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赵尔巽 柯劭忞 等
埙字牖如,江苏长洲人。以官学教习议叙知县。康熙十七年,授登封县,单骑之任。途中与登封吏同宿逆旅,吏不知也。至县三日,拜岳,誓不取一钱,不枉一人。衙前树巨石镌曰“永除私派”。设柜,民自封投,无羡折①。招集流亡,督之耕种,相其土宜,课植木棉及诸果实。大修学宫,复嵩阳书院,宋四大书院之一也,延耿介②为之师。导诸生以程、朱之学。自县治达郊鄙,立学舍二十一所。课童子,以时巡阅,正句读,导之以揖让进退之礼。间策蹇驴历诸郊问所苦,有小争讼,辄于阡陌间决之。西境有吕店者,俗好讼。埙察里长张文约贤,举为乡约,俾③行化导,浇风一变。里长申尔瑞负课且受杖,路拾人输税金,返之,宁受责,不利人财,埙义之,旌其门。乡民高鹏举死,妻孟年少,舅欲强嫁之,孟哭夫墓将自缢,埙适微行,问其故,给以银米劝还家而免其徭,岁时存问,俾终其节。县故多胥役④,时狱讼日尟⑤,奸伪无所容,诸胥多自引去。其更番执事者,退则操耒耜为农,以在官无所得钱也。开萼岭二百里,复古辕路。建古贤令祠,修鄢公墓,崇祯末为令守城抗贼死者也。在官五年,民知向方⑥,生聚日盛,大书“官清民乐”于门。耿介尝叹曰:“年来嵩、洛间,别一世界矣!”二十二年,以卓异荐,擢广西南宁通判。去之日,民遮道哭,立祠于四乡,肖像祀焉,榜曰“天下清官第一”。至南宁,未几,乞归。母丧,服除,赴京师,卒。
(原文据中华书局1977年版《清史稿》)
【注释】
①羡折:羡,丧失。折,损失。
②延耿介:延,邀请。耿介,清初大力提倡讲学的学者,曾参与编修《明史》《大清会典》等。
③俾(bǐ):使、让。
④胥役:胥,掌管文书的小官吏。役,专供驱使的仆役。
⑤尟:同“鲜”,少。
⑥方:指礼义之方,即道理。
【译文】
张埙,字牖如,江苏长洲人。因为通过官学教习的选拔考试当了七品议叙知县。康熙十七年(1678年),张埙被授予登封知县一职,他单身骑马前去上任。在路上,张埙遇到了同样前去上任的登封县官吏,但他并没有显露自己的知县身份,和他们住在同一个旅馆,这些官吏都不知道张埙原来是自己的长官。到登封县第三天,张埙就祭拜中岳嵩山,向天发誓在职期间不妄取百姓一钱、不冤枉百姓一人。张埙在自己的县衙前树立一块大石头,上面刻着“永除私派”(永远根除地方政府私下征收各种捐税)四个大字。还专门设立了一个举报箱,老百姓可以自己将举报信封好投进去,这些信从来不会丢失,都能得到及时处理。张埙还招抚汇集流亡的百姓,监督管理他们耕种,看土地适合种植什么,督促指导他们种植木棉以及各种果树。张埙大力修复登封本地的学校,所修复的嵩阳书院为宋代四大书院之一,于是特别延请当时弘扬书院讲学精神的学者耿介来主持嵩阳学院并教授学徒,教导儒生程朱理学。从县城到边远的郊区,一共设立了21所学堂。按照规定教学内容要求儿童完成任务,张埙按时巡视考察,还为学生们分章断句,指导他们学习作揖谦让进退等各种礼仪。有了闲暇时间,张埙就骑着一头驽弱的驴子到各郊区调查询问百姓疾苦,发现某地有小的矛盾纠纷诉讼,就在田间小路上为他们判决了。当时登封西面吕店这个地方,有喜好诉讼的恶劣风俗。张埙考察到当地乡里有个叫张文约的人十分贤德,就推举他来主持乡约,让他来推行教化,引导百姓,吕店轻浮浅薄的诉讼风气由此改变。