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优化*

2022-11-23 09:54张晓羽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25期
关键词:专业性辅导员思政

张晓羽

(安徽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安徽马鞍山 243002)

辅导员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实际组织者、实行者以及中坚力量,在高校学生的价值观引领、学习解惑等教学育人中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伴随社会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的逐渐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在具有一定的机遇的同时,也面临全新的挑战。如此对辅导员队伍总体素养也具有更高的要求。可是基于外界环境与主观因素的双重影响,高校辅导员队伍依旧存在相应的问题有待解决,对于高校思政教育的深层次发展与创新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应当通过有关实践研究,解决当前问题,从而助推力高校思政教育在新时期的升级优化。

一、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1.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国家在2017年颁布《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高校辅导员团队是专业性人才团队的关键构成,被列入建设机制当中。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当中,提出专业水平与职业素质是辅导员应当发展的关键内容,如此为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团队构建指引明确的方向。新形势下的高等教育发展理念与发展战略的提出,把辅导员团队构建推上崭新的阶梯。在掌握教学规律、运用发展机遇的前提下,加强优化高校辅导员团队建设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1]。

2.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团队建设是解决当前问题的实际需要

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就是立德树人。高校辅导员不但是管理者,担任着教师的角色,更是进行立德树人教学的关键支撑,整体团队建设质量与个人综合素养关注着高校思政教育的具体成效。高校应当确保辅导员工作有条件、待遇有保障、发展有前景。通过各方共同努力,当前高校辅导员团队构建效果良好。例如,团队数量的配置与结构设计获得保障,有关政策措施与规范体系充分落实,职业发展导向明确[2]。可是,网络时代下,思政教育工作场所由线下转移至线上;作为新时期下的高校学生,其在心理与行为方面也体现出与以往有所不同的特征。此种全新的转变是思政教育工作应当重视出发点,更是对辅导员队伍整体能力等具有全新的标准要求。加强与优化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既是解决当前困境与应对发展转变的实际需求,更是科学有效的路径。

3.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顺势而行的关键支撑

高校与高等教育面临着新时期发展的要求,高校人才团队管理水平以及管理能效直接关乎着高校现代化发展的推动进程[3]。思政教育工作是当中的关键环节,必须有辅导员团队担负相关任务与职责。所以,应当对现代化教学观进行创新,了解并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进一步优化团队构建,促进人才培养的现代化进程。实际来讲,首先,高校辅导员团队构建应当掌握时代发展产生的深入转变,特别是信息化技术。例如,网络载体与平台特点,基于符合大学生发展需求进行相关工作,充分满足大学生专业成才、精神成人的需求。其次,高校辅导员在具体工作当中,应当准确了解大学生各个时期的成长需求,基于作为导向,基于供给侧改革的思维理念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对教学内容进行多元化设计,使得思政教育切实贴近大学生,深入人心,为新时期大学生发展以及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一定的支撑。

二、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际困境分析

1.高校辅导员队伍流动性与稳定性需求间的冲突

高校辅导员团队构建是高等学校与高等教育专业人才团队构建的关键构成部分,不管在国家层面,或是地方高校,均非常重视。国家经过实行有关政策体系为团队建设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团队建设总体稳定性良好。可是由于外界因素与主观因素两个层面的影响,辅导员团队具有不稳定性[4]。首先,职责定位模糊。高校辅导员由于其职业特殊性与新时代下大学生工作内容逐渐多元化,并且持续派生的形势下,存在辅导员工作泛化现象。辅导员应当担负重要职责,不但要处理复杂的事务工作,还需要对专项工作进行创新,并且和各个部门进行协调,及时解决突发紧急问题。如此不但对辅导员职业认同与职责定位造成一定的影响,并且也影响到外界对于辅导员职业的全面认识。目前,公众对于高校辅导员职业了解依旧停滞在学生事务工作的处理方面,单一地认为辅导员相同于办事员与勤杂工,产生对辅导员工作缺乏专业性、职业标准低等偏差的认识。职业定位模糊造成辅导员职业认同不明确、职业承诺性较低、缺少情感共鸣。所以,一些高校辅导员步入岗位后存在更多的转岗问题,或只是把辅导员职业当作过渡,对团队建设的稳定性造成极大的影响。其次,人员配置不充分。高校辅导员团队配置不充分导致辅导员个人工作强度高、节奏快,产生一定的工作压力,也是辅导员团队流动性快的关键因素。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和高校对辅导员团队建设的重视度相关,即便国家已经实施有关政策,可是并未能得到全方位落实与推动。其二,和高校办学条件相关。很多资金充足的高等学校往往可以确保完善的队伍配置,否则很难达到1:200的标准配置需求。团队配置不充分,不但提升辅导员工作任务量,还对全面创新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此种现实问题导致辅导员团队流动性快,对高等学校立德育人工作的有序开展造成不利的影响,对凝聚团队力量、提升战斗实力、建立协作发展的育人工作产生极大的阻碍[5]。

