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鹤婷,刘小雪,周 涛,周玉都
(廊坊市气象局,河北廊坊 065600)
冬季降雪是华北地区常见的一种天气现象,常常对城市交通和农业生产等造成显著影响,持续降雪导致的低温和冰冻灾害甚至可能危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目前,针对冬季降雪天气过程,气象专家学者已有许多研究成果:有研究表面“高压后部回流型”为华北地区降雪的主要环流形势之一,常常造成大范围雨雪天气。郭锐等研究表明,回流东风是否有水汽输送质应取决于具体情况;同时表明边界层内充沛的水汽是降雪的重要组成条件。然而,目前的降雪类研究仍集中于大范围强降雪天气,针对弱降雪的分析较少。
2017年4月1日,河北雄安新区正式成立。目前,雄安正处于快速建设时期,弱降雪天气过程带来的低能见度天气对于“塔吊林立”的雄安新区更是具有严重阻滞作用。加之雄安新区气象局刚刚成立,针对该区域的降雪天气过程研究仍较为匮乏。因此,对于雄安新区发生的降雪天气过程深入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受冷暖空气共同影响,11月29日下午至夜间华北地区自北向南迎来初雪天气。最大降雪量出现在张家口及北京西北部山区,达中到大雪。其余地区为小到中雪。雄安新区平均降雪量为1.2 mm,最大降雪量1.3 mm出现在雄安新区市民中心,本次过程全区为纯雪天气。
本文重点围绕两方面的预报偏差进行诊断分析:一是降雪落区较EC预报场偏北;二是降雪量与EC预报值存在偏差。
500 hPa西风槽和700 hPa深槽是这次雨雪天气形成的天气尺度系统,从系统的配置来看,尚无法达到华北区域性大雪天气的要求。数值模式对于地面倒槽以及850 hPa切变强度及位置预报存在偏差,“冷垫”的缺失和850 hPa切变系统主体位置偏北是过程降水量偏低的两个原因。
本地的水汽条件以及水汽辐合情况对于降水的量级有直接影响。29日随着西风槽的东移,700 hPa槽前的西南气流明显增强,为降雪提供主要水汽来源。
2.1.1 水汽通量散度。本文选取了水汽通量散度进行分析,如图所示,容城(38.92°N,115.93°E)上空的水汽通量散度在降水前有两次明显的水汽辐合。
28日20时至29日20时,水汽辐合主要出现在600~850 hPa高度之间,中心值约为4.5×10-7g·hPa-1·cm-2·s-1,这与水汽压得第一次跃增相契合。水汽的第二次跃增则表现为低层的一个弱的水汽辐合区,30日08时,在925 hPa高度以下,有一中心值为1×10-7g·hPa-1·cm-2·s-1的水汽辐合区,辐合中心位于950 hPa高度附近。
综上可得,水汽的第一次跃增,由700 hPa槽前西南气流引起的,对应降雪过程,而水汽的第二次跃增,对应大雾天气过程。
图1 水汽通量散度在38.92°N、115.93°E时间垂直剖面
2.1.2 水汽平流。由风场及水汽平流的空间剖面可知,29日08时,与偏南风相对应,冀中地区上空850 hPa处出现一中心值为2.75×10-5·g·kg-1·s-1水汽平流正值区。到29日20时,偏南风风速加大,且影响范围明显扩大,该水汽平流区的中心值也增至4.5×10-5·g·kg-1·s-1。
需要注意的是,在29日08时,1000 hPa河北中南部主要受偏东风影响。到29日20时,1000 hPa仍受偏东风控制,但在115°以东地区出现了水汽平流的正值区。可知,700 hPa槽前的偏南气流向冀中地区输送了水汽,并引起水汽辐合,使得水汽含量出现了跃增。
结合以上分析可知,本次过程中边界层偏东风是一支干气流,形成一个冷垫,而在29日20时(降雪前),将渤海湾的湿空气吹向内陆,引起冀中地区大气中的水汽含量的增加。
图2 2019年11月29日08时沿101.36°,32.81°-118.54°,41.20°风场、水汽平流场空间剖面
2.2.1 卫星云图分析。由图3可知,29日20时在蒙冀交界处有一云团,该云系的色调较浅,由此可见降水云团高度较低。
图3 2019年11月29日20时风云2号卫星红外(a)、水汽(b)云图
在水汽云图上,该云系表现为范围较大的云区,云系的色调为灰色,云系后边界不整齐,可看到短的水汽羽,而影响河北的絮状云系的色调起伏不大。
由以上分析可知,本次降水过程的主要云系偏低,这也是本次降水过程偏弱的原因。
2.2.2 雷达产品分析。图5给出了石家庄雷达1.5°仰角的径向速度,在整个降水过程中,地面为东北风,形成冷垫,低层零径向速度线呈“S”形,有冷平流,高层零径向速度线呈反“S”形,为冷平流,有下沉运动,这也同卫星云图中反映的降水云系较低,发展较弱相一致。
图5 2019年11月29日08时、20时北京站探空图
从北京降水时段雷达可以看出,低层零速度线呈“S”形,为暖平流,并伴有明显的辐合;高层为反“S”形,有弱冷平流,伴随着降水过程的进一步持续,29日01点北京雷达图上暖平流逐渐趋于减弱,变为整层西南风。
2.2.3 探空资料分析
29日08时,华北地区降水产生前,对应着低层大气的偏东风,为一个明显的干层,而850~700 hPa的偏西风则对应着一个浅薄的湿层。在700~500 hPa高度,大气再次转为干层,同时在500 hPa以下存在有3个逆温层维持。
图4 2019年11月30日00:23(a)石家庄1.5°仰角基本径向速度、29日23:54(b)01:00 北京1.5°仰角基本径向速度图
29日20时,北京地区已经有降水产生,此时中高层湿度较大。与上一个时次相比,850~500 hPa层次内的气流转为均一的西南风,同时饱和比湿的数值增大,而大气层结的温度却有所下降。结合前文的分析,不难判断出,在西风槽引导冷空气东移影响冀中地区上空中低层大气的同时,该气层内水汽含量也在不断增加。
从垂直运动的剖面图来看,29日08~20时以下沉运动为主,在降水发生过程期间有短暂的上升运动。
从29日20时风场同等温度线沿39.0N的剖面图来看,低层偏东风属于干冷风,形成了一个冷垫;而在其上方,850 hPa以上的偏西风则为暖平流。高低空的冷暖气流在容城上空交汇,形成锋面。由于锋面坡度不大,且上升运动较弱,因此南部地区降雪强度很弱。
1)本次降雪的影响系统有高空槽、地面冷锋、低空切变线、低空急流。
2)由于南部动力条件不是特别充足,此次过程降水量级较小;由于湿度条件北部好于南部,此次过程张家口北京一带降水量较大。
3)物理量场与降水落区对应关系较好。
4)在各家数值预报与指导预报出现一致偏差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对临近要素场深入分析,及时调整前期预报。
图6 2019年11月29日08时至12月1日20时垂直运动剖面图、29日20时风场同等温度线沿39.0N的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