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学绥
(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肇庆 526020)
知史爱党,知史爱国。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开启之年,学好党史必修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百年党史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力量,将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堂,把学习党史同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结合起来,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利于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成就个人梦想,书写无愧于时代的精彩人生。
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有效转化,是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路径。而教学体系构建的关键是能够紧紧围绕教学主题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节等进行科学设计与合理安排。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的主题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讲话精神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第九章第一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高度契合的。因此,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创造的四个伟大成就融入本节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以“中国梦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为教学主题,梳理出教学内容的三维逻辑结构,即从历史角度分析“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从理论角度分析“中国梦的本质”和“党的初心使命与中国梦的内在联系”,从现实角度分析“个人理想与中国梦的关系”。以问题为导向,运用讲授法、案例教学法、音视频教学法、比较分析法、讨论法等方法,充分融入历史故事和文献资料,运用丰富的现实案例和数据材料,采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党的初心使命是实现中国梦的不竭动力,把握中国梦和党的初心使命的内在统一性,并能结合实际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理想与中国梦的关系,从而树立起正确党史观,做到明理增信、崇德力行,自觉担当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与使命。
为实现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政课教学互动融合,结合学生特点,以问题为导向,通过话题导入、认知唤醒、情感触动、观念建构、正向强化五个环节,推动知、情、意、行的逐步上升与渐进整合,使教学循循善诱、层层深化,有的放矢地展开生动、具体的纵横比较,做到“以理服人、以事感人、以情动人”,增强学生情感共鸣和理论认同,实现思想升华,形成行动自觉。
2021年7月1日是一个十分重大而庄严的日子,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教师通过话题引入,让学生思考中国共产党100年前是为什么出发的,以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课堂气氛。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瞻仰中共一大会址时的重要讲话:“我们党的全部历史都是从中共一大开启的,我们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1],和他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2],教师从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主题,进而引出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导入教学主题。
一是了解中国梦概念的提出。教师展示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中国梦概念的图片,讲述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三句诗对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明天的内容,生动诠释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寻梦、追梦、圆梦的历史进程[3]。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一问题。
二是了解中国从古代辉煌到近代衰落再到现代繁荣的历史过程。教师播放短视频《全球前15的国家GDP排名1500-2020》,提醒学生关注明朝、清朝、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改革开放、21世纪等几个时期的数据和排位变化,引发学生思考近代中国走向衰落的原因。教师举例阐述光辉灿烂的古代中国,如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文景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辉煌文明,法国启蒙学者伏尔泰对17—18世纪中国的赞誉;阐述饱受屈辱苦难的近代中国,指出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都未能完成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重温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重大意义。
三是认识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断探索、接续奋斗的历史。回顾历史发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贯穿了整个中国近现代历史,也贯穿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史。阐述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自觉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和经验,从而增强学生对党的初心使命与中国梦的历史联系的理论认同。
一是通过历史故事分享和引证分析,阐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过长期革命斗争和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积贫积弱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教师展开分析中华民族的昨天:“雄关漫道真如铁”——“站起来”,简述狼牙山五壮士、“八女投江”、杨靖宇、赵一曼等英雄事迹,指出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浴血奋战,前赴后继。播放短视频《百炼成钢·党史上的今天》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牺牲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是什么,让他们如此视死如归;是什么,让他们这般宁死不屈?”引用毛泽东同志1949年9月21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开幕词:“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4],使学生从中认识到中华民族历经磨难的昨天。
二是通过数据和实例分析论证,阐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行改革开放,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教师简述中华民族的今天:“人间正道是沧桑”——“富起来”,简要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学生跟随教师讲解,感受中华民族翻天覆地、繁荣发展的今天。
