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勇,银健
开展课程思政创新实践研究是“建立全员育人的相互配合机制、形成全程育人的有机衔接机制、构建全方位育人的多维协作机制、健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协同机制”[1]的具体行动。基于此,通过文献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等方法,对中职学校课程思政的研究文献进行系统分析,可发现近年来中职课程思政研究的总体趋向,理解中职课程思政教学的实践导向。
笔者使用中国知网检索,以“中职学校”和“课程思政”为关键词,以“精确”为匹配类型,时间范围不限,全部期刊为来源期刊,在中国知网进行高级检索(检索时间为2022年5月10日),共检索到22条文献。 然后对22 条中职学校课程思政研究的文献数量、引用下载、文献作者、文献内容进行多维分析,据此对中职学校课程思政研究现状、整体研究趋势进行讨论与展望。
首先从时间上可以看出,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课程思政”概念,此后相关研究才开始出现。 在这22篇文献中,有13 篇发表于2021年,可以预见此后将迎来研究的高峰。
22 篇文献中有11 篇文献被引用, 共计40 次;22 篇文献均被多次下载,共计6473 次,单篇文献被下载次数最多达到1158 次。 数据说明中职学校课程思政受到关注,且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中职学校课程思政的研究中来。
22 篇文献署名33 位作者,三分之一来自高校,三分之二来自中职学校。 部分作者发表了多篇文献,且有高校与中职学校作者合作[2]。 可见研究正从理论走向实践,并且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显著趋势。
对中职学校具体课程(或专业)的思政元素的挖掘与探索实践是3年来研究者关注的热点,共计7 篇研究文献,占比最高,约31.8%。廖华丽等的《中职药学类专业课程思政实践探索》[3],王奕鹏的《中职学校农学专业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探索》[4],王自然的《中职会计专业课程思政实践探索》[5],刘多文的《分析课程思政在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中的渗透》[6],李梦兮的《“课程思政”在中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7],分别针对课程思政在不同专业教学中的渗透进行论述,对具体专业的思政元素挖掘进行探索,将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政教学进行有机融合,挖掘专业知识中蕴含的思政元素; 通过开展课程思政提高专业知识的教学效果,整体提高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王奕鹏的《中职英语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策略分析》[8],李敏的《中职学校〈纳税实务〉课程思政设计与应用》[9],分别探索了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有机地融入具体课程教学中,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中,创新课程思政实践, 将课程思政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致力形成协同效应,提升学生具体学科学习水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中职学校实施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课程育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但是,关于课程思政背景下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内涵与路径的研究文献只有3 篇,占比13.6%,位居第二。 万文艳、王丽娜的《中职学校课程思政的内涵解析及实践路径》[10],田梓腾的《新时代中职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有效路径分析》[11],郑长青的《新时代中职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有效路径的探究》[12],这3 篇文献都是关于课程思政背景下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路径的研究,阐释了课程思政的内涵及中职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 分析了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解决措施,如“结合专业课程内容融入‘课程思政’,提升专业教师的思政教育能力,创新教学手段和内容”,使课程思政建设目标顺利实现。
关于科学地设计中职学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进行组织实施和条件保障,我们将这两个研究问题归入“中职学校课程思政建设与改革”研究内容中,共计3 篇文献,占比13.6%。 孟雅杰的《以思政课程为引领让劳动教育进校园》[13],杨新月、杨树臣、苑恒轶的《中职学校课程思政改革现有问题及解决办法》[14],侯雨欣、侯建东的《课程思政协同发力中职思政教育——从大国工匠培养视角出发》[2],分析了课程思政协同发力中职学校思政教育面临的诸多现实困惑,提出着力重构中职学校全员育人施教体系、全域育人课程体系、全程育人治理体系,助力形成中职教育思政课程与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实践实训课程之间有效互补的共育机制,进而充分发挥中职学校思政教育的立德树人引领作用。
关于“中职学校课程思政”的立德树人、协同育人的策略和路径的研究,本应是各位学者关注的另一个热点问题,但是仅有1 篇文献,占比4.5%。 王飞燕、刘春霞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践行的研究》提出,“只有在做好文化基础知识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的同时,抓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加强专业学科中开展课程思政的融合,才能确保中职学生在德智上综合发展,确保其日常的学习生活以及未来的职业工作拥有正确的思想价值指导”[15]。
为了弄清楚中职学校课程思政是什么的问题,把握其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必须对其内涵进行全面正确地解读,这方面有1 篇文献,占比4.5%。 万文艳、王丽娜的《中职课程思政的内涵及专业课程融入研究》“从分析课程思政的本质与内涵入手,阐述了新时代背景下以课程思政为导向进行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提炼出中职学校课程思政的融入元素,总结了课程思政设计原则”[16]。
