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昕然 尚 超
(渤海大学 辽宁锦州 121013 )
近年来,以自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正在逐渐得到大众的认可,其市场在迅速扩大。短视频以其碎片化、快节奏和易于传播等特点,与以去中心化为运作模式的自媒体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自媒体时代下,传统的课堂教学无法满足汉语教学需求,探索汉语教学在新平台上的应用符合时代潮流。这样的新形势为汉语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和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我们应当积极创新,利用新平台,促进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增强汉语的国际影响力。
“教学主要指教学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有组织有计划的传授和学习有关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1]在实际使用中,“教学”多指课堂教学,但本文的“教学”是指教育活动,包括但不限于课堂教学,更侧重于依托自媒体平台进行,具有打破时空界限,满足碎片化学习和异步学习需求的特点。
Tik Tok是由字节跳动于2017年5月发行,并运营的短视频手机应用软件,是抖音的海外版。与我们熟悉的抖音相同,Tik Tok为其用户提供了一个用来发布自己制作或转载的短视频的平台。Tik Tok的学习成本低,且使用极为方便。它为用户提供了大量的特效素材、贴纸、滤镜和简单易懂的剪辑工具,这就决定了新用户只需几分钟的学习便能上手操作。国内抖音的运营为Tik Tok积累了经验,它在推出时,便已经具备了相当成熟的运营和推广模式。
Tik Tok发行不久后,便在海外市场得到了认可。2018年,Tik Tok被评为日本应用商店年度榜单第一名。2018年5月,Tik Tok在印尼被评为年度最佳移动应用。同年10月,Tik Tok成为美国月度下载量和安装量最高的应用,超过了脸书。2019年,Tik Tok被印度全国性报纸《印度快报》评选为“2018年印度年轻人最喜欢的应用”。截止到2020年,Tik Tok多次成为全球移动应用下载量榜首,每日活跃用户超过4亿。在获得巨大成功后,Tik Tok于2020年决定斥资5亿美元把新的数据中心建在爱尔兰,而该项目将为当地提供数百个就业机会。Tik Tok在海外发展强劲,已经打破了长久以来西方巨劈脸书等的垄断地位。Tik Tok的席卷全球也助推了中华文化和汉语在世界范围的传播。中国和中华元素在Tik Tok上成为已经成为热门内容,典型例子便是李子柒的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短视频,为她在Tik Tok上吸引了200多万粉丝。Tik Tok已经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我们应当借助Tik Tok,将汉语国际教育事业推向新的高度。
正如前文所说,中国、中华文化和汉语在Tik Tok上已经成为热门内容,只需要在Tik Tok上搜索相关的关键词,平台便会呈现出许多内容。接下来,本文将对Tik Tok上现存的汉语教学短视频进行调查,选人气较高的、有代表性的作品,依据其内容特点,对这些短视频进行归类分析。
此类汉语教学短视频数量最多,其基本模式是:制作者在黑板或者PPT上呈现出一定数量(一般不超过五个)的汉语词汇和对应的英语翻译,并放慢语速朗读出来。以有着32万粉丝的@blingbabymine用户为例,她的上百个短视频都遵循同一个顺序:开场时用英文提问:“XXX用汉语怎么说?”然后便展示出汉语再慢速读1-2遍,引导读者模仿,整个视频时长大约15-30秒。用户@mandarinkyle的作品也是如此,他是美国本土汉语教师,在短视频中会先用英语讲解,然后呈现对应的汉语句子,再用汉语朗读。此类汉语教学短视频时长很短,制作难度也最小,制作者即使不是专门的汉语教师,对汉语了解不多,也可以借助翻译软件来轻松完成作品,所以,大部分的汉语教学短视频都是这种模式。单词翻译型教学短视频的优点是资源丰富,教和学的上手难度都很低,适合初学者或者只是抱着好奇心态想了解一下汉语的用户,但是它也有着质量良莠不齐、专业性差、有较多知识性错误等不容忽视的缺点[2]。
在分析文化讲解型短视频之前,首先应当明确一点,即此类短视频属于汉语教学类,而不是中华文化类,其核心内容是引导用户学会某个汉语词汇、句子,并了解文化含义,文化含义只是起到辅助作用。用户@chineseteacherchina的作品是文化讲解型的代表。@chineseteacherchina是一名专业汉语教师,她的作品内容丰富且通俗易懂,且经常将文化讲解融入词汇教学当中。例如,在教“筷子”时,她的视频内容就会包含自己使用筷子吃东西,并使用英语对筷子的使用方法进行简要讲解。用户@chineselady_jojo则将国内抖音“以真实情景为主”这一创作方法应用到了Tik Tok上,她的短视频都是以贴近生活的情景为内容,多为两个人用汉语进行对话,在说出目标词汇后便会中断对话,把镜头移向自己,说出目标词汇的对应英文,并重复目标词。这样一来,观看者在学习汉语的同时,也能大致了解该词、句的语用环境和语用文化。因为对制作者的汉语水平和对中华文化的了解程度有一定要求,此类汉语教学短视频数量相对较少,但质量较高,适合对汉语和中华文化至少有初步了解且感兴趣的用户观看,能够有效地加强认同感。
