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杉栽培技术

2022-11-23 08:36:46葛贤权潜山市天柱山林场安徽潜山246300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2年7期
关键词:幼虫造林苗木

●葛贤权(潜山市天柱山林场 安徽 潜山 246300)

池杉属乔木,树干笔挺,高度在25 m 左右,长势优美。树干的底盘较大,具有良好的耐水特征,可成片种植在湖边或者沼泽地带。本文详细介绍池杉高有效栽培技术。

1 池杉的生长特性

池杉喜阳,对阴暗的环境适应性不强,同时具有较高的耐寒和耐低温特性,在深厚和弱酸性土壤中生长较为理想。如果苗期的土壤呈碱性,会明显降低池杉的生长效果。在树种长大后,其自身的抗碱性能力会随之提升,同时具有更高的耐涝和耐旱能力,在抗风和萌芽方面的能力也较强。

2 播种育苗

2.1 种子采集

池杉雌雄同株,一般每年的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为花期,球果的成熟期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倾向选择15年生的母树树种进行种植,将球果置于光照条件下暴晒。鲜球果的出籽率约14%,种子千粒重74~118 g,发芽率可达40%,也可带果鳞风干保存[1]。

2.2 圃地选择与整地

选择在交通、管理和排水方面条件相对优越的区域进行种植,土壤需具有一定的黏性,土壤pH 5~6.5,避免选择种过棉花、红薯的地块进行育苗。如果土壤不符合种植要求,需施加有机肥料,对土壤进行优化改良。

秋季可先挖好沟渠,将地表水排干。冬季开展深耕操作,深度为20~25 cm,土壤经过冬季封冻已风化,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如果地下水位较高,需结合苗圃范围和种植区域的水利等条件设置排水沟,或者提高苗床的高度。春季实施第2次翻耕,细化土壤,提高土壤的平整性。在作垄前,可均匀施加硫酸亚铁10 kg/667 m2、多菌灵1 kg/667 m2等,提高土壤的肥力,又可全面杀菌。结合地块的形状作苗床,南北向,宽1 m,高0.2 m,作业沟的宽度可在0.4 m 左右[2]。

2.3 催芽

将种子保存在塑料袋内,放置在水中浸泡约2 d,此后将其晒干,用稻草包裹后持续观察,选择晴好天气使用温水进行淋晒,可促使种子开裂,当裂口超过1/2 时实施播种。

2.4 播种

通常可选择在每年的2月底至3月初进行播种,播种形式为条播和点播。由于池杉树木的种子从果鳞中脱落时,与球果分离的难度较大,因此在育苗阶段,大多可连同果鳞共同播种。条播的沟宽可设置为10 cm 左右,深度约为5 cm,条距可在40 cm 左右。为避免种子落到土壤缝隙中,导致出苗的整齐性欠佳,在实施播种前,需在沟内覆盖部分细土,此后再播种。按照6.5 kg/667 m2的标准完成播种。池杉幼苗的出土能力不强,因此覆土的厚度不宜过大,控制在2 cm 左右即可。完成覆土后,使用稻草等进行覆盖,可避免土壤出现板结的情况。出苗后,便可陆续去除稻草等覆盖物,需注意动作幅度不宜过大,避免伤害到幼苗。

2.5 苗期管理

需保证沟渠的通畅性,提高灌水和排水的有效性。灌溉方法主要为上方或侧方灌溉,一般情况下床面表土的干燥深度超过1 cm 时就应灌溉。高温时节可在傍晚进行灌溉,避免高温对幼苗造成损伤。可在苗木的速生期追肥。池杉幼苗在一年内有两次生长高峰,分别为6月和8月,因此需相应施加2次速效肥料,倾向于选择尿素。首次施肥可选择在6月下旬完成,第2次在7月下旬完成,施肥量可按照10~15 kg/667 m2标准实施。同时需注意及时清除杂草,保证每株植株的间距在6~7 cm。间苗可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实施,完成间苗后可保留苗木2.5 万株/667 m2左右。

3 科学造林

3.1 选择林地

在湿地区域生长的池杉具有良好的耐水性,但也需在一定的范围内生长,如果超出范围,便无法适应环境。潜山地区的土壤大多为灰潮土,部分区域的土壤含沙量较大,肥力不足,因此在该类型的区域生长的池杉数量较少,更容易出现多头的情况,因此需为池杉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选择湖区进行造林,土壤为弱酸性,土壤肥沃程度和湿润度均较为理想,能够形成良好的种植效果。

3.2 科学整地

潜山地区土壤中的水分含量较高,因此在实施造林前,需在首年秋季对土壤进行全面的翻整,排除地表水分,修建堤涵,形成科学的水利体系。在完成蓄土系统后,便可依据地下水位和造林的地势选择降水或排水措施。如果地势较高,可先挖掘沟渠,沟宽3 m,深1.5 m,此后挖掘多个小型的降水沟,将其连接到排涝站。地势低洼的区域,可运用筑高垄的方法,在树木行之间挖掘排水沟,通常沟的宽度为1~2 m,垄的宽度为2~4 m,高度约为35 cm。如果地势低洼,可运土造林,将地面高度升高约40 cm 后再实施开沟、堆坝等,完成造林[3]。

池杉的根系较为发达,但树冠较窄,高度和胸径不会与密度成反比,因此可科学密植,通常可将株行距设置为2 m×3 m,穴规格为0.8 m×0.8 m×0.8 m。将表层土壤和底层土壤分开存放。如果造林土壤为湖滩,可在坝上种植两行放穴,株行距1 m×1.5 m,单行株距约为1.5 m。

