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冬季马铃薯喜获丰收
云南省热区面积接近18万平方公里,是海南岛陆地面积的5倍,受印度洋季风气候影响,夏季低温多雨,马铃薯晚疫病暴发高峰与降水高峰重叠,长期制约马铃薯种植产业的发展。然而,热区冬季少雨无霜,光热资源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马铃薯干物质的积累,满足马铃薯优质高产生产的条件。同时,冬季病虫害发生流行较少,通过病虫害绿色防控手段能够有效降低化学农药投入,进一步提升马铃薯品质。云南省植物病理重点实验室经过10余年研究,将云南热区冬季生境特点与马铃薯生物学特性相耦合,选育选用了一批适宜低纬度冬季种植的优良品种,构建了优质高产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2008年以来累计推广75.33万公顷,促进农民增收228.8亿元,为云南边疆民族脱贫致富做出了突出贡献,荣获2020年度云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
将冬季生境特点与马铃薯生物学特性相耦合,建成了我国最大的冬季马铃薯产区。项目团队深入研究了云南热区冬季生境特点及冬季马铃薯生物学特性,把降雨少、日照短、光照强、温差大等气候特点与冬季马铃薯的品种、播期、栽培、管理及收获等生产要素、环节相耦合,选育选用了一批适宜低纬度短日照的冬作品种,建立了低纬度高海拔繁种体系,建成了云南冬季马铃薯生产模式。2008年以来推广面积逐年扩大,近两年每年推广13.33万公顷,占全国冬季马铃薯面积的近40%,成为我国冬季马铃薯生产的最大产区。
构建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创造了我国冬季马铃薯最高亩产。在探明云南低纬度热区冬季马铃薯种植的生态环境、气象条件、土壤性质等基础上,构建了土壤深耕、适时播种、高垄双行、合理密植、二次培土、膜下滴灌及全程机械化等一系列优质高产关键技术,通过推广应用在临沧、德宏、红河、普洱等地实现了千亩连片亩产3.2吨、百亩连片亩产4.5吨,在建水县甸尾乡铁所村创造了我国冬季马铃薯亩产5.5吨的高产纪录。
构建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大幅度减少农药用量。在探明冬季降雨少、温度低、紫外线强等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生态学基础上,建立了病虫害监测技术体系和监控网络,并将生境特点与病虫害发生流行规律相耦合,构建了种薯处理、错期播种、消减叠加、害虫诱杀、控制发病中心等一系列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结果表明,冬季马铃薯晚疫病发病率控制在5%以下,与夏季相比防治效果超过90%,其他病虫害如马铃薯早疫病、病毒病、潜叶蛾、青枯病等防治效果超过70%,减少农药用量60%以上。
云南冬季马铃薯每年2~5月收获上市,填补了我国同期市场空白,鲜薯售价高,技术成果推广迅速,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成为云南边疆民族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图2 云南省科学进步奖特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