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龙
(铜川市耀州区林业工作站,陕西 铜川 727100)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并对健康饮食和绿色食品问题愈发关注。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核桃凭借其极高的营养价值与显著的医疗保健效果,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并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林树种。但我国核桃产业的品种化栽培起步较晚,单位面积产量有待提升。因此,深入研究核桃无公害丰产栽培技术十分必要,也是推动核桃产业健康、稳步发展的重要举措。
对核桃品种的选择,需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提前收集并分析当地的气候条件与种植条件,参考当地已建成核桃园的实际栽培情况,从取仁难度、早产量、果壳厚度、出仁率、果形美观度及坐果率等角度进行综合分析、量化打分,从中选择适宜当地环境条件、综合分值最高的核桃品种。现阶段,适宜我国陕西省栽植的优良核桃品种有辽核1号、西洛3号等[1]。
在园地选择环节,需重点考虑土壤条件、地形地貌、前茬树种、气候条件及海拔5方面问题。第一,土壤条件。由于核桃树属于深根性树种,有着向侧根水平伸展、主根发达的生长特性,因此,需优先栽种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土壤环境中,要求所选园地土层厚度超过1.0 m、土壤含盐量不超过0.25%、地下水位在1.5 m以下,优先选择pH值在6.5~8.0的土壤,可选土壤类型包括沙壤土、壤土、轻黏土及黄绵土。第二,地形地貌。山地、平地与丘陵均具备核桃建园条件,禁止在风口、山谷及低洼等特殊位置建园,且在山地建园时需将坡度保持在20°以内,确保土壤能锁住水分。同时,优先在具备稳定灌溉水源和背风向阳条件的沟坪地建设核桃园。第三,前茬树种。提前调查各区域前茬栽种的树种,禁止在前茬栽种槐树、柳树或杨树的区域建设核桃园,避免核桃树在生长期间感染根腐病,保证核桃树能健康生长。第四,气候条件。为避免核桃幼树或核桃树的枝条、叶、芽出现冻害问题,或因缺乏水分与充足日照而影响其生长状态,需在年平均气温超过8 ℃、最低气温不低于-26 ℃上、年日照时间超过2 000 h及年降水量在500~800 mm的区域建设核桃园。此外,如果选用辽宁5号、礼品1号等品种核桃时,年降水量下限值可放宽至450 mm。第五,海拔。核桃树适宜生长环境的海拔为1 800~2 200 m,如果海拔低于1 400 m,所栽植的核桃树在生长期间易出现刺蛾、金龟子等虫害问题,而在海拔超过2 500 m时,冬季气温较低,有可能出现核桃树冻害问题。以美国薄壳山核桃为例,适宜种植海拔为800~1 700 m,最多可在90~ 3 200 m海拔的环境内栽植[2]。
首先,根据园区立地条件选择整地方法,主要包括带状整地、块状整地。带状整地适用于平原、山地,当园区分布在平原地区时,沿南北方向进行整地;当园区分布在山地时,则沿等高线进行整地,可选取水平阶、反坡梯田、隔坡沟状梯田或水平带状等形式。块状整地是呈块状翻垦造林地的整地方法。其次,确定整地的方式,挖设规格为1 m×1 m×1 m的种植穴,可选择在穴内回填农家肥或铺洒石灰并回填表土,也可选择在穴内淋洒石灰、回填表土至树穴中部并施加农家肥,起到增强树势、维持核桃树良好生长状态的效果。最后,确定整地时间,根据土壤条件而定。土壤含水量较大时,采取春栽—秋挖穴方式,为土壤预留充足的风化时间;土壤含水量较小时,可采取随挖随填方式,避免土壤水分过多流失[3]。
