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海涛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江西省职业教育为例
成海涛
(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职业教育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难点。文章结合职业教育发展现状,针对目前江西省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存在的政策不够明晰、部分职业院校办学水平不够高、社会服务能力较弱等主要问题,提出了做好顶层设计、整合区域资源、坚持内涵发展、对接产业企业、开展社会服务等深化产教融合的对策建议。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社会服务能力;人才培养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2022年5月1日开始施行,这是职业教育法制定近26年来的首次修订。新职业教育法着力提升职业教育认可度,在深化产教融合、完善职业教育保障制度和措施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将更好地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1]。产教融合已作为职业教育改革的整体制度来安排,将进一步推动产教融合跨入新的阶段。前期全国各地相继制定了深化产教融合的具体指导意见,加快推动产业与教育深度融合,增强地方产业发展的竞争力[2]。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部分地区还没有将职业教育内化到产业发展过程中去,没有打造好一个完善的协同发展的机制。教育与产业高度融合,是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3],所以对存在的问题必须重视并有的放矢加以解决。
近年来,《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等政策相继出台,但是在实施层面,还未能形成有效的传导机制、具体的措施办法和适宜的操作路径,相关政策执行难,对参与产教融合的企业和产教融合成效好的学校相关激励政策缺失或难以真正落实,尤其是财政、审计、国资等方面没有配套的政策出台,无法统筹各类支持产教融合的政策,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没有打通,导致产教融合实际效果不明显,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校企合作的积极性。而且,有些已经出台的政策制度仍然偏于宏观或中观层面,职业院校在操作层面上比较难以把握,同时,由于产教融合工作的开展涉及区域行业及相关主管部门,这种多头管理的现状也造成产教融合运行与管理难以有效协调落实到位。如江西一些高职学院成立了具有混合所有制特征的二级学院,并通过制定二级学院章程,明确了校企双方的权、责、利关系,但是校企资产如何折算股份,院校与企业投资与产出如何分配,目前尚无相关政策规定,无法真正落实混合所有制学院的法人治理。
职业院校关注的是人才培养,注重的是人才质量、技能与知识传递,而企业多关注的是利润。在校企利益博弈不平衡,学校人才培养和企业效益的关联性无法理顺时,就会导致二者尤其是企业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缺乏动力,校企合作长效机制难以建立,最终使产教融合难以在行业、企业、职业院校之间深化。如职业院校希望企业利用资本、技术、知识、设施和管理等要素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时,由于企业经营环境和自身发展的多变性,其往往不愿参与深度合作。特别是中职学校所开设专业与本地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很难实现“零距离”对接,一些学校的校企合作仅限于短期的“工学交替”活动,并且容易受企业“订单量”影响,学校现有开设专业与企业的就业岗位难以对口。
目前,职业院校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自身吸引优质企业资源的能力不足,在产教融合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职业院校一般根据自身专业建设的要求,会倾向于寻找资质一流、实力雄厚的产业企业开展合作。目前,江西省大部分职业院校因为自身专业社会服务能力不足,对区域内相关产业的优质企业吸引力有限。其主要原因:一是部分职业院校存在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行业技术标准、技能培训与企业生产过程的契合度不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达不到企业生产的实际要求,因此,存在学校热、企业冷的现象;二是各地资源雄厚的优秀企业一般倾向于选择与国家和省级“双高计划”项目建设院校开展合作,而此类院校在江西省职业院校中占比小,因此,大多数职业院校难以获得与优秀企业开展合作的机会,有时还可能因校企双方管理人员的调整致使原有的校企合作难以为继;三是在县一级中职院校还存在专业布点和专业建设水平与区域产业集群吻合度不高、衔接性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围绕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当地职业院校在相关方面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能力不足、水平不够,不足以支撑地方产业的发展和企业的技术升级、人员培训等;四是职业院校发展不平衡,如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市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依然存在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办学条件有待改善、校企合作更是有待深入。
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与定位,也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能力的重要标准,更是衡量一所职业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然而,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实践中,江西省部分职业院校和企业存在认知上的局限性,产教融合实践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还不高,这主要是因为部分职业院校未能真正坚守自身的办学理念和定位,专业结构与产业发展需求的契合度不高,专业布局和江西省“2+6+N”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要求的匹配度还有待提升,职业院校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还有待完善,职业院校与地方科研院所、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行业组织及相关企业的联动与合作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职业院校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高低,是产业企业是否愿意深度参与产教融合的重要因素。