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思考

2022-11-23 09:54张红英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25期
关键词:导学学案课文

张红英

(赤峰市巴林右旗大板蒙古族中学 内蒙古赤峰 025150)

随着教育行业不断创新改革,在教育工作者的推动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形式越来越多种多样,其中学案导学教学法便是一种有较好教育效果的新兴教育办法。学案导学教学与传统的教学形式完全不同,传统的教学形式中,教师的课堂地位与学生的课堂地位有较大的反差,并且教学的内容与教学的节奏完全由教师掌握,这对于学生来说,并不能让教学课堂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学生并不能够自主选择课堂内容。但是,在学案导学的教学方式中,学生的教学地位发生了转变,教师需要在课前下发导学案,让学生通过对导学案中的难点、重点内容进行深入的阅读,尝试对教材有初步的认知,让学生不仅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机会,还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充分掌握初中语文的学习方法。

一、初中语文学案编写的基础原则

1.主体性原则

随着新的教育目标发布,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编写导学案的时候,需要始终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和思想,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特性制定导学案。教师在学案导学教学课堂中,应该将自身作为教学课堂中的指引者,对学生的具体行为做出指引,并不需要教师一味根据自身的思想进行讲解,以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作为基础,设置科学的教学目标。在学生自主预习和课堂聆听的时候,教师都需要观察学生的状态,根据学生的思维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实时调整,要让学生作为自身学习内容和学习流程的主宰者。

2.指导性原则

教师在对初中学生开展教学的时候,不仅需要让学生对教材内容和知识点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及掌握,还需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其自主学习也能同样有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有部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加重视学生对一些考试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对其课外阅读或是自身的知识拓展关注程度并不高,这对于初中生今后的学习没有积极意义的帮助。在学案导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将对学生的引导体现在导学案中,秉承着“授之以鱼,不如授以之以渔”的教学理念,在学案中明晰学习的具体流程,在长期固定流程的学习下,学生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即使在自主学习的时候也会依照平时自身的学习习惯开展,引导了学生找到良好的学习办法[1]。

3.探究性原则

在新的教育准则中,要求教师充分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导学案编写的时候,不仅需要锻炼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还需要提升其实践能力、思考能力以及合作能力,这就需要导学案的编写具有较强的探究性。教师在进行导学案编写的时候,需要考虑到“被学习”与“主动学习”之间学习效率的差异,在设计的时候,适当地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需求进行随意的分组,在分组以后通过自主思考与合作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让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与合作能力都有较大程度的提升。并且,对于教师来说,在一个思考作为主调的教学课堂中,教师也不需要对课堂秩序做出过多的维护,学生的课堂专注度也有较高的保障。

4.创新性原则

单一的教学形式会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感受,容易引发部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排斥和厌倦,对教学形式进行创新是每个教师都应该思考的内容,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应用中亦是如此。学案导学知识一种教学模式,其中的教学形式还需要进一步创新,具有新意的教学形式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有更强的学习欲望,对于教师来说,对其教学效果的提升有较大的帮助。创新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导学案的设计和编写内容上,其中可以包括教学情境的创设、学习观点的辩论、学习内容的表演,这些新兴的教学形式会让学生产生新鲜感,由于其参与性增强,学生在课堂中的专注度自然会增强[2]。从精神的角度上来说,在导学案中设计一些具有创意的参与性环节,可以有效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一种平等、民主的感觉,提高学生对教学课堂的满意程度。

5.差异性原则

初中的学生在经过了小学阶段的学习以后,所呈现出的学习能力、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都有所不同,并且,即使是从学生个人的角度上来说,学生个体之间也存在着差异性。比如,有些学生性格活泼、有些学生内向,甚至有些学生学习天赋很高,而有些学生的资质较为普通,这些都是教师需要考虑到的差异性,并将其融入初中语文学科导学案的设计中。

导学案的教学流程可以设计为统一的流程,这样才能保障课堂的正常开展,但是在具体教学的时候,可以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与课堂问题,对不同学生的要求也应该有所差异,让一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也能够通过自主的探索实现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增强学生个人的学习自信心,让学生能够在自身能力范围以内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对于普通的教学问题,一些学习能力较强或是自身对教材内容已经有了初步理解的学生会感受不到教学的难度,自身也得不到能力上的提升,设计层级形式的教学目标,给予这部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

二、初中语文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

导学案的实际应用分为多个环节,首先教师需要确定课堂中需要讲解的具体教材,依照上述说到的几个原则条件来编写导学案,在导学案编写完成以后,需要将导学案在课堂教学开始以前下发学生,接下来就是课堂的导入、教师对教材的精细化讲解、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建立系统化知识体系以及教学的评价与反思。以下将以《出师表》为例,对整个导学案教学课堂模式进行浅析。

1.学案引导预习

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开始以前就将导学案下发至学生,让学生可以在课堂开始之前就了解到本堂课的教学流程,并且还能够依照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对文章内容进行预习。在《出师表》的导学案中,应该有作者诸葛亮的相关简介、题目中“表”这种文体所代表的含义。以及文章的写作背景,学生通过导学案就能够做到初步了解教材内容,并且在导学案中可以给一些关键词设置填空,让学生可以通过信息渠道查询来进行填写,确保学生在课后时间的预习效果。并且,通过学生自主查询了解到的答案会让学生有更深刻的印象,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和思考能力。让学生在课后时间进行有效的预习,可以大大节省课堂时间,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给予了教师更多的教学空间[3]。

