苏省昆山市玉山镇第三中心小学校,江苏 昆山)

在科教强国的建设目标下,我国重视对学生的科学教育,在小学阶段开展科学课程,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对基础科学知识的掌握,在科学实验中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实践能力,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可以增强教学的开放性、启发性以及趣味性。教师将“舞台”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树立主动探究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是通过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对预设问题展开探讨、思考、实践及归纳的学习过程,在合作学习中逐步完成学习任务并掌握相关知识。小学科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教师通常需要开展实验教学完成教学任务,但在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并不好,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存在缺失。将小组合作形式运用到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是一种优化教学的有效手段。

一、搭建小组,合理设置任务

合理组建小组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取得实效性的前提,科学教师要对此予以重视[1]。教师在搭建学习小组及设置实验任务时,首先要对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学习能力进行全面调查,分配小组成员时要保证每个小组的整体学习能力基本一致,让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在实验教学中有所收获。其次教师在设置实验任务时,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都不利于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如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食物中的营养”这一实验教学中,如果将实验任务设置为验证食物中富含糖类营养物质,对于学生来说过于深奥,因此就可以通过淀粉中蕴含着糖类这一营养物质,验证食物中富含淀粉这一物质,进而达到验证食物中蕴含糖类物质的目的。教师可以将实验任务设置为利用碘酒证明淀粉的存在,保证实验操作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实验内容的新鲜感促使学生快速参与到实验中。教师在设计实验教学内容时要提前准备好实验器材及材料:马铃薯、切割工具、碘酒、量杯等。

二、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教师在分配好小组成员后,以问题作为科学实验教学开展的手段。教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在吃水果时能品尝出其中的甜味,这表明其中富含糖类物质,但是在吃马铃薯时却没有尝到明显的甜味,那么马铃薯中就没有糖类物质吗?”学生会对教师的问题产生疑问,激发求知欲。接下来教师就可以引出实验教学内容:“本节课就以验证马铃薯中富含糖类物质为实验内容,同学们都知道糖类物质遇到碘酒会变成蓝色,接下来就根据准备好的实验工具开展小组合作实验,并且将实验结果进行记录。”教师在布置实验任务后,要避免过多干预学生实验操作的行为,充分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小组合作中达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目标[2]。通过观察,教师能够发现在小组合作中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显著体现,会主动分配每个人的主要任务,包括切割马铃薯、收集马铃薯汁液、融合马铃薯汁液与碘酒以及记录实验过程及现象等内容。教师要适当发挥指导作用,对学生操作错误的情况进行及时纠正,确保学生的实验进度不受影响,避免因实验受挫对实验失去热情的情况发生[3]。在实验进行中,一些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显示出较强的能力,有的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操作能力反而较低,这会让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成就感得到显著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得以体现。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发现其他同学身上的优点,在探讨交流与合作中逐步实现对问题的探究与解答过程。实验结束后,教师组织每个小组对实验结果进行展示,并且进行总结:“虽然在品尝马铃薯时没有尝到明显的甜味,但是通过实验发现马铃薯中富含人体所需的糖类物质,对身体健康有益。”需要注意的是,科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进行综合性全面评价,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及自我评价的方式对学生的小组合作表现展开评价,教师的评价要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学习科学实验的热情,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掌握科学知识及实践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结语

纵观全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教师的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将小组合作运用到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对实验内容产生热情。科学教师要合理搭建小组,设置实验任务,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还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小组合作中提升学生的成就感与自豪感,给每个学生的学习及成长提供机会,让小组合作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发挥最大作用。

猜你喜欢
糖类马铃薯实验教学
恩施州创新开展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大赛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马铃薯有功劳
初夏马铃薯 田间管理抓哪些
春栽马铃薯种植技术
“糖门”大起底
“主食”应多吃还是少吃
为什么霜降之后的青菜比较好吃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定边马铃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