2.高校辅导员团队结构失衡和多元化需求的冲突

高校辅导员团队结构失衡重点体现在两个层面。其一年龄结构;其二是职称结构。首先,辅导员团队年龄结构。目前,高校辅导员团队主要都是青年人才,年龄基本是在25-35岁间,36-40岁间的人员数量逐渐降低,40岁以上的人员大幅度减少。如此和辅导员入职工作几年之后进行转岗等情况具有极大的关联。和年长辅导员对比而言,青年辅导员无论在精力或是先进技术与前沿信息的更新方面,均有着相应的优势特点。其对于高校学生的语言体系更加了解,可以更迅速地融入学生当中,同时可以在工作上展现出创新性。可是基于人才培养的长久目标而言,辅导员不单单是高校学生的知心朋友,还应当是学生的人生导师。高校学生思想价值观引导的具体成效考验高校辅导员的知识储备与经验的积累,辅导员工作时间为其经验累积与专业水平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辅导员团队职称结构。辅导员团队结构失衡在其职称方面也有所体现。当前,辅导员学历通常都是硕士学历,一些高校也会聘用本校优秀本科生毕业留校任职,职称方面主要是初级职称,高级职称并不多见,如此为辅导员专业性、职业化的推动造成困难。基于团队结构而言,年龄结构应当合理化、各个年龄段要搭配协作,专业与职称应当互补,才可以保证辅导员团队能够达到学生的多元化发展需求。

3.高校辅导员团队缺乏专业素养以及专业性要求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当中提出,辅导员应当担任九项职能,需要辅导员具有与其相适应的专业化水平[6]。辅导员的专业性不但是各项事务性工作的专业性开展的体现,更是基于育人机制,具有正确的思想引领、学生学习与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心理健康疏导等层面的能力。可是,目前辅导员专业性水平还应当进一步提高。首先,辅导员缺少专业性理论。辅导员岗位职责并不是单一化而是复合型的,多元化的工作需要辅导员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与经验累积。所以,即便辅导员想要进行思政教育工作,可是仅仅了解马列主义有关理论内容并不全面,还应当具有心理学以及教育学等专业学科的水平。可是在实际上,辅导员团队本身的专业性多元化,很多辅导员缺乏马列主义有关学科或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知识储备以及学科素养。如此就降低其通过专业化理论开展学生工作的能力,对于学生各个方面引导的实效性造成一定的影响。再次,辅导员缺少职业能力。这是因为最高学历的专业限制,很多辅导员缺少职能能力,在对于大学生工作的新要求以及新状况时,一些辅导员便会存在惯用方式与形式的不当,应当继续教育充分改进优化。可是,目前辅导员培训方面较为片面化,缺少专业性、系统性的培训体系。最后,辅导员缺少工作的规范性。由于复杂的工作事务,辅导员工作标准化与规范化程度较低,辅导员通过自身经验的当作重点应对措施。如此和具体工作中缺少合理性以及系统性的辅导员综合素养培训机制的构建与探究具有紧密的关联。基于具体状况而言,重视经验累积、忽视知识储备与理论探究也是辅导员团队专业素养欠缺的主要因素。

