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泓瑞
(甘肃省景泰川电力提灌水资源利用中心,甘肃景泰 730400)
在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中,农田水利灌溉防渗渠道占据较大的比重,若是农田水利灌溉防渗渠道达不到相应的质量要求,将对农田水利工程发挥功能造成一定的限制。分析现阶段实际施工情况发现,大部分农田水利灌溉防渗渠道施工都无法达到较高的施工质量,导致在农田水利灌溉防渗渠道中经常出现渗漏问题,不同程度上对各地农业生产造成了影响。近年来,我国不断增加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数量,同时农田水利灌溉防渗问题也变得越来越明显,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相关人员合理应用相关的施工技术,保证防渗渠道渗漏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从实际发展角度分析,我国作为人口大国,粮食安全问题直接影响社会稳定,而农田水利工程在保障农业灌溉水源充足,为粮食生产提供基础条件保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提升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渗漏问题会导致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缩短,同时会导致大量水资源浪费,而浆砌石施工技术是农田水利防渗漏工程中比较典型的施工技术,能有效提升农田水利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因此加强对浆砌石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从工程建设角度分析,浆砌石施工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其原料可以做到就地取材,这就使得原料运输、采购方面成本投入大幅降低,同时资源利用率大幅提升[1]。因此,浆砌石施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能够体现出较好的经济优势,可以显著提升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
从本质层面分析,浆砌石技术应归属于渠道灌溉模式,而二者之间又存在一定差别,主要体现在受技术形式影响,浆砌石施工完成后可以显著提升渠道材料之间的密实度,进而提升灌溉渠的防渗透性,落实节约水资源的战略目标。同时,浆砌石施工过程中应用了胶凝材料,这就使得砌体结构稳固性大幅提升,可以实现延长混凝土材料使用寿命的目标,进而确保实际施工效果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通过对已有工程经验进行梳理与分析可知,浆砌石施工技术适用性较强,可以满足多种环境条件下的施工与使用要求。由于不同区域之间地质条件等因素差异性较大,因此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依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施工技术。而浆砌石施工技术对施工条件的要求相对较低,施工单位只需依照工艺流程开展清理、泥浆配制等工作即可达到相应的施工效果。
很多因素可能导致农田水利灌溉渠道中出现渗漏问题,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深入分析问题成因,同时制订针对性的保护措施。通过分析得知,导致出现渗漏问题的因素主要分为以下3 种。
人为因素主要体现在2 个方面。1)农田水利灌溉防渗渠道施工并没有达到相关的质量要求,导致施工完成后留有各种隐患。2)施工初期存在非常频繁的人为活动,从而不断改变土壤地质,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防渗渠道的抗压能力,提升了渗漏事故发生的概率。
水利灌溉防渗渠道施工不可避免地会对周围的生物产生影响,如在施工中穿过了穴居生物的洞穴,使其不得不进行其他道路的开辟,在这个过程中会使水利灌溉防渗渠道遭到破坏,致使渗透问题发生,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工程出现塌陷的情况。
农田水利工程所用的土都是从周边获取的,而且大部分为砂砾土地区。如果在施工的过程中没有有效压实土壤,会对水利灌溉防渗渠道的质量产生影响[2]。此外,当河道水水位低并且地下水位高时,由于内外水压差的影响会损坏渠道,导致渠道出现严重的渗透问题。通过分析得知,地质原因导致的水利灌溉防渗渠道破坏普遍发生在大面积灌溉或者大雨后,具有突发性和破坏性大的特点。
为深入探究浆砌石施工技术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要点,本文选取实际案例进行具体说明。案例工程为某县新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该工程建设目的是确保农田灌溉所需水资源供应充足。该工程在建成后可以满足127.7 hm2的农田灌溉要求,项目区内农作物额定用水量为603 m3·hm-2,考虑到该区域内存在老旧渠道,因此在实际进行施工过程中需要依照灌区面积及水源渗漏程度对防渗改造断面尺寸进行计算。技术人员在经过仔细计算后得出,浆砌石工程量需要8 万m3。
从工程建设角度分析,施工建材直接影响施工质量,因此案例工程中,施工单位对施工材料质量问题作出重点关注。本次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石料、水泥、水、砂及砂浆材料,施工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针对相关规范严格开展材料选取工作。
在石料方面,依据浆砌石工艺要求,为确保成品稳定性,石料厚度及质量分别控制在20 cm 及25 kg以上。不符合该标准的石料不可用于主体施工中,否则会导致砌体稳定性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此类石料主要用于填补缝隙,且总使用量应控制在总应用量1/10 以下。施工所用石料在运输过程中应确保堆叠与摆放科学性,同时控制运输速度,避免石料在运输流程中出现损坏。施工单位对石料保存区域进行遮光处理,同时确保石料保存区通风性不受影响,避免石料出现问题。
