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小院模式助力农业科技推广的实践与思考

2022-11-24 00:25:51谢晓佳康芳灵严延冬范水生
关键词:小院农户科技

谢晓佳,康芳灵,严延冬,郑 义 ,范水生

(1.福建农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2.福建农林大学 多功能农业应用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002)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的总目标,而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要有强有力的科技支撑[1]。这不仅需要强化科技创新,还需要强化科技推广应用、让广大农民掌握科学种田的本领。自2009 年起,各大高校联合社会力量,开拓了一个让农民受益、让政府满意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即科技小院模式。科技小院模式采用研究生与科技人员常驻的方式,直接在农村一线建立示范点,围绕当地农业生产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难题来开展技术攻关、技术服务、科学普及和人才培养[2]。作为新时期科技兴农的新方式,科技小院有别于其他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具有研究人员常驻、实际生产问题导向、生产过程全覆盖、工作可持续等特点,目前正在全国进行推广应用。截至2021 年10 月,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官方网站上已注册登记199 家科技小院。科技小院的诞生搭建了高校—科研院所—学生—农资企业—农业生产合作社—农户的多元合作平台,为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和高校创新科技人才培养模式带来了福音[3-4]。然而,在多种因素的制约下,缺少充足建设经验的科技小院在发展和推广方面也面临着诸多难题。因此,分析总结科技小院在运行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并提出解决对策,有助于提高科技小院建设效率、发挥科技小院对农业科技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支撑和带动作用。

结合文献来看,学术界主要侧重于从运行机制[5]、实施成效[6]、推广对策[7]等方面对科技小院展开研究。这些研究对科技小院的建设与推广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但仍存在进一步扩展的研究空间:第一,已有研究缺乏对科技小院整体情况的系统性研究,目前也尚未有学者对科技小院运行过程中的制约因素进行探讨;第二,多数研究聚焦于从政府、学校等宏观层面出发提出科技小院的发展思路,较少专注农户这一微观群体;第三,现有经验研究中多以个案研究为主,侧重对案例的深入解读,在解释力的普遍性上稍显不足,难以把握社会现象的总体情况,也难以概括典型案例的情况,限制了结论的推广价值[7-8]。鉴于此,本文采用多案例研究法,能够有效地对比分析各地区科技小院建设案例,归纳出科技小院在建设和推广过程中的共同特征,并通过案例之间的相互印证补充,总结科技小院的运行成效,探讨科技小院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有利于科技小院未来发展的对策建议,进一步加强政府、高校、企业、农户之间的联系,为福建省乃至全国范围内推广科技小院模式提供理论指导与决策依据。

一、科技小院运行的特点和成效分析

(一)多元指导,提高农户技术水平

科技小院以研究人员长期扎根于农村和农业生产一线为主要特点,针对农民的行为和需求,通过举办科技志愿服务、组织收看专题节目等方式,为农户提供“零距离、零时差、零费用、零门槛”的服务。福建闽侯青梗菜科技小院通过举办科学普及和科技服务志愿活动,详细介绍了青梗菜的品种、栽培方式、病虫害防治要点,帮助农户深入了解提高青梗菜产量和品质的专业知识。小院志愿者还发放了科普宣传读物,动员公众参与全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引导农民参与科学素质网络知识竞赛,增强了农户的科学素养,提高了农户的技术水平。河北王庄科技小院则是基于卫星诊断图像,通过农民培训、短视频科普、施肥卡推荐的方式对农户进行冬小麦春季水肥管理的科学指导,并由王庄村扩展到曲周县域进行信息服务与遥感技术指导,共覆盖全县10 个乡镇,共34 个行政村,并同时通过手机短信、微信群、电话等方式对农户进行实时跟踪指导,推动农业信息化服务落地。

