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慆
(深圳市生态环境监测站,广东 深圳 518000)
通过进行环境监测所获得的环境变化数据,是帮助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开展环境保护和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依据,同样水环境监测所获得的相关数据,也是帮助水环境保护人员开展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工作的重要基础。通过研究发现,水环境监测工作需要面对复杂的监测对象,且受其他因素影响较大,因此在开展水环境监测工作的过程中需要面对较大的困难,只有对遇到的问题耐心解决,才能够确保水环境监测数据能够达到完整、科学、精确的要求,使相关数据能够具有更强的代表性[1]。
在开展水环境监测工作的过程当中,需要对特定地域范围内的地表水水质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并结合特定地域范围内的整体地理环境情况,对地表水的水质进行综合研究,按照不同的类型对水质进行科学划分。由于地表水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在水质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水质因子便划分出了不同的类型。根据研究结论并结合实践经验可以发现,水质因子可以分为三种常见的类型,一是常规型的水质因子,二是污染型的水质因子,三是特殊型的水质因子。通过研究人员对常规型的水质因子进行深入调查之后,可以清晰地对地表水环境情况得出基本的结论[2]。通过对污染型水质分子进行深入的调查,可以帮助技术人员和水环境监测人员更好地掌握特定区域范围内的水资源污染情况,从而为后续治理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奠定良好的数据基础。最后,通过对特殊类型的水质因子进行分析之后可以发现,特殊类型的水质因子受到水生物等其他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特殊型水质因子在监测过程当中准确度往往会更低。因此,在对特殊型水质因子进行监测调查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在水流较为稳定并且风速变化较小的条件下进行,从而确保地表水监测效果能够达到预期要求。
受到监测技术的限制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对于地表水的监测可能会出现结果误差较大的情况,这也就意味着在对地表水进行监测的基础之上,还需要对地下水进行准确的监测和分析,从而获得更加全面的水环境监测数据。在开展正式的地下水监测作业之前,需要对特定区域范围内的地下水情况进行大致的了解,掌握有关地下水温度、含沙量等情况的准确数据,从而使地下水监测工作的开展能够更有效地进行。除此之外,在开展地下水监测工作的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测项目,从而使所获得的监测数据能够真正发挥出促进水资源保护的重要作用。此外,需要监测人员注意的是,在对地下水环境进行监测的过程当中,应当选择固定的监测地点,并且还需要连续数天对同一位置的地下水进行采样和分析,因此就需要水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水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通过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对水环境问题进行有效监测,能够帮助相关部门及时掌握本地区范围内水资源的基本情况,使水资源污染问题能够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理,确保水环境能够始终处于合理的状态,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水资源基础。而质量控制作为水环境监测的重要内容,对于水资源的保护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积极开展水环境监测工作,能够为水资源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帮助技术人员获取准确的水环境数据,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质量控制和质量保障实践工作,提升水资源污染问题的整治效率。因此,在对水环境进行监测时,应当将质量控制问题放在重要位置,确保相关工作的开展始终围绕水资源监测质量控制问题进行,从而确保水资源污染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不断提升水环境质量[3]。
通过对目前水环境监测工作实践进行研究之后可以发现,在目前的水环境监测工作当中受到相关因素的影响,存在着以下三个方面的主要问题:
在近些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我国对于水环境监测问题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为了能够满足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各类水环境监测工作纷纷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在水环境监测工作实践当中存在着人才队伍建设滞后、水环境监测工作人员能力有限的问题,上述问题的存在,阻碍了水环境监测工作的有效开展,不利于水资源的科学有效开发。此外,在大数据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设备也在快速地更新换代,而水环境监测工作人员对于智能化监测设备的应用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相关技术设备虽然能够被有效地引进,但是却出现了无人会用的尴尬情况。此外,通过调查发现,在目前从事水环境监测的工作团队当中,部分工作人员并没有水环境监测资格,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水环境监测技能培训,在监测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不具有严谨的水环境监测思维能力,因此也就无法保证水环境监测的质量能够达到预期要求。
