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路径分析

2022-11-24 11:19王秀玲
新课程 2022年28期
关键词:传统小学生阅读教学

王秀玲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二小学,甘肃 金昌)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提出了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要求。为了贯彻落实这一政策,教育领域也开始在各学科中做出对应的教学调整、创新,呼吁各学科教师依托本学科的教学开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语文作为人文性特征比较突出的学科,在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然而,由于一些语文教师对政策精神的解读不到位,或者课堂融合教学方式有问题,目前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普及并不顺利。为此,本文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的阅读教学内容为例,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策略进行探究。

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一)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提升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师队伍的水平,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际能力。语文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执行者,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融入,能丰富目前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同时也对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语文人文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阅读教学的组织者,为了实现高质、高效的阅读教学效果,语文教师本身需要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感悟能力,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精神内涵和语言文化特色,通过一系列的准备设计活动的开展,可以在无形中提高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能力。

(二)提高学生的德育品质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作为阅读学习的主体,通过诵读、品鉴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在互动、分享、交流中深入体会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和智慧,如一些小古文、古诗词中包含的家国情怀等,都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唤醒他们的爱国热情。这些传统文化的熏陶教育,有利于完善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他们高尚的政治人格。

(三)丰富语文阅读学习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曾经明确指出,小学生要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由此可见,在保证课内基本阅读的前提下,语文教师也需要鼓励学生多读一些探究性的阅读书籍。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课外书籍、故事等阅读资源十分丰富,在展开课内相关语文阅读学习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小学生对同主题内容的理解能力,语文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同类课外读物,如《中国神话故事》《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弟子规》等。通过这种大量课外阅读资源的渗透,可以有效丰富小学生语文阅读的内容,并且通过高效的阅读方式可以拓宽小学生的阅读视野和知识面。

(四)助力传统文化的传承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要多方面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多年的沉淀,积累了大量优秀的传统文化,如古代诗歌、小古文、历史故事、名言哲理等,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人民智慧的结晶,其中也包含各种教育引导元素,对当代精神文明建设同样具有不可小觑的指引作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通过诵读、角色表演的方式培养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也可以通过一些脍炙人口、有趣的历史故事吸引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注意力。助力小学生在真正理解、感悟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和精神的基础上,主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做新一代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人。

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路径

(一)强化理论学习,提高语文教师的渗透教学意识

传统文化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迎合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作为课堂教学的传授者,只有语文教师自身对该方面的渗透教学领悟能力得到提升,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融入传统文化,并展开对应的阅读教学活动。为此,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第一步,关键在于提高语文教师对传统文化渗透教学的重视程度。

从学校层面出发,可以利用座谈会、知识讲座等方式组织语文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解读相关文件精神,如带头参悟《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课程标准等相关政策、标准的精髓,从思想观念上彻底转变小学语文教师对传统文化渗透教学的落后认知,强化小学语文教师对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性和意义的认识。另外,学校还可以邀请一些对“传统文化进校园”有研究的专家学者、特级教师走进学校,举办同主题的教学研讨会,并在会议上传授一些成功的教学渗透经验和教育理念。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认真研读目前小学语文教材内容,针对传统文化渗透教学,从中筛选出具有价值的课文、诗歌、文字等内容,并结合这些内容搜集整理与其主题相匹配的课外阅读资源,为下一步传统文化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打好基础。同时,可以钻研学习一些与传统文化学科渗透教学有关的教学案例、论文等,观摩学习其他优秀教师或者学者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经验,并将一些具有推广价值的教学策略与本班学生的特点进行整合创新,提出更多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路径。

(二)借助文化故事,感悟优秀传统文化特色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流传下来很多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这些文化故事不仅情节生动,还代表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某种精神内涵。因此,在语文阅读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他们喜欢的故事传说入手,解读其中包含的传统文化精神。

比如,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中关于《羿射九日》的阅读教学。这是一篇古代神话传说,通过后羿这位英雄人物射落九个太阳的过程,歌颂了古代人民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在课堂阅读学习中,基于学生对这篇故事的熟悉程度,语文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反复诵读后开展“故事分享”活动,要求学生使用黑板中标注的词语或者汉字,如“炎热”“炙烤”“射”“裂”“窜”等,简单复述这个神话故事。在故事分享开始之前,语文教师需要组织学生弄明白这些词语或者汉字的具体含义,以及它们在整个故事脉络中出现的具体位置。以“炎热”“炙烤”这两个词语为例,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明白了这两个词语交代了民间故事传说的历史背景,九个太阳就像一个大火炉带来可怕的灾难,让听故事的人感受到当时天上九个太阳对普通老百姓和禾苗、土地等造成的伤害。在学生理解了这些词语的内涵后,他们可以在词语的辅助下将整个民间故事的内容贯穿起来。通过学生的简单讲述,他们不仅熟悉了“后羿射日”这个民间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从这些特定汉字的组合描述中感悟到中国语言文化的深邃内涵,还从故事中后羿这个英雄人物的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的“敬畏自然、征服自然”的民族精神。