首先,根据立地条件与品种特性选择栽植方式,一般栽植密度为(2~3) m×(4~5)m。选用早实品种时,将栽植密度设为3 m×5 m,而土壤肥力较高时,栽植密度可改为5 m×6 m;选用晚实品种时,将栽植密度设为 6 m×8 m,而土壤肥力较高时,栽植密度可改为 8 m×9 m。其次,确定苗木栽植时间,可选择春季或秋季进行栽植,春季栽植时间段为土壤解冻后至苗木萌芽前,秋季栽植时间段为苗木落叶后至土壤封冻前。苗木栽植时间根据园区气候条件确定。最后,明确苗木栽植方法及操作要点。提前对树苗进行修根、浸泡、消毒与蘸生根粉处理,检查所挖定植穴规格尺寸是否达标,清理穴底垃圾杂物,填入掺肥土料至1/2高度时,将树苗放入定植穴,随后灌入10 kg左右的清水,待水体下渗后回填剩余土料,轻踏表土。
此外,苗木栽植前需将核桃树苗进行分级处理,分为一级苗和二级苗。一级苗高在0.6 m以上、基径超过1.2 cm,主根保留长度超过20 cm,侧根条数在15条及以上;二级苗高在0.3~0.6 m、基径在 1.0~1.2 cm,保留15~20 cm长主根,侧根数量需超过15条。根据苗木生长情况来看,一级苗、二级苗的主要区别在于,一级苗栽植后生长整齐,根系发达,苗秆端直,合乎规格标准,且苗木成活率相对较高,不易出现病虫害问题。
在土壤管理环节,采取深翻熟化技术,在土壤解冻后立即开展春翻作业,或在雨季到来前开展夏翻作业,或在核桃果实采收后施加基肥与开展秋翻作业。此外,修整核桃果园土壤时,可采取早春深翻1~2次、核桃树生长季节中耕作2~3的方法,分别将深翻深度保持在20~25 cm和15~20 cm。常见的土壤深翻方法有隔行深翻与扩穴深翻。以扩穴深翻为例,工作人员沿核桃树冠投影位置向下挖设深宽值为0.6 m与0.4 m的环状沟,清理沟底碎石土块,依次铺填表土、绿肥及人畜粪尿。
在水分管理环节,重点把控灌溉时间、灌溉方式与水质。首先,核桃树对土壤水分较为敏感,土壤积水时间过长或灌溉时间过早,会造成核桃树死亡或无法正常结果,因此,需在核桃关键需水期开展灌溉作业,一般在每年的4—6月及核桃萌芽前、开花后、封冻前、采收后进行灌溉。其次,为提高灌溉效率,应采取新型的环灌方式取代原有的地面灌溉方式,沿核桃树两侧2/3树冠半径部位分别布置1根滴灌管,控制滴灌管绕树1圈,灌溉水通过软管上的滴头与毛管孔口进行局部灌溉,将水分送至核桃树根部。此项方法有着极高的节水效率,可将灌溉水实际利用率保持在95%以上,但在灌溉期间易出现滴头堵塞、结垢问题,需加装净化过滤装置,对灌溉水源提前进行过滤处理,并定期清理滴头处的堵塞物与结垢层。最后,在灌溉作业开展前,对所选用灌溉水源的水质成分进行检测,采集水样送至实验室检测,掌握水质成分,禁止使用存在污染物的水源,避免对核桃树及果实品质造成影响[4]。
施肥管理环节,在核桃果实采收后配合开展基肥作业与土壤深翻作业。在核桃树萌芽期间,使用速效肥料开展追肥作业,在核桃树生长期间存在树体缺素问题时及时开展叶面喷肥作业。合理选择施肥方式,常用施肥方式包括穴状、环状、条状及半环状4种,优先选取穴状方式。沿核桃树冠滴水线外区域挖设若干0.4 m深的洞穴,在穴底铺设肥料后覆盖表土并浇水。此外,根据核桃树生长龄期选择肥料品种与每年施肥量。例如,针对单株核桃树,在早春萌芽前施加1.0 kg左右的三元复合肥,在硬核期间组合施加1.0~2.5 kg磷肥与0.5~1.5 kg三元复合肥,将幼龄核桃树的农家肥年施肥量保持在 15 000~22 500 kg/hm2,将盛果期核桃树的农家肥年施肥量保持在30 000~45 000 kg/hm2。
