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轶男,付文佳
(佳木斯大学 信息电子技术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高校所开设的思想政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根本途径,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全国人民协同作战的壮举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提供了鲜活的教学素材,而抗击疫情过程中产生的伟大抗疫精神也成为中国精神的剪影。学校有责任、也有义务将抗疫精神即“在抗击新冠肺炎中形成的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通过一系列的有效方式,对学生的思想加以引导,促使学生感受到敢于奉献、乐观坚韧、砥砺奋进、团结一致的中国精神,使学生自觉将爱国情和强国志作为青春理想的组成部分。
伟大抗疫精神本质是集体主义,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在特定时期形成的精神,也是社会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伟大抗疫精神在特殊时期下为中国人民带来了强有力的心理支撑,带来了力量。中华民族在千百年的历史文化孕育下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民族出现危机的时候,全体人民的精神伟力集结在一起,共同抗击疫情,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再次彰显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思想政治课程教育的主题不同,教育内容也会呈现出差异性,可以客观反映出不同的价值观念。伟大抗疫精神的产生,可以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全体人民的思想素质和道德情操,将其融入到思想政治课程中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目前高校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的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缺乏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来自于学生本身缺少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则是教师所选择的教学内容以及应用的教学方法不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针对性,难以有效满足全体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所以教师将抗疫精神融入课程教育环节中时,教师要切实考虑学生的现实需求,开发出具有创新性和吸引力的教学内容。同时教师还要对抗疫精神的内涵、本质和价值进行深入研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灵活选择施教方式。例如对于文科学生,其较为擅长逻辑思考,教师可以以研究型学习为主,为学生布置明确的主题,让学生自主完成论文或者研究报告,从而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渐得到强化。对于理工科学生,其动手操作能力较强,教师可以以实践性教学为主,引导学生通过实践调研和分析抗疫期间的真实案例,进而让学生了解抗疫精神为社会意识带来的深远影响,打好有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础。
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内容呈现固化状态,也就是说教师对于课程内容的更新和补充不够及时,依旧以旧的案例实施教育,所以难以引发学生情感层面的共鸣,导致难以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新冠疫情真实的发生在我们国家,真实发生在每个国人身边,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切身感受到抗疫精神的存在,而教师需要做的就是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对抗疫精神加以详尽的解读。首先,教师要深入挖掘抗疫期间各类人物事迹,结合实际案例来全面解读抗疫精神的核心内容和精神内涵,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现在所拥有和享受的美好安定生活,都是无数抗疫英雄经过奋勇拼搏换取而来,通过适当的点拨促进学生的深度理解。另外,教师要重视思想政治课程与其他学科的融合,突出协同育人的教育优势[1]。因为思想政治课程面向多个专业学生,教师可以从专业特点着手,有侧重的融入抗疫精神于专业领域中,力求强化学生的情感代入感。例如对于理工类专业学生,教师可以重点讲解研究工作者是如何攻克技术难题,推进疫情防控工作,并以此为切入点,向学生阐述科技助力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客观事实,从而让学生形成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优良精神品质。并且思想政治教师还要与其他学生教师进行深度沟通,与各学科教师携手完成融入式教学,凸显思政课程的教学特色。
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人的发展,而实现人的发展则要始终立足于精神文化这一思想内核。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重点关注对学生群体精神文化的培养,从教学载体、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多个层面开始着手,不断为思想政治课程体系注入全新的活力。先从教学载体讲起,影视资料、歌曲、散文、诗歌等文化形式都能够作为思政教育内容的载体,教师可以将这部分内容与抗疫精神结合起来,组织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诗歌创作、歌曲创作、制作宣传板报等活动,让教学形式的类型更加多样,进而表达对抗疫英雄崇高的敬意。从教学内容层面而言,抗疫精神为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足够的现实素材,我国的传统文化作为民族精神的承载,仁爱的美德、守望相助、爱好和平、求真务实、舍生取义,这五项抗疫精神的组成要素都能够在传统文化中寻找到精神源头。也是这些精神要素,客观反映出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即使在现代社会环境下,传统文化依旧焕发着无限生机。所以教师在解读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时,可以透过抗疫精神实施讲解,引导学生全面了解传统文化在当今的意义,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树立起强烈的、有高度的文化自信[2]。
我国在抗击疫情战斗中已经获取到阶段性的胜利,但是依据目前的情形来看,疫情问题仍旧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社会环境下,学校方面也将教学逐渐转移到线上,所以要求思想政治教师不仅要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扎实的教学技能、了解工作规律,还需要熟练掌握信息技术,能够熟练的在线上教学平台实施授课。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对线上教学的方式做出优化,突出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主渠道的优势。线上教学属于新兴的教学模式,教师要提前做好备课,合理规划教学的各个环节,防止线上教学的形式化。其次,探索与高校自身特色高度符合的网络育人平台,例如云班课、腾讯课堂、超星学习通等,通过平台的辅助使线上思政教学的开展过程更加顺利。与此同时教师也要针对一节课程进行多次打磨,或是与其他教师展开教学研讨,争取做出更多的优质课程。高校的思想政治课程的实施过程,也是全方位育人的过程,不仅要包含主渠道的课程内容,还要重点强调思政网络育人。在新媒体技术的加持下,对网络中的各类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开设属于学校自己的思政网络平台,将与抗疫精神相关的真实事例、短视频等,通过平台分享给学生,进一步增强疫情防控时期的思想意识教育。最后让思政课程走入社会,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课堂”的教育理念,学校可以在社会中邀请抗击疫情的平民英雄为学生做现身说法,或者是组织理论宣讲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将抗疫精神深入到内心深处[3]。
在抗击疫情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要以抗疫精神为切入点,教育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具备全新的精神风貌。高校要将伟大抗疫精神与思想政治课程两者相融合,既能够突出思政课程的育人优势,也能使青年学生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将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道德教育落实到思政教育的各个环节中,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