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区水稻生产过程中农机农艺融合现状及建议

2022-11-23 08:27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3期
关键词:农艺农机水稻

罗 燕

(重庆市荣昌区农业技术推广站,重庆 402460)

1.荣昌区水稻生产过程中农机农艺技术应用现状

我区水稻种植主要为中晚稻品种,一般3月中下旬陆续开始育秧,4月中下旬—5月上中旬移栽,8月上旬—9月上旬收割。多年来发现育秧插秧成为水稻种植集约化生产的瓶颈,主要体现在我区水稻种植仍然以小农户为主体,育秧还停留在传统育苗移栽技术阶段,采用的是厢式撒播,3叶1心以上陆续开始人工移栽。能真正实现集约化生产的集中在全区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公司等新型经营主体种植的2-3万亩左右集中成片水稻基地,主要采用机插秧盘式育秧技术,分别为机械流水线自动化工厂育秧和人工水田集中统一湿润育秧(即大田简易大棚盘式育秧)两种方式,两种方式技术体系相对成熟,但节本增效和抢抓农时方面实际效果并不明显,因此,近年来机插育秧面积有逐年缩小的趋势。针对这种情况我区还开展了水稻大田直播试验以期待寻找到更好地集约化生产方式,但两年来的试验结果表明效果并不理想,大田直播对环境温度、田面平整度、水源要求、田间管理水平、控草技术等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导致试验田亩产最高能到600公斤,最低只有165公斤,产量极其不稳定。除此之外,水稻品种选择的统一性、土地宜机化程度、农业机械适应性能等都给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荣昌区水稻生产过程中农机农艺融合困难的原因

2.1 水稻品种选择上无法达到统一

基于目前我区水稻种植情况来进行分析,我区水稻栽种的品种有50多个,不是所有的水稻品种成熟期都一致,在成熟期不一致的情况下,我区水稻收割又大半依托外地收割机如江苏、安徽、河南等地的跨区作业队伍,只要外地收割机无法大规模来荣开展收割作业或水稻成熟期错过外地收割机留荣时间,那么水稻收割将极大可能停留在传统人工收获方式而无法实现机械化。因此推动农机农艺融合发展过程中,通过农艺研究,培育优良品种实现较大程度的品种选择统一性,不断调整当下的水稻种植布局,配合适应当地地理条件的农业新机具和农机新技术,结合现代机械作业的实际施工建设要求,从中选择最有效的一种方法,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广大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为保证水稻生产安全提供最坚定的技术支撑,才能显著地提升农业种植水平和农机使用效果,才能进一步提高农业发展的整体水平,从而改变传统农业生产发展模式,促使农业机械发展成为农业技术创新的最大推动力。除此之外,农机和农艺融合发展为农业标准化、现代化建设提供更为先进的技术手段,有效地解决限制我们国家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的问题。

2.2 土地宜机化程度低

我区为浅丘地形,全区耕地面积76.75万亩,基本农田65.22万亩,常年水稻种植面积保持在32万亩左右,目前比较适应机械化生产的主要为大冲田,面积不到20万亩,其他为邦邦田,体现在地块小且不够集中连片,大中型农机具无法开展作业,为松散型管理模式;水田整地标准化程度较低,田坎纵横交错层层叠叠,机械运转全靠人力拖拽搬运或上下田间垫木块或石块泥土等,极费人工也不便利;同时农田水利建设有待进一步提升,虽然全区建有水库93座、山坪塘4518个、灌溉水渠120.47公里,但部分渠系、泵站设施没有专人管理存在年久失修的情况,因此春季很多地方在严重缺水的情况下无法通过灌溉,水渠网络远距离供水,修缮水利设施、进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投入的资金更多更大;另外水稻田间道路简陋,机械作业转运困难,很多水稻田都没有生产便道或生产便道简陋,只能通过人工将收获物搬运或用简便独轮手扶式“鸡公车”转运物品。随着农村农业从业人员年龄越来越大,撂荒地现象也时有发生。加之土地流转困难,许多农户宁愿土地不种也不愿意将土地转让出去或流转费用漫天要价,大户无法承担等因素,导致无法进行宜机化土地整理整治而难以实现大规模耕作,即便近年来实施了土地宜机化整理项目5万多亩(其中大田宜机化整治3万多亩),但毕竟面积还太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土地不宜机的问题。

