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婷,贾廷秀
(长江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2021年9月26日,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发布的蓝皮书指出,中国的5G网络建设速度和规模居全球第一位[1]。5G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推动了VR业务的繁荣发展,帮助其消除了4G时代存在的如眩晕、延迟等一系列固有限制和弊端。习总书记也曾强调:“要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2]因此5G+VR技术的融合也必将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一条新的路径,开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篇章。
5G,全称为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与4G相比,5G最显著的特征主要体现为更高的速率(峰值速率10~20 Gb/s,约为4G的20倍;用户体验速率更高100 Mb/s,约为4G的100倍)、时延更低(时延低至1 ms,比4G降低了5~10倍)及更大的连接(达百万连接/平方公里,较4G提高了10~100倍)[3]。这些特征足以证明,5G已成为未来社会主要的新型网络基础设施。VR,全名为虚拟现实技术,同时也被称为灵境技术,实际上是一种新型的电脑三维仿真技术,其功能重点是将真实社会环境与虚拟世界融合在一起,让使用者从视觉、听觉、触觉甚至嗅觉等多方面达到身临其境的真实体验感[4]。其关键特征包括多感知性、交互性、沉浸性与构想性。因此现阶段5G+VR技术的融合,将极大地促使VR行业的飞速发展,相较于4G时代更能实现VR多设备高速率运转的目标,为VR提供更有力的网络和技术支撑,以竭力发挥VR+教育的深刻价值。
目前理论界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所下的定义,主要分为以曾令辉为代表的“工具理性主义”和以韦吉峰为首的“价值理性主义”。笔者综合二派观点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其实就是指某一个体或团体基于网络环境,遵循网络规则,对被施教者在思政观念或道德规范等层面施加专门化的训练,使其成为契合所在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高道德水平、高素质人才的实践活动[5]。顾名思义,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专门针对大学生群体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技术形势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有的形式和载体,逐渐呈现出多样化、专门化的倾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得到了广泛重视。例如:一半以上的高校都建成了自己的专属网站,供在校大学生免费搜索查阅信息并下载资料;几乎所有学院的班级都有创建QQ群或注册一个班级QQ,在QQ群或QQ空间里发布信息、开视频会议,以此来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陈晓燕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疫情期间各大高校通过QQ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占比70%以上[6];微信公众号也已成为各大高校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阵地,其占比也接近50%[6];多数高校开通了官方微博账号,部分教师更是成了网红教师,在微博上与同学们互动。这些网络平台和载体都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的网络学习需求,突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地域限制,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与互动,让原本抽象枯燥的思政课增添了一丝人文气息,增进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
但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内容角度来看,仍旧是“新瓶装旧酒”,即便形式开始变得五花八门,但实际内容须与时俱进。具体体现为各网络平台缺乏系统整体规划,无论是QQ、微信公众号还是微博平台,推送的内容都较单一,且经常搬运或一键转发热点讯息,没有根据大学生的需求和心理状态筛选海量网络资源,进而进行具有针对性、体系化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加之如今网络讯息庞大繁杂,学生的注意力容易被其他信息吸引,因此通过仅观看或学习所推送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学生不易产生冲击力,也不能夯实思想政治基础。
VR技术本身就具有沉浸性、交互性及多感官性等强大优势,但由于4G网络速率的阻碍,各大高校VR实验室的建设不仅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成本,还有多设备同时运转难的问题。但5G技术能为VR技术融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筑台夯基、固本培元。
虽然现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均有突破时间、地域限制的功能,但它们依然停留在理论教育层面,教师大多还是以灌输式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学生的主动性不高,体验感不足。5G+VR技术不仅不受时空限制,还能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只要带上VR头盔,就能爬雪山,过草地,与先烈对话,不用花费高额费用同学们就能到博物馆、先烈故居、历史遗址等红色圣地进行参观学习,教师更不用时刻操心外出时如何保障学生们的安全问题,让同学们足不出户就能共享全国各地实践教育资源。利用5G+VR技术创设出的虚拟实践场域可控性更强,安全系数更高,可复制性更强。相对于其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仅单纯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该虚拟实践场域还能调动学生的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官,更具真实性和震撼力。
