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邹平市农业农村局 唐庆杰
小麦机械收获是小麦生产的重要环节,是小麦丰产后夺取丰收的关键所在。山东省邹平市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全市粮食种植面积在11.4 万公顷左右,其中小麦种植面积5.7 万公顷左右。据相关调查,小麦平均收获损失率为3%左右,部分地块甚至达到4~5%。雨后的麦茬田里,常常看到葱郁的麦苗,就是机收损失造成的。据测算,机收损失每降低1 个百分点,全国就能挽回粮食25 亿斤以上。机收损失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收获机具、机手操作水平、收获时机等因素。
粮食作物机收损耗与机具性能密切相关。小麦联合收割机结构复杂,使用中经常会出现堵塞、飞溅等故障,造成机收损失。小麦联合收割机的更新换代周期一般为5~8 年,不同使用年限的收割机技术状态会产生一定的差别。智能测控设备可自动监视技术状态参数,并适时调整相关参数,即通过调整脱粒滚筒与凹板间隙大小、割台高度、前进速度、滚筒传递等降低机收损失率。收割机的新旧老化程度、使用年限长短等都是机收落粒损失的原因。一般新收割机的各项指标性能优良,各部位协调性好,故障少,能够保证收获时落粒较少。所以应积极发挥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引导作用,优先支持联合收割机的报废更新,促进农机升级换代,把不合格、不耐用、不适用的产品挡在政策支持范围之外,使收割机的调配、维护、调理达最佳性能状态,确保机损率降至最低。应鼓励科研机构和生产企业研发高效低损机械,加快新技术新装备推广应用。
机手操作技能是小麦收获安全作业、高效减损的最重要保障,小麦联合收获机使用需要机手具有良好的技术素养和操作技能。
1.认真检查,精准启动。在发动机器前,应认真检查变速杆、主离合器操纵杆、卸粮离合器操纵杆是否处在空档或者分离位置,确认机器周围无人靠近才能开始工作。出现作业故障时,必须停车熄火处理,变速杆放空档位置,分离脱谷离合器。故障排除后,所有驾乘人员归位后,才能重新启动机器作业。
2.实时调整凹版间隙。当用较小的凹板间隙收获较干燥的小麦时,会增加清选系统的负荷,堵塞筛孔,籽粒洒落地面,收获损失增加,应手动调整轴流小麦收割机的凹版间隙。
3.因时而动因地施策。机手应针对气象变化、作物田间状况、地块作业条件等因素,因田因时调整作业参数,最大限度降低损失。作物收割早期或作物较潮湿时,应在降低前进速度或降幅收割的同时,调小活动凹板间隙,防止脱不净,穗头有籽粒。转弯时应停止收割,采用倒车法转弯或兜圈法直角转弯,不要边割边转弯。
机收时机是影响小麦机收损失率的重要因素。小麦收获的最佳时机是乳熟末期至蜡熟期,此时茎秆已全部变黄,叶片枯黄,茎秆尚有弹性,籽粒内部呈蜡质状,含水率在22%左右,生理完全成熟,干物质积累达到高峰,品质好,产量最高,是收获的最佳时期。“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丢。”过早收获籽粒含水量高,脱粒滚筒工作时间长、作用力大,破碎损失多。过熟时,易脱落,茎秆干枯,易碎,引发倒伏或折断,落粒损失多。实际生产中,很多农户为了省去晾晒、烘干环节,而选择在完熟后收获,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机收损失。政府应通过项目引导,增强产地烘干能力,降低烘干成本,促进适期收获。
目前,虽然土地流转面积逐年扩大,但整村流转量仍然不足,有的大户承包几十个农户的土地,虽然有几百亩地,但分散在几十块地,联合收割机无法大面积连续作业,造成单次作业面积小,折返、调头多等现象,不仅效率低而且损耗多。据调查,户均10 亩左右,其中单次作业面积小于10 亩的地块占75%左右,加上小面积种植,地块分散,收获作业路径折返多等现象,是造成小麦联合收获作业效率低、小麦田间收获损失增加的原因之一。
收割机作业时,有时会出现割台堆积,喂入不均现象,严重时会出现堵塞的问题,需要清理出堵塞物,检查喂入不均原因并排除,如果原因不能消除,会造成新的堵塞。
1)拔禾轮位置距离割台喂入搅龙过远,切割下的作物不能及时连续喂入搅龙,堆集成团。要正确调整拔禾轮前后位置,在弹齿不碰刀的前提下,拔禾轮要尽量后移。
2)收割机喂入搅龙的螺旋叶片磨损不均,会造成靠喂入口的中间段比两侧磨损量大,不及时调整,当中间段的搅龙叶片与底板间的间隙过大时,会造成作物堆集到一定厚度才能喂入,出现成团喂入;要检查割台喂入搅龙叶片,有变形的搅龙叶片应及时修复,并调整其与底板的间隙为10mm,保持喂入链与伸缩齿尖的距离在25~45mm 之间,不符合时,可将喂入链耙被动链轮前移或将割台喂入搅龙后移。调整割台过桥链耙的张紧度,当喂入阻力过大时能及时输送,避免喂入搅龙和滚筒的堵塞。
3)割台喂入搅龙的叶片与底板不平行,出视一边高一边低的问题,也会造成进入喂入链耙的作物一边多一边少,出现喂入不均,严重时出现堵塞的现象。
发动机转速过低,低于额定转速,或传动带打滑造成丢转,会造成夹带损失。收割机工作时发动机须在大油门、额定转速下全负荷工作,但不要超负荷工作;前进速度过快,喂入量过大,也会造成排草夹带损失。
机收损失除了与机械本身技术有关,农艺技术对机收减损同样重要。一方面要引导农民统一作物品种、播期、行距、施肥和植保,农作物品种和种植模式要方便农机作业。另一方面农机的设计制造要适应农艺技术的要求。两者需相互适应和相互配合。小麦品种特性是影响机收损失的重要方面,株型紧凑或者半紧凑、分蘖成穗率高、穗层整齐度好、根系发达、茎秆坚韧、抗倒伏、抗穗发芽能力强、抗病性强且落黄好的品种有利于机收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