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 华
(恩施市环境监测站,湖北 恩施 445000)
首先,要探讨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就要知道什么是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指环境监测机构对环境质量状况进行监视和测定的活动。如今,在人类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为了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就必须分析生态环境遭受污染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制定长远的环境管理方案。环境监测有利于得出生态环境污染的数据信息,对环境质量进行科学检测与分析,并且对环境质量的动态变化情况及变化趋势作出科学的总结与评价,从而为科学管理和环境监督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据。环境监测价值的实现需要依托于先进的监测设备与技术手段,因此要确保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发挥积极作用,就必须有效解决其应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更好地满足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的现实需要。
在城市化建设速度越来越快的背景下,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由于环境监测系统有利于从多方面掌控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提供较为详细的环境质量数据,因此成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的有力支撑。环境监测按监测目的主要分为监视性监测、研究性监测、特定目的性监测以及包括对污染物种类总量进行的定时监测,对于监测的精准性要求比较高,同时还需对污染物评定的具体结果采取有效的污染治理手段[1]。监视性监测包括“监督性监测”(污染物浓度、排放总量、污染趋势)、“环境质量监测”(空气、水质等监测),是监测工作的主体,目的是掌握环境质量状况和污染物来源,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判断环境标准实施情况和改善所取得的进展;研究性监测主要是一种由有关部门统筹,对污染物种类、污染强度以及扩散方向等展开研究的监测手段,为环境污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特定目的性监测主要是针对污染所产生的后果提供应急解决方案。环境监测工作主要具有以下两方面特点:第一,连续性特点。环境监测工作所采取的方法多种多样,监测工作不受时空限制,因此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由于环境中的污染物种类较为复杂,因此污染指标也是动态变化的。正因为如此,环境监测工作不可能只进行一次,只有反复多次取样,保证监测时间和监测连续性,才可能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结论的科学性;第二,综合性特点。环境监测的对象是十分复杂的,包括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在进行环境监测的过程中,需要对不同的污染物种类进行深入的分析,并联系社会环境因素进行考量,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对污染数据信息的综合化处理,并且对整体环境污染状况有全面的了解,确保环境评价的客观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污染程度进一步加重,导致环境质量下降速度加快。由于生态环境系统的平衡性已经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即使已经采取了许多维护手段,但环境污染问题依然严峻[2]。强化环境监测工作的执行,对采取有效的生态环境污染预防措施具有积极的意义,能够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环境污染评价、污染物控制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稳定推进。城市建设的步伐越来越快,城市规模也不断扩大,这导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复杂,也给环境监测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监测的项目不断增加,监测的范围也不断扩大。目前,在环境监测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虽然环境监测技术覆盖面越来越广,但是有一些地方在环境监测方面的整体技术水平还比较落后,尤其是相关监测人员的素质素养不高,专业技术能力不足,从而导致监测质量得不到保障。随着我国监测技术的高速发展,由于缺乏对监测人员的培训,使其在实际操作中不能充分掌握现代化的监测技术,不能满足环境监测的任务要求,对于环境监测工作造成了严重影响。
在环境监测工作中,由于技术水平滞后、管理漏洞以及人为因素等原因,从而导致环境监测数据的全面性、科学性不足。环境监测机构的服务水平也参差不齐,导致环境监测数据不科学的问题较为突出,因此无法全方面反映我国生态环境质量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3]。
环境监测工作需要依赖于先进的硬件配套设施,因此配套设施的质量与先进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监测技术水平。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一些环境监测机构所配备的设施无法满足环境监测工作量提升、工作要求不断提高的现实需要。为节省成本,有一些落后老化的设备没有被淘汰,有一些监测设施存在性能方面的缺陷,而自动监测系统又没有实现全面覆盖,导致监测结果缺乏客观性和准确性。
为促进环境监测行业科学发展,就必须不断完善人才队伍建设。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提高环境管理水平与环境监测能力方面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环境监测人才队伍建设,高度重视环境监测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与能力素质的提升,有关部门需要加强人员组织培训与教育管理,安排技术人员学习先进的技术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学习掌握先进的技术设备操作技巧等,从而使监测人员的综合技术水平不断提升。除此以外,在环境监测工作中会用到一些比较先进的精密设备仪器,对于操作人员的专业性要求比较高,因此必须配备相关监测技术人员,同时落实监测主体的责任,使其能够适应监测工作的实际需要。
必须强化对环境监测机构的监督与管理,针对环境监测机构存在的管理漏洞采取有效的弥补措施,而针对数据分析的质量缺陷,更应该强化技术监管。在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技术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根据环境数据采集的现实需要更新技术,才能够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建设完善的环境监测设备管理系统是提高监测水平,保障监测质量的必然前提。对于那些老化落后的设备仪器要予以淘汰,同时要实现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减少仪器设备闲置浪费的情况。在采购环境监测设备的过程中,必须组织专业人员检查设备的性能,综合考量设备的先进性与经济性。在使用过程中,也需要定期对环境监测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同时要制定严格规范的设备管理制度,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首先,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环境监测技术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因此,未来环境监测所采用的仪器设备以及环境监测站的建设都将朝向信息化方向发展,更有利于减少人力的投入,确保环境监测工作的连续性与稳定性,还可以依托信息技术建立统一的环境监测数据信息平台,使不同监测机构之间可以进行高效的信息共享与交流;其次,未来环境监测工作所使用的仪器将朝向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虽然在现阶段的环境监测工作中便携式监测仪器的覆盖面越来越广,但是只适用于一些比较简单的监测任务,并且依然需要操作人员进行现场监督。