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 靖,赖沛东,邓家橼
(东莞城市学院,广东东莞 523419)
目前,我国正处在产业融合带动产业升级的机遇期,休闲渔业作为渔业和旅游业融合的一种新形式,其发展势头也逐渐迅猛。2020年,农业农村部关于《2020年渔业渔政工作要点》指出“大力推进渔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加强渔业改革创新”。休闲渔业是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污染较低的新型第三产业,有助于保护渔业资源,是渔业产业可持续的发展的有效路径。
海陵岛休闲渔业发展历史长达二十余年,休闲渔业发展至今热度不减,但当地休闲渔业发展路径墨守成规,休闲渔业产品停留在出海观光、休闲垂钓的简单项目,出现宣传渠道狭窄、产业层次低、经营构架缺乏创新性、经营功能单一等问题。
而休闲渔业的经营模式具有多种形态,产品类型呈现多种多样。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娱乐方式的多样化,消费者的个体偏好差异化逐渐显现,面对游客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消费特征,如何在迎合消费者偏好的基础上找到休闲渔业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找到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休闲渔业发展模式,调查对象以海陵岛的游客为主,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限问卷425份,有效回收率为85%,问卷的信度为0.893,KMO值=0.925,本文主要针对探究休闲渔业偏好的影响因数进行分析。
根据样本特征描述性统计,在众多休闲渔业类型中,渔家乐及度假一体型休闲渔业最受欢迎,占比60.17%,其次是游览观赏型、渔文化活动型和渔业活动体验型,占比均超过40%,消费者更倾向于集吃喝玩乐于一体的休闲渔业模式。在本次调查中,收入水平在4001~6000元的居多,年龄段集中在31岁以上,36.24%的游客受教育程度为专科。超过40%的游客随行人员数量超过16人,停留时间为1~3天的居多,占44.71%。在调查样本中,36.16%的消费者认为当地休闲渔业规范化经营一般,26.35%的消费者认为是当地有关部门监管和处罚力度不够的原因,20.95%的消费者则认为是缺乏完备的休闲渔业管理办法。
本文运用多元logistic对休闲渔业偏好类型的影响进行分析。首先,进行似然比检验,根据表1可知,χ2=132.909,P值=0.000<0.001,说明模型拟合度较好。通过似然比检验结果显示,本文选择的7个自变量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模型拟合度检验结果
其次,以消费者偏好比例最大的度假一体型休闲渔业作为比较基准因素,由于本文设定7个类别的偏好选择,所最终得到6个标准logit模型系数。
根据表2第2列对“游览观赏型偏好”和“度假—一体型偏好”进行比较,消费者的性别、个人月平均收入以及出行停留时间对游览观赏型和度假——体型的选择有显著负影响。女性更重视观赏自然美景,更偏向选择游览观赏型的休闲渔业。人均收入较高的消费者更偏好度假—一体型的休闲渔业产品,而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的消费者则希望在较低支出的情况下得到休闲放松、接近自然的目的,因而偏好游览观赏型产品;停留时间较长的消费者注重在充足的时间内享受较为全面的服务体验,因而偏好度假—一体型休闲渔业。
表2 参数估计结果
根据表2第3列对“休闲垂钓采集型偏好”与“度假—一体型偏好”进行比较。性别、年龄以及个人月平均收入等消费者特征对休闲渔业垂钓采集有显著正向影响。收入越高、年龄越大的男性游客,更偏好休闲垂钓采集型休闲渔业。
根据表2第4列对“渔业活动体验型偏好”以及“度假—一体型偏好”进行比较,性别、收入水平对渔业活动体验型具有显著正影响。与度假一体性休闲渔业产品比较而言,收入水平较高的男性消费者更偏好渔业活动体验型的休闲渔业,希望消费质量与消费水平相匹配。
