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2-11-23 09:55:24陈艺文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11期
关键词:改厕人居厕所

陈艺文

(吉林财经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7)

1.新时代人居环境整治提出的背景

在顺利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下,农村居住环境逐步得到改善,但在实际建设中,还存在农村人居环境整体质量水平参差不齐,与新时代人居环境要求和农民群众对美好农村的向往还存有一定距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21年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明确提出,以农村“村容村貌”“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为重点,全面整治农村人居环境,这为进一步新时代人居环境的顺利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

2.新时代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主要任务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关乎新时代人居环境的顺利建成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要秉持规划先行,解决主要矛盾,抓好次要矛盾,合理安排建设时序。

2.1 厕所改造和粪污治理

农村厕所改造主要包括设施设备、卫生、后期维护等系列标准,这些标准可以进一步提高农村改厕工程的实际效率。在进行厕所改造时,要本着政府积极组织、农民主动参与的原则进行厕所改造,还要适宜选择改厕结构,“适水则水、宜旱则旱”,使用时简单易操作,为农民群众所接受,对公共水域不造成污染,同时在粪污治理上,科学合理使用畜禽粪污设备,可以选择粪污就地消纳,从而使粪污治理及时得到有效改善和无害化处理。

2.2 农村生活污水

在生活污水治理上,根据农村的实地情况,选择适宜的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进行规划性处理,在合适区域,可以采用污染和资源利用相结合的治理方式,使生活污水得到循环化利用,对于生活污水排放,做到源头上减少,从而加大污水的回收利用,还可以推进河长制模式向村级延伸,重点关注河塘沟渠的治理工作,祛除黑臭水体,使水质改善得到进一步强化,从而形成长效运行机制,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治理方式。

2.3 农村生活垃圾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应根据农村当地实际情况,采用费用合理和便于运输的处理模式,基础条件较好的农村可以提前进入垃圾分类化和资源化利用环节。还要对垃圾分类点和非正规分类点进行系统整治,从源头上,改变垃圾减量化处理方式,有效缓解农村生活垃圾垃圾堆成山、垃圾围成村以及垃圾乱堆乱放的现象。

2.4 村容村貌

村容村貌治理主要包括农村绿化美化、农村公共环境改善和农村风貌引导三个方面,通过清洁行动的开展,推进公共卫生环境的基础工作,鼓励村民种植花卉和树木,全面清理私搭乱建,规范危房改造的标准,高质量完成改造任务,保护院落环境和村庄公共环境整洁明亮,大力推进村庄整治。

2.5 长效管护机制

通过“三清一改”村庄清洁方案,将清洁工作逐渐走上常态化,从日常清洁工作逐渐向村庄周边扩散,将村庄外围和村庄内清洁工作逐步相结合,让村民逐步养成健康的卫生习惯,使村庄清洁工作走向常态化、制度化、长效化,还要建立合理的绩效评价考核机制,在此基础上,保证农村人居环境的稳步提升,促成长效管护的稳步实施。

3.新时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存在的问题

3.1 农民缺乏环境保护意识

首先,在农村生活的农民没有环境保护意识,无论是在河岸、路边以及空地都可以看到满地的垃圾,更有部分农民直接将垃圾丢弃田里,而这样的不健康生活方式,给农村地区的环境带来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当购物中的塑料袋不能及时得到处理时,更是会残留在土壤中,这不仅给环境带来了不可逆转的伤害,还可能会破坏土壤营养成分,造成土壤里微生物的死亡,影响农作物的生长,直接降低了农作物的收成。其次,如果随意焚烧垃圾袋,农村的空气质量也是会直线下降,而农民是长期居住人,这也会对农民的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此外,农民对于生活污水也是随意排放,很多村民直接将生活污水随手倒在马路边或者院内的菜园子,有些农民所住位置地势较低,会形成一部分积水,长时间积水得不到排放,会逐渐散发臭气,而对于长时间积水的处理,农民则通过自制下水道,直接排放到路面或者街道上,当这些臭水直接排放,没有经过专业的处理,对河流和地下水也是一种污染,如果被家畜饮用后容易感染疾病,这些随意地排放,不仅提高了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还进一步破坏了人居环境建设。随着政府对农作物秸秆焚烧政策的强化,很多农民将秸秆放在田里或者路边,最后秸秆腐烂,但秸秆在腐烂过程中会产生的有害气体,这些都直接影响人民的健康生活和居住环境质量。农民是环境改善的获得者,也是人居环境的参与者,但多数农村地区的农民缺乏人居环境的保护意识,对环保知识缺乏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不能全面意识到保护人居环境的重要性。

