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丹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城南幼儿园 江苏南通 226200)
幼儿园是幼儿们在进入小学进行系统学习之前,所需要进行的一个过渡。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需要从幼儿们的兴趣出发,对幼儿们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认知能力等方面进行良好的培养。事实上,幼儿们最喜欢的就是有趣的事情,如游戏。因此,当前幼儿教育中,课程游戏化的开展如火如荼。基于课程游戏化,很多幼儿园进行了区域活动的探究,希望幼儿们能够在区域活动的参与中,获得发展和进步。本文通过对课程游戏化与区域活动的概念进行分析,针对现阶段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基于课程游戏化来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策略。
在现代教育的理念指导之下,幼儿园教育也在不断地改革之中。在传统的幼儿园教育中,多是为了传授幼儿们的基础知识,让幼儿们具备快速适应后期学习的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幼儿们很难产生学习兴趣。因此,我们不仅需要对幼儿们进行智育启蒙,还要注重德育、美育、体育的教育。在幼儿园课程开展中,幼儿教师要保障幼儿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对幼儿们进行兴趣引导,不断地培养幼儿们的活动自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幼儿园将课程逐渐向综合化发展,对幼儿们的培养也应从多角度进行,这是一种有助于幼儿长远发展的选择。将幼儿园教育课程逐渐向游戏化方向过渡,也是一种激发幼儿参与积极性,提升幼儿综合能力的关键[1]。
区域活动的思想理念出现于十九世纪初期,是以幼儿们的学习节奏、学习风格和学习进度为重要依据,所进行的一种区域化的幼儿教育活动。区域活动为活动者提供了十分丰富的教育氛围,每一块区域中都有相应的材料和情境安排。在我国幼儿园教育中,开展区域活动是一种重视游戏精神的体现。很多幼儿园教师将区域活动想象得过于简单化,认为区域活动不过是在一定的区域内,进行简单的区域游戏、学习活动等。实际上,所有的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幼儿们对社会的亲和行为是关键。因此,区域活动的开展,有时候并非仅仅是做游戏,参与活动那么简单,更是一种对幼儿性格和行为的引导,促使幼儿们学会更多的生活技能。
在当前阶段的幼儿园教育中,我们看到很多地区都已经开展了区域活动,投放了相应的活动材料,并且供幼儿们开始进行参与和学习。但是这也存在了一些不利于幼儿园长久发展的情况。例如在开展区域活动的时候,活动本身的目的并不是非常明确的。很多幼儿园中,区域活动只被当作是一种游戏,大多数的区域活动则是以区角活动的形式出现在幼儿园中。区域活动的整体内容也被片面化理解。对于不同的区角活动,在设置的时候,教师本身也缺乏相应的目的性。教师在开展活动的时候,在很多情况下并没有针对明确的教育目的,所设置一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幼儿们在进行区域活动的时候,是带有一定的盲目性的。因此,教师在开展区域活动时,应当对能够促进幼儿们发展和进步的活动形式和内容进行细节化处理。例如,想要培养幼儿们的动手能力,那么,教师在设置活动的时候,就可以将动手实践的部分进行趣味化处理,引导幼儿们进行主动尝试和参与。教师们应当摒弃盲目开展区域活动的做法,在开展活动之前,就要先对活动目的和内容进行计划。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是为了给幼儿们提供一定的能够自主自由进行玩耍和学习选择的场所。很多幼儿园都会选择在园内设置几个区域活动的场所,投放一些活动材料,设定一些特定区域。但在实际教育中,真正让幼儿们能够自由地在这些区域活动场所进行玩耍的时候并不多。更多的时候,园内的区域活动设施是为了向外界展示幼儿园硬件的完善性而存在,区域活动真正开展目的却并没有得到太大的体现。久而久之,这样的区域活动形式也逐渐地流于表面,变成了一种在实践教育中没有太大作用,却是幼儿园建设中必备的教育设施。有的幼儿园在对幼儿们进行教育的时候,甚至会将区域活动的设施变成一种变相的奖励,表现优秀的小朋友可以进入玩耍,而表现不够优秀的小朋友就没有参与区域活动的机会。这样的教学方式,一定程度上也是曲解了区域活动开展的目的和意义。如果区域活动的形式变得只是表面功夫,那么真正能够给幼儿们带来良好教育意义的活动理念和教育形式,也就很难在实际教育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2]。
现如今,区域活动已经是很多地区幼儿园中都开始建设的教育项目。很多幼儿们也对此有了一定的认知。在落实区域活动的教育项目的时候,我们发现,很多地区的幼儿园区域活动都很相似。经过了大量的走访调查,不难看出,区域活动的教育形式雷同现象比比皆是。区域活动理念的提出,给幼儿园教育者提供了更多的教育思路。教育者需要根据幼儿们的真实情况,开展相应的区域活动,帮助幼儿们在活动中获得进步和提升。如果仅是一味地通过一成不变的活动内容,照搬、模仿其他地区的区域活动开展,对于当地幼儿园自身所存在的一些特色也是一种忽视和浪费。在开展活动的时候,幼儿园的教育者们,应当把本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充分地利用起来,将本地区的自然特色与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有效地结合起来,形成属于自身的幼儿园教育体系。事实上,各地区幼儿园教育所处的地理位置、人文环境、经济发展等因素都各有不同,那么在教育中,如果只是单纯地把区域活动落实成为几个简单的小区域,活动内容大同小异。幼儿们在活动和玩耍的时候,也很难通过这些内容获得更多的与社会衔接的成长。相应的,如果在活动的过程中,加入相应的本地特色元素,也是从幼儿起培养孩子们优秀的民族认同感和地域归属感的表现。幼儿们在参加活动的同时,也能够体会到活动内容与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之间的联系。长此以往,幼儿们不仅能够获取更多知识技能的提升,同时也能够在区域活动中,提升自身的感知能力,与所处的环境更加契合,为幼儿们在之后进一步的学习阶段中,埋下一个良好伏笔,打造幼儿优秀的思维能力,让幼儿们能够更加快速地适应未来更多的可能。