为了确保水环境监测工作能够达到科学有效的目标,就需要建立起完善的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制度体系,通过制度体系的建立,推进水环境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但是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目前的水环境监测工作中,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制度建设存在一定的不足,相关工作实践的开展具有一定的随意性,造成水环境监测所获得的水资源数据不够精确和全面,无法满足对水资源污染问题进行治理的基本要求。水环境监测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因此需要通过制度的形式,对水环境监测的具体步骤和规范进行规定,从而确保水环境建设工作能够按照规章制度的要求严格进行,以确保水环境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质量保障制度的缺乏无法充分发挥出制度体系对水环境监测质量的促进作用,不利于水环境监测工作的有效开展,更无法促进水资源污染问题的解决[4]。
水环境监测工作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在开展水环境监测工作实践的过程中,需要通过繁琐的操作步骤才能使监测工作顺利开展,并且在水环境监测流程当中涉及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人员,这也增加了水环境监测的难度,为此需要建立起有效的水环境监测管理体系,通过对水环境监测进行有效管理,提升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水平。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在目前的水环境监测工作当中,管理工作未落到实处,存在管理严重不到位的问题,对于水环境监测工作中所使用到的各类机械设备,并没有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进行保存和维护,导致水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受到机械设备问题的影响出现误差增大的情况。此外,由于没有对水环境监测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在开展监测的工作的过程中,相关人员之间无法进行有效的配合,导致水环境监测的工作效率一直无法得到有效提升,甚至由于配合度较差,还容易导致在水环境监测中出现各类纰漏,进而导致水环境监测的整体质量下降,严重影响水资源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水环境监测所获得的相关数据能够有效地帮助技术人员改善水资源状况,使水资源污染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而为了能够使水环境监测所获得的数据更加具有精确性和科学性,就需要建立起完善的水环境监测指标体系,通过与指标参照对比,积极开展水环境监测工作,能够使水环境监测的整体质量得到提升,使水环境监测所获得数据的有效性得到切实保证[5]。通过调查发现,在目前的水环境监测工作当中,由于涉及的部门较多,工作内容较为复杂,因此并没有形成完整有效的监测指标体系,无法通过监测指标体系的建设,对水环境监测工作进行全面控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水环境监测效果无法达到目标要求。例如,在水利部门对地表水进行监测和治理的过程当中,水利部门不仅需要做好地表水的监测工作,还需要对地下水的基本情况进行有效监测,确保地下水水质能够达到标准要求,使供水系统能够正常运行。但是同时国土资源部门的部分工作内容也是对地下水进行监测和管理,这就造成了不同部门在工作内容方面的重叠,导致职责界限不够清晰,无法按照统一的监测指标开展相关工作,也就使得水环境监测工作的效率和效果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为了能够有效地开展水环境监测工作,使水环境监测的质量得到有效控制与保障,需要对现有的水环境监测方法进行创新和升级,不断改进质量控制和质量保障策略,增强水环境监测的有效性,最终实现对水资源的良好保护。通过研究,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障工作。
为了能够有效地做好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障工作,就需要对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使水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从而为水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笔者认为,提升水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需要首先激发工作人员对于水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视程度,使水环境监测工作人员能够充分认识到开展水环境监测的重要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水环境监测工作人员能够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水环境监测过程中,使水环境监测的质量和效率得到有效保证;其次,为了能够有效增强水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需要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教育培训活动,定期培训主要是确保工作人员能够通过有计划的学习,不断增强自身专业知识储备,而不定期的培训教育,主要是针对该领域新出现的技术和理论知识进行突击性学习,从而使水环境监测工作人员能够拥有更加全面和完善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为水环境监测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除上述内容之外,还应当加强对水环境监测工作人员工作实践情况的监督和指导,对于工作人员在开展监测工作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及时进行指导和改进,为水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为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提供有力的支持。