有一个叫申尔瑞的里长亏欠赋税将要受到棍棒的处罚,但他有一次在路上捡到了别人缴纳租税的金钱,却很老实地全部返还给失主,宁可自己遭受责罚,也不从别人的钱财中非法获利,张埙得知后深感申尔瑞很有仁义节操,于是到他家里对他进行了大肆表彰。有一个叫高鹏举的乡民死了,妻子孟氏还很年轻,她的兄弟想要强行将她改嫁,但是她却不同意,在夫君坟墓前痛哭一场后正准备上吊自杀,正好张埙微服调查民情从这里经过,问清楚缘故以后,赠送给她一些钱粮,劝她回家,并且免除她的徭役,每年都定时去慰问她,最终让她得以按照自己的本意守住贞节。此前登封县有很多掌管文书、专供驱使的官吏差役,自从张埙上任以后诉讼案件越来越少,弄虚作假的奸猾之事没有了容身之处,这些官吏差役便大多离开了县衙,另谋工作。留下来的官吏轮流处理公事,不当值的时候就回家拿起农具做农活,因为在官署里工作也没有多少收入,不足以养家。张埙组织百姓在萼岭开垦了二百里的土地,又修复了自古以来就有的形势险要的山路。为本地古代贤人修了祠堂,还专门为崇祯末年守城抵抗贼军而殉职的登封县令鄢廷诲修缮了陵墓。张埙在登封县任职5年,老百姓便都懂得礼义之道,生活积蓄也越来越多,不少百姓都在大门上刻写了“官清民乐”四个字。5 年来经常在登封县讲学的耿介曾经深有感慨地说:“近年来嵩洛一带,仿佛变成另一个世界了!”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张埙因为政绩卓著而受推荐,被提拔为广西南宁通判。他离开登封县的那一天,老百姓都哭泣着拦路挽留,张埙走了以后,百姓们都怀念他,在很多地方为他建了祠堂,画了他的肖像并经常祭祀,祠堂匾额上刻写着“天下清官第一”。张埙到了南宁后不久,便因母亲生病向朝廷乞求回家。后来他母亲去世,服丧结束,张埙又去京城任职,死于任上。
【简析】
学界一般认为,清朝的人物传记,《清史列传》比《清史稿》叙述得详尽得多,但也不尽然。以《张埙传》而言,两书记载内容、文字体量都基本相同,但《清史稿》记载的事情更多,《清史列传》中记载了张埙与申尔瑞的具体对话,还增加了康熙二十一年(1682 年)登封春夏干旱张埙祈雨与乡长郭九合输送赋税路遇老虎提及张埙之名便令老虎俯首避去这两件事情,看似人物形象更有感染力,实则显然是作者有意煽情,反而减损了其史料的可信度。相比之下,《清史稿》的记载文字更加朴素,张埙清官的形象也更加平实真切而令人敬仰。整篇传记中,作者都以“寓褒贬于行事”的春秋笔法而对张埙的大小事迹赞不绝口,主要有三条线索:一是张埙上任途中不暴露知县身份,与后面骑驴探访民生疾苦、正好碰见高鹏举妻子将要自缢两件事情前后呼应;二是上任之初祭拜中岳并发誓“不取一钱,不枉一人”、衙门前立石刻字“永除私派”,与离任之时登封生聚日盛、狱讼日少、百姓大书“官清民乐”于门、祠堂刻匾“天下清官第一”并予以祭祀前后呼应;三是大修学宫、重视礼义教化、请耿介为师,与亲自教导学生作揖谦让进退之礼、举用张文约主持乡约改变风俗、旌奖申尔瑞和孟氏、耿介感慨近年来登封气象改旧换新前后呼应。三条线索章法井然,从而大大凸显了张埙清官的典型模范形象,令人敬佩之心油然而生。
随笔:
冷静的心,在任何环境里,都能建立更深微的世界。
——冰 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