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芝
刘邦创立的汉朝,在经过约400年的风雨之后,来到飘摇的末世。这个阶段统治腐败,民不聊生,过不下去的广大人民发动了著名的“黄巾起义”。起义虽然很快就失败了,但汉中央政府也失去了对国家的控制能力。在镇压农民起义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大大小小的军事集团,不肯再服从中央政府,他们割据一方,相互混战,彼此吞并,打了20 多年,形成了三个大的集团,相互对峙,这就是三国。
一般都说三国是:魏国、蜀国、吴国。
对此,魏国、吴国没有什么意见,但蜀国是不同意的。蜀国的创立者刘备,是大汉皇族后裔,以复兴汉室为己任,他建立的政权,国号可不是“蜀”,而是“汉”。由于他的这个汉只存在于蜀地(主要指今天的四川一带),所以被人称为“蜀汉”,而他们喜欢叫自己“季汉”——“季”在这里是“中兴”“复兴”的意思。
三国这个乱世,产生了无数的英雄人物,而诸葛亮,是这群星闪耀的天空最亮的存在。
诸葛亮入选武庙十哲,是有不少争议的。有人说他长于治理国家,军事能力并不突出,觉得诸葛亮入选武庙,肯定是受《三国演义》这本小说的影响,军事能力是被小说给夸大出来的。
这样说的人忘记了,评选武庙十哲是唐朝的事,那个时候离《三国演义》写成还有好几百年!
诸葛亮的军事能力首先表现在他能根据天下大势,规划战略布局。刘备三顾茅庐时,诸葛亮提出著名的《隆中对》。正是根据他的战略规划,刘备一步步从无到有,由弱而强,成为了天下三大王者之一。后来因为关羽的大意失荆州,导致诸葛亮后期的北伐只能一条腿走路,六出祁山未获成功。但不能据此否定他战略的高明。
而论临机调度,决胜于两军阵前的能力,在当时的天下,也无人能出其右。
诸葛亮第一次独立指挥的大战役,是南中平蛮之战。当时蜀汉刚刚经历了一次大败,开国君主刘备死了,家底几乎被掏空。蜀汉的南方地区趁机叛乱。诸葛亮只用了几个月时间,就彻底平定叛变!要知道当时诸葛亮能够调动的军队,绝对不比叛军更强。
在后来对魏国的北伐战争中,诸葛亮的临阵指挥能力,更是让敌人恐惧。如第四次北伐,诸葛亮与司马懿的第一次交锋。诸葛亮进攻祁山,司马懿急忙率领大军救援祁山,可是诸葛亮居然带着大军跑到上邽去了。上邽的魏军寡不敌众,被诸葛亮击溃,诸葛亮乘机割取了陇西小麦作军粮。然后,诸葛亮又在与司马懿正面对决的卤城战役中大胜,使司马懿彻底变成缩头乌龟,不敢与诸葛亮在正面战场对决了。要知道,司马懿可不是一般人,他曾两次千里奔袭,平辽东、擒孟达,威震天下!
诸葛亮用兵,前人早有总结:诸葛一生唯谨慎。诸葛亮用兵注重“进退自如,动静有度”,他的军队简直就是一部活的兵法教科书,一招一式,纹丝合缝,很少有漏洞能让你寻得。诸葛亮不冒险,难以取得像白起那样的疯狂大胜,但是你想打败他,简直是无法完成的任务。
诸葛亮治军还有一个特点——军纪严明,从未出现过屠杀百姓的事情。晋朝人评价诸葛亮:武侯北伐,即使是对一个割草的农夫,也不随意杀戮。要知道,在诸葛亮那个时代,将领为了刺激部队的战斗欲望,往往默许士兵在战后劫掠财物,因此战后军队杀戮百姓可能比杀戮对手更多。而诸葛亮治军能达到这样的效果,还不值得推崇吗?
诸葛亮还是个发明家。比较著名的有——
诸葛连弩。这弩可以一次发出十支箭,想想如果是千弩齐射,那是怎样一个画面?
木牛流马。这是用于运送粮食的,据说可以翻山越岭,省人省力。但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人们现在反而弄不清了,因为木牛流马已经失传了。
孔明灯。孔明灯倒没有失传。每年元宵节的时候不少人会放。诸葛亮发明这个东西,是用来在夜间指挥军队的。
这样一位具有战略智慧、战术能力,还能搞发明的军事家,还不能入选武庙十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