4.高校辅导员团队发展途径受限和职业发展需求的冲突

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需求重点表现在职称以及职级的晋升,也表现在职业性、专业性的发展需求。如此也是辅导员团队构建的内驱力,如可以有效激发与充分保障可以进一步推动辅导员团队的长久发展。可是因为高校辅导员岗位考核评价激励体系与职称评审体系并不完善,造成辅导员将希望寄托在通过转岗等方式发展的瓶颈。另外,即便辅导员具有比较丰富的工作经验,可是其科研水平和科研意识与专任教师对比而言较为薄弱。另外,事务工作众多,投入在科研方面的时间不多,职业学习与交流不够,科研成果匮乏。辅导员职业发展需要的职业素养水平提升缺少科学有力的支撑以及顺畅的途径,并且辅导员团队流动性较大,对于专家型辅导员的培养与储备也造成一定的影响,限制辅导员团队总体构建的专家化发展。

三、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团队建设的具体优化措施

1.强化顶层设计,建立制度体系保障

若要构建辅导员团队建设的保障机制,就需要在辅导员选聘、考评激励与晋升机制入手。首先,基于选聘体系而言,应当把好辅导员准入标准关。即便辅导员职能作用相近,可是目前高校辅导员聘用缺少标准化以及规范化的选拔体系,并且各个高校办学特点与办学标准也所有不同,很难展开统一化选用标准,极易会发生对辅导员职能能力以及专业水平等方面的侧重与忽视。所以,应当基于辅导员职能能力标准,综合目前国家相关辅导员团队构建的政策体系,强化对思政教育有关理论内容、专业素养、职业能力的考量,为辅导员团队思想意识以及能力素养建设严把准入关。其次,基于考评激励体系而言,要构建良好的辅导员团队发展的助推器。合理的考评激励体系可以让辅导员明确定位自身职责以及工作目标,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热情,提高其职业荣誉感以及成就感。并且,可以保证辅导员团队能够合理、有规划、有秩序的流动,保持团队在结构方面的平衡与创新,不断做到团队的专家化与专业化。所以,健全考评激励体系分成两个方面。其一健全考评机制,基于辅导员日常工作与创新工作,把定性与定量考核有效融合,开展差异化考评,特别是针对隐形工作应当开展定性分析。其二,应当健全激励制度。重视辅导员发展需求,把实践以及科研等层面的创新成果当作主要内容。最后,基于晋升机制而言,需要保证职称与职级的双向晋升机制的充分落实。理论方面,此政策给高校辅导员提供一定的发展机遇与发展前景。可是在具体实行的过程当中,高校辅导员依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行政岗位数量有所限制,职称评审需要科研成果,辅导员也匮乏学术方面的竞争。发生此种不契合的现象,不但由于辅导员将精力放置在复杂的事务工作中,也存在个人能力方面的因素,而且还存在外界环境因素。所以,要有效健全机制体系,促进落实辅导员的双向晋升体系,让高校辅导员能够切实实现双向选择。

2.提升内驱力,加强职业认同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高水准的职业认同会提升辅导员职业依赖性,降低人员流动性,促进辅导员团队的专业化以及职业化发展。高校辅导员定位模糊、常规工作任务量大、职业倦怠等情况均是职业认同感较低的关键因素。所以,应当采用构建外界必要条件和提高自身内驱力加强职业认同感。首先,确定辅导员职业目标,提升职业认同。高校辅导员具有教育者与管理者的两重身份,可是在平时工作当中,更多是施展其管理者效用,在思政教育进行当中,致力于复杂的事务工作,降低其引领育人的作用。所以,应当具有协作联动的工作意识,对各个部门间进行有效协调,保证高校辅导员可以明确自身职责,有效地开展大学生教育管理等工作。其次,明确职业目标,提高职业素质。应当具有系统发展的理念,依托网络技术,通过扩展工作阵地与场所,与时偕行,确定专业性的划分,有效促进其合理定位自身;应当具有自我提升意识,提高积极学习的能力与热情,在育人理念与方式与时代共进,经过全面提高个人职业素质,全面施展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当中的重点效用与价值。最后,确定职业价值,提高职业获得感。目前,很多家长对于学生工作的管理并未能充分理解与配合,家庭教育在高校学生教育当中具有相应的脱节现象。如此对辅导员职业的获得感与成就感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基于国家层面应当在实行政策支持的前提下,经过组织辅导员竞赛活动以及考核途径等方式,构建辅导员职业发展平台。经过大力宣传优秀高校辅导员的典范事迹,树立典型,推动高校辅导员晋升与薪资等利益,使得辅导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没有发展受限的担忧与顾虑。高校辅导员个人方面应当深刻意识立德育人,创造与实现个人价值,从而提升自身职业的获得感以及成就感。

