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学敏
(通化师范学院 吉林通化 134000)
本文将简单分析分层次教学模式的相关概念,举例论述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模式应用效果,并综合探讨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应用方案[1]。
对于大学体育教学活动来说,教师通过采用分层次教学模式能够结合学生群体的身体素质差异和不同的运动能力,来分层设置体育小组,同时,根据不同层次的小组设置适宜的教学目标,制定更为标准细致的教学要求,合理选择教学内容,采取更合适的教学方法,做好相应的教学评价工作,从而发展每一名学生的特长,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在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活动中,教师能够坚持从实际出发,秉承因材施教原则和区别对待原则,调动学生对体育的学习积极性,保持学生对体育专项技能的学习兴趣,深度挖掘学生的运动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体育天赋,使不同身体素质和不同技能水平的学生得以良好发展。与此同时,教师也非常注重激发学生对体育文化知识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运动锻炼和体育技能学习过程中勇于创新,让学生在参赛与获奖过程中体验体育锻炼的快乐和成功的荣誉感,使学生的身心素质得到最佳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大学体育教学质量,实现体育教学核心目标[2]。
从分层次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来看,这种教学模式有两大理论依据:第一,因材施教。早在春秋时期,先贤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该理论是分层次教学的核心指导,其宗旨是立足于相同的总教育目标,结合学生的性格差异、能力差异、基础差异、志趣差异采取针对性教学措施,制定不同的教学子目标和标准要求,引导学生扬长避短,不断提高个人修养与能力。孔子的教育思想体现了人本主义理念和区别对待方针,对如今的教学工作依然有重要指导作用和借鉴价值。对于学生群体来说,他们在基础知识、理解能力、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认知能力、兴趣爱好、治理水平与发展潜力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可全盘采取统一的教学方针与措施,而是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征进行因材施教。在开展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的当前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将学生群体分成不同层次的小组,各小组成员的实力应相当;然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针对性教学措施,引导学生学习本组教学内容,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制定适宜本小组的考核标准,让每个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天赋与潜能,享受参与体育运动的快乐,调动学生参加体育健身的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和身心素养。第二,个体差异理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与他人相比,存在显著的差异。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受到不同家庭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影响,这样也会产生显著的差异。学生的个性差异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心理差异,另一方面则是生理差异。从心理方面来看,每一名学生的智力、学习动机、气质、能力、性格、兴趣爱好和情绪均有一定的差异。虽然大学生群体均历经童年、少年到青年的成长,各阶段的成长经历、环境不同,也会导致他们的心理存在一定的差异。相比而言,身体状态良好的学生更具体育锻炼优势;如果学生体质偏弱,则不适宜参加剧烈运动。教师要通过因材施教和区别对待,让学生参加适宜的运动项目,以此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从教学原则来看,在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活动中,教师会坚持三项基本原则:第一,因材施教原则。该原则是大学体育教学的首要原则,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差异合理划分体育小组,采取针对性教学措施。第二,区别对待原则。该原则是指教师在开展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人而异,根据学生的不同性别、身心素质、心智、能力和体育技能水平,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与差异性教学方案,“区别对待”不同的学生,不断提高各层次的学生的体育技能。第三,递进原则。该原则要求教师在开展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活动时应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立足于教育改革发展目标,合理分层,在后期教学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做好动态调整工作。举例而言,如果初级组的学生体育技能和身心素质有较大进步,可以酌情考虑将该学生调入中级组;如果高级组的学生出现了跟不上体育训练进度的状况,就可以将该名学生调入中级组。与此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分层学习过程中互帮互助,一起强身健体,取得共同进步。
从总体上看,分层次教学在大学体育教学中产生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不同身心素质和体育技能水平的学生划分了适宜的层次,同时,为各层次学生制定了科学的教学目标,准确把握教学进度,并设置了合理的考核标准,这样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有助于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锻炼的积极性,保持学生学习体育文化和运动技能、战术的兴趣,为体育教学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二,开展分层次教学活动有助于培养和加强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参与体育锻炼对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坚持锻炼,享受参与竞技体育的乐趣,熟练掌握科学的锻炼方式,不断提高身心素质。第三,提高的学生的运动能力,促进大学体育教学的良好发展。开展分层次体育教学活动能够满足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在参与体育训练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运动能力,改善身体机能,促进小组之间和师生之间的有效配合,使学生投入的学习热情更高,教师的全面指导更有效。