再比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关于《曹冲称象》的阅读教学。这个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的儿子曹冲在文武百官面前展示了自己非凡的智慧。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曹冲年仅七岁,与二年级的小学生年龄相差无几。在这篇课文的阅读学习中,虽然课本中也配备了对应的插图,但是故事的画面感效果并不好。为此,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动画的形式与学生一起分享阅读课文。在教学开始之后,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动画版的《曹冲称象》,引导学生在形象的视觉画面中感知这个历史故事。画面中大臣一筹莫展与曹冲机智灵活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强化了这则古代故事中蕴含的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激励小学生遇到困难要向古人学习。

(三)借助角色表演,感悟优秀传统文化哲理

寓言故事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元素,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的频率也比较高。对于小学生而言,寓言故事的内容读来生动有趣,但是基于小学生自身抽象思维不成熟的现状,所以他们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为此,为了帮助小学生理解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人文精神,语文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借助多媒体、阅读教学活动进行合理引导,帮助小学生通过他们喜欢的方式深入理解传统文化中的哲理世界。

比如,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关于《亡羊补牢》《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阅读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这些寓言故事中隐藏的人生哲理,语文教师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开展角色表演的活动,结合这些寓言故事中出现的人物、情节等要素,搭建有趣的寓言故事表演小舞台,还可以制作一些简单的舞台道具,如古代人的帽子、种地的锄头、地里的禾苗、小羊的头饰等。在阅读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按照阅读文本的内容合理彩排表演,通过故事再现的方式展示这些寓言故事,亲身体验感悟寓言故事中蕴含的人生道理。以《亡羊补牢》这篇寓言故事为例,这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位农户发现自己家的羊丢了,检查一圈后发现羊圈破了一个窟窿,这时候有人劝他赶紧将羊圈补一补,可这位农户却认为羊已经丢了,补羊圈没有用。结果后来狼又出现叼走了羊,这时候他才醒悟,赶紧补好羊圈,从此再也没有发生丢羊的事情。这篇寓言故事围绕“羊丢了、羊圈破了”这个关键点展开。在后期舞台剧表演中,为了加深学生对寓言故事哲理的理解,语文教师还可以进行大胆的创新,将《亡羊补牢》的寓言故事改编成两种不同的阅读文本:一种为听取邻居劝告后及时补好羊圈的故事;一种为不听邻居劝告,任由羊圈破损的故事。然后分别让学生按照两个阅读文本进行故事表演,尽可能生动地演绎两种不同的结果。通过这种强烈的寓言故事结局对比,学生可以从这些传统的寓言故事中窥探到古人的智慧,从而在结局的差异性理解中加深对“听取他人劝告及时止损”的人生道理的深刻感悟。

(四)依托媒体技术,拓展优秀传统文化资源

古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员,语言简练优美、意境深远,成为小学语文课本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古诗词这种传统文化元素包含的意境太广泛、深远,加上低年级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还不健全,仅凭单纯的阅读根本无法触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境。所以,语文教师可以在古诗词文化阅读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这种信息化教学工具,为学生播放一些与古诗词有关的画面,或者同类主题的古诗词传统文化,拓展小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了解。

比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关于《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两者古诗中传统文化的阅读鉴赏。这两首古诗描写的都是一些壮观的人文和自然景色,其中有登鹳雀楼后“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种万里河山的壮阔,也有庐山瀑布中“日照香炉生紫烟”的浪漫主义色彩,诗人通过写景的手法抒发了自己内心的不同情感。这两个地点的景色虽然存在我们生活的国度中,但是很多学生并没有亲自到现场感受过那种震撼、唯美的气势,所以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与鹳雀楼和庐山瀑布有关的视频,如站在鹳雀楼上登高望远去欣赏眼前的自然风光,或者站在庐山瀑布脚下又是一幅怎样的光景,让学生通过对真实的自然景象的观察形成对古诗词文化中意境的直观认识。尤其是讲解一些古诗词中某一句诗的意思或者某一个词的含义时,语文教师可以寻找与之相关的视频画面,从现实景象的震撼效果中带领小学生感悟古人在诗词中隐藏的个人情感,同时也能借助对媒体画面的解读加深学生对传统语言文化运用奥妙的理解。以《登鹳雀楼》这首诗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两句诗为例,语文教师可以播放层层攀登看到不同景象的动态画面,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明白作者通过诗句鼓励人们要“登高望远,不断拓出愈益美好的崭新境界”的思想境界。除此之外,语文教师还可以响应“拓展阅读”的教学要求,在阅读讲解完毕后,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与课文文化主题相关的古诗词内容,如唐朝畅当的《登鹳雀楼》、唐朝马戴的《鹳雀楼晴望》等,组织学生开展对比阅读欣赏活动,从不同文人的诗词造诣中感受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文气息。

综上所述,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起到丰富阅读内容、提升学生品质、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作用。为了确保两者之间更好地融合渗透,语文教师要学会利用课本中已有的传统文化内容开展“课内+课外”阅读的整合教学模式,并且创设丰富多彩的阅读互动活动,让学生尽可能地受到传统文化精神的熏陶。

猜你喜欢
传统小学生阅读教学
脑科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举隅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谈小学低年级有效阅读教学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我是小学生
清明节的传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