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蕊红
(甘肃省酒泉市玉门市第二小学,甘肃 酒泉)
阅读可以拓宽视野、增长见识、丰富阅历,读书能丰富补充知识;看报能了解时事、增长见闻、拓宽思路和思维模式,培养自身学习和思考的能力,有助于消除寂寞、锻炼大脑。阅读教学不是大声地朗读课文,而是要重视阅读技巧和内容,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创造力出发,合理运用教师的引导作用,提高阅读的教学质量和小学生的阅读品质。
现阶段,应试教育依然是我国的主流教育模式,家长十分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为提高学生的分数,会给学生报一系列补习班,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却不够重视。教师在教学阶段通常因为教学任务重,教学时间紧张,很难将阅读的练习放在课堂上重点培养,过多地耗费时间,会影响讲解重点、难点和考点知识的时间。在阅读教学被忽视的情况下,学生逐渐表现出阅读创造力不足的问题。目前学校的阅读教学大多是老师发布阅读任务,学生自主阅读完毕后就算完成了阅读任务,并未对学生的阅读创造力进行开发。此类现象主要出现在古诗词的阅读上,教师让学生重复背诵古诗词的内容以加强记忆力,应对卷面考试,这类教学方式尽管难度较小,但教学成果却不尽如人意,所引发的问题主要是学生所学知识局限性较大,并在阅读古诗文时,常常会感到困难,这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后果。在具体教学阶段,多数语文教师要求学生背诵,只关心其考试分数,阅读延伸开展较少,对阅读的文化意义漫不关心,也没有合理的成绩评价体系,导致学生将阅读完全视为考试内容,而忽略了阅读本身为学生带来的益处,完全丧失了阅读本身的意义。此类情况的出现都是由于教师对阅读的重视程度不够,需要教师调整对阅读的看法,提高对阅读的重视程度,将阅读的文化意义放在考试意义之前,做好教材延伸工作,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使其更具阅读创造力,因此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注重教材教学的过渡,合理提高学生对学习教材的重视程度,切实提高自身对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再影响学生对阅读的重视。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出与教材内容相近、风格相似的阅读材料,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发现阅读的乐趣,并主动参与阅读。教师要帮助学生快速掌握阅读技巧,引导学生领会阅读材料的含义,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避免学生对阅读产生畏难心理,影响其创造力。同时,教师应建议学生家长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参与到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中来,能对学生起到鼓励和督促的作用。例如,部分教师会邀请家长陪同学生完成阅读任务,具体表现为,家长使用手机记录学生阅读的情况。一方面通过学生与家长的互动,强化了学生对阅读的重视,家长的陪读也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形成良好的亲子互动模式。另一方面通过学生阅读时录制视频,能记录学生的表现,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学生会对自己的阅读能力和表现进行个人评价,是自我反思的过程,有利于实现学生自我突破,锻炼其优秀的阅读水平,并在阅读上提升自身创造力。提高阅读的重视程度还有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帮助学生积累词汇,促进阅读兴趣。词汇是阅读的基础,识字量不足,就无法进行阅读。教科书是阅读教材,也是一切词汇的根本来源,基本的语言汉字都在语文书中可以体现,教师要指导学生多看、多写、多练、多读,教师要对汉字的听、写重视起来,要确保学生完完全全地认识,而不是模棱两可。同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背诵古诗、背诵课文,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可以推荐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和丰富的报纸杂志,不仅能让学生获得新的知识体验,还能让学生获得社会上的信息。
第二,养成良好的习惯。俗话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合适的书籍可以吸引学生主动阅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坚持不懈地阅读,不要给学生选择一些晦涩难懂的外国名著或者近代白话文,消耗大量精力的同时,也占用了学生过多的课余时间,书中难以理解的道理为学生的阅读平添许多烦恼,适得其反。要给学生选择书籍,循序渐进地从一些小寓言、小故事到现代小说,有一个缓冲的过程,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三,教会学生做笔记。古人云,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笔记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非常重要,归纳总结笔记的同时,其实就是对阅读的复盘和思考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许多了解不透的知识点慢慢就琢磨透了,一知半解的地方也能了解透彻,长期坚持写读书笔记,对学生的思考能力也有一定的锻炼。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阅读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发展和训练过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家长不要无缘无故给孩子增添压力,强迫学生去阅读不适合自己年龄段的图书,要根据孩子能力的不同和所需要的不同,给予孩子最好的帮助。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和教师都应了解学生在看书时想要干什么,是想获取信息,还是想研究书中说明了什么,通过这两个方面下手,就能轻而易举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随着社会的发展,阅读的对象已经不限于纸质的载体,在各类电子设备中呈现出来的信息也可以成为学生的阅读对象,要对书籍这一概念有深刻的形态转换,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着不同的阅读特点。小学生的学习主要依赖于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更倾向于儿童故事读物、科普读物和卡通漫画,其内容、文字都较为简单,这类图书已经无法满足培养小学生阅读创造力的需求。小学生的识字数量和阅读理解能力有限,因此选择阅读材料时,不可选择与学生现学的教学内容难度差异过大的教材。我国图书资源不乏优秀作品,古典文学、名著和名人传记等,在小学生的阅读教学中,应优先选择带有教育意义的古诗词、成语故事、名人事迹和求学故事等,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更易于接受教育故事的感染和熏陶,通过自己的阅读过程引发思考,感受文化的滋养,在循序渐进的文化滋养过程中稳定提升阅读创造力。在选择阅读材料时,语文教师应从多个平台获取更多教学信息与教学资源,将阅读教学作为依据,通过对各类搜索引擎的使用,在网络中寻找满足小学语文阅读需求的资源,然后在教学平台中共享即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材中主要包含《小兔子乖乖》《拔萝卜》《猴子捞月亮》等童话故事,可以引入《声律启蒙》《三字经》和《百家姓》的学习,也可以增加成语故事的学习,每天一个成语故事,如狐假虎威、杯弓蛇影、愚公移山等。其中,重点将孔融让梨、铁杵成针、悬梁刺股、凿壁借光这一类弘扬谦让、坚持、好学、刻苦和敬老爱幼等美德的成语故事,作为阅读教育的重点选材内容,进行统一学习和讲解,强化学生的优秀品质学习,并在此类故事中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对中年级的小学生可以引进《弟子规》《西游记》节选,对高年级的小学生可以选取《增广贤文》《水浒传》和《三国演义》,还可以带领学生诵读《满江红》《兰亭集序》,学习《诗经》。既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阅读国外名著,如《简爱》、高尔基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等。根据学生的年龄段选择恰当的阅读材料,对其进行内容拓展能保证学生的阅读创造力处于高涨的状态。