为避免苗木在低温、寒冷环境下出现越冬抽条问题或遭受冻害,必须采取越冬防护。在土壤封冻前,沿嫁接口反方向修筑1个高度在0.3 m左右的土堆,土堆要与苗木紧贴,人为将苗木轻压,使苗木压弯在土堆顶部,再均匀铺设厚度在0.2 m左右的湿土层,将表土拍实,并将苗木树干涂白并套设专用保护膜套。气温回升、土壤解冻后,即可清理湿土层与土堆,轻轻剖出苗木,将苗木扶直,整理树盘[5]。
果园间作是为提高光能利用率和土地利用率而采取的丰产技术,以自然仿生学、生物经济学作为依据。在核桃种植过程中,可间作马铃薯、豌豆等低秆农作物,此类农作物不会与核桃树争夺日照、水分与土壤营养物质,能与核桃树互补搭配,组建起多生物种群、多层次结构的人工生态群落,并起到促进核桃成花、熟化土壤、提升单株产量的效果。
病虫害农业防治技术包括合理布局、改良品种、合理修剪、果实套袋4项。其中,合理布局是保持核桃树与其他农作物的适当间距,禁止混合栽植,在不同树种边界处预留一定宽度的隔离缓冲带,必要情况下可采取果园间作技术,但需搭配栽植马铃薯等特定类型的几种农作物;改良品种是优先选用具有良好抗病虫特性的核桃树,如免疫性与高抗型核桃树,避免栽种中抗型与低抗型的核桃树;合理修剪是在核桃树生长期间,定期剪除树体上分布的内膛徒长枝、病果、僵果和分布叶螨等害虫的虫枝,清扫树体下方的落叶杂草,起到控制害虫发生基数、减少病害初侵染源的作用;果实套袋是在核桃果实表面套设塑料或其他材质的保护袋,起到预防病害侵染,阻隔害虫破坏果实,减少农药残留及改善果实外观品质的效果。
病虫害物理防治技术包括光源诱杀、饵料诱杀、微波加热灭虫等。光源诱杀是利用多数害虫的趋光性,在园区内放置若干数量的捕虫灯,以防治害虫。此项防治技术操作简单、捕虫效果显著。饵料诱杀是在园区内制备糖醋诱杀液等饵料,吸引梨小食心虫、斜纹夜蛾等害虫,使其接触糖醋液后粘连致死。而微波加热灭虫技术是将种子放入微波炉中高温处理,种子在处理期间迅速升温,在温度达到害虫与病原物致死温度后,起到杀虫灭菌效果,可以100%杀死谷斑皮蠹、绿豆象等害虫的幼虫、成虫与卵。
生物防治技术包括微生物防治、寄生性天敌防治、捕食性天敌防治3种。其中,微生物防治技术主要应用于幼虫孵化高峰期,如喷涂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喷涂微孢子虫防治舞毒蛾幼虫。寄生性天敌防治技术是在园区内繁殖寄生蜂、寄生蝇,用于防治赤眼蜂、松突圆蚧等害虫。捕食性天敌防治技术是在园区内饲养山雀、猫头鹰等以害虫作为食物来源的动物。例如,针对介壳虫,可在园区中投放澳洲瓢虫、黑缘红瓢虫等介壳虫的捕食性天敌,可有效控制介壳虫数量,避免因介壳虫寄居在果实枝叶上而出现叶片发黄、树势衰退、枝梢枯萎的问题。
为实现核桃无公害栽培目标,针对病虫害问题,需优先采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方法,但如果病虫害暴发严重,难以控制,可采用化学防治技术。同时,在实施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案时,严格遵循相关规范要求,根据病虫害类型选择低毒、低残留的杀虫剂、杀菌剂,严格控制化学药剂用量。例如,出现举肢蛾时,可在每年6月使用辛硫磷500倍液,每隔10 d开展1次喷杀作业,连喷3次;核桃树出现细菌性黑斑病时,自5月下旬开始,每隔20~30 d,在核桃树上喷涂1∶1 200波尔多液,连续喷涂2~3次;为预防腐烂病与黑斑病的出现,可在核桃树休眠期均匀喷洒5°Bé石硫合剂。
为实现核桃优质高产目标,帮助经营者获取理想的经济收益,从业人员与果农均需加大对核桃无公害丰产栽培技术的重视程度,结合实际种植情况,灵活运用园地选择、苗木栽植、越冬防护及生物防治等技术手段,制订一套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技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