完善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障制度体系构成内容复杂多样,但是最终的目标都是为了提升水环境监测的整体质量。因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水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建设。首先,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应当确保能够发挥出应有的规范与保障作用,使水环境监测工作人员在开展相关工作时能够有据可依。通过制度体系的建设使参与水环境监测的所有工作人员都能够明确自身工作职责,一旦发现问题能够做出有效处置,而对于无法有效处置的问题,应当及时按照制度要求向上一级领导进行汇报,从而确保各项问题都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其次,对于质量控制和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应当充分听取基层工作人员的意见,使基层工作人员对于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相关看法能够融入制度体系的建设当中,从而有效提升制度体系建设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此外,在水环境监测制度体系的建设当中,还应当充分参考国外有关建设经验,从而不断完善现有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障制度体系,使制度体系的覆盖能够更加全面;最后,应当确保参与水环境监测的工作人员能够在该制度体系下进行良好的双向交流和沟通,使监测工作中的相关信息能够及时地上下传递,从而确保水环境监测工作能够在规范的要求下进行,确保水环境监测的质量能够稳步提升。
为了使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障水平得到不断提升,除了需要建立起完善的制度体系之外,还应当在实际的工作当中有效加强对水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工作,通过有效的管理使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水平得到切实提高,保障水环境监测的质量能够达到相关标准的要求。首先,在开展水环境监测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对参与水环境监测的工作人员在技术能力方面和专业能力方面提出明确的要求,对于不符合相关要求的工作人员,严禁从事水环境监测工作,从而确保水环境监测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使水环境监测能够为后期的水环境治理提供有效的数据参考;其次,需要对实验室操作的相关内容进行有效的管理,不仅要使水环境监测工作能够符合技术规范要求,从而确保水环境监测质量的有效性,还应当在开展实验室实验时,最大限度地保障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确保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不受影响。对于实验室当中进行水环境监测实验的相关精密设备,应当制定出完善的维护条例,使相关精密设备能够在参与水环境监测工作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确保监测结果具有较强的实效性;最后,在进行水环境监测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对样本采集进行有效管理,确保能够将采集到的样本放置于合适的容器当中,并对采集地点以及其他情况进行详细记录,确保采集的样本能够发挥出较强的代表作用,使水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更加科学有效。对于违反样本采集管理规定的工作人员,应当及时给予教育批评,确保其能够有效改进工作方法,使样本采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不断增强。
为了能够有效减少监测指标的缺乏对于水环境监测工作的不利影响,需要水环境监测管理部门牵头,同相关部门一起建立起完善的水环境监测控制指标体系,通过监测指标体系的建立,为水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的指标参考。一方面,应当对目前水环境监测管理部门进行职责划分,确保不会出现职权重叠的问题。使相关工作人员在开展水环境监测工作时,能够做到科学高效,不会因责任界限不清晰而出现互相推诿的情况;另一方面,在建立水环境监测控制指标体系的过程当中,应当进行充分的实际调研,根据各地区不同的水质水文条件开展有针对性的指标体系建设工作,从而使监测控制指标体系的建设能够真正地促进水环境监测工作的有效开展,为水环境治理奠定良好基础。
此外,环保部门应当对本地区范围内的水质情况进行严格的抽样调查,从而使水环境监测的标准和规范体系的建立能够更加具有针对性。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抽样调查的过程中,应当结合水环境监测项目的实际需求以及综合考虑监测设备和工作人员专业能力等各项因素,从而建立起更加具有针对性的监测指标体系。还应当注意的是,对于水环境监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同项目部门、不同单位间要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从而使水环境监测的效率得到显著提高,为后期水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数据基础。
综上,在开展水环境监测工作的过程当中,需要确保水环境监测工作能够在规范下科学有效地进行,不断提升水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建立起完善的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和质量保障制度体系,从而使水环境监测的质量能够得到更加有效的提升,为水环境治理和水资源污染问题的解决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