然而,与普通高等学校相比,江西省大部分职业院校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不足。一方面是因为职业院校服务意识不强,服务内容单一。由于目前职业院校参与社会服务的配套制度还不完善、政策还不清晰,影响了职业院校参与社会服务的热情,使得职业院校管理者和教师更多关注校园建设和校内教学,同时由于自身办学条件和师资水平的原因,社会服务的领域比较狭窄,成效相对显著的社会服务主要集中在以短训班为主的职业技能培训上;另一方面是因为职业院校服务产业发展的主要参与者是专业教师,但目前江西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还有待提升,大部分专业教师缺乏在企业工作的经历,教师参与新技术、新工艺,新管理模式研发改造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参与科技服务的意识普遍不强。而且,大多数职业院校对教师参与科技服务工作还缺乏具体的考核指标与要求,使得职业院校教师对参与企业科技服务普遍重视不够,难以形成内在动力机制。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职业院校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随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出台,把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确立为国家职业教育的基本战略,这是对职业教育十余年来产教融合的经验和成绩的充分肯定,也必将对职业教育今后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发展职业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促进就业创业和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技术优化升级等整体部署、统筹实施。对深度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就业中发挥重要主体作用的企业,按照规定给予奖励;对符合条件认定为产教融合型企业的,按照规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等支持,落实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减免及其他税费优惠[1]。江西可有针对性地借鉴国外和省外的先进经验,做好产教融合的顶层设计,发挥省市县各级政府分层次分类指导的作用,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制定有效的政策、强制性的要求及具体规定,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各级政府应成立包含财政、人社、教育、发改、科技等部门的联动机构,设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专项资金。同时,建议培育第三方评价机构,参与区域内产教融合的绩效评估,根据评价结果对优惠政策、资金使用进行调整。另外,加快推进产教融合一系列政策落地生根的步伐,解决好院校与企业投资与产出分配问题,完善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收益分配政策,鼓励职业院校按照职业教育特点更加积极贴近市场,给予参与教师适当经济激励,更好地释放人才、资源等创新要素活力。坚决贯彻江西省《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的指导意见(试行)》《关于进一步推动高等学校服务江西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措施》及《江西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负面清单(试行)》等产教融合政策,积极落实“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财税和金融等激励制度,鼓励企业积极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形成产教融合型企业长效激励机制[4]。
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鼓励发展多种层次和形式的职业教育,推进多元办学,支持社会力量广泛、平等参与职业教育。发挥企业的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推动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鼓励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1]。要继续鼓励和支持建设好校企合作理事会董事会、职教集团、区域性产教融合协作区或联盟等紧密型合作体,有效整合区域内政府、行业、企业等多方资源,从政策、经费、专业等多方面为产教融合提供支持,搭建起技术创新、员工培训、教师交流、信息共享等合作平台。通过集团化办学,带动中小型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创新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等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推动学校学生与企业学徒、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学校教学与企业工作、教学标准与工作规范、教学考核与工作考核、教学资源与企业资源、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等要素深度融通,实现了“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毕业即就业”。同时,发挥产教融合型企业和产教融合成效好的学校示范作用,把专业群建在产业链上,把学校办在工业园区里,共同实施职业能力训练、教学和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学生创新创业等重大项目,提升校企合作层次和水平,增强学校服务企业的整体能力。特别是要聚焦江西产业发展需求,联合行业龙头企业和区域骨干企业,打造特色鲜明的区域职业教育集团、各类产业学院等校企命运共同体,打造一流的产教融合合作平台,着力拓展人才培养、技术创新、技术服务和社会培训规模效益,为建设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为其他中部地区和革命老区探索可复制的经验与模式,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供“江西方案”。同时,加大国际化先进资源引入和优质资源输出力度,积极推动校企“抱团出海”,输出“赣鄱职教”模式,使省内高水平职业院校能够真正按照江西“走出去”企业的需求,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技术技能人才,以及我省企业海外生产经营需要的本土人才。
