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

2022-11-24 11:19
新课程 2022年28期
关键词:背景德育小学生

廖 珲

(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柳树镇李家湾小学,甘肃 兰州)

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推进和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也开始成为更多教师的共识。但是,从当前现状来看,仍有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对此较为忽视,或者是由于缺乏相关的经验,以及未曾开展过这方面的教学研究工作,以致未能找到恰当的方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针对这种情况,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进行探索就变得极为必要,这也是笔者开展本次研究的一个重要原因。希望本次研究能够为广大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借鉴,以此来共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效果的提升,从而促进小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意义

小学生正处在思想道德观、人生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特别对高年级小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能力,自我意识也相对较强,如果不能在此时通过有效的德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那么日后在进行德育时很有可能出现事倍功半的情况。由此可见,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德育工作是极为重要的。而小学语文本身就属于人文类的学科,教材中有很多待挖掘的德育元素,涉及爱国、诚信、友爱他人等多个方面,这些对小学生思想道德观的形成、人生价值观的树立等都有一定的作用,从而为德育渗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可行且必要的。此外,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应当注意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文化理解能力等,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由此来促进其全面综合发展,这也可以看作是德育渗透的重要意义所在。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

(一)借字词渗透德育

字词是文章的基础,组字成词、连词成句、连句成段,最终才能成就一篇精彩的文章,因此在阅读教学时,分析其中的重点字词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简单的字词中可能蕴含着动人的情感、深邃的意境、高尚的品德等,因此教师在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时完全可以借助分析解读字词的机会来进行德育渗透。当然,这里所说的字词通常是文本当中的一些关键字词,这些字词通常都有一定的内涵,能够帮助小学生迅速抓住文意,并且把握其中心思想,还能通过思想、情感等方面的熏陶来达到德育的目的。

如在教学《将相和》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带领高年级小学生重点分析“和”字。在本课中“和”字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单从字面意思来看,“和”字在本课为“和好、和睦共处”之意,代表着廉颇和蔺相如之间的和睦共处。但从更加深入的层面来看,“和”字其实代表着将相二人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一个过程。而在这整个过程中,蔺相如表现出的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顾大局、识大体的政治远见固然令人称道,但是更加契合“和”这一主题的是蔺相如宽阔的胸襟和廉颇勇于认错、知错就改的精神,而这些追根溯源皆由其爱国精神而起。因此,教师在带领高年级小学生分析解读“和”字时,可抓住时机进行爱国方面的德育渗透,借蔺相如的爱国之情来催生小学生的爱国之情。

(二)借朗读渗透德育

朗读可以说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方式。有感情地朗读有助于小学生深刻理解文中所传达的思想感情,从而给予其思想、心灵方面的启发,或者是精神、情感方面的熏陶,这就为思想道德教育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朗读的方式多种多样,单读、齐读、分角色读等均为常见的朗读方式,但是想要在朗读中渗透德育,教师需要重视的是小学生在朗读时的情感表达。德育与其他的知识类教育不同,需要通过启发学生情感的方式来走入其内心,这样才能确保德育渗透的效果。而朗读能够让小学生更好地体悟文章内容,从而达到启其情、入其心的目的,这就为德育渗透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如在教学《七律·长征》这首诗时,教师就可以借朗读的方式来增强小学生对本诗情感的体悟,让其深刻感受到红军不畏艰难困苦的乐观主义精神,进而让长征精神深植于其脑海,成为其日后学习和生活中的精神支撑,让其也能成为一个勇敢、乐观的人,这对小学生的未来发展是极为有益的。当然,教师在让小学生朗读本诗之前,需要先做好必要的讲解工作,让其对整首诗的大致意思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这样才有利于其在朗读时更好地体悟诗中所传达的感情。若非如此,小学生在不解其意的情况下,很难单凭朗读就能准确地感受诗中所传达的情感,这样教师想要借朗读进行德育渗透的目的自然也就难以达成,教师应当对此加以注意。

