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通三共”校企协同管理下现代健康产业学院建设的研究

2022-11-23 01:42孙婷婷胡志凤李天鹏
科技风 2022年31期
关键词:产教应用型校企

孙婷婷 胡志凤 李天鹏

1.枣庄学院食品科学与制药工程学院 山东枣庄 277160;2.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70;3.枣庄学院城市与建筑学院 山东枣庄 277160

产业学院是一种产教融合下的实践性育人模式,是校企针对特定技能人才培养而共同设立的创新型实体组织,是我国在不断强化产教融合实践推动下的产物,其运行过程秉承“合作共建、资源共享、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的理念[1]。产业学院的建设是促进校企在教育上的深度合作和融合,实现专业化和应用化人才培养机制,缩减高校人才培育与企业人才需求间的鸿沟,加强相关行业新工科人才的培育以及最终提升我国经济水平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响应国家号召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的通过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举措。产业学院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它是一种新型的育人模式,以实现高校育人标准、企业生产标准和岗位标准的全面对接,以期促进产学研迅猛发展。然而,产业学院作为一种新的办学模式,虽然有一些初步的成功案例,但其运行和发展思路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还需要对其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索,以促进产业学院在更多的应用型大学中落地生根和健康快速地发展[2]。

以往传统的校企合作,主要以学校为主对人才进行培养,这种育人模式无法满足产业发展的最新要求。产业学院作为产教融合的实施主体,是高校与企业为实现学和践相长的培养目标而在教学理念、教学机制、实训实践、研制和研发等人才培养模式领域开展深度合作而建立的人才培养基地。人才培养的首要理念是基于产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对产业学院的组织架构、资源配置、师资配备、运营模式以及人才培养方案等进行设定,并对合作框架和合作体系以及所培养人才与实际产业应用的锲合度进行设定[3]。所以,应用教育与产业发展的高度对接是保障产业在稳定、健康、持续发展和技术革新的重要因素,而管理体制的建立是校企无缝对接的先决条件。本研究以枣庄学院成立的现代健康产业学院为基础,对产业学院的“三通三共”管理机制、校企协作人才培养机制、“三度”人才培养评价机制和产业学院自身提升和完善机制进行探索,以期建立融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科学研究、企业服务和学生创新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典型现代健康产业学院人才培养实体,为应用型高校建设提供可践行的新模式。

1 以校企理事会为基础,形成“三通三共”的管理机制

改革单一的人事管理机制,建立顶层规划、灵活开放的新人事管理机制。人事管理的模式,根据产业学院发展要求,建立以业绩为导向的绩效评价体系,激发教职工的参与创新的激情和热情。健康产业学院应以校企合作理事会的形式,对产业学院的事务双方进行签订协议,通过务实推进具体项目的开展,“三通三共”的运行机制推进校企紧密合作,解决产教融合实施动力不足问题。“三通”即在育人培养方案上校企通力协作、在药物生产和研发上的通力协作和在产业学院运行管理上的通力协作;“三共”即校企双方做到资源共享、利益共享和职责共担。通过校企的通力协作,致力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开发校企合作课程、提升专业建设质量、打造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和搭建产学研服务平台,打造融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科学研究、企业服务和学生创新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典型现代健康产业学院人才培养实体。产业学院的发展要坚持育人为本、坚持产业为要、坚持产教融合、坚持创新发展四大建设原则,最终实现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的有效衔接管理和反哺促进机制(图1)。

枣庄学院以食品开发和药品研发为依托,成立现代健康产业学院,融合高校、政府、企业、事业单位等多主体进行开放合作,促进产业学院的快速发展。目前有稳定的校企合作理事会,与山东省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形成稳定的合作,选聘行业和产业导师进入校园进行授课。同时成立了校企合作研发平台,生产基地和实训实习基地,给学生提供专业实践空间,并选派一批教师入驻企业参与企业研发和生产。目前现代健康产业学院双师型教师占比在50%以上,保证了产、教、学、研的协同合一。在学校管理机制上将企业入驻经历及校企研发项目等作为人事业绩考核和职称评审的指标,有效地激励了教师们在校企协作、协同育人上的积极性和研发的热情。

2 以“123456”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为基础,探索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机制