在开展区域活动时,幼儿教师需要结合幼儿们的真实情况进行一定程度调整。幼儿们在这一阶段的受教育过程中,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会根据活动内容的一步步加深,不断地有所进步。对于刚刚进入到幼儿园的孩子们来说,园中的情况对于他们是非常陌生的,这些孩子很容易有想家等脆弱的表现。而对于在园中已经学习、生活过一段时间的孩子来说,自然更加熟悉园中的生活。因此,在开展区域活动的时候,我们也应当根据幼儿们的实际情况,对于活动区域的设置、材料的投放、主题的确定有所调整。在幼儿园中,一般的活动区域会分为表演区、美工区、益智区、科学区、生活区、建构区、角色区、语言区等,那么根据幼儿们的年龄情况和个人发展情况,对于幼儿们的区域设置和材料投放,就需要进行细化分层,确保每一位幼儿都能够参与到适合自身当前阶段发展的活动中去。同时,对于主题相同的区域,在内容设置中,教师也应当注意区别开来[3]。例如,在美工区,对于小班的小朋友来说,这一区域内的活动内容当以简单为宜。小班的幼儿们在这个阶段的学习行为,还没有形成固定的模式,因此,活动内容应当以培养幼儿兴趣,熏陶幼儿审美为主。那么,在中班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内容设置中,就可以适当地增加一点难度,从之前单纯地对颜色认知、画画开始转向引导幼儿进行创作,让幼儿们在美工部分,逐渐地进行一定的思维表达。那么,对于大班的幼儿们进行美工区的材料投放时,就可以相应的培养幼儿们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幼儿们自主地进行一些创作和裁剪,逐渐形成构图意识、色彩搭配等能力。这些教育方式,都是通过在实际活动开展中,真实地根据幼儿们的情况和反应,所进行的细节把控和调整。
在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设置和材料筛选方面,教师应注重巧妙性,将活动材料和内容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明确开展教育活动的目的。在区域活动开展中,教师一般情况下都会对幼儿们的动作、情感、认知等多方面进行引导和培养,增强幼儿们的认知能力,让幼儿们在活动中,提升思维能力,构建思考模式,用玩耍的方式,不断地完成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那么,在筛选材料,并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精准投放的时候,教师就应当考虑到对于不同幼儿的特点。在面对小班的幼儿时,众所周知,这些孩子对于外界的危险性和有害因素,大多数的时候是依靠本能的反应的,自身并没有太多对此的认知能力。因此,在筛选材料的时候,就要避免对幼儿们可能产生伤害的材料出现;在教育的时候,也应当注重对幼儿们的引导,让幼儿们在面对一些利器、零件等工具的时候,产生危险意识,从而规避危险,形成对于危险物品的认知。在对于中班小朋友们进行区域材料投放的时候,教师应当注重教会幼儿们如何规避伤害,并且在使用的时候如何更好地完成自己的需要,并且正确、安全地使用工具。在面对大班小朋友的时候,投放的材料则更加需要孩子们自主地进行辨别,并且在动手实践的时候能够熟练使用工具,同时具备充足的自我保护意识。这样一来,在教育过程中,对材料的筛选和投放,才能更加精准,并且对于学生而言有着更为良好的教育意义[4]。
教师在开展区域活动教育的时候,不仅需要在活动中保护幼儿们不受伤害,同时还要对幼儿们进行良好的引导,促进幼儿们参与其中。教师们不仅需要给幼儿们积极地带来更多的帮助和呵护,同时也应当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对幼儿们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行为和思想,是会影响到幼儿们本身的发展的,因此在教育中,教师应当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幼儿。教师在面对幼儿们的错误行为时应当及时纠正,并且认真地讲明道理;面对幼儿们优秀的一面,也应当大方肯定,让幼儿们在参与活动时,更加开心和有探索精神。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应当更多地以鼓励和促进为主,在日常的活动中,不过多地参与到幼儿们的实践活动中去,但要对幼儿们的一举一动都做到心中有数,明确幼儿们的需求,从而更好地对幼儿们进行培养和呵护。
在开展区域活动的时候,教师应当结合当地的特色,对活动游戏进行相应的创新,更好地将当前形势下所出现的一些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通过游戏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幼儿们在活动中,一边游戏,一边学习。教师需要对当地民情和社会发展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并且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不断地挖掘身边的素材,将所见所闻中有利于幼儿成长的内容以区域活动的方式传递给幼儿们。这样一来,幼儿们不仅能够在不断创新的游戏体验中获取更多的活动积极性,也能够通过游戏,完成自身的成长。例如,在角色区,教师就可以将区域内情境设置成幼儿们在生活中非常常见的地方,像是学校附近的超市、文具店、小吃街等,让幼儿们在活动中,既能感觉到乐趣,也能感受到不同区域所带来的熟悉感。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是对幼儿们认知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对幼儿进行社会化教育的一大机会[5]。
综上所述,在以生为本的前提下,开展区域活动,幼儿园应基于课程游戏化,将幼儿们的教育活动变得更具趣味性。这也是我们现如今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在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中,教师们应当明确活动目的,丰富活动内容,给幼儿们更好的活动体验,促进幼儿们在区域活动中的自主发展。幼儿园通过课程游戏化,促使幼儿们对教育课程产生更多的兴趣,获得更多的参与性,全面提高幼儿们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