要真正做到学校和企业之间“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实现产教融合,除了用经济利益之绳捆绑校企双方推进合作办学,更多的是要用专业建设水平和技术师资之力凝聚校企双方合作育人。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鼓励行业组织、企业等参与职业教育专业教材开发,将新技术、新工艺、新理念纳入职业学校教材,支持运用信息技术和其他现代化教学方式,开发职业教育网络课程等学习资源,创新教学方式和学校管理方式,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与融合应用[1]。可见,职业院校坚持内涵发展,提高办学水平是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基石。
首先,江西省职业院校应全面落实教育部《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主动策应《江西“2+6+N”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等重点战略,聚焦有色金属、电子信息、航空装备、VR、移动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重点产业,国家绿色有机农产品、现代物流、新能源新材料、中医药、现代文旅创意等新兴产业,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推动专业创新升级和数字化改造,提升各相关产业专业的在校生规模比例与我省产业结构调整比例的契合度。
其次,江西省职业院校应携手行业部门、地方园区和骨干企业,推动引企入校、引校入企,校企共建教育战略联盟、产教融合基地、协同创新中心、现代产业学院等校企命运共同体,加大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和创新服务等领域的参与力度和融合深度。如九江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园区企业合作共建了独立法人资格的“九江产教融合发展中心”,围绕园区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和关键技术问题,积极为园区企业提供技术改造、产品升级、技术攻关、项目研发、专利申请和技术咨询等协同创新服务,促进学校与企业、专业与产业、课程与生产、教师与工程师、就业与实习、科技成果与产品转化的有效对接,先后与近百家国内知名企业和九江地方企业开展合作。
第三,江西省职业院校应积极贯彻落实《江西省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通过组建完善证书联盟并加强动态管理,协同推进证书试点工作和教育教学改革,提升证书标准、培训内容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的融入度,推动“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创新。如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按照教育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即“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部署,围绕服务国家需求、市场需求、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在建筑信息模型、物流管理、汽车运用与维修、智能新能源汽车等四个专业开展试点,探索将“1+X”证书制度试点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紧密结合,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推进“1”和“X”的有机衔接,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要求职业院校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注重产教融合,实行校企合作。职业院校可以通过与行业组织、企业、事业单位等共同举办职业教育机构、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开展订单培养等多种形式进行合作[1]。
产教融合是校企合作的升级版,具有深层次意义[5],江西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用5~10年时间,全省职业教育基本实现人才培养由主要输出技术技能人才向主要服务地方经济转变,为增强江西省的经济竞争力和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6]。因此江西省职业院校应建立一种新的质量观,要更注重其服务地方产业及当地企业的能力,要把学校有多少毕业生留在当地就业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成果和产教融合成效的重要指标。
首先,江西省要适时出台职业院校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专业评估方案,优化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提升江西省职业院校专业开设与产业布局的契合度,促使江西省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与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增值赋能;积极引导职业院校加大与国家级、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合作,为江西省产业发展提供更加强劲持久的技术、技能和人才驱动力,促使江西省职业院校的产教融合工作不断走深走实。
其次,各地方政府要整合当地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园区资源和需求,把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同步规划,将职教园与产业园同步建设、融合发展。推进园区企业与职业院校、地方产业与专业设置之间的有效对接,真正做到“办好一个专业,兴旺一个产业”。
第三,要想激发企业与学校主动开展合作的动力,职业院校首先提高认识,摆正心态,要在学校加强宣传,从而在全校上下要形成积极为产业服务的普遍共识,真正做到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根据当地企业需求,重新调整专业结构及课程体系,满足企业用人需求,积极主动为企业提供相关技术服务。当企业从校企合作中得到了益处,就必然会转变认识,学校开展合作的空间也就会越来越大,形式也可以灵活多样,如共同制定专业规划、开发教材、设置课程、开展实习实训等,从而促进企业需求真正融入学校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
职业教育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服务社会,是职业教育的责任担当和生命力所在,也是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基础[7]。职业院校可以依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寻求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契合点,拓展服务内容,丰富服务形式,提升服务能力。
