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之有制、用之有节则裕

2022-11-24 13:03:03倪明胜
十几岁 2022年29期
关键词:开源节流名句传统美德

文/倪明胜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其中,在谈到“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问题时,强调“要坚持节约优先。‘取之有制、用之有节则裕,取之无制、用之不节则乏’,要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领域节约行动”。

“取之有制、用之有节则裕,取之无制、用之不节则乏”,语出明代著名改革家、政治家张居正的《论时政疏》,其意思是提取时有限制,使用时有节制,财富就会很充裕;提取时无限制,使用时无节制,财富就会匮乏。这句话用“有和无”“裕和乏”哲学辩证思维,表达了财物使用要取之有度、用之有节,要在知行合一中做到节俭节制,崇尚勤俭节约,反对奢靡浪费。

从传统文化视角来看,戒奢崇俭、开源节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文化基因。无论是“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的告诫,还是“克勤于邦,克俭于家”的劝勉,抑或是“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的警示,关于俭与奢名句箴言,沉淀着历史文化的启迪,根植于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对传统美德的推崇。戒奢崇俭、开源节流的思想,也凝结着中国哲学智慧和治身处世的价值逻辑。从孔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的不为物欲所累之尚俭,到老子“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之思辨,再到荀子“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的“节流”“开源”之辩证统一……有关戒奢崇俭、开源节流的表达,蕴含着天、地、人和谐相处之道,并升腾为一种我们民族特有的文化基因和核心价值观,有机嵌入我们的行为习惯和精神品质当中。

从历史上来看,戒奢崇俭、开源节流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传家宝,映照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和优良作风。从当年中央苏区干部用席草编织而成的“饭包”,到土地革命时期“节省每一个铜板”,再到抗日战争时期“精兵简政”;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把能节省的每一文钱都用到建设上来”,到改革开放时期“勤俭办一切事情”,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出台中央“八项规定”持之以恒反“四风”,全民推进“光盘行动”,整顿清理“舌尖上的浪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消费理念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戒奢崇俭、开源节流为我们党一路发展壮大、攻坚克难、直面风险挑战提供重要保证。

奢靡之始,危亡之渐。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论时政疏》中的警示名句,就是要告诫我们“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就是要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带头做勤俭节约的典范,“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摘自《光明日报》,内容有删改)

猜你喜欢
开源节流名句传统美德
学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仁”为立身之本
学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做重“义”之人
身边的传统美德
那些你“只知其一”的千古名句
浅谈如何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建立医院物流信息化管理系统
医学信息(2016年29期)2016-11-28 09:31:24
美国私营监狱:从囚犯身上“开源节流”
蓝盾(2016年10期)2016-11-21 10:18:27
用中华传统美德涵养党的道德建设
学习月刊(2016年4期)2016-07-11 02:54:06
《论语》中的名句(二)
学生天地(2016年24期)2016-05-17 05:47:29
《论语》中的名句(四)
学生天地(2016年30期)2016-04-16 05:1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