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英,孙继亮
(内黄县农业农村局,河南 安阳 456300)
影响小麦种植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天气因素、土壤因素、病虫害因素等等,其中很多因素都是难以控制的,会对小麦的质量和产量产生一定的影响,病虫害在诸多因素中,是个相对较容易控制的因素,通过对已有的病虫害进行研究,能够找到防治病虫害的技术,这样就可以在病虫害出现之前,或者是出现病虫害之后进行相关的处理,提前预防和病后有效处理都能够尽可能地保证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因此,相关技术人员要深入田间,及时了解病虫害的特点,不断对不同的病虫害进行专门的研究,找到适合不同病虫害防治的方法,以此提高小麦种植的质量,推动我国农业健康发展。
小麦的种植能够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粮食起到稳定整体的作用,通过高效解决粮食种植问题,为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保障作用。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的使用能够让小麦品质进一步提升,是改善农业技术的必然选择,同时病虫害防治技术能够提高小麦的产量,从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让人民能够不受到粮食问题的困扰。
在小麦田间存在多种病虫害,不同种植区域的病虫害也不相同,受不同因素影响发生的病虫害灾情也不完全一致,因而防治病虫害的药物应当有着明显的区别。但是通过田间走访,对小麦种植户的调查情况来看,小麦的病虫害防治药物几乎都是相同的几种,农户并不会根据不同的病虫害去选择相应的防治药物,认为只要发生病虫害任何一种药物都对其有作用,然而,不同的病虫害有不同的特点,并不是一种病虫害防治药物就能够“包治百病”,应寻找专门的技术人员研究病虫害的特点,然后根据病虫害类型选择相应的药物进行针对性的治疗,若盲目使用药物,不仅不会对病虫害治疗起到作用,甚至会对小麦产生不良的影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无论是整体的防治效果还是小麦种植的效果都不会十分理想。
小麦生长是有一定的时间规律的,因而无论是小麦的施肥还是小麦的灌溉,亦或是小麦的病虫害防治时间都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如果不能在正确的时间进行正确的农业活动,就会影响到小麦的产出。在实际操作中大部分农户能够认识到小麦的施肥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但往往忽视了小麦的病虫害防治也有一定的时间要求,错失小麦病虫害防治的最佳时间,这会大大地影响到小麦病虫害防治效果,还会导致小麦种植成本的增加,使得农户失去种植小麦的热情。
小麦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一定量的水分,受不同区域以及不同天气情况的影响,小麦的需水量是不同的,因而在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灌溉量就存在差异。小麦病虫害的产生与灌溉量也有一定的关系,这是经过大量研究数据总结出来的结论,错误的灌溉量一方面直接对小麦生长造成影响,另一方面影响到病虫害的产生,从而间接影响到小麦的质量。比如,当天气较为干燥时,种植人员又不能及时对小麦田进行灌溉就会使得田间变得更为干燥,这时,一些病虫害就会产生,由于缺少水分,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也不是十分理想。
小麦病虫害全程综合防治技术是指在小麦生长的整个时期对小麦田可能出现的病虫害进行综合分析,通过调查不同病虫害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研究出相应的病虫害防治药物,以保证小麦在整个生长过程中能够不受到病虫害的较大影响,不会影响小麦的质量和产量,更不会影响到种植人员的经济效益。小麦病虫害的主要防治对象是麦蚜、吸浆虫、叶锈病、叶枯病等,技术人员要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研究不同生长期存在的病虫害的主要类型,思考清楚病虫害的总体防治思路,进而从当地的特殊生态环境出发,突出病虫害的防治重点,对不同的区域进行分区域管理,从而更高效利用病虫害防治技术,更加有效解决小麦病虫害问题,无论是突然出现的病虫害亦或是长期存在于农田间的病虫害都能够做到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并且高效解决。对于具体措施的实施,要以农业技术为主,同时联合使用化学、物理、生物等防控措施,控制病虫害的种类以及影响范围,让病虫害的破坏力降到最低,实现最大化的种植效益。
小麦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应该是全程防治的,因而播种期也是一个较为重要的防治阶段,在播种期这个阶段,技术人员要根据当地以往的病虫害情况进行总体分析,针对地下害虫等会影响到小麦种子生长的病虫害进行预防和治理。小麦的种植结构、施肥管理、种植密度以及灌溉和施肥都与病虫害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因而技术人员要针对这些问题具体研究,合理地处理相关问题,比如调整小麦的种植结构,选择恰当的密度进行种植,要听取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指导进行施肥和灌溉。此外,小麦种子也需要做一些处理,提高种子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可以使用一些杀虫药剂与种子进行搅拌,让种子表面粘附一层药剂,同时也让种子内部吸附一些药剂的有效成分,但在对种子进行药物处理的过程中,要控制好杀虫药物的剂量,不能因其具有杀虫作用,就盲目使用、过度使用,从而对种子造成损害,影响种子的发育。
