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旅游开发背景的乡村振兴景观改造路径

2022-11-23 09:34:50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18期

石 君

(山东恒信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50000)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之一,可以带动农业方向的建设与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农业与旅游的结合物,可以有效地调整农业发展结构,增加农民的收入。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基础上,农村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当中。传统理念下的乡村面貌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的生活和生产,并且还导致资源环境存在着较大的压力。乡村景观改造就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可以统筹发展,实现乡村产业和生态等空间的优化和布局。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乡村景观改造缺少统一的保护,存在大拆大建的问题。缺少当地的特色,同质化的问题较为严重。缺少统一的系统规划,资源利用上还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乡村景观改造可以在乡村休闲、乡村旅游、乡村度假、乡村体验等内容的基础上,合理地开发和利用,真实体现旅游价值,保持生态体系的和谐性[1]。乡村景观改造以体验式旅游开发手段为出发点,不仅可以尊重当地的乡土文化开发,还可以激活生态经济,向着现代化、产业化、生态化的方向实施发展。

1 体验式旅游开发手段下的乡村景观改造项目背景

乡村景观改造有利于乡村人文和自然的延续及发展,可以促进生态和物种的保护。例如:琼中百花村,就是在“体验式旅游开发手段”的基础上,追溯源头,还原历史风貌,引水进入林盘,丰富林盘景观特色,保持乡土文化的保护和恢复。提升周围的建筑风貌,保护修缮文物和历史建筑。模仿历史建筑,还原历史,对比手法的使用,体现建筑的风韵,控制建筑的高度和尺度,落实生态恢复机制。即:“狠抓体验”特性,打造立体化全方位的感受。注重创新,增强项目个性化发展。突出主题性,赋予挑战性,保证现场的真实性,增加体验类型的广度和深度。该地区可以依托卧虎山、水库资源,努力打造以水系为主体的乡村绿色生态廊道[2]。原有桥梁增加设计感,使其具有乡间趣味性,加入属于自己的特色元素。这里不仅自然景观较为丰富,并且文化底蕴丰厚,水城相互交互,水产业较为发达。交通较为便利,需要根据天然的地理位置优势,打造本地区的后花园。从经济区位的角度看,属于城市的经济圈,具备配套的设施。但是,城镇的规模较小,辐射的力度不大,劳动力的输出较大,缺少核心竞争力,产业结构不足。从旅游的区位看,符合乡村体验式旅游的形式,具备自身的风情特色,适合体验式旅游的开发。从综合角度看,环境多样化,资源较多,可以保持一定的辐射范围。在这里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完成景观的提升改造,提升建筑的风貌,保持体验式方案的规划和落实。

2 前期的分析

琼中百花村建土质较为肥沃,不仅适合养殖,并且也适合种植业发展。雨水充足,春天暖和,夏天较长,冬天不寒冷。从场地的自然条件看,具有双向的通车道路,材质统一。从场地建设情况看,属于典型的自然村落。养殖规模性小,分布的时候也较为分散。从水文情况看,水系不仅自然,并且蜿蜒曲折,可以根据这些的地形,合理地优化和开发。这里的农田主要就是以蔬菜和水稻为主。从人文条件看,具有特色乡村风貌,每一家都有流水和修竹。园艺承载着大智若愚的生存哲学思想,也达到了精神层面的安逸,还有候鸟的栖息地,鹤舞竹林溪水间[3]。在规划中,需要结合当地的整体需要,满足乡村生态园的发展和建设。将整体的绿色构建,真实的呈现到大家的视野当中。落实果蔬种植基地,采摘体验基地,市民果园基地,在文化、生态、水运的基础上,合理地统筹规划,向着可持续的方向实施发展,重点打造景区和服务综合区域。使之发展成为休闲生活体验市场、娱乐度假体验市场、文化度假体验市场。

