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水上旅游生态文明建设时空特征与优化路径

2022-11-24 10:30
水利技术监督 2022年10期
关键词:济宁市河道运河

孟 迎

(山东省济宁市水利事业发展中心,山东 济宁 272000)

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要政治任务,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业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带动社会转型、引领文化繁荣、满足人民物质文化和精神需求的时代产业,水上旅游更是成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做为一名水利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济宁现有的优势,大力推进水上旅游生态文明建设,为建设生态济宁、美丽济宁奠定坚实的基础。

1 济宁市水上旅游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势

济宁市是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河湖众多,运河文化源远流长,素有江北小苏州之美名,市区水网密布,城乡河道纵横,仅高等级航道总里程就达312.48km,在山东省位居前列。不仅航道优势突出,济宁市在水上旅游生态文明建设所必须的生态禀赋、生态空间、生态资源、生态工程方面也有显著的优势,具体表现如下:

1.1 生态禀赋优势独特

济宁市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地貌类型多样,生态禀赋在北方城市比较突出,淡水、河流、湖泊、湿地、森林等生态环境要素齐全,生态物种层次分明,生物循环完整,生态圈包容能力强,具有建设生态文明的先天优势。据2020年统计数据,全市高等植物有127科904种,湿地植物443种,湿地野生动物247种,均占全省总数的40%以上,全国有50种雁鸭,仅南四湖保护区就有31种,占全国雁鸭种类的62%,是我国淮河以北重要的动植物馆和生物物种“基因库”。

1.2 生态空间优势明显

济宁市地处“长三角”与“环渤海”两大经济圈交汇处,占据“北可引黄、南可引江”的地理优势,具备“承东接西、沟通南北”的地缘优势。素有“四湖连珠”美名的南四湖位于市区南部,承接了江苏、山东、河南、安徽四省53条河流来水,流域面积3.7万km2,湖区面积1266km2,并与京杭运河、泗河、洸府河、白马河和老运河联通,是山东省第一大淡水湖。为了净化入湖水质,济宁市在入湖口建设和修复人工湿地方面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并按照“水林并举,渔园结合”的建设方针,对4.26万hm2的采煤塌陷地进行了综合开发治理,打造了以湿地公园为主的原生态湿地风景区,现已建成集水上游览、垂钓、采摘为一体的湿地公园2万hm2,生态利用空间广阔,优势非常明显。

1.3 生态资源优势显著

济宁市淡水资源、森林资源、湿地资源富集,生态资源优势极为突出。水是“生命之源”,济宁市作为北方城市中少有的水资源丰富地区,拥有年均46亿m3的淡水资源量,位居山东省第一位;森林作为天然的“碳储仓库”,每公顷森林能够吸收16吨二氧化碳,释放12吨氧气,济宁市拥有国家、省级和市级森林公园16处,全市森林覆盖率28.8%,远远高于山东省17.51%的平均水平,为植物繁衍和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济宁市还拥有24处国家级和省级湿地公园,湖泊湿地与河流湿地相连,沼泽湿地与人工湿地相接,湿地面积高达228万亩,位居全省第一,5处湿地被评为山东省最美湿地,微山湖湿地公园更被评为“中国十大魅力湿地”,独特的自然湿地生态系统为水上旅游生态文明建设创造了优良条件。

1.4 生态工程优势突出

济宁市地跨黄淮两大流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区域内河流纵横交错,湖库交相辉映,是山东省水资源总量相对丰富的地区。北部有黄河、大汶河和东平湖,黄河在济宁市境内24.3km,大汶河在济宁市境内15.3km,东平湖境内面积达627km2;南部有南四湖,承接4省、8市、34个县31700km2的来水,多年平均入湖径流量高达29.6亿m3;东部山区水库塘堰犹如颗颗明珠、星罗棋布,共有大中小水库313座,截止2020年底,总库容达到61507.65万m3;西部有洙赵新河、梁济运河、东鱼河等骨干河道,年均4500万m3的水资源利用量,为城市旅游生态用水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济宁市还拥有大小河流93条,其中流域面积在1000km2以上的12条,市内有塘坝1622座,小型供水工程2762处,水利设施齐全,生态工程优势突出。

2 济宁市水上旅游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

虽然济宁市在水上旅游生态文明建设所必须的生态禀赋、生态空间、生态资源、生态工程方面均有突出的优势,但是面临的问题也不少,具体表现如下:

2.1 各河道之间没有互通互联,造成了航道的旅游功能较弱,阻碍了水上旅游的发展

济宁市境内骨干河道虽多,但是河道之间并没有形成有效的互通互联,梁济运河、老运河、洸府河等河道的联通问题尚未完全解决,而且京杭运河等知名骨干河道在传统意义上均以煤炭及货物运输为主,没有配套的水上旅游设施,旅游功能较弱,导致了市内河道旅游船无法开辟通向南阳岛等旅游景点的航线,更不用说有专门的水上旅游线路及系列产品的推广和开发了。这使得水上旅游项目过于单一,无法形成线路优势,成为了制约水上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

2.2 河道水位落差造成了通航不连续,阻碍了旅游航运的发展

由于历史遗留原因及河道规划的不统一,部分河道上修建了拦河闸坝,其中老运河在顺河门橡胶坝以上河道水位为35.2m,以下河道水位就变成了34.2m,落差1m;更有甚者,洸府河下游段河道水位为34.2m,10+900以上至14+200段河道水位为36m,14+200至16+200段河道水位为37m,16+200至20+200段河道水位为36m,20+200段以上河道水位为38.5m,短短一段河道就形成了四级阶梯水位,水位落差造成了河道通航的不连续,阻碍了旅游航运的发展。

2.3 部分骨干河道上的桥梁存在水上净空不足的缺陷,直接影响到了旅游通航

桥梁跨越河道,连接道路,是水陆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施工时应充分考虑满足水上净空通航的要求。梁济运河、白马河作为济宁市水上旅游主要通航河道,沿线桥梁水上净空完全满足旅游通航要求;越河及老运河沿线桥梁水上净空也基本能够满足游船通航的需要;但部分骨干河道如杨家河、洸府河、泗河、南跃进沟等均有部分桥梁存在水上净空不足的缺陷,直接影响到了旅游通航,阻碍了水上旅游的发展。

2.4 南水北调工程对水质的严格要求,影响了水上旅游的发展

南水北调工程是济宁市的重点工程,其中老运河入湖水质监测断面为国控断面,对水质要求尤为严格。为了确保水质安全,济宁市投资建设了洸府河及老运河河道入湖湿地,对流入南四湖的河流水体进行净化,虽然解决了部分问题,但水质安全压力仍然很大。而且,在水上旅游开发过程中,南跃进沟、洸府河、老运河和廖沟河是水上航线的重要通道,旅游客船在航行过程中会产生废水,游客在水上旅游过程中也会产生生活垃圾,这对水质安全会造成威胁,从而对水上旅游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2.5 河道水量不足无法保证通航要求,阻碍了水上旅游的发展

河道充足的水量是实现水上旅游通航的基本条件。目前,济宁市投资建设了南跃进沟泵站,有效解决了老运河的水量问题,但是,杨家河、洸府河等河道通航水量仍然不足,旅游客船通航困难,成为阻碍水上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6 水上旅游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职能分散造成了发展滞后

水上旅游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涉及到旅游、航运、水利、安全监督等多个政府部门,目前,济宁市水上旅游还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管理职能分散造成了水上旅游在规划、建设和管理等各方面滞后,这也是制约水上旅游发展的难题之一。

3 制约水上旅游发展相关问题的解决途径

根据济宁市水系特点,要结合全市旅游规划、航运规划、流域综合规划及城市水系规划,以济宁城区为重点,对已通航的河道采用航运规划确定的标准,对未通航的河道,根据南四湖及泗河、梁济运河、洸府河、白马河、南跃进沟、老运河、廖沟河、杨家河8条河道特点,结合济宁市城市规划总体布局,对河道水上旅游功能进行分区。同时,要以工程措施为基础,以管理措施为手段,以水系连通、水量分配、水位控制为重点,链接城区与主要航道、主要景点的水上旅游线路,沿线布设码头、景点等设施,形成点线结合功能完善的旅游线路。

3.1 针对现有河道之间没有互通互联,航道的旅游功能弱化的问题

通过开挖航道、建设码头、船闸等措施,实现济宁城区各河道与泗河、白马河等城市周边河道之间的互通互联。继续加强梁济运河、洸府河等骨干航道的旅游航运功能,根据南四湖及泗河、白马河、洸府河、梁济运河、南跃进沟、老运河、廖沟河、杨家河八条河道的特点,对河道水上旅游功能进行定位分区,打造南四湖水上旅游中心区、老运河梁济运河水上旅游休闲区、洸府河廖沟河杨家河南跃进沟水上运动体验区、泗河白马河湿地生态风情区,形成以南四湖为中心,四大旅游功能区为基本板块,八条河道为主干,小北湖、老运河、梁济运河、南跃进沟、洸府河为环线的全长66.2km的济宁水上旅游线路,打造“一湖、四区、八河、一环”的济宁水上旅游格局。