对于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有1 篇文献,占比4.5%。 张捷树的《中职学校思政课教师引领课程思政的策略研究》提出,通过“推动形成课程思政的共识、以学生管理工作为阵地架起课程思政的桥梁、借助名师工作室等工作平台打造课程思政的榜样团队等途径,推动中职学校搭建课程思政和思政课同向同行的立交桥,形成中职学校立德树人的强大合力”[17]。
评价体系的动力激励和质量评价,直接关系到课程思政实施效果,但研究文献仅有1 篇,谈得也不是很深入。 王自然的《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探究》提出,“在课程思政的宣传、培训、评价上进行实践研究,探索实施‘三环五步’课程思政运行模式。 实现知识技能与思想政治的内在融合,提升中职学校的育人质量,是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办法”[18]。
另外6 篇研究文献中,陈薇的《中职学校“防疫精神”培育的策略研究》针对现实缺失探究“防疫精神”培育的策略[19]。 兰晓华、韦玉莲的《现代学徒制视域下中职学校课程思政的现状及对策》 以教师、学生,以及企业为研究调查对象,进行现代学徒制视域下的中职学校课程思政实践探索[20]。 陈丽君、胡恒恒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视角下中职思政课标中的公民教育意蕴》,探索“以马克思主义人学方法论去落实公民教育的人本理念,以多样化教学方法去实现公民教育的认知目标,以情境化公民教育达成情感目标的价值内化,依据思政课标进行中职学校公民教育的实践”[21]。 曹建锋的《“红船”领航铸潮魂“三课”培育弄潮儿》,结合学校的文化资源和文化品牌,以“创新课堂教学、拓展第二课堂、延伸课堂链条” 提出中职学校将文化精神融入德育工作的“三课”育人的路径与方法[22]。 杨帆、祁占勇的《中职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热点及展望》表明,“中职学校课程思政研究的热点,主要是关于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课程思政的教学策略、学科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三个研究领域展开。 未来几年,中职学校课程思政研究还应在形成教育合力、构建教学模式、教师育德能力提升等方面持续发力,推进‘课程育人’‘三全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3]。
以上研究通过对课程思政理念的溯源、概念的界定,去认识课程思政的目的;从课程思政的本质是立德树人、理念是协同育人、结构是立体多元、方法是显隐结合、思维是科学创新,去认识和把握课程思政的基本内涵[24];从坚持育人导向、坚持学科知识完整性、坚持教育形式适切性、坚持思想政治教育隐性化,去把握中职课程思政的原则[25];从目标体系、课程体系、教学体系、评价体系,去构建“同向同行”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26];从修订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标准、挖掘思政元素、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开发课程思政教学资源、打造课程思政示范课堂、改革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去实施课程思政[27];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去突破中职课程思政的难点,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研究呈增长态势,但人数较少
近3年来人们对“中职学校课程思政”的关注呈逐年攀升且连年翻番的态势。相对于高校课程思政研究情况来看,中职学校教师参与课程思政研究的人数和比例还是太小了。中职学校只有极少数教师在进行中职学校课程思政研究。随着高校课程思政的深入开展,将有更多的人关注中职学校课程思政,而且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中职学校课程思政的研究中来。
2.课程思政是课堂教学中的研究热点
如何结合各专业特点,分类推进中职学校课程思政建设,以及如何将课程思政落实到中职学校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这是目前中职学校课程思政研究的热点。 这也反映了中职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迷茫,以及对课程思政进行具体指导的需求。
3.课程思政与人才培养的关系待突破
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对于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和长远的意义。 当前,中职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就是要进行课程思政建设。 但是,从中国知网现有研究文献看,关于课程思政背景下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内涵与路径研究只有3 篇文献,占比13.6%。因此,需要有更多的对该主题的创新实践研究。
1.中职课程思政研究还需提高重视
为构建中职学校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中职学校应该深入进行课程思政研究的创新实践,落实“三教”改革,明确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中职学校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研究还需加强
关于中职学校课程思政育人方面的研究,即构建全员协同、全程覆盖、全方位渗透、职业教育特色突出的教育体系研究尚有不足。关于科学设计中职学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组织管理体系、保障体系、评价体系,加强中职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建设网络德育阵地和校企协同育人阵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较少。 这些是中职学校管理者需要明确的重要问题,只有结合中职学校专业特点,分类推进中职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才能将课程思政融入中职学校课堂教学全过程;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中职学校课程思政才能有效实施。 但这些问题的研究文献很少,这也应该是今后研究的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