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农牧业机械化服务中心 张 智
大豆玉米既是人类的重要食物,又是畜牧业的优质饲料和工业原料。据预测,我国常年需求大豆1.2 亿吨、玉米2.5 亿吨,要生产足够的大豆玉米需要近15 亿亩的播种面积。大豆玉米是同季作物,我国耕地资源有限,协调大豆和玉米生产很重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当前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的重要举措。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很好的将巴彦淖尔市玉米种植优势与畜牧业有机结合,对全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粮改饲”、耕地质量提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巴彦淖尔市自2022 年承担内蒙古自治区安排的23.5 万亩的复合种植任务,现已落实种植面积25.8 万亩。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简称玉豆带状复种)是在传统的玉米间混大豆和玉米间套甘薯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而来,采用宽窄行田间布置方式,充分利用边行优势,实现大豆与玉米带状间作套种,年际间玉米带与大豆带交替轮作,达到适应机械化作业、玉米大豆和谐共生的一季双收种植模式。
巴彦淖尔市在全国农技中心发布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指导意见》的指导下,结合本地多年试验示范成果,兼顾农民种植习惯和农机具情况,制定了适宜巴彦淖尔地区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模式,重点推广大豆玉米4+4 模式。
(1)玉米采用0.7 米或1.7 米宽膜覆盖,地膜厚度0.01 毫米以上;大豆采用1.2 米宽膜覆盖或不覆膜,带宽3.5 米。玉米2 膜4 行,小行距40 厘米,大行距60 厘米,穴距25 厘米,每穴2 粒,约占地0.55 亩;大豆4 行,行距30 厘米,穴距22厘米,平均每穴3 粒,约占地0.45 亩;玉米大豆间距60 厘米。
(2)玉米采用1.4 米宽膜覆盖,地膜厚度0.01毫米以上;大豆采用1.2 米宽膜覆盖或不覆膜,带宽3.3 米。玉米2 膜4 行,行距40 厘米,穴距26厘米,每穴2 粒,约占地0.55 亩;大豆4 行,行距30 厘米,穴距24 厘米,平均每穴3 粒,约占地0.45 亩,玉米大豆间距60 厘米。
1.播种作业机具。巴彦淖尔市农机部门根据农业部门提出的农艺要求,依托全市农机生产企业,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专用播种机联合攻关,补齐专用机具短板。在精量播种机的基础上,通过改进、试验,研制出适合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要求的一体化播种机具并批量生产。目前,2BPD-4型、2BPD-8 型、2BQPDF-4 型、2BQPDF-6 型、2BQPDF-8 型、2BPDF-4 型、2BPDF-6、2BPDF-8型播种机审核通过、完成公示,成功进入内蒙古自治区大豆玉米播种机新产品初选名单。
大豆玉米分步播种时,应注意选择适宜的配套动力轮距,避免后播作物播种时碾压已播种苗带,影响出苗。播种机应满足株行距、单位面积施肥量、播种精度、均匀性等方面要求;作业时,注意保持衔接行间距均匀一致,防止衔接行间距过宽或过窄。
2.病虫害防治作业机具。根据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病虫害发生特点,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重点预防玉米地老鼠、红蜘蛛和大豆地下害虫、豆秆黑潜蝇的防治,应选用专用喷雾机进行病虫害防治作业
3.机械化收获机具。根据大豆玉米成熟顺序,巴彦淖尔市先收大豆后收玉米。大豆选用小麦大豆联合收获机收获脱粒,玉米可用自走式联合收获机收获果穗或籽粒。玉米大豆混合青贮,在大豆鼓粒末期、玉米乳熟末至蜡熟初,可用自走式青贮饲料收获机同时收获玉米与大豆,然后用青贮打捆包膜一体机完成打捆包膜作业并堆放青贮,或直接压实、密闭贮藏于青贮窖中。
1.加大宣传力度。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技术是一项新的高产栽培技术,农民受传统和知识结构影响,相对认识慢,加之推广部门宣传能力弱,培训力度小,制约和影响了更大范围、更大规模的推广,必须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农牧民认知这项技术,才能大范围、大规模的推广应用。
2.坚持政府引导。通过政府引导、部门牵头、乡镇主责、主体实施、农户参与,算好政治账、大局账、长远账、效益账,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合力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工作落实。
3.加强组织协调。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栽培技术是一项涉及品种、农机具研制和推广的新技术,要想更大规模的推广,需要建立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机制,协调和理顺地方和部门的协作关系,形成顺畅的工作机制。
4.选择适宜农用机具。因地制宜选择适宜农用机具,加强农机配套技术培训指导,积极组织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主体开展全程托管服务和跨区域作业,提高农机使用效率,降低耕、种、收关键环节人工成本投入。
5.整合项目资金。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栽培技术为巴彦淖尔市专项推进农业项目,将各项惠农政策和农业项目捆绑,比如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项目、稳粮增效工程等,可以解决推广经费不足问题。
6.坚持规模经营。优先鼓励支持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订单生产、土地流转、托管经营等方式,集中连片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便于品种、技术和机械统一,推动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