纵观大学体育分层教学研究成果,可以看出,科学运用分层次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乔诚先生曾经在《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中论述了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明确指出分层教学的具体流程,通过举例论证分层设置教学目标和对教学过程进行分层的重要性。同时,用分层次教学实验证明,采用分层教学模式有助于解决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学生身心素质差异问题,缓解同步划一教学的矛盾,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运动素质和体育技术水平,而且有助于开启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陈素琴老师曾经在《大学生公共篮球课分层次教学实验研究》中分析了当代高校体育篮球课程教学中的问题,指出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存在教学计划与教学内容高度统一的现象,论述了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同时,用教学实验详细解释了开展分层次教学的作用和准则。实验结果表明,在高校篮球课程教学中,开展分层次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篮球学习的兴趣,提高其篮球技能。
某高校体育课程均由本校体育专业教师来教授,在大一和大二这两个学年,体育课作为必修课,学生的人数共计1.6 万名;大二、大三、大四设有体育选修课,学生人数有1000 人,选修项目包括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网球、跆拳道、武术和散打、跆拳道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喜好选择学习项目。教师在开展篮球教学的过程中采取了分层次教学实验,设置了6个教学组,一共有210 名学生,有三组是实验班,另外三组是对照班。其中,实验班的人数是108 人,对照班的人数为102 人。对于实验班,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个人身体素质与篮球技术水平,自行选择教学组,按照初级组、中级组和高级组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与此同时,实验班的篮球教学是按照对应层次的教学进度来开展独立性教学活动,教学内容各有差异;对照班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统一。为了确保分层次教学实验结论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在实验教学中,教师非常注重对无关因子实施科学有效控制。在具体教学中,在确定实验班与对照班的过程中,均是随机抽取。两个班的学生在选定学习班级时,均按照自身爱好与课表予以确定。从整体上判决,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在体育运动基础、身体素质、篮球技能水平与个性特征以及所处学习环境等方面没有非常明显的差异。因为同样是学习篮球,所以教师采用的教学大纲一致,两个班的学习环境、教学时间、外在天气与温度也基本相同,这样可以尽量降低无关因子对分层次教学实验结果的负面影响。篮球分层次教学实验的目的是准确验证在篮球选项课教学活动中采取分层次教学模式的效果与可行性,根据本次实验来解释分层次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从本次篮球分层次教学实验内容来看,其内容包括定点投篮、半场运球上篮与学生的三项身体素质(50米短跑能力、女生800米、男生1000米和立定跳远)。其中,定点投篮与半场往返运球上篮是篮球专项技能考试的内容,在每一学期,三项身体素质均为大学生体能测试的基本内容。
首先,教师要重视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融合以人为本、积极创新的理念,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应尊重学生的选择与个性差异,坚持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和递进式教学原则,秉承为学生服务的方针,指导学生不断提高体育技能和个人身心素养,科学做好动态分层调整工作,充分满足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学习需求。其次,教师应充分体现体育教学分层的客观性、科学性和人性化,确保教学目标完全符合本校学生当前的体育专项学习状况,在安排教学进度时,应秉承科学性与合理性原则。这样方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有效提高学生对体育项目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再次,高校应注意实现教师分层的人性化,兼顾本校教师群体的教学经验、教学能力与体育示范能力。实验结果表明,教师分层如果合理,各层次的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想要的知识,提升个人体育技能。教师也会感到教学工作比较轻松,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工作热情得以提升。
教师首先应重视建立运作规范而充满活力的分层次教学体系,确保分层式教学秩序的科学性,关注大学体育教育管理事业的持续发展,结合本校特色建立科学的教学模式,重视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不断创新体育文化,丰富体育教学内容,用体育文化来完善课程系统。其次,分层次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起到了导向作用。教师应严格按照体育教学大纲与分层式实验活动所规定每一层次的要求,分层制定可行的教学目标。例如,在篮球分层次教学活动中,教师为初级组的学生所制定的目标是熟练掌握篮球运动的基本移动规律,学会运球、投篮和传球;为中级组制定的目标是在熟练掌握篮球基本移动规律的同时,学会灵活运用相关规律,不仅要能活用运球、投篮和传球技术,而且要配合简单的战术;为高级组制定的教学目标是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高难度的篮球移动技巧、运球技巧、投篮技巧、传球技巧和复杂的战术配合技巧。
在开展分层次教学活动时,教师应注意量化教学过程,发挥学生在分层实验中的主体作用,为实验班的三组学生讲解本次实验教学的目的,引导学生了解各层次的教学进度和考核内容以及分层依据,让学生认知初级组、中级组和高级组的区别。在高校篮球分层次实验教学中,学生结合自己的身体素质与篮球技能,根据教师讲解的各层次教学内容、篮球技能考核标准与分层依据,自主选择学习层次。初步分层结果是高级组有33 人,中级组人数是35 人,初级组有30 名学生,其次,要做好教学进度分层工作。某高校实验班的篮球分层次教学进度是按照《体育课程标准》来规划的,初级组、中级组、高级组采用了不同的教学进度开展篮球分层次教学活动,基本教学进度的划分根据是:初级组的学生学习最基本的传球、运球和投篮技术;中级组的学生在初级组所学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相对复杂的传球、运球、投篮、进攻和防守移动步法,以及简单的战术配合;高级组的学生则是在中级组学生学习的基础上增加了复杂的传球、运球、投篮、抢进攻和防守篮板球技术以及复杂的战术配合,从而有效提高了各层次学生的篮球技能。
综上所述,教师要重视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融合以人为本、积极创新的理念,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应尊重学生的选择与个性差异,坚持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和递进式教学原则,不断完善课程系统,注重量化教学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