一是积极开展科技服务。江西职业院校要积极响应工业强省战略和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打造科研平台、增强创新能力、优化技术服务、促进成果转化。特别是部分办学水平相对较高的高职院校,可以依托行业资源和优势专业开展产学研合作,为相关企业提供产品研发、技术推广等,通过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问题,使产教融合落到实处。
二是开展培训服务。江西省职业院校要积极落实“育训并举”的职责,按照“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要求,拓宽渠道、拓展层次,不断做大培训规模,创新形式、提升内涵,着力打造培训品牌,面向企业职工、高技能人才、高校毕业生、下岗工人、新型职业农民、退役军人、社区居民等社会群体广泛开展高质量培训服务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为区域产业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如兴国中专的兴国月嫂培训、瑞金中专的电商业务培训、会昌职校的食品加工培训等均可借鉴,这些培训在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了大量紧缺人才的同时,通过“培训一人、致富一家”,也助力了当地脱贫攻坚。
三是提供文化服务。职业院校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充分利用图书馆、实训基地、运动场等现有资源,通过向社区开放,为社区群众提供文化服务,还可以为周边社区居民提供常见的法律咨询、心理健康咨询等服务,以提高职业院校的声誉和社会满意度。
深化产教融合,强化校企合作是我国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构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重大决策,也是职业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着力点,为职业教育展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征途中,必定还会有很多的荆棘和坎坷,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位职教人认准目标,百折不回,砥砺奋进,就一定能办出让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为推动江西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EB/OL].(2022-04-20)[2022-04-22].http://www.npc.gov.cn/npc/c30834/202204/04266548708f44afb467500e809aa9cf.shtml
[2] 陈锋. 深化产教融合:重构高教与职教融合发展新业态[J].中国高等教育, 2018(Z2): 13.
[3] 胡昌荣. 五位对接: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有效路径[J].职教论坛,2017(12): 42—46.
[4] 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EB/OL].(2019-01-24)[2022-04-22]. http:// 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5] 关于印发江西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赣府发〔2019〕21号). [EB/OL].(2019-12-02)[2022-04-22]. http://jiangxi.gov.cn/art/2019/12/10/art_4975_1217284.html.
[6] 马树超.产教融合:从示范到优质院校建设的主线[J]. 职教论坛,2017(1): 32—36.
[7] 邢赛鹏, 陶梅生. 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体系构建研究——基于“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视角[J]. 职教论坛, 2014(29): 4—8.
Research 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Education——Tak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Jiangx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CHENG Hai-tao
(Jiang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s, Nanchang, Jiangxi 330013, China)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it has also been a difficulty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deepen its reform.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integr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education in Jiangxi province such as the lack of clarity in the current policy, the comparatively low educational quality of some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insufficient social service capacity etc. It also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deepening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such as doing top-level design, integrating regional resources, insisting on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abutting industrial enterprises, and carrying out social services and so forth.
vocational education;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social service capacity; talent training
G712
A
2095-9249(2022)02-0105-05
2022-01-07
成海涛(1976—),女,江西赣州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
〔责任编校:吴侃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