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2022-11-24 13:03
新课程 2022年8期
关键词:思维语文课堂

张 欣

(江苏盐城市新洋实验小学,江苏 盐城)

小学生相比初高中阶段的学生,心智发育尚不成熟,他人的评价常常对其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此时正是进行激励教育的最佳时机。激励教育明确了学生的主导地位,为教师和学生之间提供多种互动和沟通的渠道,教师借此能够全面了解班级的整体学情,找到更多激励的突破口,为学生带来轻松、美好的学习体验,使学生在肯定的氛围中意识到课堂价值,树立自信心,具备持久的学习动力。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激励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激励教育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常常在教师的引导下被动完成各项学习任务,难以直观地感受到语文知识的丰富多彩。在激励教育的引导下,教师对学生的身心需求和班级学情有着充分的了解,使各项激励策略开展得更具备针对性,在他们面对受挫、考试失利等情况时,及时给予正确的心理疏导,进行语言激励,使其重燃学习热情,具备浓厚的探究兴趣。其次,激励教育践行了素质教育的发展理念,全面迎合时代发展需求。素质教育践行以人为本原则,强调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激励教育的实施符合发展特点,以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近期表现为核心,开展不同形式的激励策略,师生在这样的氛围中也易于拉近距离,形成有效的交流互动。最后,激励教育促进学生的思维视野全面开阔。激励教育的开展范围并不局限于课堂,教师可以借助实践活动、课外探索等多个环节对学生进行语言上的鼓励和物质上的奖励,这样的氛围有助于学生开阔眼界,积极融入课后的探索过程中,有效激发他们的潜力和学科思维,感受到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1]。

二、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想要充分发挥激励教育的实践价值,需要教师就目前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不断探索,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使教学策略实施起来更具有针对性。首先,教师的教学理念缺乏创新。激励教育的主体是学生,仅仅将成绩作为唯一衡量标准的思想使激励教育的受用范围缩小,教师只是考查学生语文成绩的高低,难以完成全方位的思维拓展。其次,教师的实践策略千篇一律,言语鼓励只是激励教育的一部分,长期使用一种激励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固定的模式下感受不到激励教育带来的学习热情。最后,教师的教学标准有待完善。激励教育的开展需要以多重标准为引导。一成不变的标准对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的学生而言并不具备实践价值,学生在不适宜自己的学习氛围中,自然难以发挥激励教育的实效性,抑制思维的拓展和潜力的开发,逐渐丧失学习信心[2]。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激励教育的策略

(一)利用语言激励,提升学科自信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常常忽视学生的主导地位,沿用教学经验将课本知识进行生硬地灌输和讲解。语文涉及大量的概念实词、文学常识,学习起来较为枯燥,因此,教师可以打破教学束缚,突破传统思维,将激励教育应用其中,为课堂注入活力,不断鼓励学生参与其中,以此保证学科教学的有效性。语言鼓励是有效的激励策略之一,小学生十分注重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如果此时可以获得肯定和赞赏,就能有效提升他们的自信心,使其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积极配合教师开展各项学习活动,提升教学效率。

比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带领学生感受我国的疆域辽阔,树立正确的地理认知,全方位体会西沙群岛的富饶与美丽。教师可以设计课前预习问题,引导大家思考:“通过通读全文,你能感受到西沙群岛的富饶吗?它的富饶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问题一经提出,学生议论纷纷,有的学生说西沙群岛水域辽阔,景色迷人,水中有很多的动物嬉戏玩耍;还有的学生说西沙群岛海水颜色鲜艳,鱼类的品种繁多……针对这样的讨论氛围,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言语上的鼓励。当他们发表完个人观点之后,教师给出专业的评价,如“你总结得十分贴切,看来预习的时候一定下了不少功夫!”“你感受的角度与众不同,是个思维跳跃的孩子!”在这些言语鼓励当中,学生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感受到自己在课堂上的重要价值,从而主动参与到进一步的学习中,树立学科自信[3]。