(二)寓教于行,人才培养效果显著

科技小院打破了原有的校企合作方式,让学生从入学开始便接触科技小院,边实践、边服务、边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逐渐成长为能够真正为科技小院贡献力量的科技创新人才[5-6],同时也使得高校的科研成果得以在当地进行推广应用与转化[9]。以江西上高水稻科技小院为例,该小院在建立5 年的时间里便培养了19 名研究生和5 名博士生,在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而入驻布拖马铃薯科技小院的师生则是以马铃薯品种培育为主要研究方向,在开展技术服务与生产实践的同时撰写调研报告,把论文写在脱贫攻坚一线,帮助当地群众增加了农业生产收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这种以科技小院为载体的农业技术推广新模式,将农业科技创新与农技人才培养进行结合,培养了一大批多层级的兼具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农业生产技术人才,创新了当前的科技人才培养模式。

(三)深度融合,实现产学研协同发展

科技小院以高校大学生为主体,通过整合当地企业与政府等多方力量,切实将理论和实际密切联系,把科研、教学、服务三者进行有机融合,积极促进“知识”转化为“行动”[10]。其中,广西环江油茶科技小院建立了“科技+企业+基地”产研合作体系,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等科研院校开展了良种苗木繁育、油茶高效栽培等方面的研究,对油茶林产资源高效利用、新产品研发、人才培养以及项目联合申报与实施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合作,共谋小院、农户、企业的发展共赢。此外,通过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的方式,有利于促进科研成果“落地”,进一步推动当地产业发展,增加产业收入,从而增强自我创收能力和吸引到更多投资,形成良性循环。以福建宁德大黄鱼科技小院为例,该小院以水产公司为依托,引进高校优秀人才,组建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针对大黄鱼产业的需求,开展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在促进渔民增收、大黄鱼产业发展等发挥重要作用。

(四)科技赋能,助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科技小院“驻村”学生在专家老师的指导下,以科技力量改善了农民的生产力,为农业生产质量的提升做出了巨大贡献。截至2019 年12月,科技小院帮助技术推广的土地面积达5.66×666.6 亿m2,增产粮食3 300 万t,增加收支793 亿元[9]。同时,科技小院高度重视输血(推广农业技术)与造血(提升农民素质)的紧密结合,做到用科技助力精准扶贫[7]。以四川安岳柠檬科技小院为例,该小院为当地培养的新型农业科技人才,为科技扶贫项目的稳步推进提供依托,也促进了以柠檬为主的种养循环农业绿色发展。此外,该小院还通过建立科技人员“1+3”结对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机制、为贫困农户提供生产周转资金等措施缓解农户生产压力,帮助农户通过柠檬种植产业脱贫。福建平和琯溪蜜柚科技小院则是通过师生指导农民采取科学方法、绿色种植技术管理生产蜜柚,推广应用土壤改良、补镁增效等综合管理技术,促进蜜柚提质增效,推动蜜柚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绿色农业品牌,助力区域农业绿色发展。

二、科技小院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一)缺少政策引导与法规保障

首先,科技小院在融资方面缺乏相关的政策引导。科技小院以人员常驻为主要特点,而小院充足的运行资金和稳定的资金结构则是技术人员常驻小院需要面临的关键问题。

其次,在人员引导方面缺少相应的政策规定和法律保障。由于在帮助农民销售农业产品、小院与农户签订合作协议、激励专家学者深入基层等方面缺少相应的政策引导与法律保障,导致科技小院模式在产品销售、技术推广、成果转化上受到一定阻力。

最后,科技小院在院地直接合作方面也缺少相应的政策支持。现阶段科技小院的建设基本都由政府推动和带头,但是要保障科技小院长期持续的运行,就必须改变由政府推动的模式,促进院、地双方深度合作,从而实现提高农业农村生产力与提升院校师生科技推广和服务能力之间的紧密结合[11]。

(二)科技小院建设效率不高

1.科技小院模式难以复刻和模仿

科技小院的入驻地点与研究方向需要结合当地的发展优势与特色产业等实际生产情况选定,因此不同小院之间的差异较大,新建立的科技小院较难对现有的较为成功的案例进行复刻与模仿,从而导致科技小院的总体数量较少。