2.3 农业机械适应性和使用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区近年来大力推广新型适用农机具,累计推广6.3万台(套),其中大中型拖拉机40余台、微耕机30000多台、联合收割机60余台、烘干机30余套、植保无人机50多驾、手扶式收割机100多台、动力喷雾机900多台、自动化育秧设备4条、工厂化育秧大棚1个等农业设施设备,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设备在使用率上过于低下,全年使用时间一般在两个月内(除拖拉机、微耕机等耕整地机械相对使用时间长一点外),造成农业机械大多闲置形成资源浪费,导致推广农机很难被农民群众所接受,比如插秧机,除了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公司等新型经营主体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确需购置外,普通农民基本不会购买,且近两年来很多种植大户更趋向于选择人工栽插的方式。另一方面在农业机械使用过程中,一些技术性问题也层出不穷,比如:收割的不彻底、播种遗漏、移栽漏窝、收割浪费率高、田块小泥脚深无法作业等等问题,充分体现了现有农机具“机不宜地”“机不宜物(农作物)”的缺点,同时很多农机具适应性也非常单一又局限,比如插秧机,除了移栽水稻外,并不适用于其他作物移栽,这也是我区目前农机化水平很难得到巨大提升的主要原因。

2.4 水稻育苗技术和移栽时间要求高

水稻机插秧育苗过程中对“秧田准备、苗床制作、装盘泥、播种、踏谷入泥”等关键步骤要求甚为严格,即秧田选择必须排灌方便、背风向阳、土质肥沃且进行精细耕作。苗床必须“实、平、光、直”,无杂物,沉淀1天以上。播种使用自动化育秧设备和手推精准播种器,用种量不低于每盘50G。踏谷入泥使用抹板轻压使其种子入泥为准,并使用喷雾器喷撒清水或者70%的敌克松兑水600-800倍液,绝不能精简踏谷入泥步骤。然而实际操作过程中很难做到统一技术标准,因此必须要全面控制监管整个育秧过程,保证育苗期的水稻作物可以获得足够的水源以及充分的土壤营养成分,实时监督水稻秧苗的生长状态,保证准确实施水稻育苗技术的有效操作,否则很容易就会导致水稻秧苗长势不好或育秧直接失败。每年我区都有种植大户因为机插秧育秧时间选择不当、育秧操作不规范、秧田管理不精细等诸多问题而使得育秧直接失败不得不重复育秧。另外通过多年对比试验,我们发现,水稻机插秧育秧相比较传统育秧并不能节约成本且工序复杂要求严格,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水稻机械化种植模式的推广。同时,机插秧对苗期状态要求严格,一般苗期在3叶1心开始移栽,超过15厘米的秧苗就不太适合机械移栽,容易造成机械堵塞停止工作或大面积缺窝;超过移栽最佳时间形成的“老秧苗”即便移栽到大田后走根返青也会延迟,影响水稻后期生长造成减产。

2.5 农机作业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

我区现有农机作业队伍40余个,专兼职农机从业人员800余人,其中专职农机从业人员不足100人,能熟练掌握水稻机插秧育秧、机插秧、统防统治、收割机、田间运输等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农机农艺技术的人凤毛麟角,且这些从业人员大多文化水平较低,从业年龄绝大多数在45岁以上,接收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不强,因此无论是农机作业队伍还是农机从业人员等在专业性、专职化、专业知识水平等方面都严重不足,更别提农机人员还要额外学习农艺知识,更是难上加难。

2.6 气候、土壤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水稻种植和生长状态很容易会受到种植区域土壤以及区域气候类型的影响,基于气候、土壤等各种自然性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影响水稻种植的基本产能。如果没有实施科学、合理的土壤施肥以及田间灌溉方法,导致水稻秧苗遭到持续干旱气候或者其他恶劣气候的影响,将严重限制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比如我区多年来极易受“倒春寒”影响导致秧苗受冻影响水稻正常发育。

3.荣昌区水稻生产过程中农机农艺融合建议分析

3.1 统一水稻品种选择

我们国家颁布并且制定了很多关于加强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技术推广的政策,基于目前我区水稻种植情况来进行分析,我区水稻栽种的品种有50多个,为了统一选择水稻品种,在加快农机农艺工作融合方面,加快培育适应机械化作业的品种,完善相关种植技术方法,争取在水稻育插秧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实现机械化作业。结合水稻品种的种植情况,不断调整当下的水稻种植布局,配合适应当地地理条件的农业新机具和农机新技术,推动水稻生产实现机械化、现代化,同时建立完善的技术体系,促使农机农艺技术的深度融合,以高产、多产为基本目标,采用多种类型的水稻育苗插秧方法,找寻农机农艺相适应的最佳方式,从根本上提升水稻的生产产量。另外采用水稻品种良种种植补贴或集中采购种植大户所需水稻品种等方式也能一定程度上提高水稻品种选择的统一性。