再如,在学习《“诺曼底”号遇难记》时,教师可以在课程结束之后提出总结性的问题,鼓励大家思考“本文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文章当中的哈尔威船长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此时的概括性问题对学生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勇于发表个人意见,能够想到哪些内容便说哪些内容,针对他们总结不够到位的地方进行再次补充,当学生说出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镇定自若”“舍己为人”“英勇无畏”等品质时,给予言语肯定,共同补充问题的答案,提升学习效率。

(二)营造氛围激励,激发学习热情

小学生心智发育尚不成熟,生活经验浅显,对一些语文知识缺乏自主理解的能力,如果教师没有及时意识到他们的学习困难,将会使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中的学生极易产生学习的抵触情绪和厌烦心理。因此,除了转变教学理念之外,教师还应该具备敏锐的教学思维,深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了解他们的综合需求,意识到主动学习的重要性,鼓励他们勇敢提问,借助信息技术等工具营造氛围激励,引导学生在多样化的情境中感受语文知识的趣味性,从而主动探究、主动提问,在适当的鼓励下产生学习热情,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比如,在进行《大自然的声音》的学习时,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到大自然当中的各种声音,体会大自然的美好。为了使课堂氛围生动活泼,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理,借助信息技术提前搜集有关小鸟、虫子等小动物的叫声和风声、雨声等,边播放边一起阅读课文内容,采用齐读、分段朗读形式,询问“哪位同学愿意阅读第一段?”在这样的情境下大家积极报名,进而进行鼓励性的点评,如“你读得声音十分洪亮,并且每个字的发音也都完全正确!大家一起用掌声鼓励一下!”“你情绪的处理十分准确,呢喃细语应该是温柔轻声的,汹涌澎湃应该是声势浩大的,大家一起练习。”在这样的氛围鼓励下,学生不仅具备积极参与的动力,还感受到了自己的学习优势,从而配合接下来的学习活动,营造轻松、和谐、向上的班级氛围。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提出探究性的问题,带领学生一起思考:“除了视频当中播放的大自然的声音之外,你还能想到哪些声音吗?”以此完成本节课的知识总结和视野开阔,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自然的声音,并将这种声音贴切地模仿出来,在教师全面的肯定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进而树立起爱护自然的思想意识,完成素养深化[4]。

(三)巧用实践激励,提升综合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意识到学生能力的差异性,结合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多样化的鼓励标准和策略,使每一层级的学生都能在适宜自己成长的模式中获得贴切的评价,不因为一次成绩的落后丧失学习的积极性,而是全方位分析自己的优势,不断努力,从而具备坚持不懈的品质和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巧妙设计实践激励环节,不再将思维局限于课堂中,而是设计主题实践任务,促使语文走进生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感受到学以致用的成就感。

比如,在进行《威尼斯的小艇》《牧场之国》课文学习之后,教师可以设计“我是小小讲解员”的口语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分别扮演“导游”的角色,就这两个城市向“游客”展开细致的讲解,与此同时“游客”也可以提出疑问,“导游”进行科学解答。借助这样的实践活动巩固学生的课堂记忆,提升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师也要在此过程中实施激励教育,帮助大家共同完成实践任务。当扮演“导游”的学生出现忘词、知识了解不完全的现象,教师可以在旁进行有效的鼓励和引导,使其思考:“威尼斯是哪个国家的城市?”“威尼斯的主要出行方式是什么?”“生活在威尼斯的人们需要注意哪些?”借助这些问题贯穿整个解说环节,鼓励他们“别紧张呀!你一定可以说得更好!”“关于威尼斯的简介说得十分详细,如果在人们生活方面再细致一些,可以让人印象更深刻!”在这样的实践激励氛围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全面的提升[5]。

四、结语

综上所述,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具有多种实践途径,良好的思维发展情况和积极的学习氛围对小学生更深层次的学习意义深远。因此,教师应该对激励教育保持高度重视,积极寻求更多激励策略,与班级学情和实际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肯定个人能力与价值,积极参与到各个实践过程中,实现自身健康成长和小学语文教学的稳步前进。

猜你喜欢
思维语文课堂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甜蜜的烘焙课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美在课堂花开
嘻游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