2.部分科技小院基地的机械化程度较低

部分科技小院入驻地区的机械化程度较低,导致科技人员的想法和农业科学新技术无法得到有效实施,建设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

3.科技小院人员的专业结构不合理

一方面,参与科技小院建设的入驻学生与专家学者的研究方向基本都为农学,少有研究方向为农产品加工、市场营销或者经营管理方面的专业人员,专业结构并不完整,使得科技小院在建设与推广阶段缺少专业人员的规划与管理[12]。另一方面,由于部分地区在农业方面的“高精尖”专家的数量需求上存在较大的空缺,导致农业科技无法在农产品上体现。

4.科技小院内部管理办法滞后

科技小院挂牌成立后,相关工作的开展缺乏一套完善的考核标准,也尚未形成科技服务团队与成员动态管理机制和奖励机制,导致科技小院建设团队分工不明确,工作成效难以评价与保证,造成“科技小院”建设效率不高[13]。

(三)农民与农技推广人员存在知识代沟

由于文化层次、知识等级不同,农户与农技推广人员之间产生了知识代沟,二者的知识素养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农民群体的科学素养偏低

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创新推广,新技术、新机器逐渐被引入农业生产环节。然而,由于科学素养较差,许多农民(尤其是农村留守妇女)往往对农业新技术或新产品抱着怀疑和观望的态度,不信任或者不愿意尝试新的生产技术与生产设备,这也进一步导致农业生产环节中的问题难以得到有效的解决。

2.农民群体的文化素质水平偏低

大部分农民由于缺少专业学习与培训而缺乏与农业生产相关的专业技术和技能,从而与农技推广人员在农业技术和农业知识上产生脱节,进而制约了科技小院的发展。此外,文化素质普遍较低也意味着其学习能力不高,给科技小院的技术培训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

3.农民群体的经营管理素养较为缺乏

由于缺乏农业经营管理的相关知识与能力,一些由农民带头的生产组织和农业企业接收与反馈信息能力较差,难以参与、适应市场经济,难以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

三、促进科技小院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健全科技小院推广政策制度

健全科技小院推广政策制度有利于发挥科技小院在推广农业技术、帮扶农业经济、吸引建设人才等方面的作用。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在农户与小院签订合作协议、小院帮助农户销售农业产品等方面,有关部门应出台法律政策加以规范与保障,以增加农户对科技小院的信任,推动农户与科技小院深度合作,推进农业技术普及,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第二,在鼓励专家学者入驻科技小院方面,有关高校应当采取相关措施进一步完善职称评聘制度,比如在职称评聘时向参与农业技术推广与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的专家学者倾斜[14]。相关部门还可以为通过科技小院这一平台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科技专家和研发团队设立专门的荣誉称号进行表彰,通过精神褒奖的方式鼓励专家学者与高校学生参与科技小院建设。

第三,在鼓励院、地、企深入合作方面,有关部门应出台有利于保障高校、基地与企业共同建设科技小院的相关政策,在没有政府直接推动的情况下,保证科技小院的长久运行与发展。例如,可以通过出台大学生返乡就业政策,对在科技小院服务期间表现突出的学生的就业问题给予政策支持,鼓励、吸引更多有能力、愿意深入基层实践的大学生参与科技小院的建设与推广。

(二)提高科技小院的建设效率

提高科技小院的建设效率有利于发挥科技小院在农业生产帮扶、农技人才培养、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的作用。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建立科技小院学习交流平台

虽然科技小院之间难以进行复刻与模仿,但通过建立科技小院学习交流平台,可以为一些特色作物相同或者相似的科技小院(如江西井冈蜜柚小院与福建平和蜜柚小院)之间加强沟通交流,总结建设经验、完善推广模式。此外,建立科技小院学习交流平台还可以让特色作物不同的科技小院在技术指导、培训开展、推广应用、直播带货等方面相互学习与借鉴。

