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造春
(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枫香岗街道办事处,湖南 张家界 427000)
研究森林经营分类和森林培育可知,两者存在复杂的逻辑关系,要求必须共同推进,同步展开,确保生态环境的保护效果,以此来提升森林资源有效覆盖率。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必须基于多角度,深入分析生产资源与建设资源,全面落实森林培育工作,分析解决各个方面的问题,充分发挥森林经营分类与森林培育的积极作用。
我国地理条件相对特殊,背对蒙古与西伯利亚,春季与秋季由北向南会出现大风天气,这便导致植被覆盖率较低的区域会出现扬尘天气,不仅影响到生态环境,还威胁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为了能够转变这一局面,解决目前面临的各种生态环境问题,首先需要充分发挥出森林资源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积极效应。森林资源不但能够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并且能够促进生态循环的良性调节,防止土壤荒漠化及水土流失等问题。因为森林植被覆盖面积及覆盖率的不断增加,能够通过植物的根茎来固定土壤结构。针对干旱地区而言,能够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并且进一步带动周边如种植业、畜牧业等产业的发展。为了优化居住环境,推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各个相关部门必须充分发挥出森林资源的积极作用,为居民打造舒适宜居的生存环境,同时利用森林资源来美化改造城市环境,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我国水资源相对丰富,然而因为地理条件等各个因素的影响,水资源呈现不均匀的分布,人均可支配水量非常低。所以,水源涵养问题是国家可持续发展必须要面对的重要问题。森林资源不但可以优化区域性自然环境条件,在水土保持及涵养水源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生态林业工程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更为重视林、草、湖、田、沙集成式的生态系统建设,在水土流失预防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森林资源中的木本植物能够发挥自身储水功能,在抵御风沙以及净化空气方面具备重要意义。
森林经营分类主要是基于森林培育的根本目的,分类森林经营,包括商品林经营与公益林经营类型。森林管理分类之后,公益林主要目标在于增加生物多样性以及增强森林综合性功能。而商品林的主要目的则在于达到商品林业建设发展需求,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森林经营分类理论主要包括三类,第一,系统论,指出森林功能主要取决于森林结构。森林内部生物比例与森林经营的地理分布分类需要处于合理结构状态,适应区域内经济、社会、森林情况等相关条件,森林经营分类所得结果需要保证明确的层次,合理的结构。第二,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出森林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可持续性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条件,森林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开发利用必须足够重视及相互协调。针对森林经营分类而言,需要深度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充分体现出森林资源在时序上的合理性,保证空间与时间层面均能够达到最佳功能性。第三,生态经济理论,森林经营分类需要保证经济与生态的结合,基于生态经济理论,深化商品林和公益林比例关系,实现森林资源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提升。
森林经营分类的社会性原则,集中表现在森林经营管理过程中,社会各方需要积极参与,足够重视。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大力宣传森林培育及森林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提高社会大众保护意识,调动大众参与到森林资源保护与监管工作中,提高森林资源监管与保护效率。针对个人及企业所承包的森林工程而言,相关部门应当提供必要的资金及政策等方面的支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给予技术方面的扶持,以此来加深个人及私人经营业主对森林工程承包的积极性,提高工程经营管理的质量,进一步扩大森林覆盖面积。
森林经营分类管理主要目的就是保证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最大限度地提升森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森林经营分类需要适应于经济发展。针对森林经营分类而言,应当考虑到生态环境的自然需求以及具体状况,进一步地增强森林物种的多样性,结合区域内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社会建设的实际需求组织开展森林经营分类以及科学规划等活动。
森林经营分类根本目的在于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可持续发展也是森林经营分类管理的核心原则与工作内容。相关人员在组织森林经营分类管理活动时,必须基于长远的发展目标,分析各个层面及不同角度,深化研究森林经营管理对物种造成的各种影响,综合分析讨论最佳的发展方案,利用健全的管理体系,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为森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森林经营分类管理涉及众多部门及工作内容,因此必须严格遵循分级负责的基本原则,以此来保障森林经营管理活动的质量与效率。相关政府部门必须明确地划分森林经营管理活动中各个参与方的权责范围及管理内容,深入执行责任人机制,保证工作责任落实到个人,增强各岗位人员的责任意识及工作效率。此外,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森林经营活动的监管机制,安排专门的监管工作队伍,全过程地监管森林经营管理活动过程,提高森林经营管理活动的规范性与合法性,促进森林经营活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全面提升。
森林经营分类需要土地分类评价与区域生态评估数据作为支撑,通过现有的森林资源相关数据信息,针对区域内森林资源展开合理化分类,坚持上下结合且由底向上的原则分类。遵循科学的分类思想,做好地貌、母岩、生态区位等各个要素的分类处理,基于宏观发展角度,分析各个地区社会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结合地区内森林工程及相关产业的战略发展计划,针对区域内森林产业的生产经营分类以及综合评价考核标准等做好相应的调整,以此来促进地区内部林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森林分类的方法主要分为三类,首先是林地分类,其中涉及气候,即降水、极端温度以及平均湿度等因素,地貌,即海拔、岩层、土壤深度、坡度等,还有就是植被,其中包括植物类型、组成、高度以及覆盖度等。其次是生态区位,此处主要指森林资源位置,森林资源所处区域是否存在水源源头、水源沿岸、荒漠化地区以及水土流失区域等情况。还有就是经济社会,其中包括了社会与经济结构、劳动就业状况、生产生活的能源供应等各个基本条件等。