在水泥、水、砂方面,施工单位在实际作业过程中严格依照我国现行规范进行,选择无有害物质的洁净水作为拌和作业用水。施工技术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依据工程建设实际情况,决定选用中砂材料作为细骨料,同时根据工艺要求,技术人员将砂中黏土含量控制在5%以下[3]。
在砂浆材料方面,施工技术人员在充分考量施工实际需求的前提下对其配合比进行现场试验,并得出最佳比例。技术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将砂浆稠度控制在30~50 mm,并依据施工区域内空气温度、湿度等因素变化对砂浆稠度进行相应的调整。案例工程中,施工单位在开展砂浆搅拌作业过程中利用0.5 m 拌和机,并将搅拌时间控制在4 min 以上,同时技术人员还对搅拌间歇时间进行严格控制。
4.2.1 确保工程平整性
案例工程中,施工单位为确保后续施工流程有序开展,充分遵循工艺要求中的平整性原则,严格依照相关工艺要求将层面砌体及相邻层面砌筑面高度控制在同一水平面上。同时,施工单位在实际作业过程中依照标准规范要求将相邻砌筑面间隔控制在20~30 mm,以避免因间距过大出现平整性不足问题。此外,施工单位在实际作业过程中对暴露在外的面石表面进行平整处理,确保其与角石厚度保持一致。为切实保障施工过程中平整性始终处于规范要求下,施工单位采用带线作业模式,每3 层对砌筑面平整度检测一次[4]。
4.2.2 提升结构稳定性
从技术层面分析,浆砌石施工工艺要求利用石块自重、石块之间的摩擦力及粘结材料性能实现提升砌体结构稳定性的目的。因此,案例工程中,施工单位在实际作业时依照方正性特征进行石块筛选,同时针对不规整石块进行修凿处理,技术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还对石块大小及放置角度进行严格控制,以提升叠放石块的齐整性及稳定性。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通过敲击处理确保石块充分嵌入混凝土材料中,确保不出现石块松动情况,以达成表面平整、内部紧实的设计标准。为确保各段之间结合密实性及结构完整性,施工单位在作业中保留各段交错部分的台阶。在实际进行砌筑作业过程中,施工人员依照大面朝下要求,利用搭接及错缝技术进行砌筑作业,下部位置上选择质量大且规整的石块进行施工,同时确保座浆始终保持饱满状态。
4.2.3 勾缝施工
依照施工工艺要求,勾缝施工应在砌筑工序完成一天且砂浆尚未完全凝固前开始。施工单位在实际作业中对缝隙中深度2 cm 以下的砂浆进行刮除处理,并对缝隙内进行清洗以确保其无灰渣与积水。在本流程作业中,施工单位选用稠度及标号较高的砂浆依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填充、压实及抹光处理,确保暴露在外的石块形态满足均匀性及美观性要求[5]。依照材料特性要求,技术人员设计浆砌料石、块石、石板及浆砌卵石分别采用平缝及凹缝形式,同时将缝面控制在砌石水平面1.5 cm 以下。
现阶段,我国正在快速发展各种科学技术,很多新型材料不断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水利灌溉防渗渠道施工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例如,土壤固化剂,这种新型材料在现阶段的水利渠道施工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并且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应用效果,能够使土壤的固化程度得到明显提升。但是,土壤固化剂也存在抗冻能力较差的缺点,对存在较大温度差异的地区并不适用,所以施工人员应该综合考虑水利灌溉防渗渠道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使用这种材料,同时相关的研究人员也应该对相关材料不断进行优化,从而使其拥有更好的防渗效果和适用范围。此外,为了使灌溉防渗的效果得到有效提升,施工人员除了可以建设传统防渗渠道外,还可以对暗管或者暗渠进行有效利用,虽然这2 种防渗施工工艺需要较高的成本支出,但其防渗效果同样非常显著,同时能够有效适用于大部分地区,而且能够在很长时间内充分发挥作用。
农业灌溉渠道建设具有复杂性和系统性,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保证整个渠道建设的有序性,因此在准备阶段,施工单位要确保施工方案设计科学全面,这样才能够为日后的实施过程提供一定的帮助。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施工人员要根据当地的地质条件、土壤环境及现有的灌溉水利设施进行全面调查,同时结合当地情况合理规划整个防渗通道,在经过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及时绘制防渗渠道图纸,提高整个防渗渠道的准确程度,并且从各个方向和角度对问题进行解决。
此外,施工人员应在施工准备阶段确定项目管理模式,对防渗渠道项目实施全过程管理。1)明确施工规划设计的施工期,确保施工能够按照规定开展,提高整体的施工效率。2)根据施工进度规划相关的长期和短期的施工目标,将两者相互结合,推动整个防渗渠道的建设过程,确保项目的建设质量。3)准备好相关的施工材料,只有保证防渗渠道的施工材料质量,才能提高工程效率和质量。
在水利灌溉防渗渠道施工完成后,施工人员常忽视养护环节。在完成施工后,应该由专业的养护团队指导养护工作,合理制定养护工作程序,保证各方责任得到有效落实。在完成农田水利灌溉防渗渠道施工后,相关人员应该在6~18 h 内开展养护工作。施工人员应结合施工现场的水泥标号、土壤条件、工程要求、温度、气候环境来确定实际养护措施。在正常情况下,施工人员会使用草帘覆盖施工面,并且借助洒水等措施保持施工面处于湿润状态。条件允许时,施工人员可在施工面覆盖塑料薄膜,保证环境湿度和温度环境适宜,从而有效保护施工面,防止施工面产生裂缝。
在农田水利灌溉防渗渠道施工中,只有合理利用各种防渗工艺,并且在后期合理养护整个防渗渠道,才能为防渗渠道的建设质量提供有效保障。在完成防渗渠道建设后,施工人员应该认真检验防渗渠道建设质量,并对其防渗透能力进行科学评估,才能有效提升防渗渠道的防渗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树立正确的防渗观念,通过加强原材料质量监管和防渗工艺的应用有效提升防渗渠道的防渗效果。在完成防渗渠道建设后,施工人员应该定期检查整个防渗渠道的质量,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证防渗渠道的效果得到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