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佳喜 张 静
现在的中学生主要以独生子女为主,很多学生的责任感缺失,主要原因就是一些家长对孩子照顾过多,对孩子过于宠爱,让孩子养成了任性、不会照顾他人、不负责任等不良习惯,导致家庭责任感淡化,进而导致社会责任感的缺失。
这些缺失责任感的学生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学生往往会过分自私,他们认为对自己有利的事就抢着做、争着做,对自己没好处的事就找各种理由推脱;第二类学生过分懒惰,不积极参加班级活动,除了学科学习,对其余的事情永远处于观望状态;第三类学生是二类的“升级版”,他们往往吃不了学习的苦,每天随心所欲、得过且过、为所欲为、我行我素。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
首先是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当今社会物质生产已极大地丰富,人们对物质的过分追求,导致某些个人丧失了道德底线,一部分人心中美丑、是非、善恶界限混淆,人情冷漠,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现象不断滋长,人心浮躁,急功近利的人比比皆是,这些都给中学生带来了极其不利的影响。
其次是家庭教育的失误。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感、对社会的责任感,相当程度上是在家庭生活中和与社会的接触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父母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他们的言传身教时刻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但有些父母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对孩子应尽的责任。家庭教育缺失的学生往往个性随意、不受约束,容易缺乏责任感,这样的学生在学校同样我行我素,不受管束。
为了解家庭教育的现状,笔者对本校的高一家长做了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反映出很多家长存在不了解教育常识,不注重家庭教育的问题,反映出家庭教育失误的关键就在于部分家长素质不高:无知(没有知识)、无识(没有意识)、无法(没有方法)。大部分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家长无需再管”,只有少部分家长认为需要“家校共同合作管理”,并认可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如何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让家长意识到在家庭中注重责任担当教育的重要性,也是家庭责任教育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再次是学校德育教育的缺失。很多学校和教师十分关注学生成绩,甚至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也以学生成绩为主,而在文化课教学中,教师也过于重视培养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和答题能力,忽视了学生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这种教育倾向对学生的长远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干扰。
其一是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的担当意识。中学生在学校的首要任务是学习,这就要求学生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要对自己的学习有担当意识。
其二是培养学生敢于承担问题,爱护自己和尊重他人的责任担当。教师不能完全为了照顾学生的自尊心而不给学生受挫的机会,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真诚指出学生的错误和弊端,引导学生去正视自己的错误,使学生产生知耻而后勇的意识,才能使学生真正树立起自我担当意识。
其三是培养学生对集体负责的责任担当。[1]班主任应当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个人要对集体负责,就要正确认识自己,建立集体归属感,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价值,对班集体树立责任担当意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互帮互助,如班级中建立学习帮扶小组,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习彼此的优点,在共勉中前进,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包容彼此的不足,在互勉中共进。
其四是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担当。当下,在很多娇生惯养学生的意识中索取是必然,是天经地义,是理所当然,这些学生没有学会感恩,更不会换位思考。在教育实践中,笔者经常会借助新闻热点事件引导学生,例如,当神舟十二号升空时笔者让学生领悟科学探索精神;当袁隆平先生逝世后,让学生去领悟科学家的创新精神、奉献精神、爱国精神;当新冠疫情爆发后,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中华民族举国同心,国人舍生忘死的抗疫精神;在电影《长津湖》热播时,让学生去回顾那段历史,去体会和传承英雄精神。
从学生层面来说,可采用分阶段逐步培养学生责任感的方式。第一阶段是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负责,有意识地培养自律、自信、自主、自强的意识。第二阶段是从形成良好的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入手,引导学生学会对他人负责,接纳并尊重他人,学会与人交流、与人合作,学会尊重他人,学会信守诺言。第三阶段是引导学生对集体负责,主动关心班集体,爱护班集体的荣誉,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学会与同学分享,主动为发展集体尽自己的一份力量。第四阶段是学会对家庭负责,学会尊老爱幼,替父母分忧解难。第五阶段是学会对国家对社会负责,要有远大的理想与目标,进而刻苦学习,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多为集体为社会奉献爱心。
从学校层面来讲,学校要精心设计校内文化环境,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校内处处有校训、校风、领导勉励、名人名言、名人画像、师生书画作品等,将责任教育的内容和层次都融合在校园文化环境中,让周围的环境时刻都以无声的语言传递教导学生求学做人的道理。
其一是参与活动的主体性和广泛性。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大多数学生都有很高的参与积极性,如每年学校举行的演讲比赛、征文竞赛、运动会、艺术节等,这些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主体,且大多要求学生以群体参与活动为主,充分调动了广大学生参加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其二是活动内容的系统性。学校在设计和规划全年活动时要向学生和教师征求意见,然后在活动组织中体现出系列性,这样的活动教育效果更加明显。例如,本校将每周的升旗仪式按照主题和内容形成一个完整的系列,将每周的主题班会也进行系列设计,同时将各种主题教育的内容系列化。
其三是活动形式的实践性。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在学校实际工作中把学生当作行为的主体来对待,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满足学生合理的需要,使学生能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实践中来。自我责任感的培养要以实践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集体项目、公益劳动、社会服务、班团活动,鼓励学生承担任务,在活动中实现自我价值,敢于担当责任,勇于锻炼意志。
在责任担当教学实践中,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抄照搬,需要教师潜心探索适合自己学校、自己班级责任教育的道路;学生责任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工作,需要教师不断地摸索和实践,更需要教师的率先垂范,真正入情、入理、入心的责任感教育必将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