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高康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三农”工作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并庄严地写入了党章,为新时代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今年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之年,也是《乡村振兴促进法》施行一周年。不久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伟业宏图,使命神圣,任重而道远。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体部署以来,举国上下按照党中央要求稳步推进实施,大江南北如火如荼因地制宜开展,硕果丰盈,斐然可观,这得益于党中央的高瞻远瞩和正确决策,得益于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探索实践,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先前开展的新农村建设及以往所有的农村工作相比,是质变、是革命、是彻彻底底的跃升,而不是小打小闹、零敲碎打、修修补补的改良,其意义要比新农村建设等深远得多。乡村振兴是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的全面振兴,目的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推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显著加强、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整体布局在农业农村领域的战略安排,贯穿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过程。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虽然与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都是“五句话”、“二十个字”,但乡村振兴的内涵更丰富更宽泛,要求也更高更深广。一是标准更高,从“生产发展”到“产业兴旺”,从“生活宽裕”到“生活富裕”,一步一台阶,步步坚又实;二是内容更全面,涉及到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布局更周全,一环扣一环;三是路径更清晰,既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体系,又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经营体制改革,使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了具体抓手;四是措施更得力,要求“五级书记”协同联手抓乡村振兴,特别强调县委书记要当好“一线总指挥”,坚持“四个优先”稳步推动;五是时限更明确,有“三步走”的时间表路线图,依循蓝图,有序推进,精准发力,如期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之目标时不我待;六是法规更完善,从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国情农情出发,制定并颁布了《乡村振兴促进法》及其具体实施办法等,依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有了根本遵循和法治依托。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是“人”的素质提升。乡村振兴,人才先行。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始终贯穿于乡村五大振兴全过程,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和澎湃活力。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以人才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情使然;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亦越来越成为社会的普遍共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才的力量功不可没。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乡村人才振兴工作,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历年都把农业农村人才工作列为重要内容,纳入当年工作要点予以推动;各级各部门坚定不移推进人才强农战略,着力叫响农业农村人才品牌,以扶智强农助力智慧农业农村发展,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乡村振兴促进法》护航下,一支日益壮大的乡村人才队伍已然成为乡村转型崛起、振兴发展的源头活水。
千秋伟业,人才当先。这是我们干事创业的先决条件。2021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开宗明义强调,“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可以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是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一懂两爱”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我们要辩证看待人才振兴对乡村振兴的积极影响,正确认识人才振兴带动乡村振兴的引领作用。诚然,乡村振兴进程中产业兴旺是前提,产业发展是重点,只有产业兴旺发展了,农民收入才能稳定增长,乡村生活才会更加美好,共同富裕也才有持久保障,这是毫无疑义、毋庸置疑的。但万万不能忽视的是,产业的兴旺发展,是基于“人”的积极性、能动性的充分调动和有效激发,靠的是“人”的素质提升、踔厉奋进和主动作为。乡村经济社会能否高质量发展,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可否高效能推进,归根到底在于人的发展进步,有赖于人的观念创新,取决于人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的有效提升。“人”是第一要素,也是决定因素,是乡村振兴的基石。“人”的素质跟不上,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谈何容易,到头来强农富农也只能是句空话。所以说,注重人的素质提升,是乡村振兴之根本大计,任何时候都不可小觑。
长期以来,乡村中青年、优质人才持续外流,乡村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素质偏低、老龄化严重等问题较为突出,始终困扰着“三农”事业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需求之间存在着很大差距,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对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有效破解人才短缺难题,强化人才弱项,补齐人才短板。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要认真分析制约人才发展瓶颈的深层次原因及现实问题,有的放矢强化措施,持续完善政策体系,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统筹推进乡村实用人才梯队建设,当下务必注意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农村基层组织负责人即村干部,主要包括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以及农村其他经济社会组织负责人、带头人等,他们负责主导各行政村日常事务及其各类经济组织工作,是党在农村行使职能、服务百姓的基础,是乡村治理的主力军,其政策水平及工作能力高低,直接影响着农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0年10月,村“两委”任期由3年改为5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集中进行、与县乡同步开展的首次换届开始。目前,全国49.1万个村班子顺利完成换届。数据显示,换届后村班子结构特别是带头人队伍实现整体优化,学历明显提升,能人比例上升,妇女成员比例上升,年龄普遍下降。村党组织书记兼任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比例也普遍提升。