根据表2第5列对“渔村风情旅游型偏好”以及“度假—一体型偏好”进行比较,年龄、出游停留时间对渔村风情的偏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与度假—一体型相比较,年龄大、出行停留时间长的消费者更偏好渔村风情旅游型产品,渔村风情旅游属于游览类产品,安全系数相对较高,有更多时间体验渔业风俗与地方特色。
根据表2第6列对“渔文化活动型偏好”与“度假—一体型偏好”进行比较,年龄、受教育程度和个人月平均收入对渔文化活动型偏好有显著的正面影响。与度假—一体型相比较,随着消费者年龄增加、受教育程度增加以及月平均收入的增加,他们对渔文化活动型的休闲渔业偏好也随之增加。文化水平高、较年长并且有一定经济条件的消费者希望通过渔文化活动体验当地民俗特色,感受历史文化,从而达到较高层次的消费体验。
根据表2第7列对“观赏鱼及科普型偏好”与“度假—一体型偏好”进行比较,受教育程度、月平均收入对观赏鱼及科普型的偏好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受教育程度越高的消费者对教育与知识的重视程度越高,因此更加注重休闲渔业体验中科普知识的感受。而年龄与随行人数对观赏鱼及科普型和度假一体的休闲渔业产品偏好有显著的负影响,年龄越小、出行人数越少的消费者,更偏好于观赏鱼及科普型的休闲渔业。
为了更好地推动海陵岛休闲渔业转型升级,本文对海陵岛休闲渔业发展提出可操作性建议。
海陵岛休闲渔业产品定位要以消费者偏好为基准。第一,主打渔家乐及度假一体型和游览观赏型产品,打造涵盖渔家住宿、渔家美食、休闲娱乐功能多位一体的休闲渔业度假区,针对游览观赏型的消费者特征,其产品的定价不宜过高。第二,以渔文化活动型和渔业活动体验型产品为辅助型产品,打造两类产品时应注重活动的趣味性与创新性,依托当地渔业资源的基础上将特色文化融入活动体验中,增加消费者的体验感。第三,应将渔村风情旅游型产品和休闲垂钓及采集型产品作为休闲渔业市场的补充型产品,对于渔村风情型产品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应注重渔村的特色元素建设,而对于休闲垂钓型产品,可以通过面向特定的垂钓爱好者形成圈层效应以提升产品的影响力。
休闲渔业除了观赏娱乐外,还应融入多种文化元素,以提升休闲渔业行业内涵和产业层次。当地企业和有关部门应创新“渔旅”发展模式,在加强渔文化保护开发的同时注重对当地传统渔村民俗文化的挖掘,将特色文化、人文风情有针对性、有主题、有目标地融入休闲渔业发展当中,让游客享受海洋景观带来的视觉效果同时可以领略渔耕文明。同时借力“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广东省休闲海钓基地”“广东省休闲渔业示范基地”的名气,依托大角湾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影响力,可围绕闸坡港区建设休闲渔业综合一体度假区,拓宽休闲渔业发展内涵,将港区传统休闲渔业向观光度假、生态康养、渔事体验、文化传承、节庆娱乐等方面延伸。
将海陵岛的海丝文化、渔文化、历史文化与休闲渔业产业进行融合,打造具有海陵岛特色的休闲渔业品牌,培育优质产品。同时加大品牌的宣传推广,举办多种有特色渔业休闲活动,例如安排渔事体验、海鲜品尝、海上观光垂钓及渔村音乐节等活动。充分利用新媒体推广方式,提高海陵岛休闲渔业品牌知名度,延伸休闲渔业可持续健康发展轨迹,提升品牌影响力。
海陵区政府有关部门加快出台《闸坡港休闲海洋休闲渔业(船舶)管理暂行办法》《海上平台建设管理办法》,加强对港区休闲渔船的管理,提升休闲渔业渔船的准入标准。加强渔港整顿工作,对从事休闲渔业的“三无船”进行依法的整治,并制定行业标准与出台惩罚机制,明确渔港休闲渔业经营主体,将从业经营者与企业进行收录并统一交汇部门进行管理。引领行业规范化经营,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收购小型捕捞渔船或者与船主合作经营,实行公司化运营,以提升休闲渔业经营水平和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