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展奋专栏作家Columnist喜欢历史,酷爱大片
天潼路与浙江北路交界处有一家著名的面店,“天福牛肉面”,说起和它的渊源,无非因为上世纪80年代内子的家在那附近,我常去吃面而结缘。
远远望去,店的门楣上高悬五个烫金大字:“天福牛肉面”,店招是红底,衬着金字,格外弹眼,当然,其核心魅力还在于它的面——我每次吃面没有一次是不排长队的,兀那天潼路浙江北路向以热闹著称,哪里没有面店?但我敢说哪里的面都没它好吃。
数着浇头,它有十多种面点,我首选的总是“牛肉丝面”,宽汤,中硬,面条入口明显地有嚼勁,口感熟而不糯,更妙的是浇头,说是牛肉丝,其实是牛肉丝炒卷心菜丝,入口脆嫩而无渣;问题是,这“牛肉丝面”常常卖光,我就退而求其次,要一碗“咖喱牛肉面”,你可以选“带筋”的和“无筋”的,但同样入口无渣,鲜美无比。
价格我记不太清了,似乎总要高于寻常面店的一半,如果人家卖2元的,它就要3元,尽管如此,仍然食客盈门,我到后来似乎上了瘾,隔三岔五想解馋,比如我们杂志社那时在中央商场4楼办公,到了饭点我就常常骑车去天潼路,美美地“天福”一番。
当然,有过一种说法,面店里有一位“牛肉西施”,好像姓M,人长得漂亮,慕名去吃面的也就特多,不过天地良心,我绝对不是冲她去的,各人审美不同,我觉得她那种漂亮比较生硬,比如女孩鼻子不能塌了,但也不能太挺呀,她那种骨感老外可能喜欢,可我觉得硌牙;她的眼睛也蛮大,但太圆,以至于总处于大吃一惊的状态,有点傻。你会说,怎么看得那么仔细?是何居心?我只好说,随便你,反正去多了,故意不看她,反而不正常,是不是。
他一直强调,赚钱只有一个窍门,少赚!
天下事会有那么巧,日前和一帮曾在天潼路附近生活的朋友喝酒,闲话中又扯起了“天福牛肉面”,当年天目路以南,河南路以西,浙江路以东,苏州河以北的人,不知道“天福”的,那就不是“天潼人”,不料,席间忽然有人说,“天福”的小开就在这里呀!
众人都大吃一惊,循声看去,原来就是孙健同学!“天福”原来有后人?!
孙健一向低调,如今被我们急切地询问,便慢吞吞地叙说家世。
“我家祖籍宁波镇海,我后来跟我娘姓”,他说,爷爷周小妹(名字奇怪口伐)早年来天潼路开了一家面摊,二十年的奋斗面摊变成了面店,他一直强调,赚钱只有一个窍门,少赚!比如牛肉丝,他必选腿肉,而且务必把筋膜剔干净;卷心菜必须脆嫩,而且菜梗务必剔干净。至于面,“天福”的面分黑白两种,黑的是标准粉,白的是精白粉,前者是吃它的“韧劲”,后者是吃它的“滑爽”,你下单时可以区分,但加工时没有区分,孙健说,爷爷统统要把它们在轧面机上多“轧”三遍,这样的面怎么也不会烧糊了,但是,从“浇头”到面料,选料成本、加工成本岂不是统统上去了吗,爷爷明显觉得“少赚”了,但他愿意,“天福”的成功也在此。
“天福”的很多菜肴有配方,公私合营后多年,作为“商业机密”的配方,周先生逐步都交了出来,但是唯独汤料的配方他始终没交,每次配制时老头总要把他的两个徒弟支开,连自己的老伴也不让知道,所以老人去世后,“天福”的汤料就比以前逊色了。
孙健没有接他爷爷的班,一辈子从事医疗器械检测直到退休。
“天福”有后。“天福”无后。惜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