三是通过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阐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教师展望中华民族的明天:“长风破浪会有时”——“强起来”,讲述全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的成果,展示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实现历史性突破的数据。引用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5]调动学生情感,引发共鸣,树立自信,让学生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从而增强学生对党的初心使命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的理论认同。
一是把握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教师播放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的原声录音片段,引导学生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找寻中国梦本质内涵的答案,以增强理论教学的信服力。教师指出党的初心使命和中国梦是内在统一的,强调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是中国梦的本质内涵,也是党的初心和使命的根本体现。
二是分析国家富强与党的初心使命的统一。回顾历史上的强国梦实践,分析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都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阐明中华民族的强国梦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历经28年浴血奋战后才真正成为可能,在新时代迎来光明前景。通过历史与现实的比较,分析综合国力的内容和表现,深化对强国梦的理解。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先后创造了“四个伟大成就”,并开启了全面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三是分析民族振兴与党的初心使命的统一。列举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等历史人物的理想,说明民族振兴是有志青年的责任,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帮助学生建立信心,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团结拼搏、开拓进取,中华民族将再次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再次以高昂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列举青蒿素、动车、天眼、蛟龙、太空计划、三星堆考古新发现等文明成果,反映中华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充分彰显中华文明的蓬勃生机和中华民族的振兴景象。学生在感叹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中,产生情感共鸣,增强实现民族振兴的自信。
四是分析人民幸福与党的初心使命的统一。首先引用《共产党宣言》《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关于党的性质与宗旨的论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从事“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6]无产阶级的运动,中国共产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7],强调不断增进人民福祉、实现人民幸福,是党的初心使命的集中体现与现实反映。讲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中国答卷,列举钟南山、陈薇、张定宇、张伯礼等人民英雄的事迹。通过调动抗击疫情的共同记忆,感受身边榜样的精神力量,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一是启发学生思考个人理想与中国梦的关系。组织学生围绕两个问题(作为医学生,你对中国未来的医疗健康事业有什么憧憬?你的梦想是什么?)展开自由讨论。教师在点评学生发言的过程中进行引导,讲述本校毕业生支援武汉的抗疫事迹,通过师生互动,启发学生思考和分享自己的想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理想和中国梦的关系。强调实现个人梦想,离不开国家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中国梦的助力。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青年学生要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业之中。
二是激励学生做到知行统一,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历史和现实都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并一以贯之体现到党的全部奋斗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以党的坚强领导和顽强奋斗,激励全体人民不断奋进,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当代青年学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参与者、建设者、见证者,富有活力和创造力。伟大梦想召唤每一位青年学生听党话跟党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对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具有重要意义。本主题教学突出体现了逻辑与历史相统一、历史与现实相联系、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恩格斯说:“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8]历史是已经过去的社会发展进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逻辑是对历史发展过程的理论概括和总结。因此,充分认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寻梦、追梦、圆梦的历史进程,分析中国梦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渊源和发展历程,才能更好地把握中国梦的本质;深刻阐明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发展史是一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断探索、接续奋斗的历史,才能更好地理解党的初心使命和中国梦在历史、理论和实践上高度统一的逻辑关系。
现实由历史而来,两者在时间上是连续的整体。通过讲述从光辉灿烂的古代中国、到饱受屈辱苦难的近代中国、再到蓬勃发展的当代中国的历史变化过程,阐述中国共产党从历史中得到经验和借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通过历史上抗日的民族英雄和现实中抗疫的人民英雄例证的前后呼应,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精神谱系,集中体现了百年来我们党始终坚守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学史力行,启发学生思考当代青年如何以实际行动实现中国梦,把中国梦内化于心,并外化于行。
运用原著引证教学、案例教学和互动讨论教学等方法,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由浅入深灌输理论知识。通过引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著作的原文论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等做到以理服人,讲述杨靖宇牺牲故事、中医药发展、太空计划系列成就、三星堆考古新发现等做到以事感人,深情分享支援武汉的优秀毕业生代表的抗疫事迹,用来自学生身边的榜样触动学生,做到以情动人。结合学生实际,设计互动问题,开展讨论,激励学生立志听党话、跟党走,自觉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与使命,达到思想升华。
综上所述,如何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如何在思政课中贯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是思政课教师共同思考和践行的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深刻总结了思政课建设长期以来形成的规律性认识和成功经验,提出了“八个统一”的具体要求,为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思政课教师必须谨记“六要”标准,坚持与时俱进,掌握科学方法,不断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将党史学习教育有机融入思政课堂,教育引导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知史爱社会主义,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