3.2 针对河道水位落差造成通航不连续,阻碍旅游航运发展的问题

要加快调配水工程建设,保证各骨干航道相互联通,有效解决水位落差,确保河道的连续性。同时,按照“围绕重点、多方发散”的水上旅游线路布局方针,充分发挥独立水体的作用,在石桥水库、孟宪洼水库、城区周边采煤塌陷人工湿地、城区内人民公园和南池公园人工湖等处建设驳岸码头和水上旅游点,将独立水体建设成游客中转站和各具特色的卫星景点,进一步促进水上旅游的发展。

3.3 针对部分骨干河道桥梁存在水上净空不足的问题

经科学调研,首先应将水上旅游船统一规划为最小吃水深度为1.5m的单层游船,通过计算得出桥梁的水上净空高度大于2m即可满足游船通过,然后根据GB 50139—2014《内河通航标准》的规定,现场调查各河道通航深度及桥梁水上净空,对泗河2座桥梁、洸府河2座桥梁、南跃进沟13座桥梁及杨家河3座桥梁等水上净空不足的20座跨河桥梁进行改建,从而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3.4 针对南水北调工程对水质的要求影响水上旅游发展的问题

济宁市在老运河入湖人工湿地、洸府河入湖人工湿地投入使用的基础上,应按规划继续在洸府河与南跃进沟之间的济北污水处理厂建设中水人工湿地,在廖沟河建设中水截蓄导用工程,使河道水流经人工湿地净化后入湖,保证南水北调水质。同时,应结合河道沿线景观节点规划兴建18处码头和4座船闸,每处码头和船闸均应参考高速公路模式建设游客服务区,从而最终解决水上旅游项目开展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垃圾问题,确保洸府河、老运河、南跃进沟和廖沟河水上旅游线路的水质安全。

3.5 针对河道水量不足无法保证通航要求的问题

济宁市应加快推进引汶补源入济工程建设,引大汶河水入济宁城区,通过孟宪洼水库进行蓄水,对洸府河、杨家河、南跃进沟和廖沟河进行补水;同时,梁济运河做为南水北调输水干线,水源有保障,水量亦充足,可利用济安台扬水站提取梁济运河水入老运河和越河,利用南跃进沟提水泵站提水经南普枢纽进入城区河道,向东经任城湿地流入洸府河,只要能确保以上六条骨干河道的水量,就可以一举解决水量不足无法保证通航这一难题。

3.6 针对水上旅游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职能分散造成发展滞后的问题

要进一步完善水上旅游发展规划和管理措施,整合各管理部门的职能,成立统一的水上旅游管理机构,改变陈旧的管理模式,将“齐抓共管、多头治水”变为“一家管理,多方配合”,积极推动多渠道投资参与水上旅游的建设和经营,从而实现水上旅游的良性发展。

4 济宁市水上旅游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

水上旅游生态文明建设既能沟通城区内外航道,提高防洪标准,又为建设生态济宁,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4.1 促进生态经济的增长

水上旅游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将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在吸收劳动力、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水平的同时,生态旅游收入会成为财政收入中重要稳定持久的来源;而且,随着水上生态旅游知名度的提高,将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前来考察创业,更会带动和提升土地的价格,大大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最终将会成为济宁市生态经济招商引资的一张靓丽名片。

4.2 完善城市生态功能布局,提升城市形象

城市水体及水岸空间环境是城市重要的生态资源,是体现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标志。水上旅游生态文明的建设,有利于城市各项生态功能的高效组织,引导城市空间形态的再发展,从而完善城市的生态功能布局,更好地提升城市形象。

4.3 调节城市环境质量,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水系空间是城市生态重要板块,有利于调节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水上旅游生态文明建设为其发挥自然生态功能提供了动力支持,有利于维持城市生态的稳定性,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济宁市水上旅游生态文明建设以创新、开放、绿色、协调、共享的发展理念为指导,因地制宜,工管结合,在正确处理水上旅游开发与建设保护的关系、统筹兼顾生态建设和城市发展的要求上进行了深入探讨,在保证防洪安全和满足水生态保护的前提下,采取了“通航道、去落差、改净空、提水质”等有效措施,实现了水上旅游生态文明建设的特色发展和协调发展,虽然在“保水量、统管理”等方面还需进一步细化,但仍然为内陆城市依托水上旅游打造城市品牌、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对于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济宁市河道运河
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探析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弯道之妙
文化,让运河“活”起来
银河哪比运河乡——《诗咏运河》读后感
撮粮之术(下)
Analysis of Methods to Improve Se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Writing
河道里的垃圾
运河博物馆:讲述大运河的前世今生
近30年济宁市雾和霾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