3.2 提高土地宜机化

为了解决水稻机械下田难、耕作管护难的问题,荣昌区自2016年开始探索试点宜机化地块整治,目前已经完成5万多亩,其中水稻田宜机化地块整理整治面积3万多亩,每年仍在持续对现有农田进行改造升级。通过对水稻田地进行改造,采用梯田改造、缓坡化改造等方式,整治后的地块可以采用大中型农机作业,实现了将不能使用农机的地方都能用上农机,以前勉强用农机的地方,现在都可以自如地使用农机,劳动效率大大地提升,取得了明显规模的良好经营效果。各级财政需进一步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集中精力建设一片、改造一片、成效一片。

3.3 提高农业机械适应性和使用率

为了提高农业机械适应性和使用率,首先,开展农机农艺技术培训,建立相应的示范基地,实施基层农机作业制度改革和农机补助项目,有针对性地推广地区性农机农艺融合技术,加大机械化水稻育苗插秧基地建设,为其投入大量的财力资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以提高水稻产量为基本目标加快推进水稻育插秧等基本环节的机械化。其次,加强农机农艺部门之间的深度密切配合,开展相关技术培训工作,旨在提升广大农民群众应用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的基本能力水平以及最终生产出来的实际效果,加快推进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的快速实施。第三,邀请相关的专家进行实地指导,农业种植人员应该虚心学习专家的丰富科学知识以及良好的实践经验,农业工作人员要不断提升自身对于农业生产的科学操作能力,有助于推动农艺、农机知识的深度融合推广,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适应性和使用率。最后,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培养专业的农机操作手。加快培育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服务公司等新型经营主体开展订单服务、土地托管等服务模式,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全程机械化作业、农资采购、技术培训、信息咨询、农产品销售对接等“一站式”综合服务,解决农民购机使用率不高的问题。

3.4 提高水稻育苗技术水平

建议采取分批次育秧方式,每次育秧间隔在3-5天,以解决集中机插时机手和工人紧张的问题。水稻移栽时间,要结合所用秧苗类型、当地气候条件、安全抽穗时期等等来确定,原则上应该抓准农时,在安全生育范围之内宁早不晚。适期早栽,增加营养生长时期,增加有效分蘖,促使水稻株在穗分化之前累积较多的物质,有利于壮秆、大穗、增产。早栽还可以调节劳动力和农机具,保证插栽质量,实现水稻高产、稳产。

水稻在育苗之前,要进行种子处理,提高种子发芽率,提高水稻种子的出苗率。首先需要晒种,使用百客或者咪鲜胺杀螟丹加水进行浸种,浸种的时间在5—6min,在使用吡虫啉可湿性粉剂进行浸泡2天,最后催芽,等到80%的水稻种子发出芽白,就可以播种。在育苗期间,水分管理也很重要。一般育苗地的水分不能太多,将畦面浸透就可以。当田间的水分减少的时候,适当地浇水,湿度在保持原有的位置就可以。

3.5 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土地流转进程、推进社会化服务

一是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制定关于家庭农场、核心农民合作社、核心龙头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和《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培育产业化核心龙头企业、核心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提高适度规模经营比重。二是加快土地流转进程。制定出台《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促进适度规模经营的通知》,成立区、镇、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引导农民以土地入股、股份合作等方式与新型经营主体建立租金+劳务收入+红利的利益联结机制,扩大土地流转率。三是推进社会化服务,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培育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帮助种植户开展水稻、高粱、油菜等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或工厂化育秧、统防统治等关键或薄弱环节社会化服务等,降低种植户风险;探索以“保底价+浮动价”收购方式,发展订单农业,实行订单履约与银行信用、项目补贴等挂钩,帮助种植户有投入、保收入、广销路。

3.6 气候、自然方面的建议

水稻喜高温、多湿、日照短、对土壤要求不太严格,水稻土最好。

选择一定深度而松软的土层,水稻地上部分、地下部分的生长发育是相互制约的,要想获得高产的水稻,就要保证地下部分的根系发达,有强大的吸肥、吸水能力,水稻根系能否在土壤之中自由伸展,和土壤的理化性状耕层深度有关,一般是20cm左右就可以获得水稻丰产。其次,保持一定的水层,水稻是喜水作物,一定的水层环境,可以保证水道本身的蓄水要求,保证土层松软的状态下,稳定土壤氧化还原地位,抑制旱生性和湿生性杂草的生长。

猜你喜欢
农艺农机水稻
智慧农机护航小辣椒种出新花样
王小虎:“土”专家与“新”农机的不解之缘
轻简小农机解决设施蔬菜大问题
6个引进油棕品种农艺性状评价
中国“水稻之父”的别样人生
水稻种子
一季水稻
基层农艺技术推广和应用的强化途径分析
基于农业生产中农艺技术的应用研究
水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