2.提高所在基地的机械化水平

科技小院应当联合相关部门加大设备机械化的研发投入和推广力度,进一步提升和优化农户购入的生产设备,同时还要注意规避“重引进、轻使用”的问题,加强对农户的机械操作方法培训。

3.加强科技小院人才队伍建设

在科技小院建设推广过程中,还需要引进市场营销、电子商务、规划设计等能力的能够支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管理学、工学方向的人才,为农产品推广销售、人员培训需求分析与培训实施、美丽农村规划建设等方面提供专业性的服务。

4.完善科技小院内部管理规定

一方面,可以根据科技小院的工作计划,明确入驻研究生的需求数量,并结合科技小院的特色作物与研究生研究方向的匹配性、研究生相关课程学习情况等内容制定入驻研究生的选拔标准,从“质”和“量”两方面设置入驻研究生的进入门槛;另一方面,通过加强经费管理、规范日志撰写、做好每月统计工作等方式来进一步完善人员、财务等管理制度和各类管理办法,实现资金与成员动态管理。同时积极探索、建立相关激励机制,例如可以根据上月入驻天数和撰写日志情况发放生活补贴并将工作日志的数量和质量作为优秀团队和个人的评定标准之一,以此来提高专家参与共建工作的积极性[11]。

(三)缩小农户与农技推广人员的知识差距

缩小农户与农技推广人员的知识差距有利于发挥科技小院在技术推广、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作用。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开展多元技术培训

各个科技小院可以通过组织开展科技文化周、举行文艺汇演等多样化的形式帮助提高农户参加农业科技学习与培训的兴趣;通过建立“学习培训积分制度”以学习积分为依据向参与培训的农户提供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以激发、保持其参与学习培训的积极性;通过引导村民参加专业技术培训班、收听科技广播、观看科普节目等方式拓宽农户获取农业科技相关知识的渠道。在多元技术培训下,提高农户的文化素质、科学素养和经营管理素养,从而提高农户对农业科学技术的认知水平和农业经营管理能力、缩小农户与农技推广人员之间的知识差距,进而提升科技小院的推广效率。

2.优化小院建设环境

各地政府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健全农村社会福利制度,为小院创造美好便捷的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吸引漂泊在外的青壮年劳动力和高质量人才重返农村,以提升农业生产人员总体知识水平。

3.加强信息沟通交流

可以通过创办和组织农业生产合作社培养一批“高精尖”的新农民,为农民与农技推广人员搭建交流平台,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二者之间的知识差距,以此解决农民科学素质偏低的难题。

四、总结与展望

中央一号文件多次强调要支持高校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服务,而“科技小院”这一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正响应了政策号召,联合高校和社会力量在农业一线进行社会服务、提供解决方案,在创新农业科技、培养农技人才、助力农技推广、帮扶农业经济、推动乡村振兴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要推动其高质量发展仍面临着诸多因素的制约。为此,各地方相关单位在科技小院的创建过程中,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产业特色、发展优势,培育优良品种,将创新技术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此外,还可以通过提供税收减免等政策优惠,引导、鼓励涉农企业、组织、个人参与科技小院建设与推广工作,在保证自身发展的情况下,承担起引领农业经济发展、帮扶乡村振兴的社会责任。与此同时,充分发挥科技小院在生产一线培养高水平农业人才的作用,加大对农民技能培训的投入,积极培养优质本土人才,并鼓励非当地研究人员扎根当地,持续为当地乡村振兴贡献力量。最后,可以通过开展特色节日、垃圾分类、宣传疫情防控等活动拓展小院帮扶内涵,由科技小院向美好乡村文化、生态、组织建设等领域拓展,打造乡村文明新高度,实现科技小院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结合,从而全面促进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小院农户科技
有梦小院(节选)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今日农业(2022年13期)2022-09-15 01:18:20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今日农业(2021年8期)2021-07-28 05:55:46
幸福小院
小院四季
科技助我来看云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科技在线
春到小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