小学生年龄较小,正处于身心发育的时期,尚不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在学习中表现出较弱的自制力,未能有效培养自身的阅读能力,也对自身的阅读创造力缺乏正确的认知,在此情况下,应注重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事实结果表明,可以调动小学生阅读积极性的,大多是含有丰富插图、书名有趣、故事性强的书籍。
教师应将培养学生阅读积极性作为重点,促使学生乐于阅读,通过阅读促进其创造力的发展,教师还要激发学生参与阅读活动的兴趣,让学生对阅读有动力、有兴趣,从而培养学生阅读拓展的习惯。要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书籍作为其阅读兴趣培养、提高创造力的基础。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材中选取的是《女娲补天》和《夸父逐日》两则神话题材故事,教师在开展教材延伸时,可以结合学生对中国神话题材故事内容的兴趣,选取相同的故事题材,以增加阅读兴趣的培养,其中广为流传的有《大禹治水》《神农尝百草》《愚公移山》《仓颉造字》等。通过带领学生读引发学生思考,从而达到阅读与思考相结合,提升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在问题的好奇心驱使下,不断地进行阅读充实自己的头脑,使其更具创造力。加上图书富有童趣的插画、色彩对小学生而言充满了吸引力,不仅可以促进其审美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还能使其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家长与教师的首要难题,下面有两种学生阅读兴趣的办法。
第一,抛砖引玉,寓教于乐。阅读是人类塑造灵魂的工具,在如今信息爆棚的社会中,要从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要重视阅读对学生能力提高的重要性,使阅读成为陪伴孩子终身的好习惯。好奇心与求知欲是学习兴趣的主要表现,学习兴趣有利于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在教育过程中,家长与教师要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引导,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加以诱导,调动他们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和阅读的积极性,形成良性的循环,综合提高学生的素质。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认知程度很浅,不论发生什么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去研究、观察,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给予其正确的引导,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加强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力度,使学生在阅读上建立强烈的自信心。
第二,相辅相成,互利互助。阅读兴趣的培养,还要让学生在其他活动中感受到阅读给他们带来的成就感,达到促进阅读效果的目的,写作可以促进阅读的深入,学生在阅读课外书籍时,会遇到许多优美的句子,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读到自己喜欢的句子时,选择摘抄或者背诵来加深印象,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充分利用午休时间、班会和家长会,在班主任的组织下,组建班级图书角,将个人喜欢的图书寄存在班级里,也可以在同学之间进行交换。学生可充分利用午休或自由活动时间,交流个人喜爱的书籍,通过学生间的交流表达拓宽学生的阅读领域,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挖掘更多优秀书籍,并通过思想的碰撞提升学生的阅读创造力。在班级的主题班会上,教师可以提前组织学生准备“读后感”演讲,学生会充分准备,珍惜在班会上的表现机会,也十分乐于向同学和教师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演讲给予指导意见,帮助学生快速成长。此外,在开展家长会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记录本学期的阅读成绩,并将其记录到笔记中,记录阅读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包括自己的想法、读不懂的地方和阅读感受。还可以对学生提出假期阅读作业要求,建议学生制订个人假期阅读计划,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的阅读目标,并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家长能起到督促作用,也能清楚地了解学生的进步情况。
学校还可以定期地开展故事演讲比赛,邀请老师与家长观看,不但促进老师、家长、学生三方融洽,还能增进他们之间的感情。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在班级里开展讲故事大赛,与班会和图书角不同,演讲比赛主要考查学生的课后阅读能力,要求学生讲的故事不能是老师在课上讲过的,还可以鼓励学生创作故事,每次比赛都要做好记录,比赛结束后,老师要进行表扬性总结,使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在比赛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将故事剧情进行简单地复述,而是在讲述的过程中复刻书中的人物形象、语言特征、行为动作等方面,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记录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感染能力、想象能力,从而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
阅读是贯穿语文科目学习的重要能力,引导小学生从基础简读的童话故事到成语故事,从散文到小说,逐渐增加阅读难度,也是对阅读创造能力的不断提升。小学生在阅读书籍后,可以对其中的故事情节加以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中的主要人物。同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中心思想和叙述故事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阅读能力会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还能更清晰地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敏锐地捕捉作者细腻的情感,有益于理解文字内容、写作背景,感受作者的写作心境,清楚了解阅读内容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使学生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与作者产生思想碰撞,读有所悟。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源泉,带给人类想象和思考,也给了人类抓住希望的能力,应从小重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用尽各种资源培养学生,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让书籍成为点亮学生生活的一束光,不仅照亮生活,还照亮未来,用书籍浓厚的文化底蕴及人文素养,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兼备的全面性人才。
综上所述,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已经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为达成这一目的,建议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对阅读的重视程度、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和内容、引导学生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举办阅读主题班会和图书流转借阅和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这些措施的应用,促进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