3 专题研究

琼中百花村,首先是乡村旅游和休闲旅游的方式。对于游客来说,不仅可以观光和采果,还可以体验农作的生活,可以住宿,可以度假,可以游乐[4]。居住休闲、娱乐休闲、文化休闲、饮食休闲、运动休闲、生态休闲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其次,休闲旅游较为发达,周边存在很多的景点,有花果欣赏类型,有景区旅社类型等。需要打造一个综合性的旅游发展模式。主要的游客来源为当地的居民或区域居民,以及其他地区的游客。也就是说,需要在高效生态农业的基础上,保证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之间的有效结合。改善湿地的水质,发挥特色产业的优势。在植物生产、动物转化、微生物还原的基础上,建立生态产业循环模式[5]。提升能源的循环使用,加大生态建筑的循环使用,保持作物化肥生态发展建设。需要多景点布局,强化体验感受。配合主题,合理协调开发。保持自然环境的生态体验理念,休闲生活的乡村体验理念,旅游度假的综合体验理念,打造浪漫、健康、神秘的区域文化。

4 总体规划

琼中百花村,使用生态激活的方式,提升环境,打造体验乐趣的旅游开发。贴近原始的自然,保持产业化的联动。挖掘潜在旅游资源与市场需求,以游客体验为基础,进行景观规划。突显乡村意境原则,市场需求与当地文化相结合原则,体验主题独特性原则,游客参与互动性原则;在“竹韵水乡,美丽农家”的基础上,合理地统筹规划,落实旅游接待服务区,乡镇商业体验区,养殖区,漫步体验区,风情田园区,深度农家体验区,农业认知科普区,传统农耕体验区,休闲体验区,高效生态区,果蔬采摘区,产业体验区等[6]。建筑功能分为普通建筑,普通居民,采摘服务和管理用房,茶室,农家乐,农业大棚,养殖棚,农业产品加工车间。从体验的角度上,还有入口形象体验区,仙境体验区,险境体验区,浪漫体验区,乡村民俗体验区,养生度假体验区。时间规划上,需要保持全年时间规划,游客总体时间安排,游览时间规划等主要内容。

5 景观设计

琼中百花村,建筑景观规划,空间上要求室内外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独具一格,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继承和保留了原住民风俗,这些元素均展示了浓厚的风情。遵循自然生态优先的原则,以轻钢木屋结构为主,保持现代、简约,并且还需要突出乡野风情。文化景观规划,通过多样化的元素来吸引人,形成一种无形的精神、气氛等。通过灯笼、牌匾、道旗等文化元素的点缀,最大限度增加对应的氛围感。草屋、原始农耕场、野人寻踪、怪石、大型仿生动物。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文化、艺术等都需要结合实际,合理地落实到其中。服务设施规划,各旅游标识物应风格独特,界面友好,能够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以木材、茅草、麻绳为主,简约古朴,设计上需要保持一定的艺术性。以人为本,体现人性关怀。结合功能,设置旅游服务中心点,设置小型服务点。视线走廊规划,每个空间是一个视线点,有些地方需要隐蔽,有些地方需要贯通。透过树丛看与视野相对的物体。有机穿插游赏空间和过渡空间。空间富有节奏和韵律,动静相宜,可以连接最具景观特征的空间形象,主题个性鲜明,既有统一感又有层次变化感。环境景观规划,溪流、池塘、泉井,及村内小面积菜地、果园、森林、空闲用地等都需要结合实际,真实的落实到实践当中。自然环境协调,注重细节,生活环境景观营造应与文化、建筑景观相结合,传统农业与农耕文化相结合。构建“山、水、罔、村”自然田园格局。体验要素规划,食:主要表现在饮食方面。以有机或无公害、无污染蔬果为主,选择游客自助式即农家乐式的DIY小厨房与景区加工几个方式。住:较大的景区,都是以度假型住宿与长期居住型为主。行:主要分为交通系统与交通工具两大类。结合不同的景观空间进行设置,注重文化元素的提取,使用陆上交通工具与水上交通工具。游:旅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观赏,二是游览。购:在景区的内部不需要设立太多的购物点,按照客户的需求进行,体现有效的特色性。娱:规划分为集中式与点状式娱乐。

6 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体验式旅游为开发手段的乡村旅游景观,可以在以游客为本的基础上,追溯源头,挖掘自身,建立文化保护与恢复策略。传承历史底蕴,塑造文化特色。保留村民最原始的特色生活空间和生活场景,打造以水系为主体的乡村绿色生态廊道。在设计过程中,融入当地特色元素。吸引游客前来观赏、游玩,将种植与采摘结合,布置欢乐农场。建立多种体验性旅游产业发展,发挥资源优势,展现地方特色,保持有效的城乡统筹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