(三)借故事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教材当中的文章类型多种多样,而且故事类的文章数量非常多。而教材中或有趣、或感人的故事很容易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唤醒他们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完全可以借助故事来渗透德育。一般而言,故事最能吸引小学生的不仅仅是其中有趣的人物形象,还包括其跌宕起伏的情节,特别是在情节当中所隐藏的一些细节,这些细节当中往往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德育元素,教师完全可以将其作为德育渗透的依托。因此,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在教学故事类的课文时,要提前做好相应的分析研究工作,对故事细节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找出其细节当中所隐藏的德育元素,然后在课堂教学时引导小学生仔细分析故事情节,特别是一些细节之处,然后依托自己找到的德育渗透点,以恰当的方式进行德育渗透。

如在教学《穷人》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仔细分析故事情节,甚至可以让其以短剧表演的形式将整个故事以立体化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小学生在表演或者是观看表演的过程中就会被带入到相关的故事情境中,更加清晰地了解整个故事的情节,并且更加深刻地体会书中人物的一些心理活动和想法,感受桑娜和渔夫西蒙在生活已经如此困顿的情况下,仍然保持着淳朴、善良的本性。特别是在后期的反转情节,桑娜将已经去世的女邻居家的孩子抱回自己家后,抱着忐忑的心情等待着丈夫的归来,甚至做好了被丈夫责备甚至是责打的心理准备,但是最后丈夫却主动提出要将邻居家的孩子抱过来抚养。这样的情节将桑娜和丈夫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完美地展现了出来,通过仔细分析该情节,以及描写桑娜忐忑心理的一些细节,能够很好地培养小学生的善良品质,从而达到德育渗透的目的。

(四)背景知识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古今中外的很多精彩文章,文章内容更是丰富多彩、包罗万象,而小学生本身的生活阅历、经验见识等尚有不足,因此部分文章中所描述的内容是其未曾见过,甚至是未曾听说过的,这就导致其在理解文章内容时存在一定的难度。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指导小学生仔细分析这些文章的背景知识,了解这些背景知识之后,小学生不仅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课文内容,同时还能对文章的思想内涵有一个深层次的认识,这就为德育渗透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特别是在教学一些古诗词时,由于诗词内容本身就非常简洁,因此想要深入探索其内涵、意境等,分析诗词创作背景是极为必要的。

如在教学《示儿》这首宋代诗人陆游所著古诗时,由于这首诗的创作年代已经非常久远,因此小学生对其创作背景并不清楚,如果直接讲解诗词内容,小学生纵然能够通过直译对诗词内容有一个简单的了解,但是却无法清晰地感受到作者所传达的深重的忧国忧民之情,教师也就难以借此机会对其开展爱国教育,德育渗透的目的也就难以达成。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引导小学生分析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让小学生知道作者久经南宋战乱之苦,割地之辱、生活疾苦等为其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即使临终之际仍旧惦念着南宋军队能够北定中原、收复失地,让人民拥有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了解该背景后,有时甚至无需教师过多的言语,小学生就能深刻感受到诗句当中所传达的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并被这种情绪所感染,催生出强烈的爱国意识,从而获得良好的德育渗透效果。

三、结语

立德树人背景下,学校对德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德育的方式、方法也更加丰富多样,而将德育渗透至科目教学当中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本文以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为例,探索了将德育渗透其中的有效策略,不仅顺应了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必然发展趋势,同时也能更好地推动小学生的综合发展。教师在具体教学之时,可以借助字词、朗读、人物、故事、背景知识等进行德育渗透。当然,教师还应在阅读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总结和反思,探索德育渗透时遇到的一些问题,并且通过恰当的方式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恰当方法,这样就能持续促进德育渗透效果的提升。

猜你喜欢
背景德育小学生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我是小学生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基于Modelica的高炉顶压控制仿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