2.课堂导入

在课堂教学开始以前,学生一般会有十分钟左右的休息时间,刚刚运动完或是休息完的学生很难依靠自身做到立马进入学习状态,因此,教师需要对语文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进行课堂的导入。课堂导入的方式很多,比如:通过播放与课文有关的视频短片、通过播放与课文有关的歌曲或是找到课文与学生的共性向学生提问等,都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学生的思绪引入课堂教学中。课堂的导入需要做到具有吸引力并且与课文联系较为紧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有更强的学习积极性。

在《出师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播放影视剧《三国演义》中的片段,让学生通过观看短片来提高对“诸葛亮”这一人物的了解教师要选择一些将诸葛亮性格体现较为分明的片段。以短片作为课堂的导入既能够充分利用新媒体设备,对课堂内容进行可视化处理,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对诸葛亮这个任务产生好奇心和探索欲,从而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会更加认真地聆听教师所讲解的内容。

3.精细化讲解

课堂中最主要的环节就是教师对教材知识的精细化讲解,教师的讲解质量和深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程度,因此,教师需要对自身的讲解进行反复斟酌,对教材知识进行适当的拓展。在讲解的过程中需要对一些篇幅较长的课文进行合理的分段,还要设置一些讲解过程中教材所体现出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回答可以确保学生认真的聆听课堂内容。对一些古文、古诗词的讲解需要进行逐字的翻译,其中含有一些通假字、一词多义或是古今异义都需要与学生进行明确的说明,提高其知识储备量。

《出师表》是一篇较为经典的古文,教师在讲解的时候需要通篇翻译,在翻译的过程中可以设置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比如:“诸葛亮向后主提的三条建议是什么?”以及“诸葛亮为什么要自叙本志,回忆白帝城托孤的经历?”这些问题都具有一定的思考性,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的时候同时对问题进行思考,可以帮助学生对课文进行理解,也能够提高课堂的讲解质量。

4.合作探究

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方向,对于学生来说,其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都不可能是单独思考或是行动,需要与他人进行配合,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就应该注重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培养,为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在安排合作探究的时候可以通过自身对学生特性的了解,安排学习能力相仿的学生在同一个小组,这样更加方便教师开展分层教学,对不同的小组设立的探究问题做出区别,让一些综合能力更强的小组探究一些更具有争议性或是更难的议题,让综合能力较弱的小组探究一些在教材中可以找到答案的问题,既做到保护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又能让学生的能力在自身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4]。

5.引导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学生在初中所接触到的文章内容较多,倘若不进行系统化的记忆则会出现学习了新知识就忘记旧知识的情况,这非常不利于教师教学的开展。并且,初中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升学压力,其面临着中考这一大型考试,对知识进行系统化的记忆可以让其有更深厚的语文素养,对其中考也有较大的助益。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有不少的课文内容都会与之前所讲过的课文有一定的联系,可以是采用了同样的写作方式,也可以是由同一个作者写作或是同一时期的文学作品,这些共性的连接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课文,并且建立起不同文章之间的联系,在其今后阅读其他课外文章的时候可以通过对写作手法、写作时期的分析来对文章进行更为深入的理解。

比如,初三上学期学习的课文《隆中对》与初三下学期学习的课文《出师表》都与诸葛亮有一定的关系,《隆中对》中对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可以与《出师表》中诸葛亮自叙本志进行关联,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并且《隆中对》中有诸葛亮的回答,回答中对三国时期的局势进行了分析,也可以从中找到诸葛亮对蜀国未来担忧的原因,提高学生对《出师表》的理解。

6.教学评价与反思

教学反思是导学案模式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一环节能够明确体现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在教学评价与反思的环节中给学生设置的评价标准应该有所区别,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具体的设定,避免打击部分学生自信心的行为。在评价的时候,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自身即兴自评,也就是上述说道到教学反思,但是自评中不应该只有对自身不足的发现,还要善于发现自身的优点,提醒学生保持自身优点的时候对不足进行弥补。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学生之间的互评,既可以帮助学生养成欣赏他人的习惯,也可以通过对他人的互评让学生对身做出审视,从而做到查漏补缺[5]。

学生在这一环节中,也可以对教师的教学提出相应的建议,比如,教师教学节奏的把握、教师讲解的深度,甚至是给教师的教学形式提出相应的建议,通过学生对教师的意见,教师可以更加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了解学生的具体需求,在教学的过程中依照学生的合理需求对导学案进行实时的调整,实现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在不少的初中学校中都可以看到教师在应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开展初中语文的教学课堂,这种教学模式符合当下的教育准则,并且教学效果得到了广大语文教师的认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地研究导学案进行研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的特性适当地进行分层教学,做到全面提升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导学学案课文
《背影》导学案教学
乡愁导学案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比例尺(一)”导学案
我是小导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