由于监测仪器设备直接决定了环境监测的水平,因此在智能化时代背景下,未来的环境监测设备将朝向智能化方向发展,能够实现全自动的在线环境监测,并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与水平,同时将进一步节省人力成本,更好地解决各种突发情况,更高效地实施生态环境管理;再次,数据分析自动化也是未来环境监测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目前环境监测机构所得到的现场数据,还需要由技术人员来进行整理分析与处理,不但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同时工作效率也难以保障。而目前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未来将为环境监测数据分析提供更加坚实的技术支持,从而进一步发挥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最后,目前环境监测任务越来越繁重,且形式越来越多样,监测技术也随之而朝向多元化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由于不同地区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不同,因此有必要针对各地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监测方法。综合应用多种监测技术,提高监测效果是未来环境监测技术集成化、多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整个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体系中,环境监测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各部门之间的高效协调配合。目前,许多地区都存在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由于环境监测技术落后,监测效果不佳,从而导致保护水平较低。此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是以环境监测数据为重要依据的,因此相关人员必须要对环境监测工作的现实意义具有深刻的认识,组建专业的环境监测队伍,并完善环境监测体系,使生态环境得到良好保护。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工业企业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针对这种情况,环境监测机构需要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监测点,对各种污染源进行采样分析,以便于更加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策略。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还没有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环境监督管理体系,环境监测技术落后、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依然突出,因此必须积极引进先进的监测技术与设备,聘请专门的监测技术人员并强化技术培训,以不断提高环境监测的质量,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体系更加健全。
环境监测工作是生态环保事业的重要组成,尤其现在我国明确提出了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标,环境监测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但是目前许多地区在环境监测管理及重视程度上存在严重认识不足的问题,从而制约了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为提高全社会对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视,应加大对环境监测工作的宣传力度,深入到社会、企业、基层,让全社会知道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号召全民共同参与到环境监测工作中来,可以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举报和投诉的渠道,收集环境污染问题,并由专业的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污染源的检验核查。为了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性,监测机构可采取抽检手段来对数据信息进行核验,建立高效的管控模型,为环境监测数据评估奠定良好的基础。
生态环境保护不仅仅关乎某一特定群体的利益,更是促进社会经济增长,保障社会和谐的重要工作。因此,全社会都应该承担起生态环境保护的义务。环境监测工作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数据,这些是有关部门进行环保监督执法的必要前提。近年来很多地区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加大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投入,环境监测机构也不断引入先进的设备仪器,但监测能力却有待提升,针对这一情况,必须基于实际情况出发,探讨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的有效方式,优化环境监测工作体系,是环境监测质量的有效保障。为了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连续性,监督管理部门需要加大对环境监测机构的监管力度,包括设备仪器的购置、技术人员的培训等,同时也要向环境监测部门进行技术规范等的宣传。环境监测部门管理人员也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并明确环境监测的任务目标。针对环境监测技术人员而言,由于数据结果的准确性是监测质量的前提保证,因此必须努力提升专业素质,不断学习先进的理论知识与技术,从而更加高效地完成各种监测任务。生态环境污染对整个社会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因此,开展环境监测工作也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源上控制环境污染进一步恶化,保障生态质量。
要想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体系的完善,还必须明确环境监测的目的与任务。如果环境监测工作开展无序,那么就会导致环境保护工作陷入混乱,环境管理工作的开展缺乏科学依据。一般情况下,环境监测都是借助科学化的手段对环境质量以及环境污染的情况进行测定并给予综合评价,在监测过程中,要求各部门及人员依据相关规定,合理配置资源,并掌握全面的环境信息,在此基础上制定有效的防范策略,尽可能地遏制污染源的进一步扩大。环境监测的工作任务与目的应该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调整,过去由于工业迅速发展,大气污染、工业排放、废水污染等问题非常突出,而如今,辐射性污染问题越发严重,使得环境监测对象更加复杂化,环境监测的任务也不断增加、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必须认识到环境监测工作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同时也是一项循序渐进不断优化的工作,需要发挥其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就必须依据各个时期的现实需要,明确其监测目的与任务。
综上所述,经济发展中的环境污染问题逐步暴露出来,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为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就必须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环境监测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其技术水平至关重要,目前从环境监测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来看,还存在着设备落后、人员队伍素质水平较低等问题,为切实提高环境监测工作水平,进一步发挥其在环境管理与科学决策中的积极作用,提高监测数据的全面性、准确性,就必须从各个方面采取有效策略,提高环境监测工作质量,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落实具备坚实的技术与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