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昊(江苏省南通市虹桥第二小学 226000)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优秀美德,它不仅是民族文化的体现,更是民族精神的宣扬,是为人处世、齐家治国的根本。校园是教育的主阵地,担负着培育人才、复兴民族的重大责任,即使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现在,勤俭教育仍应作为小学德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从生活中、小事中渗透勤俭理念,让学生明白勤俭节约的意义,从自身做起,践行勤俭节约,传承优良文化,做一个懂勤俭、爱节约、有道德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往往会大量利用故事来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这是因为生动的小故事更具有感染力,丰富的情节、鲜活的角色,能带领学生进入多元化的情境中,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得学生获得丰厚的思想启迪。因此,教师在进行勤俭教育时,可以在课堂中引入一些经典的勤俭节约小故事,用榜样的力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激发学生的勤俭意识,提升学生的个人修养,使学生逐渐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有效践行勤俭教育。
例如,教师可以在每周一次的班会上,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讲讲“雷锋勤俭节约”的故事、“劳动楷模顾明义”的故事以及“革命时期的勤俭精神”等,初步在学生心中植入勤俭的种子,使学生获得更多启迪。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我爱讲故事”的班会活动,让学生在课前自主收集一些历史上有关勤俭的典故,然后在班会上讲一讲这些故事。比如,有学生讲述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勤俭故事”,在朱元璋的故乡至今还流传着一句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据传,朱元璋有次给自己的皇后过生辰时,只用了青菜、胡萝卜以及小葱豆腐等菜肴宴请官员,并规定无论谁家摆宴席,都只能用“四菜一汤”招待,若有违反,必会严惩。还有学生讲述了“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勤俭故事”,毛主席一生都极为简朴,一件睡衣可以缝补几十次,穿20年。他在经济困难时期,还主动降薪,降低自身的生活标准,不食鱼肉,每日粗茶淡饭,为国人做出了最佳的表率,也以身作则践行了勤俭理念。学生讲述了各种各样的历史小故事,每个人在聆听中都进一步认识了勤俭理念,明白了勤俭节约的重要意义,也激发了自身的勤俭意识,获得了有效的勤俭教育。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强调了理论与实践融合的重要性。诚然,勤俭教育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为,要想收获更好的勤俭教育效果,就必须坚持“知”与“行”的统一,化理论为实践,通过趣味化、生活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悟勤俭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从而养成良好的勤俭习惯,让勤俭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例如,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着手,开展“食堂体验日”的实践活动。先把学生分成六人一组的实践小组,每组学生首先来到学校食堂,向食堂的叔叔阿姨请教每次做饭的流程,然后将学生分成两人一组的采购组、做饭组和打饭组等,在食堂师傅的带领下进行劳动体验。比如,采购组的学生在采购师傅的带领下去菜市场采购食材。一开始,学生以为只要有采购清单,照着一一买就行了,后来才知道,原来采购也有很大的学问,极其考验采购师傅的专业能力。首先,学生需要在众多食材中选出最新鲜的,因为食材的新鲜度将会直接决定菜肴的口感,然后还要分辨果蔬是否当季,口感如何等。在亲自挑选食材的过程中,学生开始逐渐了解食材知识,明白了食堂里的每一样食材都其特有的价值。采购组的学生完成后,就轮到“做饭组”了,学生看到做饭师傅熟练地掌勺、颠菜,一套动作,一气呵成,觉得很有意思,纷纷跃跃欲试。但等到他们亲自试过之后才知道,仅仅一个铁锅就重达几斤,要双手合力才能勉强拿起,更别说颠勺了。在惊叹师傅们的大力之余,学生才慢慢明白了他们的辛苦,师傅们不仅需要每日凌晨起床,还要设计每周五天不重复的菜谱,要为几十名教职工以及几千名学生做午餐,工作压力可想而知。工作过程中,他们还需要随时切换菜板、炒菜,注意饮食健康和营养搭配,那些看起来不起眼的三菜一汤,却倾注了他们无数的心血和汗水。打菜组的学生亲自体验了打菜过程,不仅需要快速打完一餐,还要保证每样菜分量均衡,体会到了打菜阿姨的辛苦。通过“食堂体验日”活动,学生了解了烹饪一餐食物的不易,在往后的生活中也更加懂得珍惜,不再轻易浪费一粒米、一滴水,懂得了“勤俭节约”的意义,“勤俭”的种子已然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勤俭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需要,更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需要,虽然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但若是仅靠学校的力量也是远远不够的。家庭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教师可以联合家长,通过家校共育的方式让勤俭教育铺满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并利用家长的榜样力量,让学生学习家长身上的勤俭品质,在生活的点滴中逐渐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深化勤俭教育理念,实现勤俭教育目标。
例如,教师可以每月组织一次主题为“勤俭从家做起”的家长会,将勤俭教育的理念传达给每一个家长,并让家长在家中做好孩子的表率。同时,教师也可以将近期班级中存在的浪费现象报告给家长,让家长做好监督和引导工作,并对能执行勤俭行为的学生提出表扬,鼓励他们继续坚持勤俭理念,为其他学生做好榜样。最重要的是,要和家长达成共识,在家中践行勤俭教育。比如,家长可以以身作则,在家中做到及时关水龙头、随手关灯、不铺张浪费,不过度追求物质等行为,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勤俭氛围。一个充满勤俭理念的家庭,自然能给孩子带来更多正向的、积极的能量,指引其做一个有修养、有道德的优秀少年。同时,在勤俭教育的耳濡目染下,学生也会渐渐体会到勤俭的好处,从而将勤俭节约化为自觉行为,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提升自我的道德素养。
诸葛亮曾言:“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由此可见,勤俭教育对于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因此,渗透勤俭教育刻不容缓。教师应将勤俭教育融入学生学习与生活中,帮助学生树立勤俭意识,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勤俭意义,在一言一行中落实勤俭理念,在一点一滴中培养勤俭习惯,涵养学生品格,提升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