在商品林的种植建设中,必须深入分析市场发展情况及趋势,结合区域内自然因素与地质环境等因素,确定林木种植的位置。林业布局有明显的多样性,必须结合区域土壤条件来种植。需要考虑到交通运输、水文条件及地质条件等,确定造林地位置。分类培育需要充分掌握林业经营模式,完善管理机制,结合相关政策要求,提高森林工程建设水平。森林经营发展的影响因素相对较多,必须充分掌握林业类型、造林目的及工作内容等,深入研究立地分类因子、生态分类因子以及社会经济分类因子。考虑到立地分类具备显著直观性,能够保证森林资源的规范化,实现区域内降水量、土壤形制及本土植被品种的有机整合。生态区位因子必须根据区域内地形地貌特点来分区建设,保证各项工作的有序展开。社会经济因子必须了解区域内人口数量、密度及森林建设需求等各项内容,促进生态林业的发展。
商品林培育及经营管理的主要目的是经济效益的提升,森林经营具备一定特殊性,在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中对商品林经济效益的提升制定了一定的约束条件。因此,商品林培育与经营管理要求政府部门必须加大资源、技术以及政策等相关方面的支持力度。在商品林的培育过程中,首先需要做好树种的科学选择。商品林在选择树种时,必须充分考虑到森林工程的经济效益。选择树种时必须考虑到区域内气候环境等各个自然条件,深入分析当地的市场需求,给科学分析过后选取最合适的树种培育,保证商品林的经济效益。其次,必须重视商品林的栽培管理,保证商品林的质量与经济效益。需要利用合适的种植技术,落实精耕细作种植模式。合理的选择种植时间,林地平整及植苗处理等必须仔细认真。在运输苗木时,避免苗木阳光直射。在种植过程中,利用穴植法或者缝植法种植。分析苗木种植土壤的相对湿度来测定穴深,及时调整穴的规格,保证苗木种植的质量。
森林培育的形式及种类更为多元化,公益林是林业经济的重要组成。公益林培育,必须深入分析相关的影响要素,在营造良好生态环境的同时,保证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目前,我国出现森林资源破坏严重的现象,为最大程度上的保护现有森林资源,对公益林培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充分考虑到各个方面的不利因素,保证公益林的培育可以达成区域目标。公益林培育的重点主要是能够发挥出森林工程的功能,采用混交林、复层林等方式来完成公益林的培育。选择培育的树种时,需要考虑到森林物种多样性,坚持适地适树的培育原则。通过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乔灌草复层林、落叶阔叶混交林、竹林以及乔竹混交林等类型林地的建设,达成森林结构多样性发展的目标。
为最大程度上的保证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效果,首先应当建立健全管理体系,促进森林分类经营的有序展开。针对各个地区在地理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性,相关政府部门应当坚持科学发展理念,做好区域内森林资源的实地勘察作业,构建满足于未来发展需求及趋势的现代化管理体系,制定针对性的管理发展方案。此外,必须基于宏观发展角度,促进森林资源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协调,不仅是森林资源给城市建设发展提供基础条件,还需要利用城市人口流量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各个方面的良性循环,给森林管理及培育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
考虑到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深化改革的关键性时期,森林资源管理及开发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必须以更为灵活的方式来不断地完善法规体系。林业主管部门需要积极整合且深入分析区域内的森林资源,采取有针对性地策略来分析记录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为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同时,林业部门必须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及时地完善以及优化地区内森林资源管理机制,进一步地提高森林资源的管理质量。在必要情况下,组织专家科学分析森林资源的现有管理方案,明确不足与问题,不断完善法律框架,及时整改不合理的部分,保证森林资源管理活动的规范化展开。
森林资源的管理直接关系到相关工作的有效性。在森林资源管理过程中,要求必须严格落实管理制度,创新管理办法。要求必须不断地规范森林资源管理者的权利及义务,规避各类违规行为,并且提高相应管理人员的素质与水平。必须重视以及做好管理者的专业培训,深入学习行业规章制度,增强相关人员对自身在行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的认知。林业工作人员必须组织定期不定期的培训,做好考核工作,增强其专业素养与职业水平,针对不达标的人员应当及时清退处理等。建立健全人员管理制度规范,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及制度执行力度,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针对森林资源的采集方式还比较传统,主要是砍伐一定年限的林木,用于售卖等,因为采集方式落后,导致森林资源存在过度采伐等问题。相关部门以及林业生产企业必须积极创新自身经营理念,加大森林资源采集方式的创新力度。基于森林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利用多样性的资源采集模式,结合木材深加工来开发森林资源,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保证森林资源的可持续性,促进森林资源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升。
必须重视以及做好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预防及控制森林的病虫害及自然灾害等问题。应当加大森林资源保护重要性及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林业工作人员的保护意识,增强大众的安全防护意识。组建森林巡检工作队伍,建立健全巡检工作计划,组织人员定期检查区域内森林资源的生长情况、病虫害情况,及时检查火灾隐患问题,最大程度上控制各类灾害对森林资源造成的破坏问题。针对乱砍滥伐等各类破坏行为必须增强监督执法力度,全方位地保护森林资源。
综上所述,森林资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基于森林经营分类内容,展开更高效的森林培育工作,深入研究森林经营分类的相关内容,制定针对性的森林资源培育方案,保证最大化森林资源的积极作用,推动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加深森林经营分类与森林培育工作的结合,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