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存敏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西关小学,甘肃 白银)
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小学课堂要求学生不但需要拥有丰富的理论基础与专业素养,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与良好的心态素养,因此小学教师在如今的课堂管理中应重点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以此来综合发展小学的教育水平与学生的个人素养。但如今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工作中还存在众多的问题,所以教师应主动探索家校合作的教学方式,提升心理健康教学水平与学生素养,推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从而综合发展小学生的综合能力与个人素养。
中小学生的生活基本是两点一线,在家庭和学校中往返,接触的人群主要是家庭成员、同学和教师,人际关系单纯,生活状态较封闭,大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否被重视往往取决于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素养。随着社会的发展,家校双方都普遍开始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但是当前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往往以课程教学的形式开展,流于形式,效果不佳,没有固定的心理健康咨询部门和固定教师,无法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更不用说心理问题的解决。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家校联合心理教育的服务对象始终都是学生,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需要围绕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需求来开展。但是当前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却往往落在学校和家庭的具体教育要求上,产生了心理健康教育主体的错位,忽略了学生实际的心理健康问题和发展需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各界开始广泛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而当前社会时有发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导致的悲剧则产生了警示作用,中小学生家长和学校普遍开始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家长对心理健康问题的态度虽然有所改变,但重视程度远远不足,对实际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没有具体、详细、科学的认知。大部分家长受制于自身的文化素养甚至无法察觉学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认识不到自身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产生的负面影响,这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尤为不利。
学校是专业的育人组织和机构,在教学资源和教学组织上具有天然的优势,学生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所以学校在组织学生进行统一的心理健康教育时具有绝对的优势。在“互联网+”背景下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需要充分发挥其在家校合作中的主导作用,运用互联网平台,构建心理健康互联网教育框架,将家校合作中学校、学生、家长三方纳入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合理性。
就目前情况来说,一部分家长以及小学教师仍旧没有认识到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通常情况下,这部分家长以及教师认为心理健康对学生来说并不重要,在教学过程中不能高效地开展,因此,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得不到提升。学生在家的时候家长不能引导学生去培养健康的心理,长此以往,就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另外,对于部分家长来说,与小学教师的沟通不够密切,家园配合不融洽,使家长无法及时了解学生在学校的情况,教师也无法及时了解学生在家里的情况,无法高效地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因此,学校方面要积极建立与家长沟通联系的平台,如借助信息技术建立家长交流群或召开家长会等,向家长抛出家校合作的“橄榄枝”。家庭方面,学生家长也要重视起学生的居家情况,及时向教师反映,如此实现家校的“互关互助”。
总而言之,在现阶段的学生教育中,家长和教师都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为学生提供最大的帮助。学生的发展需要家长和教师不断地交流和沟通,共同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