现代健康产业学院以我院省级“一流建设专业”——制药工程专业和省级工程实验室为依托,承载了学校“123456”校企协同育人模式[4]。“1”指学校所有的教育内容要围绕立德树人的中心任务,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2”指两个主体,即学校、企业双主体办学。双主体办学能有效推进产业需求侧和教育供给侧结构要素的全方位融合,是实现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和创新链有机衔接的必由之路。校企探索合作发展形式,成立合作理事会和理事会,开展“八个共同”深度合作,建立全过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3”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贯穿“政治素质过硬、专业知识扎实、职业技能达标”三条主线,将课程育人、思政育人和实践育人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以三个主线为基本遵循构建人才培养体系。“4”指四个驱动。价值驱动,在校企协作育人过程中,高校要实现的价值是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人才,在此过程中实现企业的社会价值;内涵驱动,校企合作的本质在于通过企业参与育人过程,利用企业资源帮助学校提升育人的内涵,校企合作是融合性合作而不是形式上的联合;责任驱动,人才培养是校企的共同责任,企业与高校一起参与育人的全过程;愿景驱动,校企协作育人是时代赋予高校和企业新的使命,校企合作是相互促进的过程,企业的加入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高质量人才的培养又可反哺企业,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壮大。“5”指学校办学的五个定位,即应用型、创新型、区域化、国际化、高质量。科学定位是高校实现发展目标和组织教育资源的关键,我校作为地方高校,在办学定位和服务面向上坚持扎根鲁南大地办大学,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实现区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战略责任目标,同时积极融入国家经济发展大战略,探索实践双向互动的国际化之路,最终的目标是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实现高质量的发展。“6”是六个着力点,即围绕一个中心和三条主线,抓住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教材建设、课程体系、教师队伍、就业创业和实践平台等六个着力点构建立体式、全方位、多元化的优质人才培养体系。这种校企混编模式,全面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和产业链有机衔接,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要素全方位融合,形成了校企联合开发以生产案例为核心的功能模块化教学,实现了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内容以及研发内容的有机对接。通过校企混编科研创新团队,校企共同面向行业企业开展应用科研创新和研发,解决当前行业棘手问题并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

目前,枣庄学院现代健康产业学院形成基础+专业+职业发展+企业实践为一体的专业群,通过化学制药、生物制药和中药三个方向有针对性对学生进行培养及通过教学、科研和学生管理三个团队的管理,加上在校内外实训平台、创新平台、创业平台和实习基地的锻炼,培养专业知识扎实、有创新意识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3 构建以产业为导向和社会服务效能为指标的“三度”人才培养评价机制

产业学院最终培养的是具有创新型的应用型人才,其人才培养质量理应由产业或行业及社会服务达成度进行评价。健康产业学院以培养制药工程卓越工程师为己任,构建了以产业为导向和社会服务效能为指标的“三度”人才评价机制。其中“三度”中的第一个“度”指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即通过毕业生就业的对口性、工作内容与所学内容的一致性以及用人企业对人才的满意度调查等进行评价;第二个“度”指校企合作的融合度,主要对校企双方在科研、教学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优质资源共享程度进行衡量;第三个“度”指校企合作实质性合作成果达成度,即对产业学院每年进行的教师研修、企业师资聘用、产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等服务产业成效进行考核,以此推动产业学院深度和内涵发展。

在履行“三度”人才培养评价机制的过程中,枣庄学院现代健康产业学院通过“123456”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学生的行业技能得到提升,对口专业就业率得到大幅度提升。据麦可思调查显示,2018—2020年学生就业率、薪资和企业满意程度等都高于同类院校。其中,校企合作专业就业率提升最为明显,远高于初始设置母专业。近年来,校企合作专业在人才创新创业培养中取得一系列成果:其中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14项;各类大学生专业技能大赛,获得国际级奖励5项、国家级奖励246项、省部级奖励557项;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取得2银4铜的好成绩。综上,在人才创新创业竞赛和获奖方面,我校均位于省内同类院校的前茅,在这些育人成果下,我校连续三年被授予“山东省企校合作人才培养先进单位”称号,并连续两年获得“山东最具办学特色本科院校”称号。

4 以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教育理念为依托,构造闭环式产业学院提升和完善机制

人才培养质量是保证校企衔接的关键,产教融合依赖于优质人才的培养。OBE被认为是实现学生从学习到能力转变的有效教育理念。OBE是成果导向教育,强调从能力需求出发,探寻教育目标中应该具备的能力,再以此作为目标去反向设计教育的过程。近年来,OBE教育理念引起我国高校广泛关注。为了更好地促进校企融合,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我们以OBE教育理念为依托,以教育部工程认证标准为标尺,构建重在学生应用能力提升和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监控和“三度”人才评价机制[5],并利用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优势,促进人才培养的应用模块化培训和项目集群化专业群的建设,形成新的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学评价机制。基于人才培养的产业效应和社会服务效能的反馈,动态调整育人模式,最终使人才培养反哺于产业的发展和项目的创新,形成闭环的提升和完善机制。

结语

在产教协同育人支持和鼓励政策下,产业学院具有两方面内涵和意义。一方面是应用型高校整合企业资源,通过重塑人才培养模式,改善自身资源先天匮乏和行业背景先天劣势的情况下,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途径;另一方面引导应用型高校调整办学定位和发展方向,将发展重心调整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的创新性升级。产业融合发展,最核心的问题是管理层的架构和管理机制的合理性建设,关乎后期人才培养模式的设置及培养效果的评价等环节。只有校企协同合作,共同建设才可以有力推进产业学院的发展,以达到校企共同促进的目的。另外,创新成果是产业学院校企间稳定合作的促进剂和维持剂,校企合作不仅优化高校人才培养,更是产业获取高校智力资源支持的过程,合作共赢是产业学院持续发展的动力。对于应用型高校而言,产业学院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试错和完善的过程,产业学院内涵式发展模式的日渐成熟,标志着国家产教融合在育人和经济发展战略的逐步有效达成。这就激励高校敢于寻求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和新机制,披荆斩棘拓展出一条可行之路。

猜你喜欢
产教应用型校企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