高素质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核心骨干,整体受教育程度较高,他们头脑灵活,视野开阔,理念超前,生产经营能力强且经验丰富,易于接受新思想新事物。鼓励强化农民群众积极参加相关农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使其具备较高职业素养,应成为新时代高素质农民发展成长的常态。据农业农村部抽样调查统计,截至2020年末,高素质农民总量超过1 700万人;有15%以上的人获得了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超过10%的人获得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这些人主要包括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者,以及种养大户、专业大户等规模农业经营户人员,他们主要从事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主体、主要农产品供给主体和社会化服务主体。截至2021年末,全国家庭农场名录系统填报数量超过300万家,51.74%的人接受过初中教育,73.25%的人接受过生产技术技能及经营管理相关业务培训。
这些人分为管理型、经营型、技术型三类,主要在农民合作社及合作社联合社中担任重要职务,负责农民合作社管理、经营、技术等日常事务,他们的一举一动,直接关乎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截至2021年4月,全国依法登记注册的农民合作社达到225.9万家,全国县级及以上示范社达到16.7万家,联合社超过1.4万家。根据抽样调查,管理型带头人(农民合作社理事长、监事长)平均年龄为46.9-48.2岁,学历以高中为主;经营型带头人(经理、职业经理人、市场营销负责人等)18.4%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农民企业家是我国企业家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扎根农村、立足农业、心系农民,以经营各类农业企业为职业的人,是农业生产要素的组织者和农产品市场的开拓者,以及现代农业产业、业态、模式的创新者,是带领农业企业发展壮大的核心要素,是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前行、带动农民创新创业和就业增收的重要力量。截至2020年末,全国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9万多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 120家,初步构建起了国家、省、市、县四级现代化农业企业发展格局,呈现出强劲的创新发展活力。
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头人是适应农业生产发展、农村居民生活、乡村建设管理等需要,组建带领农业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农资供应、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统防统治、烘干收储等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和从事养老托幼、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管护等农村生活性服务业的人才。他们具有带动小农户、连接大市场、提供农村居民生活服务的突出能力,是推动农业农村专业化社会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2020年,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超过300万个。其中,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约28万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6.5万个、企业3.5万个和各类农业服务专业户45万个。此外,还有一大批服务于乡村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管护等专业化服务人员。
这些人主要包括返乡入乡创业创新带头人,农村创业创新导师人才、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其中,返乡入乡创业创新带头人是核心力量,包括返乡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科研人员、退休“新乡贤”等返乡入乡创业创新人才。截至2021年末,全国返乡入乡创业创新人才达1 120万人。其中,返乡农民工创业创新人数达700多万,约占六成以上。
乡村要振兴,人才必振兴。乡村振兴之道,重在多途径、多层次培养造就高素质的乡村技能人才。近年来,农业农村部立足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农业农村实用人才发展的现实需求,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建强人才队伍,完善基础保障,积极开拓创新,细化具体措施,从2006年起便启动开展了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示范培训工作,已建立30个部级基地、10个省级基地,部省两级基地覆盖到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截至2020年末,共组织举办各种示范培训班1 600余期,培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各类农村实用带头人16万余人,其中大学生村官班350余期,培训学员3.5万余人。
新的时代条件下,如何突破乡村人气不旺、乡村人才队伍不强、乡村吸引力不足的瓶颈,努力达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梯队建设培养好“一懂两爱”高素质乡村人才队伍至关重要。一要进一步强化乡村人才资源开发,健全人才入乡激励体制机制,破除人才“壁垒”,推动乡村产业所需人才规模不断壮大、素质稳步提升、结构持续优化。二要大力培育乡土实用人才,持续培养壮大高素质农民队伍,分层次、分类别、分阶段有的放矢开展全产业链培训,以及“半农半读”农民中高等学历教育,着力加强对“土专家”、“田秀才”培养和使用,造就一批乡间技艺技能人才。三要健全完善政策配套保障体系,切实加大农业农村高科技领军人才和团队引进培育力度,提升关键领域科技创新驱动和成果转化能力。
概而言之,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有机整体,协同互促,相辅相成;乡村全面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一蹴而就,要谋定快动,统筹推进。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是社会的永恒主题。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是评价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质量的重要标准。新时代新征程上,在促进农民走向共同富裕中,人的作用不可低估。乡村人才职业技能的提升,要在健全完善体制机制的前提下,综合施策,常抓不懈;乡村人才素质的成色,要在乡村振兴发展的火热实践中,淬砺磨炼,追梦卓越;乡村人才动能的检验,要在建立规范政策法规保障体系的基础上,释放能量,建功立业。各级涉农部门要因地制宜,创造条件,营造氛围,让乡村人才在希望的田野上充分施展才华,发挥聪明才智;让他们用自己的真才实学把乡村振兴“论文”写在神州大地上,使自己的人生更富有更出彩更有价值。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我们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矢志不渝坚持做好自己的事情,守正创新、勇毅前行,确保党中央大政方针落实到位,攻坚克难、担当作为,力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行稳致远。一句话,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叫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富裕,使乡村真正成为宜居宜业、望得见绿水青山、记得住岁月乡愁的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