小麦的出苗期对于小麦生长的整个阶段来说是最为关键的一个时期,此时小麦苗还较为脆弱,容易受到影响,进而导致幼苗枯萎等,因而在这一阶段要尤为对相关问题进行关注。首先,要调查区域的土壤和水源等因素,还要了解当地该时间段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气候情况,提前做好防冻措施,避免小麦苗因外部因素发生意外。其次,田间工作人员要做好相关的病虫害监测,及时发现田间出现的病虫害,并快速采取相应的措施,根据病虫害的类型以及病虫害对小麦的侵害程度来决定治疗技术,从而能够精准地处理相关病虫害,减少损失。
小麦在返青期会受到一些病虫害的侵扰。其中以红蜘蛛、白粉病以及枯叶病为主,因而技术人员要在小麦返青期对这些病虫害的防治方法进行关注。每一类病虫害都有相应的敏感药物,例如常见的红蜘蛛病,红蜘蛛病是红蜘蛛以成虫或者是幼虫在小麦叶背吸取汁液,导致小麦叶面出现黄白色的小点,如果不经处理,叶面就会变黄焦枯,发生脱落,这会影响到小麦的产量。对于红蜘蛛病,可以使用一些药剂进行治疗,其中包括阿维菌素、哒螨灵等药物,其治疗效果相对较好。对于其他类的病虫害,也可以采用叶面喷雾的形式来防治,同时也可以对小麦的根和土壤进行防治,以进一步处理病虫害等问题。
小麦孕穗期是指小麦旗叶叶片全部从倒二叶叶鞘内伸出到抽穗这一段生育时期,此时小麦已基本定型,但是也会受到病虫害的困扰,这一时期的病虫害主要导致小麦发生白粉病、条锈病等,需要对这些病虫害进行防治,如果发现有小麦有了相应的症状就一定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小麦在灌浆期容易受到纹枯病、叶锈病以及蚜虫病的侵扰。这时就要根据不同的病虫害选择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以免造成更大范围的传播,造成大范围的蔓延。对于一些较为顽固的病虫害,一般使用一次药物过后并不能彻底地清除相关的病虫害,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二次治疗,从而保证病虫害能够被清理,降低病虫害的重复出现率。对小麦蚜虫病可以选择一些药物进行喷洒,药物尽量选择农药残留少的品类,避免因农药过多残留而影响小麦的质量。
小麦病虫害防治不能在出现病虫害问题时才开始进行管理,而是要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针对不同环节要安排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选择有防治经验的人员带领团队进行工作,队员都应具有专业的防治管理知识。技术人员首先要了解当地以往的病虫害情况,根据以往的资料整理出相关的病虫害防治管理条例;还要对当地的土壤、气候等影响病虫害生长的自然条件进行调查,研究自然情况下如何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对于相关农药市场环境的调查也十分重要,了解市场环境能够让技术人员了解更多当地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了解以往防治的优点以及不足,从而进一步优化防治措施。除了相关的病虫害治理方面的准备工作外,还要做好信息的宣传,让资源实现共享,群策群力,提高病虫害防治的效果。相关工作人员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及时学习和分享最新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为本区域的病虫害防治提供一定的思路。
病虫害的防治需要人力与技术的共同合作才能够达到最好的效果,其中最主要的是需要人工的监测以及管理,因而人工在小麦病虫害防治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这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要有极高的责任心以及对于工作的热情才能够一直投身于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技术人员要认识到自身的意识对于小麦病虫害防治的重要影响,如果工作人员防治意识不足,对待工作不认真,就会延误小麦病虫害的治理工作,造成巨大的农业损失。因而有必要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意识,可以通过定期的专业知识培训来帮助相关工作人员了解更多的专业知识以及提高防治的意识,还可以采取宣传的方式,在小麦种植区域进行相关病虫害防治的宣传,一方面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另一方面能够普及相关的知识给农户,让农户也能够了解更多的专业知识,以此提高病虫害防治管理的效果。
麦田的有效管理能够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科学的麦田管理能够让小麦健康的生长,免于病虫害的困扰。所谓的田间管理就是通过科学的分析,针对小麦的生长环境,比如土壤、水源、气候等进行控制和改善,采取一些措施来预防病虫害的发生,从而做到对农田的保护。当农田出现杂草时,要及时清理杂草,在清理杂草时还要注意保护麦苗,不能对麦苗造成伤害,同时对于已经拔下来的杂草也要进行处理,不能简单地扔在田间,这样会引起杂草的复生,若雨水过大还会导致杂草的腐烂,从而对正常发育的麦苗造成影响。针对不同时期的麦苗要采取合适的病虫害药物的治理工作,根据麦苗的生长阶段以及麦苗高度选择合适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的力量,提高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效率,推动小麦种植向专业化和技术化的方向发展,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小麦的病虫害防治是一个长期的工作,贯穿于小麦种植的全程,技术人员要对小麦各个生长阶段有一个系统了解,然后根据相关的病虫害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尽可能地减少病虫害问题对于小麦造成的产量减少和质量降低问题,从而进一步促进小麦种植业的发展以及中国农业的发展。