3.3 苗木选择

选择高度超过1.5 m、树干粗壮、分枝较少的一年生苗木就地育苗。上述造林方法能够明显压缩缓苗期,且成活率也较高。相反,如果缓苗期较长,不利于苗木的生长。

3.4 造林时间

通常池杉造林可选择初春进行,也可在冬季末实施。冬季末造林时,如果起苗受损,其根系的恢复速度较快,成活率也较为理想。因此池杉的根部萌动时期较早,应选择在池杉苗木萌动前30~40 d 完成栽植。

3.5 科学种植

按照“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指导原则完成栽植工作。在栽种池杉之前,需将表层土壤细化填入穴中,同时施加磷肥0.5 kg,此后保证土壤的均匀性。苗木种植的深度控制在40 cm 左右。种植期间,需先将苗木放入穴中,立直后便可填入深度为20 cm 的土壤,此后向上提苗,保证根系能够在土壤中充分舒展,踏实土壤,在苗木基部覆盖松土,避免发生板结。

4 抚育管理

4.1 幼林的抚育管理

需采取有效的排水措施,保证沟渠的畅通性。如果天气干旱,还需持续提供必要的水分,在4~5月足量浇水,可提升池杉的成活率。每年松土和除草3次左右。完成造林2年以后,在池杉发芽前先施肥,也可在其长势较好的时期进行追肥,可明显优化池杉的长势。前5年每年需除草3次左右,初植1~3年幼林,每年5月底可对幼苗施加尿素等,用量为每株0.25 kg。

4.2 修枝处理

在造林之前,无须对枝干进行修剪,在树木高度达到5 m 左右时可进行首次修剪。将树枝的高度控制在总体高度的1/4~1/3。随着树木的生长配合修剪枝干,高度控制在总体高度的1/3~1/2。针对长势不佳的苗木,需及时拔除,避免对其他健康苗木造成影响。

4.3 抚育间伐

在池杉长到第10年或第15年时,便可实施首次间伐,主要通过上层疏伐等方式去掉霸王枝,同时利用中层疏伐的方式降低密度,株行距以3 m×4 m 或4 m×6 m 为宜。

5 病虫害防治

5.1 金龟子

5.1.1 生活习性金龟子的幼虫蛴螬会在1~2年时间内形成一代,幼虫及成虫均可越冬,白天在土壤中存活,夜晚觅食。在土壤温度达到5℃左右时,幼虫便会爬到土壤表层。在13~18℃环境中较为活跃,温度超过23℃便会向土壤深层移动。在夏季的清晨或黄昏时段爬到土壤表层,对苗木的茎部和根部进行侵害[4]。

5.1.2 防治方法首先,可在播种前使用10%的杀地虎500 g/667 m2,与细土混拌撒到沟内,完成播种后再覆土;也可使用2.5%的敌百虫粉剂进行防治。其次,在幼虫期内,可使用蛴螬专用型白僵菌药剂进行查杀,覆盖苗木根部土壤。上述方法较高效,且污染较小。再次,在成虫危害盛期,可使用50%的辛硫磷乳剂250 g/667 m2与细干土混合,也可在幼虫孵化期均匀播撒药剂,从而全面防杀幼虫。

5.2 地老虎

5.2.1 生活习性地老虎一年可繁殖多代,蛹和幼虫均可寄居于土壤中越冬。其在白天隐匿,夜晚活动。虫卵多产在低矮草丛中。幼虫可对池杉的苗茎进行侵害,初夏时节将临近地面的茎咬断,造成苗木大面积损伤。

5.2.2 防治方法第一,从根源入手查杀。杂草作为该类虫害的重要产卵地和食物,需及时拔除,避免害虫大面积繁殖。第二,使用药剂查杀。可将50%的辛硫磷稀释液喷入土壤,对幼虫具有较为理想的防治效果。第三,使用人工捕捉的方式。一旦发现幼苗倒伏,可人工挖掘土壤,深度约为5 cm,全面清除幼虫。第四,灌水。圃地具有良好的抗旱性,因此可在每天04:00 左右灌水,使水面与床面保持一致,可将幼虫灭杀。第五,诱杀成虫。可使用黑光灯对成虫进行诱杀,也可使用糖醋酒液完成诱杀工作。

5.3 小袋蛾

小袋蛾一年可繁殖2 代,成熟幼虫可在树梢上越冬,在干旱天气繁殖较快。幼虫可侵蚀叶片,晚上对植株的侵害尤为严重。可使用90%的敌百虫溶液等药剂进行消杀,或者利用黑光灯诱捕成虫,并将其集中烧毁。

5.4 黄化病

主要是由于植株含铁量较低,导致叶片发黄,可使用0.3%~0.5%的硫酸亚铁溶液进行喷洒,也可使用有机肥料等提高土壤的肥力。

猜你喜欢
幼虫造林苗木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苗木供求信息
林业与生态(2020年1期)2020-04-16 12:48:22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浅议造林的意义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1:10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0:59
最新苗木行情
飞舞吧,凤蝶
最新苗木行情
农村百事通(2017年5期)2017-03-27 19:24:06
柿树夏季咋防柿蒂虫
最新苗木价格行情
农村百事通(2015年7期)2015-05-19 11:0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