Tik Tok是一个主打社交娱乐的短视频平台,娱乐性是短视频的重要属性,Tik Tok的用户也大都是抱着娱乐或猎奇的心态在平台上浏览短视频的。因此,即使是汉语学习这种相对严肃的主题,也会不可避免地带有娱乐性,这种娱乐性有多种表现形式,包括动画、夸张的个人表演以及跟踪娱乐热点等。Tik Tok上,部分汉语教学短视频作者将娱乐性作为吸引眼球的主要手段。用户@fun_chinese没有采用常见的真人出镜形式,而是使用自制动画或从网络上剪辑下来的视频素材进行教学,其内容多为将中文成语与含义相近的英语俗语作对比,在探求文化上的相通点时区分语言形式的不同。如在讲解成语“一石二鸟”与“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的异同时,作者并没有局限于“鸟”这一意象,而是将网络上流传的“儿童搞笑行为锦集”中的部分素材进行剪辑合并,能够使学习者明白“一石二鸟”文本后的含义。总体上,@fun_chinese的作品较好地兼顾了娱乐性与知识性。用户@learnnorthernchinese的作品紧跟潮流,多以中英词汇、中西方文化对比为主要内容,例如,中国情侣约会时说什么等。他还能够及时抓住文化热点和最新娱乐动态,对英文网络世界的流行词作汉语翻译,有时也将中文网络上的热点词语翻译成英语并简要讲解。以娱乐和社交为卖点的短视频加上作者流利的英语为他吸引了多达数万的粉丝,但我们也要看到,他的视频内容往往充满争议,有哗众取宠之嫌,且汉语讲解过于随意,缺乏专业性。这也是文化对比类汉语教学短视频的通病。这些视频为了引人注目多会选择和文化冲突相关的主题,甚至会主动迎合、传播文化偏见和刻板印象,虽然能够获得足够多的热度,但对于汉语传播和汉语的国际形象树立却发挥着负面影响[3]。
(1)平台完善,受众范围广。现阶段,短视频自媒体正在迅猛发展,很多平台和商家都给予了相当大的关注,几乎每一款社交类移动应用里都有短视频平台功能,越来越多的资源正在向短视频领域倾斜。Tik Tok和抖音一样,已经成为现象级短视频平台,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时代潮流。Tik Tok的用户遍布全球各地,有着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但相同的一点是,汉语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都是第二语言,他们都有着或多或少的了解中国、了解汉语的动机。可以说,Tik Tok为短视频汉语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受众群体,我们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做好内容产出上[4]。
(2)制作方便,贴近生活
短视频自媒体与“随手拍”这个概念有很大关联,它鼓励用户分享身边的生活,用户只需要录制上传,平台负责推广。在有一定使用经验的情况下,制作一条汉语教学短视频的时间可以控制在10分钟以内,这就意味着汉语教师或学习者完全能够利用闲暇的碎片时间将一个汉语知识分享到Tik Tok上,而平台将把它带给更多的人。制作时间短就意味着短视频内容不会离生活太远,正如在调查中呈现的那样,很多如@chineselady_jojo的制作者都会选择贴近生活现实的汉语词句,乃至在短视频中再现对话情景,这有利于以交际为目的的语言学习,学习者学到的都是交际中实用的汉语[5-7]。
(3)趣味性强,寓教于乐。传统的线下课堂和部分线上课堂中,大多数的教学形势依然是教师讲课—学生听课模式,即使在翻转课堂模式里,教师也起着监督作用,就课堂氛围而言,学习者离“轻松学习”还有一段距离。短视频的“录制-上传”形式则很大程度上能够消除学习者在说汉语时被他人注视时产生的紧张,以分享的方式传播知识,而非单方面灌输。正如在Tik Tok上利用短视频进行教学的老师不会身着正装,严肃刻板一样,学习者在使用Tik Tok时轻松娱乐的心态,也能潜移默化地营造出一种“在做中学”“在玩中学”的氛围[8-10]。
(1)过度娱乐化,学习只能停留在浅层次。短视频的社交娱乐性固然可以在短时间内吸引关注,引起共鸣,但“时长短”这一限制决定了短视频教学无法涉及需要更多时间进行讲解的难度较高、层次较深的汉语知识。用户在使用Tik Tok时抱有的娱乐心态也让他们不会对一个汉语知识进行过多思考,遇到无法在短时间内理解的知识时,相比从网上查阅资料或询问制作者,用户更倾向于滑动手指观看下一个视频。很多汉语教学短视频的发布者专业素养不足,对汉语本体知识的了解较少,其发音和释义都不够标准,不利于学习者打下良好的汉语基础[11-12]。
(2)文化偏见和刻板印象容易造成误导。Tik Tok的用户来自世界各地,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各不相同,加之发布视频的门槛极低,这使得整个Tik Tok平台内的短视频质量都良莠不齐,汉语教学领域也是如此。前文中提到的用户@learnnorthernchinese便是以刻板印象和文化偏见来作为自己作品的卖点,此类视频在Tik Tok上的数量不在少数。文化上的刻板印象会通过平台得到放大,对于没有足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学者来说,这些短视频不利于他们对中华文化和汉语形成正确认知,还有可能引发文化冲突[13-14]。
制作短视频虽然简单,但制作一个内容丰富、体现专业水准和受欢迎的汉语教学短视频则并非易事。稳定产出高质量的作品需要我们的精心设计,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都给予足够的关注。