3.2 整治条件不完善

近年来,基础条件较好的农村已统一搭建整排小楼房,布局整齐有序,绿化建设更加美观,而基础条件较落后的农村,农民仍旧居住在土砖瓦房内,而这些整治条件的不完善,给农村房屋的整治带来了一定难度,即使是同一地区的房屋布局,房屋的呈现方式也是错乱复杂。在厕所改造和粪污上,有的农村地区村民居住较为分散,而地貌环境的特殊性,无疑是对改厕工程、厕具、建筑材料等提出了严格要求,而地区的复杂性,更是增加了改厕成本以及环保政策的限制,不完善的整治条件无疑阻碍了农村改厕工程的顺利进行。农村则所改造是一项复杂工程,而基层政府部门对改厕工程缺乏重视度,缺乏统筹安排,整治条件不完善,而且在处理生活污水时,没有考虑到厕所的同时改造,而改造工程效率也是大大降低。同时,农村绿化种植覆盖率低、杂物杂草随意堆在门前,农民随意种植蔬菜,圈地为己,门前养殖牲畜,养殖区住宅区界限不明确。

3.3 缺乏长效管护机制

不同地区的农村地理条件有着很大的差异,而整治方式也会有所不同,所以在制定方案时,要综合考虑各方因素,但目前的整治工作中,普遍存在同质化问题,在生活污水处理方式上,部分基层政府未结合农村地理条件,不能因地制宜实施整治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了人居环境整治的有效性。同时,部分工作者未能妥善分配农村资源,以至资源出现碎片化,不能实现农村地区综合治理,从而影响人居环境整体建设。在南方,村庄企业居多,农民基本不参与养殖,但在北方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大多数农民需要养殖牲畜,在南北农村差距较大的条件下,必须科学制定整治方案。在缺乏管护经费、缺乏监管以及缺乏管理人员的条件下,会普遍造成重视建设轻视管理,如在村庄保洁上,虽然设有制度和工作人员,但仍有部分村庄缺于监督和管理,公厕及村庄周边的还存在大面积“脏乱差”现象,而农村污水的处理设施因为运行成本较高,缺乏一定维修和保养的资金,间接造成一部分设施成了摆设。在农村整治项目上,很多都是根据政策建设,但在实际政策实施后,未得到持续性发展,以致人居环境整治最后成了“形象工程”,没有从根本上做到长效管护。

4.新时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对策研究

4.1 提高农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农民对环境的保护是建设美好农村人居环境的基础,更是美好人居环境实现的关键力量。首先,农民要转变思维,从“让我做”变为“我要做”。通过网络和实地的宣传方式,转变农民对改善环境的卫生意识,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线上可以借助微信、抖音、官媒等平台,以通俗易懂的形式,让环境保护深入农民内心,无论是从主观上,还是客观上,进一步提高农民保护环境的行为能力,线下可以通过村干部的实地入户宣传以及定期开展环保小课堂,根据不同农村的实际情况进行宣传,从而使农民自觉养成保护环境意识,对于生活垃圾,村民要投放正确垃圾桶,不断加强村民对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进一步从根本上提高生活垃圾的利用率。其次,制定合理的村规民约,明确农民的主体地位。将农村污水排放、生活垃圾处理以及卫生清洁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引导农民养成良好习惯,推动农民对生态环境建设的积极关注。在切实掌握农村实际情况下,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方案,尽量做到统一排放、统一处理,形成一条完整的处理链,让村民排放污水时,可以遵循具体排放方案。最后,拓宽农民参与人居环境建设渠道。针对农业生产中的特殊需求,让农民参与到其处理中,增强农民的专业知识,提高农民处理农业废料的能力,让废料可以进行集中地资源化利用。人居环境建设中,农民是最重要的第一生产力,农民需要转变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统一排放生活污水、增强农业废料处理知识,主动保护农村环境,共同建设新时代美好人居环境。