就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而言,5G+VR技术完全是一种新颖陌生的教学手段与媒介,这就促使他们转变教学观念,持续学习新技术、新技能,从而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不再只是充当“一键转发者”或“网上灌输者”,而是升级为客户端操控者。一方面,教师能根据教学目标与计划,操纵VR客户端中的教学模块,创设虚拟人物或事件,将传统思政课程中原本晦涩难懂的纯理论内容转变为栩栩如生、绘声绘色的动态视频,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能成为学生心中受欢迎的课程;另一方面,5G的出现与发展,加快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速度,减少了素日屡次出现的网络时延问题,VR自动记录学生学习情况及长时间保留教学历史的功能也为教师提供了便利,教师的教学能力得以不断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显著。
无论是传统高校思政课堂,还是现有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教师“一言堂”现象,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易被激发。将5G+VR技术应用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教学方案,让学生能够在虚拟实践场域中自主探索,始终围绕学生的所见、所感、所想展开教学,从而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凸显。虽然同处于一个VR实验室,但学生们可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兴趣所在选择不同的专题进行学习,教师在客户端口也能清晰看到每位同学的学习状态并进行可视化分析,以帮助学生不断调整学习目标,强化学习能力,进而增强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纵然凭借5G+VR技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获得长足进步,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难免会碰着些许困境与挑战,只有正视并理清问题的根源,方可助推5G+VR+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更深层次的融合发展。
尽管中国的5G网络建设速度和规模位居世界首位,可其在当下仍旧处于起步成长时期,5G基站在国内也并未实现大面积全域覆盖,可见5G网络平台建设还没有十分成熟,且大部分高校的VR实验室依然采用的是4G网络,5G想要全面取代4G仍需等待。同时,VR技术也是近几年才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型科技,纵使其有诸多优势,但根基还较为薄弱,本身还存在一些短板,如头盔不够轻便,容易让使用者感到头颈部劳累和活动范围狭窄;用户仅能在短距离范围内活动,体验感有限。鉴于二者均有待优化提升,所以5G+VR技术的深度融合和高效联动很难一蹴而就,这也致使5G+VR+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之路亟须不断探索,力求发挥出最大效能。
现如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独立成为一门学科,仅被看作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分支,因此专门化的网络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并未广泛建立,大多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或由思政教师担任,或由辅导员、班主任担任,有时甚至会由学生干部组织担任。思政教师专业背景局限于文史类,对网络计算机技术不够精通,缺少互联网思维,他们大都将网络视作可有可无的教学辅助工具,所以难以取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效果。吕春燕通过对几所高校进行走访调查发现,仅有15%的高校辅导员、班主任非常了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其余仅知道一点甚至完全不清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为何物[7]。而5G+VR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科技,涉及众多高难度顶尖设计领域,在使用与操作上于常人而言较为复杂深奥,由此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要求就更为苛刻,不仅需要其从心理上完全适应5G+VR教学环境,对VR硬软件设备的操作使用流程做到烂熟于心,还要求其在思政VR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并总结经验,探索出5G+VR技术应用于思政教学中的专属教学设计。
5G+VR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其在高校思政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备受社会各界瞩目,其中5G+VR+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究竟是否具有可行性,以及能否达到更高教学质量和保证教学应有的实效备受质疑。主要缘由有两点:一方面,在思政VR课堂中,学生由传统课堂或现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中单纯的受教者转化为了学习的主动探究者,主体地位得到了空前提高。如学生戴上VR头盔后,就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题模块进行学习。教师虽然在中控系统中可以观察学生们的学习状态,却很难凭此判定学生学习质量的好坏,况且VR也并未配备相关监测系统量化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学质效如何衡量有待考究。另一方面,教师、学生与技术三者之间的关系容易混淆,将新兴技术运用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之初,容易出现教师因盲目追求教学形式的新颖性而忽视了学生与教学内容本身,技术成了课堂“主角”,教师主导作用被削弱等现象,有降低教学实效性的风险。
