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阁丹
“新竹初长成,不忘旧竹恩”,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从古至今留下诸多经典,即便是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依然需要大力传承和弘扬。其中,音乐艺术文化蔚为大观,代代传颂和吟唱的精品数不胜数,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巨大资源宝藏。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日渐受到重视,它也是小学音乐教学所需承担的重要任务之一,它为增强学生音乐素养,以美育人、渗透德育,提升音乐教学实效提供了载体和可能。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勇担时代重任,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中华传统文化通过与音乐文化的相互融合,不断形成新的文化审美和发展生命力。在小学音乐教学与活动中,教师要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具备较为全面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提升驾驭不同文化艺术互通互融的能力。但是部分教师因为传统文化根基不牢,艺术修养单薄,或者音乐素养不全面,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显得力不从心,音乐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对音乐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叠加学生身心发展的快速变化,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素养,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丰富音乐课程结构与内容,培养学生文化传承意识。
在音乐教学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需要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有机整合教材内容;要注重现场示范与营造音乐情境的逼真呈现,特别是教师的示范表演,在乐器、服饰、道具方面尽可能做到实物呈现;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借助网络重整重组与教材有关的传统文化知识元素;要适当进行课堂与学习场域的延展,结合课堂教学布置课外查资料、欣赏、表演等作业项目;要适时组织开展相关的艺术表演、竞赛活动,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相关因子”植根学生的情感和体验之中,让学生领悟传统之美、音乐之美、艺术之美,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小学音乐课将民族音乐纳入其中,特别是民歌,它包含了丰富厚重的文化内涵,特色鲜明的民族风格,有利于民族音乐的传承,推进国民音乐素养教育的发展。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下称“教材”)小学教材中集结了各民族歌曲近30首,分布在各个年级中,如壮族民歌《唱山歌》、土家族民歌《乃哟乃》、羌族民歌《吹起羌族跳锅庄》、鄂伦春民歌《勇敢的鄂伦春》、云南民歌《放马山歌》、布依族《久不唱歌忘记歌》等。要将这些民歌“唱进”音乐课堂,在教学中就要突出民族风格的挖掘、体验、呈现,促进对民族风情的深入了解,实现“激扬民族风,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目标。
其二,激趣导入,渗透民族团结理念。
以县级公开课《侗家儿童多快乐》为例,教师在导入环节将几位学生装扮成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傣族的孩子,伴随着《青藏高原》《那达慕之歌》《娃哈哈》《快乐的泼水节》歌曲,舞动着身姿跳进教室。学生顿时眼前一亮,自然跟随着这几位少数民族的同学唱起歌、跳起舞。最后亮相的是这节课的主角——侗族儿童,教师向学生介绍了侗族的民俗风情、侗族大歌的特点等。在歌曲的延伸环节,教师与全体同学围成一个大圈,跳起侗族的“罗吔舞”。最后在《爱我中华》的歌声中,各民族的学生团结在一起,心手相连,边唱边跳,共同感受着民族大团结的美好氛围。
其三,让民族艺术风情“融入”课堂。
在连江县实验小学2000多名学生中,有部分学生来自美丽的畲族,他们从小就能歌善舞。根据这一特点,通过邀请市、县畬族歌舞团的编导,指导学生更加系统地学习说畲语、唱畲歌、跳畲舞,充分展示福建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他们所排演的舞蹈《竹竿舞》《畲乡情》《畲族大联欢》等参加省、市级汇演均获佳绩。
总之,音乐教师应该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将民歌和民族艺术风情融入日常音乐教学中,融入学生的心灵中,将“民族音乐进行到底”。
中国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容,在音乐教学中弘扬节日情,通过校园歌咏比赛、节日典礼等各种艺术活动,演绎学生参与创作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使学生从认知层面认识、理解、体验、表达传统节日包含的情感内涵,加深对音乐与传统节日的理解。
直至迭代结果收敛为止,其中,A∈Rm×n,x∈Rn,b∈Rm,i=j mod m.Kaczmarz迭代算法的几何解释如图1所示,图中x(0)为初始解,算法根据式(4)逐次循环迭代,最终将收敛至线性一致等式系统Ax=b的精确解.