4.2 完善整治条件,保障整治工作实效

有序合理地整治村庄,是保障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前提。首先,村庄规划要尊重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和农民经济承受能力,根据实际的居住环境,进行整治。对于危房改造的房屋,可以借助专项资金进行合理改造,降低农民改造住房的经济压力,在房屋整修上,必须建的则要重建,政府要对经济困难的家庭给予适当的补助,对于不需要重建的住房,可以进行简单局部改造,提升住房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经济压力,还可以完成整治工作,在房屋改造的同时,要尽可能保持村庄整体的一致性。道路绿化建设要通过种植观赏植物、花花草草以及绿色林木,让村容村貌焕发绿色生机,从而科学有效地建设人居环境。其次,在进行农村厕所改造时,要与厕所改造政策相适应,具体地貌具体分析,选择适宜的改厕工具和粪污收集装置,最终形成符合当地需求的改厕模式,从而保障改厕模式发挥连续性效用,进一步提高改厕工作实效。最后,厕所改造要与污水处理相结合,在运行时,要保证生活污水设施并入使用,让改厕工程实现真正的“改”与“管”相辅助,而且在建设新农村住房时,要配备适宜的水冲式厕所,消除旱厕和茅厕。在进行农村厕所改造时,鼓励村民参与厕所整治,改变传统的卫生习惯,让村民充分了解厕所改造的益处,最大程度上宣传无害化厕所的简便性和适宜性,保证厕所改造稳步推进,进一步实现新时代美好人居环境建设。

4.3 加强监督,健全长效机制

建设新时代美好人居环境,不仅需要前期的整治,更需要提升长效管护机制。首先,需要充分了解农村环境和生活习惯的不同性,制定连续的、长效的农村保洁制度。根据村庄实际面积和常住人口,在常住人口中招聘清洁人员,从而确定保洁人数,并制定完善的清洁考核标准,明确日常的清洁工作,让保洁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确保工作人员做到尽职尽责,在保证工作的同时,也要适当提高清洁人员的薪资,让村民在工作中感受到幸福感,共同维护村庄环境。其次,要针对农村实际情况,户、村、乡形成互动,建立完善的垃圾处理方式。通过设立合适的垃圾堆放点、垃圾收集和垃圾处理方式,对于乱堆乱放乱丢垃圾的行为要及时进行制止和处理,促使农民形成好的生活习惯。在治理过程中不同条件的村庄要进行不同的治理方式。例如,条件较好的村庄可以加强住宅统一建设,让村庄进一步朝着现代化、时代化方向发展。而对于村庄环境较差、住房条件较差的偏远农村,就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从最薄弱、最迫切的地方进行村庄建设,使农村整治工作可以循序渐进、有章可循,村民幸福指数逐步上升,从而使村民感受到新时代人居环境建设的喜悦感。最后,还要设立专门的环境督导队,负责对全村范围内的环境整治工作进行监督,同时,在村内设置黑红榜单,红榜单用来公示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先进代表,通过榜样精神来激发村民爱护乡村环境;黑榜单用来提醒环境整治工作中表现不佳的个人,要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念,主动向先进代表学习,积极参与人居环境建设,建设新时代农村人居环境。

5.结语

我国地域面积较广,农村资源禀赋差异较大,建设新时代农村人居环境不仅需要考虑环境因素,还要注重社会因素,在建设新时代人居环境过程中,农民是最重要的主体,需要将整治方案与人人参与结合起来,建立长效改善机制,多角度建设新时代人居环境,实现村庄的独特性发展,建成具备特色的新时代农村,逐步提高农民对居住环境的幸福指数,进一步实现新时代人居环境建设。

猜你喜欢
改厕人居厕所
厕所囧事
人居一世间 愿得展素顏
关于南陵县农村改厕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9:18
涪陵区义和镇推进农村改厕工作进展良好
电脑迷(2019年10期)2019-01-05 12:05:23
警惕厕所性猝死
基层中医药(2018年9期)2018-11-09 01:20:36
人居环境中的园林绿化设计构建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0:19
厕所——希望不再老生常谈
河北:农村改厕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国卫生(2015年1期)2015-11-16 01:05:32
改厕工程彰显民生情怀
中国卫生(2015年1期)2015-11-16 01:05:32
记得上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