5G+VR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技术,开启了5G+VR+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篇章,假若运用得当,这必将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颠覆式的变化。因此,应基于学校实际教学状况探寻出5G+VR技术应用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多种实现路径,迎合时代浪潮,全力发挥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5G+VR技术与现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相比,打破空间限制的不同之处在于,现有平台可以让同学们随时随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不必将学生固定在同一场所中进行集中教学授课。5G+VR技术尽管可以单独使用,但由于VR设备费用昂贵很难实现全班人手一台,因而需要在同一场所进行教学,但使用过程中可以跨越时空限制,感受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地区的重大事件。据悉,全国已有一批高校陆续建设了VR虚拟仿真实验室,实验室主要由3D虚拟仿真学习区、VR互动教学区及思政主题文化展览墙等组成。学习区是一个虚拟立体空间,学生通过遥控手柄可进行固定线路或自主线路游览;教学区则包括教学中控系统、教学一体机和教学资源等部分;文化墙的主要功能则是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思想政治道德水平。VR实验室不仅包括多个可选择性模块,如时政要闻、党的思想理论、知识竞答等,还包括多种红色中国教学资源,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历史相关的书籍,《长征史诗》和《听,习总书记讲奋斗》等。因此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与资金投入,助力5G基站的建设,各大高校也有必要增强校企合作,多方共同合力打造5G+VR实验室。
即便有了大量物资的投入,若没有人力资本的支撑,5G+VR实验室也很难发挥出其最大效能。思政教师虽拥有很高的思政专业水平,但对网络技术并非十分精通,而通晓网络技术的教师又并不具备思政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因此组建一支既熟练掌握5G+VR技术,又精晓思政专业知识的一体化、专门化的教师迫在眉睫。首先,教师应树立起VR思政教学观念,从心理状态、行为等多方面来适应VR思政教学,只有具备VR思政教学意识,教师才能注重提升自己的能力,进而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因此教学理念的更新是首要的。其次,要加紧教师关于VR虚拟仿真实验室中各种硬件的应用能力培训,如VR互动大屏系统、VR教学一体机、中控系统、VR头盔和操作手柄等硬件设备的操作方法和使用步骤,教师不仅要学会,还要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这也是VR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先决条件。最后,要加强教师使用VR软件的能力,VR软件囊括VR课程教学素材、备课、授课和数据管理系统,以及教学方案管理和教学互动控制模块等,教师要利用好VR软件系统,采用多样式的教学方式,完善教学内容。对思政教师的新技术技能进行的培训,恰好迎合了习总书记对新时代思政教师的“六个要”的要求。激励教师们“思维更新”“视野更广”,有利于今后将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得更深、更好。
无论5G+VR技术具有多大的优势,但归根结底它仅仅是一个辅助工具,教师的首要职责还是对学生展开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思想政治品德与素质,因此,千万不能本末倒置,过度追求技术形式,而忽视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要坚持“内容为体,技术为用”,技术应永远服务于内容,教师在VR网络思想政治教学进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学习状态进行实时监测,通过多次教学实践观察记录教学效果,不断更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逐步建立起专门的思政VR教学监测机制,并对VR教学资源进行更新,优化内容质量,坚持“教师为主,5G+VR技术为辅”。随着新技术的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充满活力,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被激发,教师和学生双主体地位逐渐凸显,但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主导地位衰弱,也不意味技术可以代替教师,二者是相辅相成的,5G+VR技术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程度与效果好坏也完全取决于思政教师,因此须协调好两者关系,让思政教师摸清5G+VR技术的优劣,努力做到扬长避短,发挥其优势,达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优成效。
立足5G网络的迅猛发展,VR+教育行业也逐渐成熟,发展前景被业界看好,基于5G+VR技术下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势必引领思政教学的新趋向,因而持续不断探索5G+VR技术应用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诸多可行性路径是明智且必要的。本文对5G、VR新型技术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概念界定,并对新技术形势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剖析,进一步探讨了5G+VR技术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运用中的优势及难点,以期充分利用新型技术的强大优势,探寻出5G+VR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更深层次融合发展的可行性对策,力求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开辟出一条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