一是将中国传统节日歌曲“传进”课堂。
在小学音乐教材中,包含丰富的传统节日的教学资源,如描绘春节的管弦乐曲《春节序曲》,描绘端午节的民族器乐曲《金蛇狂舞》,描绘中秋节的器乐曲《彩云追月》;还有各民族传统节日歌曲:如描绘“火把节”的《火把节之夜》,展现泼水节的《快乐的泼水节》等。将这些节日音乐“传进”课堂,在教学中挖掘节日音乐蕴含的家国情感、人物情感、活动情感,实现“弘扬节日情,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目标。
二是巧设游戏 增加对传统节日的了解。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各种音乐游戏,携手学生打造富有趣味性、挑战性的音乐课堂,帮助学生加深对民歌的了解。
例如,在教学教材四年级上册“欢腾的节日”这一单元时,剪辑本单元几首歌曲和器乐曲伴奏片段,设计“民族节日听音识曲”游戏,随机播放歌曲,学生迅速猜歌名并演唱,一分钟内猜对歌名最多的学生获胜。或者利用《击鼓传花》这一节音乐活动课,以“中国传统节日知多少”为主题开展活动,当鼓声停止时,接到红花的学生必须说出与“中国传统节日”有关的歌曲、器乐曲、舞蹈等。学生将早已储备好的音乐知识迅速“说出来、唱出来、跳出来”,整个活动将趣味性与知识性相结合,师生乐在其中。
古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体现了诗人对时政社会、山水景物、人情哲理的深刻认识,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育民族文化、民族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力、想象力、创造力。
一是将中国古诗词歌曲“颂进”课堂。
将学生熟悉的古诗词进行歌曲创作后“颂”进音乐课堂,古诗新唱,用更加富有音韵美感的载体学习古诗词,让学生更好地感悟美好意境,品出内在理趣,更能激发学生的认同感。
二是整合歌曲,提高诗歌审美体验。
教师开展“古诗诵读演唱会”或是“诗词中的音乐”等音乐主题活动,将统编版教材中所有的古诗词歌曲进行整合,如一年级的《咏鹅》、二年级的《江雪》、三年级的《悯农》、四年级的《村晚》、五年级的《梅花》《静夜思》《读唐诗》等。这些古诗谱成的歌曲具有短小、简洁、抒情、写意的特点,在教学中要充分渲染诗词中的意境,以及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突出意境的渲染营造、想象呈现、感悟体验,促进对诗词的深入了解。
三是诗器合鸣,品味古诗词与乐器的韵味。
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品味古诗词和传统乐器演奏进行完美融合,例如,弹奏古筝曲《渔舟唱晚》,朗诵“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演奏古琴曲《梅花三弄》,朗诵“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拉奏二胡曲《赛马》,吟诵“御风原野踏欢蹄,雾滚云翻万马嘶”等,实现“渲染诗词意,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目标。
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小学开展戏曲教育,有助于青少年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高艺术修养,从传统文化汲取提升自我的力量。
一是将戏曲艺术“请进”课堂。
连江实验小学推动“闽剧进课堂”已有10年多历史。已有400多年历史的闽剧是福州本土传统艺术的代表,通过邀请闽剧院专业艺术家走进音乐课堂,针对学生的兴趣点,边讲边演、边教学边互动,教授闽剧唱与演的基本技能,普及入门知识,体验戏曲魅力。2017年闽剧班学员表演的《姐妹看灯》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播出,好评如潮。
二是古今结合,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在小学音乐教材中,有传统戏曲的曲目,也有老戏新唱的戏歌等,包括《甘洒热血写春秋》《都有一颗洪亮的心》《故乡是北京》等。在戏曲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充分展现人物形象、剧种韵味、表演形式、表达情感,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特别要让学生深入感受、表现戏曲“唱念做打”的韵味,从而实现“品味戏曲韵,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目标。
三是巧妙融合,感受戏歌无限魅力。
以送教下乡《唱脸谱》为例,本课是京剧和流行歌曲巧妙结合的完美呈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以“京剧表演”动作进入教室先声夺人;紧接着围绕“歌曲中哪些音乐元素让你感受到京剧的韵味”这条线索展开教学,第一乐段让学生了解了京剧的表现手段、四大行当、装饰音、四击头等;第二乐段让学生了解伴奏乐器、脸谱内涵、唱腔特点等。在不断的聆听中,引导学生找出拖腔、伴奏乐器、净行的笑声、旦行演唱时的倚音、波音技巧等具有京剧的韵味。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演唱风格、行当扮演、旋律唱腔等,展示净行不同颜色脸谱的图片和含义。最后进行二次创作,在京剧乐器和音乐的伴奏下,全体学生戴上脸谱边演唱边做身段表演,感受“戏歌”的无限魅力。现场呈现出古典作品与现代音乐完美结合的效果,为师生带来了全新的感官体会。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是中国人民长期积累的宝贵文化遗产,是健身强体、振奋民族精神的传统项目之一。
其一,将中国传统武术“打进”课堂。
在小学音乐课中引入武术教材,如《中国功夫》《男儿当自强》《少林少林》等,让学生通过学习领会武术文化精神,强身健体、健全人格、快乐成长!
其二,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参与意愿。
以市级校园开放日《中国功夫》欣赏课为例,教师在课前布置“学习任务单”:收集关于描写武术元素的歌曲,列举武术元素的项目(如功夫扇、功夫剑、太极拳),了解功夫巨星的励志故事等。首先,播放《黄飞鸿》等影片,引出“中国功夫”这一传统文化话题;接着,邀请有武术功底的学生现场展示武术套路,向同学们讲述学习武术的艰辛历程,让学生在强烈的认同感中学习歌曲,通过分段聆听,感受歌词、旋律、伴奏、力度的不同效果;最后教师创设舞台情境,使用功夫扇、大鼓等道具与学生共同演绎《中国功夫》。在同唱、共舞、齐鼓中,激发学生传承中华文化,把中国武术传播到全世界的决心,实现“铸造武术魂,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目标。
文化成就未来,遗产不容忘怀。作为一位小学音乐教师,要明确自身职责,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在探索传统文化的征途中不断接受新理念、新思想,将“民族风、节日情、诗词意、戏曲韵、武术魂”这些宝贵的中华传统文化植根于学生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