(1)选择交际中常用的、易懂的词汇。汉语学习者和一般用户可以随意选择自己想学的词汇,但作为汉语教师和传播者的我们,则必须依据一定的规范进行选择。《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和《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综合考虑了海外汉语教学的现状与实际,旨在满足各国对汉语教学内容规范化的需求,为汉语国际教育事业提供了多方面的参考依据和参考标准。我们在制作短视频时的词汇选择应当依据《大纲》中的规范和要求,参考常用汉语词表,以一、二级为主,在这些词汇中选择交际中频繁出现的、信息量相对较少且容易讲解的,作为落实到短视频教学中的高优先级词汇。这些基本词汇适用于Tik Tok上大量的零基础和初级汉语学习者,使其能够较快掌握有关个人和日常交际的基本语言材料,增强他们学习汉语的兴趣和信心。
(2)注意语言的规范性
过于注重戏剧效果和娱乐性的短视频往往做不到规范用语,不利于学习者对情节的理解,偏离学习目标。传统的纸质教材中,语言点呈现在纸张上,根据学习需要,学习者可以反复翻阅以来强化记忆或加深理解;受时长限制,短视频中的画面往往切换速度很快,即使是有字幕这种书面形式,其停留时间也较短,如果没有规范的语言,学习者很可能会感到困惑。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短视频内容和其中的语言点,语言的规范性应成为创制和选择汉语教学短视频时的重要参考标准。在短视频中,使用普通话,注重发音的标准清晰,控制语速,并规范使用字幕都是语言规范性的体现。
(3)创设情境,关注文化热点
语言是交际工具,教语言就是要让学习者掌握这个交际工具,培养他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交际练习离不开情景创设,在语言材料难度适合的情况下,越贴近生活、接近真实交际的情景越能够有效提升学习者运用汉语的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在征得同意后,将与某个学生用汉语进行对话的场景录制下来发布到Tik Tok上,为用户提供一个既有相对标准的汉语材料,也有真实交际情景的作品。汉语教学短视频还应当关注文化热点,这里可以借鉴Tik Tok上比较热门的中华文化热点,如汉服、中国美食等,从中选取语言点,将文化接触与语言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主动关注文化热点还可以起到促进文化交流,减少偏见,破除刻板印象的作用,有利于中国、中华文化和汉语良好形象的建立。
(1)简明得体的美术风格。高质量的教学短视频其内容一定是言简意赅的精华,有一个足够吸引人的开头的同时,前期的铺垫也不能太多,整体时长应视内容控制在10秒到1分钟内。短视频内容如果是词汇教学,多数时候不应超过20秒,而汉语+文化则需要近1分钟的时间。
时长虽短,但我们要对美术风格进行充分考虑,从每一个镜头到特效、滤镜和贴纸的使用都要认真设计。一般来说,教学类短视频不应使用过于浮夸的特效,因为这会将观看者的注意力从学习上吸引走,因此美术风格做到简明得体,突出重点即可。例如,在词汇教学时,可以加入对应的英语翻译和实物贴纸,让视频更加便于理解、生动有趣;如果涉及文化知识讲解,应当适当增加特效和声音素材的使用频率。比如,在呈现中华美食时,可以加入惊叹音效和强调滤镜等。
(2)结合课堂,共同参与。“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多思多辩......让所有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专业能力。”在Tik Tok上创制汉语教学短视频完全可以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分享自己的Tik Tok账号,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布自己学习汉语、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视频,并视情况给予奖励;教师也可从Tik Tok中选择一个热门的汉语或中华文化相关的短视频作为材料在课堂上分析讲解。建立Tik Tok平台和汉语课堂的双向互动机制,既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提高Tik Tok上汉语短视频的质量。
Tik Tok作为世界范围内新兴的短视频社交平台,为汉语际教育融入新潮元素,提供了新路径。本文根据对Tik Tok上现有的汉语教学相关短视频所做的调查,参考其内容和制作者背景,从内容角度将其归类为基于词句翻译的语法翻译类、基于中华文化的文化讲解类和基于文化比较的跨文化对比类,并对这些短视频进行分析,较具体地呈现出了汉语国际教育在短视频这一新领域的现状及其优势与不足。“短视频+汉语教学”模式具备受众范围广、制作方便、趣味性强的优势,但也有着过度娱乐化和容易造成文化偏见等缺点。如何抓住机会,创作出内容与形式俱佳的汉语教学短视频,利用平台进行推广,并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在新媒体时代将汉语的国际教育提升到新的高度是值得继续研究、探讨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