3.健全发展机制,推动多元化发展

高校辅导员是和高校学生联系紧密的思政教育者,更是具体工作的践行者与无可代替的坚实力量。可是对于团队理论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研究水平以及事务工作合理化发展有待强化的问题,基于高校辅导员专业能力以及职业素质提高作为出发点,健全辅导员团队发展机制,促进辅导员团队的多元化发展非常关键。高校辅导员发展机制,需要基于理论水平增强建立学习共同体,基于专业性发展建立发展共同体,基于立德树人实践建立育人共同体。首先,基于学习为前提,建立学习共同体。高校辅导员需要具有马列主义理论与思政教育有关专业学科的知识水平储备。因为辅导员专业存在一定的差异,思政理论水平并不统一,需要经过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共同体,有效解决高校学生多元化需求以及辅导员有关知识储备不完善的冲突问题,由辅导员起初工作开始构建健全的辅导员成长规划,聘用具备丰富经验的专家人士担任新入职辅导员的导师,保证老带新的模式,能够使辅导员可以在具体实践内容学习方面准确了解思政教育工作与大学生发展规律。理论内容的学习,就应当系统化、规范化培养。可综合辅导员的专业工作职责效能,全面规划辅导员专业性学习方案,其体现形式方式可以通过辅导员专题学习、专项培训、专题讲座与研讨等途径。其次,基于专业性作为目标,建立发展共同体。在理论内容与具体实践学习的前提下,应当有效强化辅导员团队的专业性发展。实际上,应当以辅导员团队职级职称评聘与专业性发展,保证高校辅导员发展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与发展空间。目前,辅导员团队的培训,重点基于先把团队当中优质中坚力量加入为主,覆盖范围有所局限,辅导员专业性培训与提升也会存在一定程度的约束。所以,应当保证辅导员团队更多样化地发展,国家层面实行的有关政策机制保障时,地区各大高等学校也应当按照具体状况,为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创建条件。例如,开展辅导员成长规划,构建辅导员工作室,基于辅导员专业素养能力竞赛组织专项提升与优化。在此前提下,应当探究构建高校辅导员理论与实践研究队伍,经过团队化的开展方式,充分施展队伍当中中坚力量的引导效用,促进高校辅导员团队构建的专业化与职业化。最后,基于育人为基础,建立育人共同体。若要做好育人树人工作,高校辅导员是关键的环节。在实际工作当中,不但要全面为积极喜爱学生工作的高校辅导员创建晋升与提升的条件与平台,充分激励与促进优秀辅导员步入职业化、专家化的发展方向,同时和专任教师、公众与家长构成协作联合育人的共同体,还需要让辅导员职业发展更加通畅,让辅导员在高校内岗位流动途径更加顺畅,促进优秀的辅导员在参加校园管理以及科研岗位,联合校内各个部门积极建立育人共同体。

结语

综上所述,构建具备专业素养、高职业水平、高理论水平的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团队建设,有效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提高职业认同感,促进专业发展。应当基于体系保障让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具有合理的路径,基于专业培养与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高校辅导员才可以顺应新时代发展需求,了解新时期发展趋势,坚守思政教育主阵地,充分构建立德育人、立德树人的教育发展观。

猜你喜欢
专业性辅导员思政
提高少先队员“四史教育”有效性 辅导员可以怎么做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气象宣传新闻性和专业性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演员的专业性和多样性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监狱管理专业警务技能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改革的思考
检察官办案与检委会议案的冲突与调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